试论“气韵生动”与写意油画的关联

2022/11 No.249试论“气韵生动”与写意油画的关联性
内容提要: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最高的品评标准,在南北朝以后被历代誉为“千载不移”最高法则,这一法则对传统绘画
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而“气韵生动”与国内油画界所提出的“写意油画”这类命题形成某种暗合,关于二者在审美特征上是否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油画如何
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性,部分中国油画家们正致力探索。
关键词:气韵生动;写意油画;审美特征;关联性
文_张子坤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画论重要的审美范畴至今仍有影响,无论是国画界还是油画界,相关讨论不绝于耳,当今油画界关于写意油画与“气韵生动”的关联性的讨论更甚。然而,如果对“气韵生动”的概念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两者牵强附会,就难免会产生歧义。将传统绘画中的品评标准与油画相结合是否合理?它的价值在何处?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两者之间的界限,以此来客观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更能恰当地与油画结合。
一、气韵生动与写意油画源流
(一)“气韵生动”的源流探究
谢赫在提出“六法”之时并未对其理论做进一步的阐述,直至晚唐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中专写一节《论画六法》,中国绘画史上才出现第一个全面阐释谢赫“六法”的人,所以,当谈及谢赫“六法”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追根溯源,理应对《历代名画记》做深入的研究。
从词源上探究,“气韵”二字可追溯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庄学。庄子强调的是主体与客体的融合,把人与自然、心与物看成一个整体,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也是一种以追求人生自由为目的的状态。“气韵”中的“气”则受到了两汉时期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宋儒理气论的影响,对应到作者而言,通常是指作者的品格、气势。而“韵”则是当时在人伦鉴识上所运用到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一个人的外貌所流露出来的风骨、情调、个性,如张彦远所说的“衣冠贵胄”“逸人高士”。
至于“气韵”与“生动”的关系,“生动”是“气韵”的一种补充说明,生动可体现出生命力,而有气韵便有生动。《历代名画记》中《论画六法》中载“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1]17,则体现了气韵在生动这一词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二)写意油画
海门市海南中学
像男人一样战斗1.写意油画的溯源
油画作为西方的舶来品,进入中国后有着较为明显的发展脉络。第一阶段,自明汉语音译
清时期“西画东渐”,西方油画传入中国,
主要以传教士为媒介,如郎世宁作为宫廷画
家将西方油画传入国内。20世纪初的“西
画东渐”则是油画传入中国的第二阶段,这
一时期以留学生为代表,他们前往欧洲等
国家系统学习西方绘画。在这一阶段的发展
厦门px事件
过程中,彼时的美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发出
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时代最强音,在推动
中国新美术教育方面可谓功勋卓著,以徐悲
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为代表的海外留学生
深受蔡元培先生的影响。大批海外归来的留
学生将西方油画引入中国,西方油画便与中
国传统绘画发生了碰撞。这种东西方文化的
碰撞、交融也折射出中西艺术在起源、发
展、审美等诸多领域均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百年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研究与实
践,油画逐步成为表述中国文化主题与表达
中国思想观念的视觉载体,更是表现中国画
家人文情怀的艺术语言。在油画的发展中喊
出“写意油画”又或者“意象油画”此类口
号,探索油画在本民族中应有怎样的发展,
如何为油画注入中国的文化基因,如何实现
油画民族化—这理应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
自觉现象,是逐渐内省的一个过程。
写意油画在中国的起源是在20世纪50年
代。罗工柳先生在与刘骁纯先生的对话中首次
谈及“写意油画”这一概念,他指出:“对于
写意油画这个课题来说,中国绘画传统和西方
现代绘画传统是相通的,所以一手要深入研究
西方近现代油画传统,牢牢把握油画的特性;
一手要深入研究中国绘画传统,牢牢把握写意
精神。”所以,若要理解写意油画,深入研
究中国绘画传统是必经之路。20世纪80年代
初,西安美院的孙宜生先生开始倡导探索“意
象造型”,认为艺术造型是由物象转化而来的
意象,在其主编的《1991年意象艺术国际研
讨会论文集》一书出版后,关于“写意”的讨
论逐渐在美术界流传开来。
2.“意”的本源探究
无论是“意象”“意境”或者是“写意”,
这几个词汇中都同时出现了“意”这个字。
“意”可追溯至《周易》中的“立象以尽
意”,魏晋时王弼有“得意忘象”,再发
展到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
“窥意象而运斤”[2]的“意象”美学观念,
“意”与“象”的关系重在“意”,“意”
依赖于人的主观情感。在艺术创作中,不是
照搬客观物象。孙宜生认为:“东西方艺术
虽然形貌各异,但都是在意与象的基因与机
制中资生,都是主体与客体合成的第三自
然。”[3]
“意”不仅是美术创作的问题,更涉及
一个创作主体的修养、视野、个性以及个体
经验等。此“意”包含创作主体的特质,如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
以及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5]。正是因
为他们拥有追求自身的修养,所以他们才能
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表现“意”。
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方法与西方绘画
的不同之处便在于,西方更注重“写实”。
这是一种再现客观自然的造型方式,力求达
到逼真,是对真实的无限追求。然在面对客
观物象时,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加强调“得
意忘形”,抛弃对物象的再现性表达,而通
过意象来引导着画家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国
第一线集团
绘画中的“写意”所带来的造型效果如中国
画论中所说的“不似之似”,是一种游离于
“写实”与“抽象”之间的艺术形式,同
时“写意”是抒发创作主体的性情,将内
心的状态诉诸笔端的一种方式。如郑板桥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
又不是胸中之竹也”[6],又如张彦远《历代
名画记》中所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所以全神气也”[1]26。“写意”是一种内心
活动的体现,将创作者从死板的真实中解
放出来,正如刘骁纯在《写意论》这篇文
中所说:“创作状态与艺术家的生命状态
水融,是写意性、表现性艺术的突出
特征。”[7]
中国画在视觉特征上对所表现的对象
有所超越,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绘
画,在描绘物象的形、之外都更加注重
对物象的精神气韵的把握。写意油画是东方
绘画审美意识与西方油画语言融合的一种
产物,写意油画同样也应不拘泥于物象的外
在真实表现,而去追求物象内在的最为“传
神”之处,力求达到一种“气韵生动”的状
69
态。
二、“气韵生动”与写意油画审美特征比较
(一)气韵生动的审美特征
komda“气韵生动”的审美特征是怎样的呢?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1]26张彦远首推顾恺之、陆探微二人,并简述二人画面笔迹简易、趣意平淡,显得高雅而端庄。张彦远又具体谈道:“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1]26以上言论不难看出,张彦远在品评作品时,将用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直接点明了气韵生动与用笔的关系,如“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1]26。中国传统绘画是建立在线条之上的艺术,线条需要在用笔中体现。所以线条虽服务于画面,但也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而线条抑或用笔如何才能体现“气韵生动”呢?近代美术理论家滕固曾提出过,将“气韵”译为“节奏”,这里所说的“节奏”蕴含在作画者的感情当中,而感情节奏的变化便是与事物的生动相结合的。那么从画面当中去理解“节奏”就意味着变化,变化则体现出生动,生动便赋予画面所描绘事物以生命力。
“六法”当中,之所以“气韵生动”居
(二)写意油画的审美特征
写意油画的审美特征通常在形、上
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绘
画所用媒介的不同,所以两者最大的不同之
处便在笔触的视觉效果上,写意油画兼具中
国画中的笔法、书写性,同样也注重线条
的艺术。所以写意油画的呈现方式,如戴士
和先生所言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力求
传神达意。如张彦远所说:“以形似之外求
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
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
间矣。”[1]16
就技法而言,如何用笔正是写意油画
的独特之处,而写意油画也与“六法论”的
“骨法用笔”有着相似之处。用笔的恰到好
处则体现出画面精神与内在神韵的特点,同
时也是画家主体将自己的对物象的体悟展现
在画面上。刘骁纯先生曾写道:“走笔运刀
的情绪是写意艺术中最鲜活、最当下、最真
实、最显露性情和生命活力,最牵动艺术家
神经末梢的情绪。”[8]
结论
作为西方油画语言,写意油画传入中
国后必然会融入中国绘画精神的基因,“气
韵生动”与“写意油画”最主要的关联性便
是,作为一个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体
为:“真正领会了‘写意’精神,以境界提
升人格,以修持养成品性,同时将自我置入
民族文化的历史,消解当代性与传统的对
立,并以人为基点,在公共领域建立一个可
以相互沟通的话语平台。”
要的特点是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神韵,而这正
与“气韵生动”是暗合的。正如倪贻德所
言,“民族化的探讨如果仅仅搬用了表面的
特点,而不从创作的基本思想、精神、态度
上深入了解,是舍本逐末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彦远.
版社,2011.
[2]韩泉欣.
社,1997:160.
[3]孙宜生.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5.
[4]孙振声.
1988:33.
[5]孟子.
2008:51.
[6]艾舒仁.
术出版社,2005:205.
[7]刘骁纯. 写意论[J]. 中国油画,2014(05):46.
[8]陈孝信. 试论刘骁纯水墨批评的理论架构[J]. 艺术
当代,2020(05):32.
[9]郑工.
图2 罗工柳 炊烟
纸本油彩 34cm×22cm
1961 罗工柳家属藏
图1 罗工柳 井冈山
布面油彩 284cm×223cm 1960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4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美术史理论
标签:油画   中国   生动   写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