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颗心——梁晓声读雨果

在为到大学去讲课做些必要的案头工作的日子里,我又一次思索关于文学的基本概念,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结合等。毫无疑问,对于我将要面对的大学生们,这些基本的概念似乎早已陈旧,甚而被认为早已过时。但,万一有某个学生认真地提问呢?
于是想到了雨果,于是重新阅读雨果的作品,于是一行行真挚的、热烈得近乎滚烫的、充满了诗化和圣化意味的句子,又
一次使我像少年时一样被深深地
感动。坦率地说,生活在仿佛每
一口空气中都分布着物欲元素和
本能意识的今天,我已经根本不
能像少年时的自己一样信任雨果
了。但我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依
我想来,雨果当年所处的巴黎,
其人欲横流的现状比之世界的今
天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性
善美所必然承受的扭曲力,也肯
定比今天强大得多,这是我不信
任他笔下那些接近着道德完美的
人物之真实性的原因。但他内心
里怎么就能够激发起塑造那样一
些人物的炽烈热情呢?倘不相信
自己笔下的人物在自己所处的时
代是有依据存在着的,起码是可
能存在着的,作家笔下又怎会流
潜水
淌出那么纯净的赞美诗般的文字
呢?这显然是理想主义高度上升
并作用于作家大脑之中的现象。
我深深地感动于一颗作家的心
灵,在他所处的那样一个四处潜
伏着阶级对立情绪、虚伪比诚实
在人世间更容易获得自由,狡诈、
贪婪、出卖、鹰犬类人也许就在身
旁的时代,雨果居然仍对美好人
性抱着那么确信无疑的虔诚理念。
是的,我今天又深深地感动
于此,又一次明白了我一向喜欢
雨果远超过左拉或大仲马们的理
由,我个人的一种理由;并且,
又一次因为我在同一点上的越来
越经常的动摇,而自我审视,而
不无羞惭。
那么,让我们来重温一部
雨果的书吧,让我们来再次阅读
一颗雨果那样的作家的心吧。比
如,让我们来翻开他的《悲惨世
界》——前不久电视里还介绍过
余粮收集制
由这部名著改编的电影。
一名苦役犯逃离犯人营以
后,可以“变成”任何人,当然
也包括“变成”一位市长。但是“变
成”一位好市长,必定有特殊的
雪地里的红棉袄原因。
米里哀先生便是那原因。
米里哀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
人呢?
他曾是一位地方议员,一位
“着袍的文人贵族”的儿子。青
12
年时期,还曾是一名优雅、洒脱、头脑机灵、绯闻不断的纨绔子弟。今天,我们的社会里,米里哀式的纨绔子弟也多着呢。“大革命”初期这名纨绔子弟逃亡国外,妻子病死异乡。当这名纨绔子弟从国外回到法国,却已经是一位教士了。接着做了一个小镇的神父。斯时他已上了岁数,“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他曾在极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拿破仑。
皇帝问:“这个老头儿老看着我,他是什么人?”
米里哀神父说:“你看一个好人,我看一位伟人,彼此都得益吧。”
由于拿破仑的暗助,不久他由神父变成了主教大人
他的主教府与一所医院相邻,是一座宽敞美丽的石砌公馆。医院的房子既小又矮。于是“第二天,26个穷人(也是病人)住进了主教府,主教大人则搬进了原来的医院”。国家发给他的年薪是1.5万法郎。而他和他的妹妹及女仆,每月的生活开支仅1000法郎,其余全部用于慈善事业。那一份由雨果为之详列的开支,他至死没变更过。省里每年都补给主教大人一笔车马费,3000法郎。在深感每月1000法郎的生活开支太少的妹妹和女仆的提醒之下,米里哀主教去将那一笔车马费讨来了,因而遭到了一位小议院议员的诋毁——他向宗教事务部长针对米里哀主教的车马费问题打了一份措辞激烈的秘密报告,
大行文字攻击之能事。但米里哀主教将那每月3000法郎的车马费,又一分不少地用于慈善之事了。他这个教区,有32个本堂区,41个副本堂区,285个小区。他去巡视,近处步行,
远处骑驴。他待人亲切,和教
民促膝谈心,很少说教。后一点
在我看来尤其可敬。他是那么关
心庄稼的收获和孩子们的教育情
况。“他笑起来,像一个小学生。”
他嫌恶虚荣。“他对上层社会的
人和平民百姓一视同仁。”“他从
不下车伊始就不顾实际情形胡乱
指挥。他总是说:‘我们来看看
问题出在哪里。’”他为了便于与
教民交心而学会了各种南方语言。
一名杀人犯被判死刑,行刑
前夜请求祈祷。而本教区的一位
神父不屑于为一名杀人犯的灵魂
服务。主教大人得知后,没有批
评,没有下达指示,而是亲自去
往监狱,陪了犯人一整夜,安抚
他战栗的心。第二天,还陪着上
囚车,陪着上断头台……
他反对利用“离间计”诱使
犯人招供。当他听到了一桩这样
的案件,当即发表庄严的质问:
“那么,在哪里审判国王的检察
官先生呢?”
他尤其坚决地反对市侩哲
学。碰到人打着唯物主义的幌子
贩卖市侩哲学,就会立刻冷嘲热
讽,而不顾对方的身份是一名尊
贵的议员……
雨果干脆在书的目录中称
米里哀主教为“义人”,正如泰
戈尔称甘地为“圣雄甘地”;还
干脆将一章的标题定为“言行一
致”,而另一章的标题定为“主
教大人的袍子穿得太久了”,正
如我们共产党人的好干部,从前
总是有一件穿得太久了补了又补
的衣服……
雨果详而又详地细写主教大
人的卧室,它简单得几乎除了一
张床另无家具。冬天他还会睡到
牛栏里去,为的是节省木柴(价
格昂贵),也为了享受牛的体温。
他养的两头奶牛产的奶,一半要
送给医院的穷病人。而他夜不闭
户,为的是使他寻求帮助的人
免于敲门等待的时间……
他远离某些时髦话题,嫌恶
空谈,更不介入无谓的争辩。在
他那个时代,诸如王权和教权谁
应该更大的问题一直纠缠着辩论
家们。
而米里哀主教最使我们中国
梁晓声人钦服的,也许是这么一点——
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教,却谦
卑地认为“我是地上的一条虫”。
米里哀主教大人作为一个人,其
德行已经接近完美了。雨果塑造
他的创作原则,也与我们中国人
塑造“样板戏”人物的原则如出
一辙而又先于我们,简直该被我
们尊称为老师了。
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们,那就
是经典的理想主义文本了,那就
是经典的理想主义文学人物了。
于是,冉·阿让被米里哀主
教收留一夜;陪吃了饱饱的一顿
晚餐;半夜醒来却偷走了银器,
天一亮即被捉住,押解了来让米
里哀主教指认,主教却当其面说
是自己送给他的,也就一点儿也
不奇怪了。主教非但那么说,而
且头脑里也这么认为
——
13
银器不是我们的,是穷人的,“他”显然是个穷人,所以他只不过拿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
于是,冉·阿让“变成”马德兰先生、马德兰市长以后,德行上那么像另一位米里哀,在雨果笔下也就顺理成章了。其生活俭朴像之;其乐善好施像之;其悲悯心肠像之;其对待沙威警长的人性胸怀像之。总之,几乎在一切方面都有另一位米里哀的影子伴随着他。一个米里哀死了,另一个米里哀在《悲惨世界》中继续前者未竟的人道事业。
连沙威也是极端理想主义的——因为绝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沙威们,其被异化了的“良心”是很不容易省悟的。即使偶一转变,也只不过是一时一事的。过后在别时别事,仍是沙威们。人性的感召力对于沙威们,从来不可能强大到使他们投河的程度。他们的理念一般是由对人性的反射屏装点着的……
米里哀主教大人死时已八十余岁,且已双目失明。他的妹妹一直与他相依为命。雨果在写到他们那种老兄妹关系时,极尽浪漫的、诗化的、圣化的赞美笔触:有爱就不会失去光明。而且这是何等的爱啊!这是完全用美德铸成的爱!心明就会眼亮。心灵摸索着寻心灵,并且到了。这个被到被证实的灵魂是个女人。有一只手在支持你,这是她的手;有一张嘴在轻吻你的额头,这是她的嘴;你听
见身边呼吸的声音,这是她,一切都得自于她,从她的崇拜到她的怜悯,从不离开你,一种柔弱的甜蜜的力量始终在援助你,一根不屈不挠的芦苇在支持你,伸手可以触及天意,双手可以将它拥抱,有血有肉的上帝,这是多么美妙啊……她走
开时像个梦,回来却是那么的真
实。你感到温暖扑面而来,那是
她来了……女性的最难以形容的
声音安慰你,为你填补一个消失
的世界……
有这样一个女人在身旁,雨
果写道:“主教大人从这一个天
堂去了另一个天堂。”
如果忘记一下《悲惨世界》,
那么读者肯定会作如是之想:这
是《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炽烈的
初恋渴望吧?这是《罗密欧与朱
丽叶》中心上人对心上人的痴爱
的倾诉吧?
但雨果写的是八十余岁的主
教与他七十余岁的妹妹之间的感
情关系。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文
学史上仅有的一对老年兄妹之间
的感情关系的绝唱,使我们在被
雨果的文字感染的同时,难免会
觉得怪怪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一对老年兄妹或一对老年夫妇,
无论他们的感情何等的深长,到
了七八十岁的时候,也每趋于俗
态,甚至会变得只不过像两个在
一起玩惯了的儿童……
那么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们,
那就是浪漫主义的经典文本了。
雨果完成《悲惨世界》时,
已然60岁。他与某伯爵夫人的
柏拉图式的婚外恋情,也已持续
了二十余年。他旅居国外时,她
亦追随而至,住在仅与雨果的住
地隔一条街的一幢楼里,为的是
他可以很方便地见到她。故我简
直不能不怀疑,雨果所写,也许
更是他自己和她之间的那一种状
态。雨果死时,和他笔下的米里
哀主教同寿,都是83岁。这一
偶然似乎具有神秘性。
《悲惨世界》的创作使命,
倘仅仅为塑造两个德行完美的理
想人物而已,那么雨果就不是雨
果了。这是一部几乎包罗社会万
象的书。随后铺展开的,是全景
式的法国时代图卷。尤其将巴黎
公社起义这一大事件纳入书中,无
可争议地证明了雨果毕竟是雨果。
那么,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们,
那便是现实主义的经典文本了。
我还将告诉我的学生们,在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上海外轮代理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方面,与雨果
同时代的全世界的作家中,几乎
无人比雨果做得更杰出。
而雨果的理想主义,始终是
对美好人性和人道原则的文学立
场的理想主义。这是绝不同于一
切文学的政治理想主义的一种文
本,故是文学的特别值得尊敬的
一种品质。
在雨果的理念之中,人道原
则是高于一切的。
我极其尊敬这一种理念。无
论它体现于文学,还是体现于现实。
我深深地感动于一颗作家的
心,对人道原则终生不变地恪守。
我的感动,使我不因雨果在这一
点上有时过分不遗余力的理想主
义激情而臧否于他。如果我未来
的学生们中竟有将自己的人生无
怨无悔地奉献给文学者,我祈祝
他们做得比我这一代作家好……
(摘自辽宁人民出版社《读
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5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6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果   主教   大人   人性   文学   理想主义   人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