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satwe参数的解读总结

三种参考文献解读参数:
1. 点击相应的选项在窗口下方会有相应的规范
2. PKPM手册
3. 钢筋混凝土框架以及砌体结构pkpm设计和应用
2.3.1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用于指定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时水平力方向与整体坐标轴X轴之间的夹角。用于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暂时为0,对于不规则结构还要在WAQ.out文件查看角度后填入再重新算。
2.混凝土容重
一般应考虑构件表面抹灰等装饰层自重,因此该值可以填写为26-27,剪力墙可取27
3.钢材容重
当考虑钢构件中加劲肋等附加重量以及表面装饰层、防腐涂层和防火层自重时候,容重需要乘1.04-1.18等放大系数,因此该值可填写为81-92
4.裙房层数
用于确定带裙房的塔楼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高度。从结构最底层算起(包括地下室层数)。用于判断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抗震设计时候,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剪力墙,从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该适当提高,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
5.转换层所在层号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带托墙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即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带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并对这两种带转换层的结构规定了不同设计要求。
6.嵌固端所在层号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候,抗震等级确定原则。取值方法是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时候,嵌固端所在层为地上一层,即地下室层数加一,当结构嵌固在基础顶面时候,则嵌固端所在层号为灭火器的维修与报废1
7.地下室层数
该参数为上部结构同时进行内力分析的地下室部分的层数。同时,程序能结合地下室信息页的地下室外围回填土约束作用数据,考虑回填土的约束作用。当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共同进行内力整体分析时候,此时基础顶面为结构的嵌固端,应该输入地下室层数。当地下室不跟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时候,此时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
8.墙元、弹性板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网格划分最大尺寸。当剪力墙数量较多时,不能正常计算时候,可适当增大,在1-2m取值,
刚性楼板假定选择第三项,因为配筋的时候选择非刚性,但是计算的时候选择刚性。
回转式压缩机9.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定义连梁的变形是否受到刚性板的约束。若不选择,墙梁跨中节点为弹性节点,水平面内的位移不收刚性楼板约束,墙梁剪力会变小,但相应的结构整体刚度减少,周期加长,侧移增大。
一般勾选,楼板不可能对梁无约束。尤其计算周期比和位移比的时候,强制楼板刚性假设,既然是刚性板墙梁必有约束,此时必须勾选。
10. 考虑梁板顶面对齐
采用这种方式时应注意定义全楼弹性板,且楼板应采用有限元整体结果进行配筋设计,但目前SATWE尚未提供楼板的设计功能,因此用户在使用该选项时应慎重
11. 构件偏心方式
用户在PMCAD中建立的模型,很多情形下会使得构件的实际位置与构件的节点位置不一致,即构件存在偏心,如梁、柱、墙等。在SATWE V3.1之前的版本处理构件偏心的方式
是:如果模型中的墙存在偏心,则程序会将节点移动到墙的实际位置,以此来消除墙的偏心,即墙总是与节点贴合在一起,而其他构件的位置可以与节点不一致,它们通过刚域变换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处理墙偏心的方式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了使所有的墙的位置与节点的位置保持一致,致使墙的形状与真实情形有了较大出入,甚至产生了很多斜墙或不共面墙。SATWE V3.1增加了新的考虑墙偏心的方式——刚域变换方式。刚域变换方式是将所有节点的位置保持不动,通过刚域变换的方式考虑墙与节点位置的不一致。新的偏心方式对于部分模型在局部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内力差异,因此建议慎重采用
但是在PKPM软件中的说明却说优先采用新方式。个人觉得暂时采用传统方法。
12结构材料信息
该选项会影响程序选择不同的规范来进行分析和设计。
13结构体系
按照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结构体系。
14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包括如下选项:不计算恒活荷载、一次性加载、模拟施工加载1、模拟施工加载2、模拟施工加载3。
不计算恒活荷载:仅用于研究分析。实际工程设计不能选用。
一次性加载:采用整体刚度模型,一次加载方式计算竖向力。适用于多层结构。钢结构、大型体育场馆类
模拟施工加载1:结构逐层建造,荷载逐层事假,采用整体刚度、分层加载的方法。
模拟施工加载2:基于模拟施工加载1的一种经验上的处理方法,没有理论上的依据。一般仅用于基础在非坚硬土层上时的框剪结构或框筒结构的基础设计,不用于上部结构设计。
模拟施工加载3: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建议首选该项。
15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的水平风荷载,作用在整体坐标系的X和Y向。
“特殊风荷载”又可分为两类:通过点取“自动生成”菜单自动生成的特殊风荷载和用户自定义的特殊风荷载,习惯统称为“特殊风荷载”。自动生成特殊风荷载的原理与水平风荷载类似,但更为精细。一般来说,大部分工程采用SATWE缺省的“水平风荷载”即可,如需考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荷载”实现。
严控未成年真人秀
16.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1)不计算地震作用:对于不进行抗震设防的地区或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的部分结构,规范规定可以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1.2条,此时可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6条规定:6度时的部分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的同时,仍然要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此时,“地震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
(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地区的多高层建筑,以及6度时候的甲乙丙类高层建筑
(3)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3.1条规定的简化方法计算竖向地震;用于9度时候的高层建筑,跨度、长度小于抗震规范第5.1.2-5条规定且规则的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的屋架、屋盖横梁以及托架,以及8。9度的长悬臂结构
(4)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按竖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竖向地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14规定:跨度大于24m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12
m的转换结构和连体结构,悬挑长度大于5m的悬挑结构,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宜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进行计算。因此,10版提供了按竖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竖向地震的选项。
17 “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
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4.3-2条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4.5条的规定,采用楼层地震剪力差的绝对值作为楼层的规定水平力,且抗规和高规条文均明确要求位移比和倾覆力矩的计算要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进行计算。
节点地震作用CQC组合方法用于不规则结构,即楼层概念不清晰,楼层剪力差无法计算的情况
18.高位转换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计算
传统方法即旧版本的串联层刚度模型计算。注意的是采用高层规范附录E.0.3的方法的时候,刚性楼板假定需要采用全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或者整体计算指标采用强刚和部
分采用非强刚。
19.墙倾覆力矩计算方法
由于建筑户型创新,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单向少墙结构。这类结构通常在一个方向剪力墙密集,而在正交方向剪力墙稀少,甚至没有剪力墙。
在一般的框剪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的面外刚度及其抗侧力能力是被忽略的,因为在正常的结构中,剪力墙的面外抗侧力贡献相对于其面内微乎其微。但对于单向少墙结构,剪力墙的面外,成为一种不能忽略的抗侧力成份,它在性质上类似于框架柱,宜看作一种独立的抗侧力构件。
程序在参数“总信息”属性页中提供了墙倾覆力矩计算方法的三个选项,分别为“考虑墙的所有内力贡献”、“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其余部分计算框架”和“只考虑面内贡献,面外贡献计入框架”。
当需要界定结构是否为单向少墙结构体系时,建议选择“只考虑面内贡献,面外贡献计入框架”。
当用户无需进行是否是单向少墙结构的判断时,可以选择“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其余部分计算框架”。
个人认为当布置剪力墙的时候需要考虑该选项。
20.墙梁转框架梁的控制跨高比
当墙梁的跨高比过大时,如果仍用壳元来计算墙梁的内力,计算结果的精度较差。用户可通过指定“墙梁转框架梁的跨高比”,程序会自动将墙梁的跨高比大于该值的墙梁转换成框架梁,并按照框架梁计算刚度、内力并进行设计,使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当指定“墙梁转框架梁的跨高比”为0时,程序对所有的墙梁不做转换处理。
21. 框架连梁按壳元计算控制跨高比
有些情形下模型中用户按框架梁输入的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形成所谓的“短粗梁”,此时若仍按照平截面假定用梁单元计算连梁的刚度,结果会与真实情形有出入。采用另外一种更为简单的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即在不改变框架梁属性的前提下,用壳元计算框架梁的单元刚度阵。用户可通过指定该参数将跨高比小于该限值的矩形截面框架连梁用壳元计算其刚度,
若该限值取值为0,则对所有框架连梁都不做转换。
22.扣除构件重叠质量和重量
勾选此项时候,重量和质量有所减少,因而导致荷载总值减少,结构周期有所缩短,地震剪力和位移有所减少。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3.刚性楼板假定
PKPM下节点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部分采用非强刚。程序自动完成强刚和非强刚的计算。在结果中提供强刚模型结果(位移比、周期比和刚度比),和非强刚模型完整的模型计算和设计结果。
2.3.2计算控制信息
计算控制信息属性页。其参数大部分来源于旧版结构内力,配筋计算中的参数。
2.3.3高级参数
2.3.4风荷载信息
1.基本风压
特别说明:以往的老荷载规范中,荷载统计值是按bom表30年设计基本设计周期统计出来的,所以在设计时,对于五十年设计期的结构,都是在三十年统计值的基础上乘以1.1的系数,因此称为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但是后来荷载规范列出的都是五十年设计基本期和一百年设计期的基本风压,可以直接查到了,所以就不再需要修正了,但是编制程序的单位并没有将该参数前的修正后的几个字去掉,导致了现在的误区。一般的结构直接输入荷载规范上查出来的值,但是对于一些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可乘以一个放大系数修正。具体什么样的结构叫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以及修正系数的取值可参看新高规JGJ3-2010 4.2.2条规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可不乘修正系数。这个就牵涉到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这个参数的取值。不管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还是一百年的结构,如果对风荷载比较敏感,都是直接在查出来的值上乘以1.1的修正系数,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采用100年的值。关于什么是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暂时尚无明确规定,条文说明中指出一般情况下,对于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可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房屋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风荷载取值是否提高,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
际情况确定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4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34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结构   计算   荷载   采用   地震   设计   抗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