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观摩体会

感受名师风度学习名师教法
9月26日至9月28日,黄全安名师工作室全部研修学员共10人赴重庆九龙坡区观摩第四届全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名师赛(两年一届)。全部研修成员认真观摩、踊跃学习、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不断体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次课堂展示活动是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委会主办,重庆市教科院具体承办的物理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初中物理名师别离在育才中学(高中)和天宝中学(初中)献课展示。两天展示活动一共展示了高中一二年级《自由落体》、《楞次定律》等8个课题;初中二、三年级《温度》、《电流电路》等9个课题。列位名师高超的课堂技艺、先进的教学理念、多维的教学手腕让与会者大开眼界。在两天的听课活动中,工作室结合课堂评价量表踊跃观摩,认真体会,全程听完了高初中的所有课程。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工作室全部成员感觉拓展了教学视野、提升了课堂素养;在和全国中学物理界的名师、专家的接触中,工作室全部成员感觉收获庞大,纷纷以为本次观摩活动必然对未来的课堂进展起到踊跃而显著的作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本次观摩活动工作室主持人黄全安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是书面发放如何听课评课的书面材料,指导大家学会听课和评课;二是发放单独听讲义和课堂观察量表,要求大家有目的的听课和观察记录,力争听有所获;三是要求所有研修人员观摩回校后书面上交听课心得体会,至少2000字;四是10月19日召开观摩活动交流总结会,谈感受谈收获谈打算。(
2014全国高中物理名师课堂展示大赛观摩学习体会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黄全安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吴善钦
三天的2014全国高中物理名师课堂展示大赛于九月29号在育才中学闭幕,这次比赛不仅代表了全国各个省市的物理教学水平,而且也表现了现代物理教学的新理念,使我从中吸取了很多教改理念,今天我就简单的谈谈自己在其中一节课上的熟悉。
教学成功不单单是教学进程中某一环节的“出彩”,而是整个教学活动思想与进程的统一,是用创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设计的结果。安徽合肥一中吴晓明老师上的《楞次定律》就在于此。这节课的难点在于:一、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二者都处于同
一个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转变,它们形成彼此依赖又彼此排斥的矛盾.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常常表现出必然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能够理解“楞次定律”,必需具有必然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观念上要有所更新。3、“楞次定律”其理论的抽象性和知识的复杂性比前面知识高了一个层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只局限于从“静态场”方面考虑,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转变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彼此关系,是一种“动态场”,“由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学生显然要难理解得多。
俗语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吴老师在引入时并无做的花哨,直接从温习上节课的感应电流的
产生条件来到本节课探讨感应电流的方向。并完成了一个演示实验——用一把直尺在玻璃管中一次没有铜管,一次有铜管下落,两次下落快慢不一样。开始的一个演示实验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从而增加学习踊跃性,培育学生主动发觉问题并试探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实验的创新是本节课的亮点。在完成学生实验一时,用红、蓝两排发光二极管并联,再与螺线管相连,能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出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高超的地方,利用了发光二极管的物理特性(单向导电性)来电流的方向,并通过学生实验自己分析线圈中磁场物理量Φ的转变与电学物理量I感的方向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从而避免了看似是探讨课,实则变成了老师的教学式的为难。在完成学生实验二时,学生已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后,用直尺,玻璃管,铜管完成教师在引入时的演示实验,亲自感受直尺下落的快慢及握玻璃管的感觉。其一方面解决学生在课前的疑惑,另一方面,自然过渡到从力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高超的地方,由一个教师创设的学生实验,在达到解决前面提出的已有问题,做到有始有终,前后呼应,同时又不露山水的带出新的问题。培育了学生通过实验探讨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符合科学探讨中“在实验中发觉问题,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思想。
在分析实验数据上,吴老师也是功夫颇深,利用学生实验的数据,用一组红的磁感线表示B原的大小和方向,用一组蓝的磁感线表示I感的大小和方向,在黑板上把4个组做的不同实验的数据汇总分析,
很直观的反映二者的关系,把Φ原的转变与I感的方向用中间量B感的方向联系起来了,顺理成章的得出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同时也总结出了运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分4步走的思路。高超的地方在于把本节的难点之一轻松冲破,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I感的方向,就B感,要B感,就B原的方向及转变情形,老师在各部份之间衔接自然,推理进程无繁杂和多余。其教学大体功令人佩服。
吴老师在本节课从一个简单形象的实验动身创设条件,成立鲜明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动手探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进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真正培育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对本节课的小结时,用学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其结束语又使情感教育取得升华。moto q11
非诚勿扰18期本节课老师的语言精练而富有感召力,情景过渡自然,课堂结构紧凑,实验、黑板、多媒体三者配合应用恰如其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许多的亮点值得我去学习。同时也引导我的思维去构思我的课堂,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探讨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观摩全国名师赛有感
——2014年第四届名师课堂展示观摩学习总结重庆市万州武陵中学黄全安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陈青苗
物理老师演示电流
2014年9月27日和28日,洗澡着绵绵的秋雨,满怀着学习的期待,在工作室主持人黄全安老师的率领下,咱们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名师课堂展示与交流活动”的听课学习活动。两天的听课学习中,咱们领略了来全国各地的物理名师各具特的课堂教学风度,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化、生活化、艺术化。课堂上那严谨的结构,清楚的层次,紧扣的环节,精炼的教学语言,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有效的鼓励机制等,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巧妙地落实在他们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中,让人如沐春风,心随其动,充分展示了讲课专家自身功底的深厚,教学设计的巧妙,课堂气氛的和谐和多媒体运用的娴熟。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感受之一:真正实现了教学角的转变
本次名师课堂展示有8个高中课题,共有30位名师献课。从我所听的16节课我明显的感觉到所有的课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同意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交流共享。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和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格局,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比如面对新的问题,猜想让学生斗胆地提,理由让学生斗胆地说,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自主制定,演示实验与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探讨或理论探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做,现象让
大爆炸理论
学生仔细观察,原因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归纳,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讲解,自己纠错,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自己交流等等。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或组织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试探分析,或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或与学生互动交谈,或与学生共享成功喜悦。教师语言简练,但句句引导点拨到位,总结归纳精辟。在如此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学得主动踊跃,教师教得轻松愉快。
教育的进展要求教育者要有“人本”意识、“生本”意识,作为教育实践者的咱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如何有效的去落实“人本”意识、“生本”意识呢?在教学活动中咱们应扮演好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不越俎代庖,不鹊巢鸠占,踊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踊跃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经历者、实践者而不是学习的观众。教师万万不能将对学生学习的帮忙演变成对学生学习的代替。
感受之二:探讨成为学生取得新知的主要学习方式
本次课堂展示的八个课题,除《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外,其余七个都有具体的新知识目标的落实。虽然每一个课题都有三到四位不同的教师上课,每位教师的上课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课都反映出一个一路的特征:学生新知识的取得不是来自教师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对教材简单的阅读,而是学生通过经历自主的探讨活动取得。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让他们去猜想,然后引导他们要么进行理论探讨,要么进行实验探讨,在探讨进程中让学生经历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从而取得新的熟悉。
虽然咱们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进程中也都在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活动,但很多时候咱们都不敢放手,大体上都是教师担当探讨的主角,学生作为参与者参加到探讨活动中来。学生在整个探讨进程中大体都是在围绕着教师预设好的探讨思路开展一些具体的执行工作,缺乏自主的探讨思路和探讨进程。而一旦学生独立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就感到束手无策。虽然这次课堂展示活动中因为放手让学生斗胆的进行自主探讨而使相当一部份教师的课没有“圆满结束”,但相较于学生在探讨进程中所取得的科学探讨兴趣、科学探讨意识、科学探讨方式、发觉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言,一节课的圆满与否恍如就不那么重要了。
感受之三:以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增进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最重要的手腕就是训练,通过各类形式的训练,既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又能培育学生的各类能力,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次活动中各地的名师给大家展示出来的课,自始至终都没有舍弃了对学生
的训练。如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训练,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对实验方案设计、动手操作、数据处置、误差分析等实验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育的训练,
质疑适应和能力的训练,课堂达标训练等。通过量种训练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使学生的能力取得了专门大提高。
感受之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活跃
这次名师们所展示出来的课在各个环节都有频繁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由教师刻意制造的,而是自发的,油但是生的。或碰到问题和困惑时,或发觉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时,或释疑解惑时……课堂上时不时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探讨商议,课堂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让上课的师生和咱们听课学习的教师都感到身心愉悦。
记得有人说过:出的课堂不是“静”,“动”的课堂才更出。因为课堂只有通过“动”,才能让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取得心与心的沟通和情与情的融合,才能让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取得碰撞,熟悉产生共鸣,才能使课堂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固然,课堂中的“动”应该是情到浓时难自禁的表现,而不能是刻意的,不然,会让人感到做作,形式化。
总之,这次外出学习让我线人一新,收获颇丰。名师们精练丰硕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悦耳悦耳的声音,和善可亲的眼神,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自信、轻松、愉快;所采用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惊讶和好奇的心理状态下对所学知识去观察、猜想、实验、探讨和反思,真正理解物理是一们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让每一个学生学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和方式,不同的学生取得不同的进展,用实际行动诠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表现出“创新、探索、自主”的教学思想。作为教育改革实践者的咱们,在以后的教学进程中,必然要踏着名师的足迹,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钻探教材,踊跃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博采众长,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听课感想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黄全安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秦隆贵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黄全安名师工作室全部成员于2014年9月底赴重庆听课学习,通过二天听课,感受很深,现把听课的收获和我所学到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1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2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探讨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