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与陶行知之关系)[整理版]

论杜威与陶行知之关系
摘要:众所周知,约翰·杜威是世界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实用
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陶行知留学美国期间,受教于杜威门下,曾是他的得意门生,陶行知秉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和陶行知的关系可以看出是师承关系,但是并不仅仅如此,两人的教育思想可以用“在继承中的超越和超越中的继承”来概括,他们的思想一直是被国内外学界重视,对其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微血管关键字:师生关系教育思想继承发展实用主义
陶行知与杜威的关系,特别是两人教育思想上的联系与区别,言人人殊,颇多歧异。我们不妨从两人的社会关系说起。
1、约翰·杜威与陶行知的介绍和师承关系经济研究导刊
(1)约翰·杜威简介
杜威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他是在中产阶级新教徒的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杜威在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日
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受欢迎。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这十年是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时期。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退休。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杜威被称为“实用主义巨人”,他发现多数学校正沿着早先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工作,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的需要。于是他穷尽他的一生时间寻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所以后来就有了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给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都还深受杜威的思想指导。
(2)陶行知生平简介
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1915年,24岁的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修教育行政,从此陶行知受教于杜威老师的门下,陶行知也因此成为杜威的得意门生,全面学习了杜威教育思想。他立志要学好学业回国,他根据中国社会现状,开展了平民教育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论。同时他也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自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轰开了大门,被迫对外开放,渐渐地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屈辱的时代的陶行知,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占
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们过着贫穷、愚昧、落后,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出过洋,亲眼见到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先进的东西。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强烈反差,这更加坚定了他学成回国救助羸弱的中国国民的信念。
启明星二号陶行知自小十分聪敏好学。他曾经在自己睡觉房间的墙壁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学习。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后来他又相继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文科学习过。后来,他们认识到了仅仅靠学医来救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和羸弱的国民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毅然选择了留洋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的东西来唤醒沉睡的国民,在国外学习期间,他看到了许多他前所未见了先进的东西,学到在中国没有见过的知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修教育行政时,他们一起的还有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胡适等一行人,一志同道合的志士,为了深受压迫的国民,他们刻苦努力,杜威老师的实用主义思想,深深地吸引了陶行知,所以他在国外期间一直跟随杜威,继承发展了他的教育思想,并将其思想带回国在国内发扬,给今天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大家。
(3)杜威和陶行知的关系渊源
杜威是美国的一名知名的教育家,一个是当时积贫积弱的国家的一个普通的人,在他们之间远隔重洋,他们之间会产生怎么样的关系呢,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怎么会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人在世界各地都是受歧视和排挤的,两人还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就是两人的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相遇在美国,并且在师承关系的基础上,他们发展了相似的教育思想,他们都认识到了党史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思想,两人现在都是作为著名的教育家被世界人所认识。
2、杜威与陶行知在教育思想方面的关系
(1)从学校组织形式看,约翰·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各类的作业进行活动。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把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而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从这方面看,陶行知是受到了杜威的影响,很明显,在学校组织形式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在杜威原来的基础上,陶行知更加肯定了其的思想,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陶行知对“社会即学校”的定义是为了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寻普及大众教
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切实可行的道路。陶行知认为,学校的组织形式应该是:首先学
校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民解放的武器,是动员民众最可靠、最有效的武器。他强调用教育点着中华民族生命的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其次学校教育要提高民族素质,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去;最后学校教育要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富强,“教人创造富有的社会,不创造富有的个人”。陶行知为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他一生辛苦,亲自创办了安徽公学、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岩洞学校等等,探索学校教育和社会联系的规律的和途径,构建了人民大众所欢迎的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思想。
候顺利(2)从教学方式出发,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他强调“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同时杜威强调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当然陶行知在老师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
人口国情教育
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但是这里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同时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分离。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做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而是指生活中的琐事。不可否定的是,做学合一的思想的提出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对我们今天的实践性教育奠定了基础。
天下英雄所见略同,不管是威名赫赫的杜威,还是名扬中外的陶行知先生,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发展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但是在两人的关系上,尤其是在两人对于教育思想的方向和精髓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不得不赞叹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先进的思想,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两人给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要从这两人的关系中学习到对我们有利的东西,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莹晖.陶行知论生活教育[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周毅.陶行知传[K].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3]约翰·杜威.社会与教育[K].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21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社会   学校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