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人口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1、 本的总人口
据国情调查,日本的总人口1920汽车天地年是5596万;1948年是8000万;1967年突破一亿;1999年为1亿2669万,近80年人口增加约2.3倍。据厚生省推算,日本的人口规模在2007年将达到顶峰的1.2778亿人。
2、日本人口的增长过程
日本从1920年起,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势调查
名词解释国势调查(国情普查):这是由日本总理府实施、发表的有关人口的统计调查,调查对象为全体国民,调查项目有人口的地区分布、年龄结构、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等。战后的国势调查在人口统计方面采取社会学三大奠基人“属地主义,即只要是在日本国内的常住人口,不问其国籍,均作为调查的对象,但外国的外交官及其家属、外国驻军军人及其家属除外(与属地主义相对的是属人主义,即只要是本国国民,不论其住在世界什么地方,均作为调查对象)。这里说的常住人口是指平常住在特定地区的人,
包括临时外出者,除去临时滞留者(常住人口一般也是夜间人口,即夜间在该地区居住的人口),为此也可说日本的国势调查采取常住地主义
国势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调查(以调查实施年101日凌晨零时为调查时刻),每5年进行一次简易调查。而在调查实施年之间的人口动向则发表于总务厅统计局的《人口推算月报》与《人口推算资料》。(国情普查),在每两次国势调查的中间(即上次国势调查后的第5年)进行一次简易的调查。根据1920年进行第一次国势调查,当时的日本人口为5596万人,而根据 1995年国势调查的速报,1995年日本人口为 12 557万人。
对实施国势调查以前时代的人口,也有各种推算。据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日本的人口仅有1.5万人,进入绳文时代增加到15—25万人,1573—1592年期间增至到1800万人,江户时代增到3 200万人(1721年前后的数字)。明治初年(1872年)日本人口为3481万人,大正元年(1912年)为5057万人。日本人口超过1亿人是在战后的1967人口国情教育年。
日本人口的增长经历了明治维新以前的多生多死、明治维新以后至战前的多生少死和战后的少生少死这样三个阶段。从多生多死转为多生少死的原因是,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与经济的增长,国民的生活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公众卫生条件也有
所改善,从而导致死亡率的下降。但是,人们对结婚、生育的传统看法仍然倾向于多生贵子,因此,形成了多生少死的局面,人口增长率从1880年的0.76%提高到1900年的1.18%,1915年的1.4%。人口增长率提高的原因固然与出生率上升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死亡率的下降。
战后日本人口变化从多生少死转向少生少死的原因是,经济顺利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为了防老、养老而多生孩子的必要性下降;妇女的高学历化与参加工作的妇女的增加,又使生儿育女的机会成本上升;教育费负担与住宅条件等因素也促使少而精的生育观日益普及。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反过来又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多生少死时代相比,少生少死时代的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比如从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强的水平。但是,战后的人口低增长有两个例外时期,第一个例外时期是1945—1950年,由于战争而推迟的结婚、生育集中到战后的最初几年,从而出现了第一次婴儿热,人口增长率攀升到2.9%,在这次婴儿热期间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为最近发展区理论“团块世代华安现金富利。第二个例外时期是在1971—1974年,由于团块世代进入结婚、
生育期,引起了第二次婴儿热,人口增长率又一次出现短暂的上升。但是,70年代过后,1980年人口增长率下降到0.78%,1994年进一步下降到0.23%,日本进入了少子化(少生子女)时代。
3、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对于预测经济发展的长期变动来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可预测性较强的重要依据。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2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口   调查   日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