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防治知识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知识介绍
1.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指的是一类疾病,其临床病症比拟接近,如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可能还有个别病人会出现出血病症。这类疾病可以由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高斯函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指的是一类疾病,其临床病症比拟接近,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发热起病〔体温≥38℃〕,大多数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症,乏力表现明显。局部病人有上腹部压痛、意识改变、淋巴结肿大;局部患者有出血病症如: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眼结膜充血等。个别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多数患者有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血小板总数明显降低;局部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糖、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等指标明显升高。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野生动物、家畜或老鼠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可靠性计算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病原体动物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有可能会导致传播。
病例有野外作业史,少局部病例有蜱叮咬史。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易感性及发病季节特点是什么?
蜱传疾病流行规律具有非常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特点,是常见疾病,具有地域性,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感染多在5—10月份。人均易感,发病人主要为农民。现在国内已经很明确存在的几种蜱传疾病,如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都在进行疫情监测与报告,这些蜱传疾病多见于丘陵和森林地带。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目前流行趋势是什么?
蜱叮咬疾病将趋于减少。每年4月份到8月份是发生病例比拟集中的时间,这个可能和媒介活动本身有关,现在已是秋冬季节,这些媒介活动少了,发病将会减少。
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原那么是什么?
生态系统理论在上,无特效药,主要为对症,如果出现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都能到达不错的效果,所以公众没有必要因此恐慌。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
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或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病症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在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在个人防护方面,要尽量防止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长袖衣服,不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着浅、光滑衣服等。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8. 蜱叮咬后如何处理?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局部,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平安。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病症,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防止错过最正确时机。
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病症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局部地区有血9.蜱传疾病种类有哪些?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目前全世界蜱类有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3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1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减少   发热   血小板   叮咬   综合征   病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