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巩膜加固术

                    神经网络控制后巩膜加固
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进行性近视(progressive myopia ),恶性近视(malignant myopia),轴性近视(axial myopia),其病变表现为:(1)眼轴进行性 延长,以前后径延长为主。(2)巩膜变薄,以后极部和颞侧明显,薄弱处形成葡萄肿,巩膜硬度系数降低。(3)近视屈光度进行性增加。(4)玻璃体液化、脱离、混浊。(5)视神经斜行插入,形成视乳头弧形斑。(6)脉络膜血管减少,血管层变薄,眼底镜下眼底呈不规则的白裸露。(7)视网膜功能减退,终因黄斑部变性、黄斑新生血管形成及发生视网膜脱 离导致视力不可逆性、进行性损害,是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盲与低视力疾病中,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所致的盲目在第4-7位。因此,阻止高度近视的进行性发展较降低其近视数度更有必要,它已属于防盲范畴。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和角膜移植术的广泛开展,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越来越受到眼科界的重视。       
对于高度近视的,除常规配镜矫正外,另一方面,眼科医生也一直在探索各种手术方法。近几年兴起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成形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虽然可解决屈光问题,但不能阻止巩膜葡萄肿及玻璃体视网膜病 变
的进展。巩膜加固术(Scleral reinforcement operation) 又称巩膜成形术(scleroplasty)、巩膜增强术(scleral fortification operation or scleral reforcement operation  or scleral enhancing operation), 巩膜支撑术(scleral supportoperation)或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 scleral reinforcement operation), 后巩膜成形术、后巩膜增强术、后巩膜支撑术。与屈光手术相比具有独特的作用,正如Rubin指出的“巩膜加固术可能是所有近视屈光手术中唯一治因而非治果的手术。”它不仅可以近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 以阻止近视发展,防止近视眼底病变进展,这种方法不仅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而且有明确的目的,是防治近视眼的一种积极措施.
第一节 历  史
人们对高度近视的认识应追溯到200年前,Scarpa就认识了高度近视眼球扩张出现的后巩膜葡萄肿,且描述了其解剖位置及形态特点。1856年Von Arlt阐明了高度近视的眼轴增长与后极部巩膜葡萄肿的形成有关。直到十九世纪Von Ammon, Von Grafe,Von Jaegor的研究才把巩膜葡萄肿与高度近视的病理联系在一起,为后巩膜加固术高度近视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0年,苏联学者Shevelev首先提出应用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薄弱区的方法,控制眼轴进行性延长,预防高度近视的眼底恶化和视力减退,并第一次用阔筋膜在尸眼上做巩膜加固手术。1954年,苏联学者Malbran才首次将该手术应用于临床,报告了后巩膜加固术近视21例,其中7例还做了巩膜切除术,加固材料主要为自体或异体阔筋膜,植入眼球后极部,经过视神经旁,两端分别缝合在上.下直肌腱旁,此手术方法为单条带后巩膜加固术,其目的为加固眼球壁,阻止眼轴进行性延长。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此手术。1957年Curtin应用人的阔筋膜制成X形植入眼球后以加固巩膜强度,减慢或阻止高度近视眼的进展,并认为可能改善了脉络膜血循环。1958年Borley报道应用异体巩膜行单条带后巩膜加固术9例,为缩短眼轴,同时做了巩膜板层切除术,并透热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和裂孔区。但后来发现此手术虽然有效地缩短了眼轴,同时也增加了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因此巩膜板层切除在以后的报道中很少出现。1964年Borley对儿童27眼,成人36眼高度近视,用异体巩膜按Curtin方法做加固术,术后95%患者屈光度减低3.0D以上,68%的人视力提高。因此作者认为该手术可以防止近视眼患者在黄斑部出现Fuchs斑 样变化和视网膜脱离。1970年Nesterov改良Curtin的方法,采用Y形阔筋膜条带加固后巩膜67例84眼,术前屈光度在-10D---39D,术后随访1-7年,术眼近视增加0.5-3.0D者,占17%,而未手术眼近
局部地区有血视增加1.5-6.0D占83%;术后65例视力提高。1970年,苏联学Zarkova,1971年英国学者Whitwell报告用帽状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由视乳头鼻侧开始逐渐累及黄斑部的葡萄肿的发生和发展。以上手术中,为清楚地暴露后极部,常将眼肌切断(其中多为外直肌),而且将加固条带放在上斜肌下,这两种手术操作增加了术后眼前段缺血和眼肌平衡失调的危险性。因此这些手术,虽然经长期随访,证实对防治高度近视的发展有效,但由于手术操作较复杂,并发症较多,在临床上未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1972年Snyder-Thompson 介绍了一种新的巩膜加固术式。具体方法是将不分叉的单条带同种异体巩膜置于下斜肌与视神经之间以加固后极部巩膜。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直肌颞侧,下直肌的鼻侧。此方法不切断眼外肌,不切开肌筋膜,并把加固条带放在上斜肌上,借助匙形视神经铲(图9-1),暴露眼球后极部,对周边的网膜变性区和裂孔,以冷凝代替透热,经长期随访观察证实,这种术式简单,安全,有效。随着该手术在前苏联的广泛应用,美国、日本、欧洲及我国一眼科医生也应用此手术。目前此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且根据不同的需要得到改进和简化。1981年Nurmamedov用硬脑膜做成单条带,在黄斑部反折呈双层,缝合固定在后极部巩 膜。1982年dNkoba提出将巩膜条带做成扇形,各植入四条直肌间。另一方 法是 将1/2眼球周长,宽10-12mm的扇形植片从颞侧
切口植入,扇柄缝合于 外直肌止端后方巩膜,以加固颞侧巩膜。1976年Pivovarov报道了一种操做简单的手术方式,其方法是将2.0cm×0.5cm的巩膜片置 于赤道以后直至后极部,达到巩膜加固的目的。经长期随访,该术式效果不亚于条带式加固 术。之后许多学者对该手术的具体方法做了改进,如将加固材料直接置于后极部,不做缝合 固定等。由于此手术方式操作非常简单,并发症很少,很受人们欢迎,成为前苏联的门诊常 规手术。
                             
伞下一肩雨2010中秋晚会
图9-1  匙形视神经铲
  八十年代以来,俄罗斯在非手术巩膜加固术高度近视方面做出了一些新探索,即采用非生物材料代替人体组织作为加固巩膜的植入物,称为亚手术方法。选用的材料主要为多种聚合物,通过观察已取得了初步成功,现继续寻最佳方式(包括加固物的选择,操作方法的选择等),以求更趋简化与完善。1981年Avetisov提出亚手术加固巩膜的方法,是在球后筋膜囊下注射聚合物的混合物,在巩 膜表面形成弹性壳,通过结缔组织增生达到加固巩膜的目的。Remizov于1981年将同种异体巩膜或同种异体软骨悬液注入球后,近钛钢复合板
视36例70眼,经半年-2年半的 随访,证明95%的患者避免了近视的发展。1984年Svinrin等将同种异体软骨悬液添加地塞米 松、卡那霉素,后视力平均提高0.15-0.2,并证明软骨被新型致密组织替代。1985年 ABeTNcoB报道将类似组织悬液的聚合物注射于筋膜囊下,在巩膜表面形成泡沫状弹性凝胶。这种凝胶刺激胶原形成,对巩膜起到机械修补作用。术后经2年的随访,表明近视均稳定。
徐四民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3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1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巩膜   加固   近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