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安全监测指南(输血协会团体标准)

局部地区有血血液安全监测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的基本概念、运行体系,规定了献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定义、相关性、严重程度和报告模式,以及采供血不良事件和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的分类和报告模式。
本标准适用于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监测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51)
《输血反应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24)
3术语和定义
3.1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
血液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输血链中所有与血液安全有关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
幸免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持续、规范地收集、调查、鉴定、分析和报告的过程。血液安全监测可以对
血液安全进行客观评估和持续改进,可以确定事件的原因、后果、残余风险和变化趋势,可以通过早
期预警以阻止或预防事件的发生或再发生,可以改善决策机制,通过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培训
指导输血链中实践的改进,促进血液安全。
3.2事件
发生于输血链中的非期望事件,包括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幸免事件。
3.3不良反应
发生于献血者或受血者,与献血或输血具有时序相关性的非期望病理生理作用。
3.4不良事件
对血液质量、献血者或受血者的安全、以及相关产品和人员的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的偏差
事件。
3.5幸免事件
在造成实质性后果前被发现并纠正的非期望事件。
3.6基本概念示意图
事件
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幸免事件
4血液安全监测运行体系
血液安全监测体系的参与方主要包括血站和医院,在操作层面上包括三方面:观测者、报告者、汇总者。
4.1观测者
负责观测记录事件的相关信息并提交给报告者。观测者一般为医院与血站的工作人员。
4.2报告者
负责收集观测者提交的报告,初步整理后提交给汇总者。报告者一般为医院与血站的相关职能部门或HV协调员。
4.3汇总者
负责对报告者递交的事件信息进行全面汇总、分析,发布研究报告,反馈建议,并与其他地区的监测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并在必要时发布预警信息。汇总者一般为地区性HV工作组或HV专员。
4.4血液安全监测体系运行架构示意图
5献血不良反应
5.1定义
献血不良反应(Adverse blood donation reaction),也称作献血相关并发症(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blood donation),是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疼痛、过敏或者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5.2献血不良反应类型及编码*
注:较《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增加了“血管损伤(DR-A4)”类别,参照:国际输血协会《献血相
关并发症监测标准》。
5.3献血不良反应
5.3.1DR-A以局部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
DR-A1 以穿刺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
DR-A11 血肿(瘀斑)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因血液从血管穿刺处流出并在皮下软组织中淤积所致。如存在明显肿胀,即为血肿。如不存在明
显肿胀,即为瘀斑。主要表现有皮肤瘀斑、变,肿胀及局部疼痛,随着血肿体积增大,出现肿胀,
肿胀压迫周围组织,压迫强度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周围组织的疏松程度。压迫神经时可导致神经症状,如放射至前臂和手的疼痛以及血肿周围的刺痛。血液淤积于前臂前侧深部的肌肉和肌腱组织之间形成的血肿,初期难以被发现,血肿增大时,压迫强度加重,常出现神经刺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症状。
DR-A12 刺入动脉
采血针刺入肱动脉或其分支,表现为肘部轻度疼痛,所采集血液呈鲜红,采血针随动脉搏动而
跳动,血袋异常快速充盈。如处理得当,可不形成血肿,也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但是刺入动脉引起
大血肿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概率也较高。
DR-A13迟发型出血
在献血者离开献血场所,解除穿刺部位的按压或包扎绷带之后,穿刺部位重新自发性出血。其原
因可能是按压部位不正确或按压时间不够长,或者献血者手臂用力或举重物所致。
DR-A2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
DR-A21 神经刺激
因血肿压迫神经所致,表现为与血肿部位相关的神经放射痛和/或感觉异常,但血肿可不明显。
疼痛并不是在穿刺进针时即刻发生,而是在穿刺后一段时间,当血肿达到足够大时才出现。
DR-A22 神经损伤
采血针进针或拔针时损伤神经,在穿刺进针或拔针时立刻发生放射性剧烈疼痛,常伴有感觉异常。
DR-A23 肌腱损伤
采血针刺伤肌腱,在采血针进针时立即出现的局部非放射性剧痛。
DR-A24 手臂疼痛
献血时或献血后数小时内手臂出现局部放射性疼痛,但没有其他表现,不宜将其归入神经刺激、
神经损伤或肌腱损伤。
DR-A3 局部炎症
DR-A31 血栓性静脉炎
与血栓相关的静脉炎症,表现为穿刺部位附近沿血管走向的局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发生在浅
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皮下有红条索状物硬结,触痛明显。
DR-A32 局部皮肤过敏
献血者采血部位皮肤对采血过程中使用的医用耗材产生过敏反应,采血部位皮肤出现皮疹、肿胀
和瘙痒。
DR-A33 局部感染
采血穿刺部位的感染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炎性渗出。
DR-A4血管损伤
DR-A41 深静脉血栓形成
采血时静脉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引起表浅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发展波及献血者手臂的深静普鲁士蓝
脉形成血栓。表现为上臂肿痛,可伴表浅炎症和血栓形成的症状。
DR-A42 动静脉瘘
血管撕裂损伤导致动脉与静脉的非生理性连接,可在穿刺后即刻、或在创口愈合时形成。与
动脉穿刺相关。表现为局部有明显震颤感的搏动肿块伴青紫。局部皮温可升高,在血液分流明显
时远侧手臂皮温可降低。远侧静脉可充盈且有搏动。
DR-A43 筋膜室综合征
局部出血后血液积滞于前臂前侧深层区域,挤压导致小血管关闭,引起肌肉和神经组织坏死。
多与动脉穿刺相关。表现为手臂疼痛,活动时明显;肿胀、感觉异常和局部麻痹。
DR-A44 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高平黑猪
动脉穿刺出血后血液在动脉外聚集,被动脉外膜或直接被周围组织包裹。表现为手臂上的搏
动肿块,可伴疼痛和感觉异常。之前可有动脉穿刺后的大血肿。
5.3.2DR-B 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载荷谱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其诱因包括献血者心理生理因素以及血容量减少等。多数症状轻微,表现为全身不适、虚弱、面苍白、出汗、焦虑、眩晕、恶心。少数比较严重,可出现
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如发生晕厥和摔倒,可导致意外损伤。
分组情况如下:
a)根据是否发生晕厥进一步细分为晕厥和无晕厥2个亚类;昔阳中学
b)根据是否伴有损伤进一步细分为损伤和无损伤2个亚类;
c)根据是否在献血场所发生进一步细分为在献血场所发生(当场)和离开献血场所后发生(离场)
2个亚类。
注:在献血场所,献血服务工作人员能够对献血者进行观察,并对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2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14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献血   血液   表现   穿刺   事件   部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