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蚊_蝇防制工作概况

・PCO 论坛・
陕西蚊、蝇防制工作概况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岳永杰 孙养信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安710054)
作者简介:岳永杰男37岁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卫生杀虫剂药效试验工作
pxe  蚊、蝇是一类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影响人们生
活的有害生物体,做好蚊、蝇的种类调查、生态学研究以及区域分布,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本文就我中心几十年来在蚊、蝇研究、防制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概括、汇总,现报告如下:
1 概述:
我省位于北纬31°41′~39°35′,东经105°29′~111°15′,全省总面积20.56平方公里,总人口3659万人,辖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10个市和杨凌1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境内山塬起伏,河川纵横,地形复杂。其特征为:南北高,中间低。以北山和秦岭为界将全
省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地貌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关中平原平均海拔52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9%,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省粮食的主要生产地。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是我省的林业宝库,物产极为丰富。全省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北到南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降水集中于7~9月,年平均气温11.6℃;无霜期205天;年降水量653毫米,蒸发量1608毫米[1]
。截止2000年,我省共发现蚊类7属47种;蝇类11科128属550种[2]。2 生态习性维族网站
2.1 蚊类 我省蚊类研究,起始于50年代。总的分布是陕北、陕南多,而关中相对较少,广布蚊种主要有:中华按蚊、帕氏库蚊、刺扰伊蚊、朝鲜伊蚊、麻翅库蚊、贪食库蚊、凶小库蚊、淡库蚊、三带喙库蚊等11种,其中中华按蚊、淡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在我省分布最广,密度最大,致病力最强,淡库蚊为我省各地的优势种,尤以城镇为
甚。1954年通过蚊胃血与已知抗血清进行沉淀反应,测得淡库蚊以吸人血为主,中华按蚊、帕氏按蚊、三带喙库蚊以吸牛血为主[3]。淡库蚊多栖息于居室,而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多在畜禽舍附近,白纹伊蚊属室外栖息种类,多在日出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吸血,喜嗜人血,而其它三种(中华按蚊、淡库蚊、三带喙库蚊)则多在下午7时和晚上4时吸血。除白纹伊蚊冬季以卵孳生于盆、
罐、树洞、废旧轮胎的积水内越冬外,中华按蚊、淡库蚊、三带喙库蚊均以成虫的形式越冬,其栖息地主要在较为温暖的地下室、防空洞、暖气沟、畜(禽)舍等处,一般处于滞育期,不吸血,来年气温回升后飞出,吸血产卵。蚊类的季节消长与各地气温和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陕北地区,年平均温度1℃~10℃;降雨量344~623mm ;关中地区平均温度13.3℃;降雨量600mm 以上,陕南年平均气温在13℃~15℃,降雨量800~1237mm ;上述三个地区的降雨量多集中于7~9月,由于温湿度由北向南呈上升势态,因而蚊虫的出现和消退关中较陕北早20天到一个月,陕南较关中早半个月。50年代我省中华按蚊和淡库蚊高峰期密度分别为800只/人工小时和280只/人工小时,而90年代因大面使用灭蚊剂、改变蚊类栖息地环境,蚊类密度已大幅度下降,分别为22只/人工小时和88只/人工小时[6]
,因此搞好环境治理,开展长期的灭蚊工作,对降低蚊类密度具有一定的意义。2.2 蝇类 陕西蝇类研究,始于50年代,共发现蝇种550种,其中陕北516种,关中185种,陕南494种。家蝇、厩腐蝇、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尾黑麻蝇和夏厕蝇为我省遍布种,除丝光绿蝇的滋生为动物类外,其它6种均为粪便与垃圾型或二者混生型。蝇类最适滋生温度为30~40℃,相对湿度为75~80%,幼虫在孵化初期,要求较高的温湿度,而随着龄期的增加,对温湿度的要求逐渐降低。家蝇一般活动场所多在居室,而绿蝇和麻蝇则以户外活动为主,但是蝇类的这种特性并不是
绝对固定的,当其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范围也将随着改变,因此,蝇类的活动地域相对较
广,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从而增加了灭蝇的难度。蝇类的越冬形式不同地域各有差异,就我省遍布种来说,以幼虫、蛹、成虫三种形式越冬的均有,关中、陕北地区因冬季寒冷,多数蝇种以蛹的形式越冬,而在一些供暖设施较好的地方,也有成虫发现;陕南相对气温较为暖和,蝇类越冬形式多以蛹或成虫的形式越冬,蝇类越冬的地域差别,说明了蛹对不利因素的抵御能力相对幼虫和成虫越强。蝇类的季节消长,一般出现在4-11月,其出现的早晚,同当年的气温、湿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峰期除巨尾阿丽蝇在6月外,其它蝇种均在7-8月[8]。除气温、湿度对蝇类数量有一定影响外,环境条件的改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卫生条件好的单位,其密度明显低于差的单位,城镇普遍较农村好。
3 抗药性的研究
从50年代起,我省在灭蚊、蝇工作中,使用大量的化学类杀虫剂,如二二三、六六六、敌敌畏、等,到80年代,开始使用菊酯类杀虫剂,用量逐年增加[4]。1984年对西安淡库蚊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DDT、、、二氯苯醚菊酯均未产生抗药性[5];1991-1993年的抗药性研究,说明西安地区淡库蚊对DDVP、二氯苯醚菊酯、等药物的抗性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蝇类, 1984-1990年的研究资料表明西安地区家蝇对六六六、、DDVP的抗性在逐年下降,而对、二氯苯醚菊酯则有逐年小幅度增高趋势[9]。上述资料表明,我省蚊、蝇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有升高趋势,这同近年来大量使用该类杀虫剂有着直接的关系,暴露出我省卫生杀虫剂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4 防  制
我省自50年代开始,分别通过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蚊蝇进行了有效的遏制。通过对环境全面、彻底的治理,消除了蚊、蝇的滋生场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蚊蝇密度。1958-1959年,我们先后做了浮萍草、五朵云、野棉花、苍耳、野艾、槐树叶等野生植物对蚊、蝇杀灭的研究工作,通过试验观察得出,浮萍草对蚊幼虫具有杀灭作用,而五朵云的灭蛆效果最好,其48小时蝇蛆死亡率可达98%,有效期达1周左右[7]。药物的使用,80年代以前,多选用有机氯类杀虫剂,以后,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逐年上升,使用方法上多种多样,除传统的喷雾施药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气雾杀虫、烟雾杀虫以及滞留喷洒等,剂型上除传统的蚊香外,还出现了电热蚊香、液体电热蚊香、超声波、液体灭(驱)蚊液、毒饵、乳油、可湿性粉剂等,这种多途径、多剂型的化学杀虫剂,在短期内有效控制了蚊、蝇密度,特别是在一些大的、突发性疫情出现时,显得尤为重要。生物性防治,主要是通过生物间的食物链作用达到杀灭效果,如:开展稻田养鱼,消灭蚊幼等,另一类是依靠一些病原微生物对某些生物体的毒性作用,达到杀虫目的,但由于病原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本身对外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我省在卫生杀虫领域,仍然以菊酯类药物为主,其次还有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等,但应看到我省蚊、蝇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有升高的趋势,因此,合理作用、开发新一代卫生杀虫剂的任务已迫在眉睫。我省PCO产业发展迅速,卫生杀虫领域已开始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2002年全国特殊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西安召开,PCO专业公司圆满地完成了特奥村的杀虫、灭鼠任务,保证了大会的顺利召开。
除害灭病,是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做好区域内媒介昆虫的研究工作,是进一步搞好卫生杀虫工作的基础,只有坚持长期的、科学的、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才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序,事业不断发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参 考 文 献
1周伯光.主编,陕西年鉴,第1版,陕西年鉴社出版,西安,2002.
2刘建书.主编,陕西省重要医学动物及防制研究,第1版,西北大学出版社,西安2001.
3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分院流行病学卫生学研究所,西安市及附近地区常见蚊类的嗜血习性实验室调查,1954.
4卢希谦.主编,陕西省预防医学简史,第1版,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92,221.
5郭美丽等.西安市淡库蚊抗药性监测简报,1984.
中国武术 泰拳
6刘永泰.陕北蚊类分布及生态习性的调查报告,1956~1957.
7陕西省卫生防疫站,浮萍、槐叶等灭蚊效果观察,1958.
2011江苏英语高考
8陕西省卫生防疫站,陕西省蝇类及其分布的调查,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年报,1984.
9曹如峰.陕西家蝇对三种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年报,1986~198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1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1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库蚊   杀虫剂   工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