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观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观对于当代人的教化以及当下社会的治理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中孟子的人性观、荀子的人性观以及程朱理学的人性观为例,通过分析衰变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观,希望对于当代人的教化与当代社会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哲学;人性观;意义
引言
滚山虫
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当下,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观,可以运用其“教化”思想对于当代的人性进行启迪,运用其经世致用哲学思想,改进当下社会的治理,对当今中国的社会教育,政治管理,都具有很大的指导实践意义。
一、孟子的人性观
探讨“人性”的学者众说纷纭,不过关于人性观思想的系统理论,最先提出的是孟子,即孟子
的性善论。张岱年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大纲》是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作为同其它人性观思想的对比而展开。
沈善洪和王凤贤两位先生合著的《中国伦理学说史》,将孟子伦理思想置于整个孔孟学派体系当中,专列为“思孟学派的道德思想”一章加以论述,文章也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孟子的思想,对张岱年的思想进行一些补充,不过该书中的有些观点有待笔者进步一思考,如孟子所谓人性本善,并不是说人生来的本能都是善的,而是说人“善”的本质是相对于动物的禽兽本质而言。该观点认为人的道德本性是人区别于禽兽的一种本能,而不是人性中特有的优势美德,他还说人性善是生而具有,不用通过后天的学习就具备的。这与西方卢梭的思想有一些相似之处,即原始社会的人都是善良的,相反正是因为社会的不平等、文化艺术的教育侵蚀才变恶。
二、荀子的人性观
荀子指出:“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柴蹈,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荀子同孟子一样,他们极力地肯定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性,本性生来都是一样的,但现实却是圣人很少,原因在荀子看来:“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无方之民也。”认为尧、舜、禹
不是天生的圣人,也不是天生具备成圣条件的人。他们还必须长期积累。他们认为成为圣徒的关键是后天的自我改造。每个人都有识别和学习礼仪的能力。通过对礼仪的研究,礼仪成为人们的外在约束。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成为“圣人”,这与人们自身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但至少它极大地肯定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人们积善成圣提供了可能性。
“圣人”思想在荀子理想人格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它不仅具有完善的道德品格,而且注重道德境界和人们精神修养的提高。但是,它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不足,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国家治理成为一个梦想。但是“国王”是社会之王,源于公众,服务于公众。它在制定战略、确定治理方法和实施治理措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荀子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必须将圣子与国王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荀子的“圣王”观念的作用。这是荀子追求客观现实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圣人也是启蒙人民、统治世界的国王。
圣王的学习能力应该很强,也就是说,他可以把所学的东西整合起来。有可能把一个糊涂的普通人变成一个众生崇拜的圣人,从不知礼仪到无礼。我们通过学习得到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比任何金银珠宝都更加珍贵和稀有。能够成为“圣人”的人,必须能够以礼仪和正义为行为准则,依法行事,熟悉礼仪和正义为政府的基础,才能做出无穷无尽的回应。荀子
提出“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就是圣王需要制定一系列礼乐制度包括三衣服、宫室、人徒、丧祭械用,都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后世只需要奉行君主制定的制度即可。所以荀子主张“复古”,圣王之道,是乐教熏陶、引导之道。荀子主张加强君权,并非主张极端的君主极权,而是典范政治的体现。
三、程朱理学的人性观
帕累托改进宋代儒学的到来,人性观的探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典型的代表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将人性与“天理”相结合,将人性提到“天理”本体地位,二程的二元人性观,论证了人接受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在人为性,主身为心”、“变化气质,迁善改过”三个方面对人性观展开了论述。程朱把理气这两个观念融入人性观中,对人性善恶作了本体论的解释,以此为基础论述了理、气、心等范畴,构造了自己的理学唯心主义人性观体系。
总结
矛盾分析法在中国古代庞大的哲学体系中,关于人性观的观点一般分为两大派,即性善论和性恶论,
影响比较大的有孟子、荀子、二程等人,孟子持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人皆有四心,只要从恻隐等四心出发,人人皆可为尧舜。荀子与其相反,认为人性本恶,“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喜怒哀乐是人情之所不能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荀子提出性恶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出社会教化的作用和重要性,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人人皆可为尧舜。程朱理学拔高了人性观的作用,将人性观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将‘性’作为沟通理气最重要的桥梁和基础,具备本体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曹荻. 孟子人性论思想[J]. 青年文学家, 2018, 000(012):56-57.
[2]李建华, 李彦彦. 荀子人性观新解及其当代价值发微[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3(01):171-175.
[3]曾莹莹. 程颐的人性论及其影响[C]// 福建商贸协会2019年座谈会论文集. 2019.内外网数据交换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3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100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性   哲学   治理   圣人   思想   礼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