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汇总介绍(8)

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1723年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1734年去法国,任英国驻法国大使馆秘书和代办。哲学上主张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在知识来源问题上主张一切知识得自于感官经验,感官经验纯粹是主观的。个人的主观经验未必与客观世界相一致,客观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人无法确认。认为经验就是知觉,分为两个层次:印象和观念。印象是活跃的、强烈的、生动的知觉,有多种形式。观念是由印象转化而成的,是印象的摹本,必须先有印象,而后才会有观念,因此观念比印象更为薄弱,故此由观念构成的知识未必是真实的。知觉中的印象是以对实物的感觉为基础,而知觉中的观念则可以超出感觉的范围。(2)在知识获得过程方面,主张知识得自于观念的联想。知识代表复杂的观念,复杂的观念则是经过联想的过程形成的。联想有三条规律,即相似律、接近律和因果律。主要著作有《人性论》(1735—1739)、《人类理智研究》(1748年)。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生于朗格勒。1732年获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曾主编《百科全书》(1751—1772年)。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把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发展为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具体表现为:(1)肯定感受性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属性。(2)提出意识是大脑的属性,大脑是
歌王dvd思维的器官。主要著作有《对自然的解释》(1754年)、《生理学基础》(1774—1780年)。
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1715—    1771)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生于巴黎。毕业于耶稣会办的专科学校,曾任总包税官。因痛恨封建制度,辞去官职,专心著述,并和狄德罗、霍尔马特等人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记忆、判断等心理作用都只是感觉,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工具,接触范围广阔,因而感性印象比动物多。(2)把情感看作感觉,并把感觉、情感与需要联系起来,丰富了法国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著作有《精神论》(1758年)、《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    (1773年)。动物学哲学
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1715—1780)法国启蒙思想家,感觉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生于格勒诺布尔。空想共产主义者马布利(G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1785)之弟。就读于里昂耶稣会专科学校,毕业于巴黎大学索邦神学院。曾为《百科全书》撰稿。1768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当过天主教神父、修道院院长。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坚持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2)摒弃洛克关于“反省”是观念的第二个来源的主张。主要著作有《人类知识起源论》(1746年)、《感觉论》(1754年)。
霍尔巴赫:(Paul Henri Dietrich d'Holbach,1723—1789)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百科全书派的代表,感觉主义心理学的集大成者。生于德国。12岁移居法国巴黎。曾为《百科全书》撰稿。对心理学的贡献有:(1)强调脑是心理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中心,心理只是脑的物质运动的结果。(2)认为感觉是人的第一种机能,也是派生出其他一切机能的机能。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著作有《自然体系》(1770年)、《健全的思想》(1772年)。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1740年入哥尼斯堡大学。1748年毕业后做家庭教师。五年后重返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55年获硕士学位,开始教授哲学。1770年,任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潜心研究批判哲学。1781年,发表《纯粹理性批判》,奠定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有:(1)在心身关系问题上,主张灵魂支配身体。(2)在知识来源问题上提出先验主义理念,把知识分为经验的知识和先验的知识。(3)提出知、情、意三分法的心理结构观。(4)提出道德教育的主张。著作还有《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google数字图书馆
麦斯麦:(Franz Anton Mesmer,1734—1815)奥地利医生。生于德国巴登。1766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和巴黎开业行医。因相信从星体中流出的磁力会影响人的生命,从而在磁石影响生命的实验中发现了通磁可使一部分人进入昏睡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发明了心理方法“麦斯麦术”。虽然这一方法曾治愈了许多神经症患者,但因无法科学解释其原因,又因为魔力和骗术之嫌而不断受到质疑和谴责,被迫迁居数次。这一方法对后来的精神分析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著作有《天象仪的影响》(1766年)、《动物磁力的发现史》(1779年)。
提顿斯:(Johannes Nikolaus Tetens,1736—1807)德国哲学家。生于台特堡尔。1759年获罗斯托克大学硕士学位。1776—1789年任教于基尔大学。1789—1807年任丹麦哥本哈根市的金融官员。认为心理学作为科学只是观察心理现象,不必问灵魂自身如何,即坚持以经验来研究心理。认为心理学主要用内省的方法,即以经验为根据,以内部经验和不同的情境重复去认识、观察心的变化,并注重这种变化的来源和动力。强调内省不是指在心理现象发生的那一刻进行观察,而是对它所遗留的“最初记忆”的观察,所以客观的观察活动不会妨碍主观现象的进行。对感情(愉快与不愉快)与感觉的关系作了论述。认为感觉是对外物的表象,而感情则是感觉者自身的变化。感情不能独立发生,是附在感觉或别种心理过程
注射方式执行死刑上发生的。因此把心理过程区分为理解、感情和意志。理解就是认识过程,理解和意志是主动的,感情则是被动的。确立了近代对心理过程的三分法,并为康德所继承。主要著作有《对于人性及其发展的哲学研究》(1777年)。
拉马克:(Jean 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Lamarck,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生于皮卡第。早年就读于教会学校。并在法国军队中服役。曾任法国国立自然博物馆动物学教授。将自然界划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有机界中的有机体自身是有智慧和目的的。每一种有生命的物种都具有自我完善的先天内驱力,需要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有机体是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两条原则的调节下进化而来的。用进废退是指生物的器官或组织会由于经常使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获得性遗传是指生物会把自体有利于生存的优势特征通过遗传方式传给下一代,从而加大后代生存的概率。其进化论思想对斯宾塞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且对冯特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著作有《动物的哲学》(1809年)。
马来酸酐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04: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9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心理学   知识   生于   感觉   法国   著作   哲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