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旅游攻略

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绩溪县西与黄山区歙县、旌德县接壤,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宣城市宁国市、旌德县毗邻。为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是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祖籍地,08年奥运火炬的传递点,20073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绩溪古村:汪村,仁里,湖里,龙川,湖村,磡头;上庄,冯村,石家村,旺川
汪王故城——汪村
    绩溪汪村位于绩溪县南部,距县城7公里的瀛州乡登源河畔,为去胡氏宗氏龙川的路上,为汪氏40世汪叔举创立,汪氏44世汪华在此诞生,汪华当前初起兵,择地建城堡,引弓远射,矢堕奢金山南,遂筑城屯兵。后人称"汪王故城"。
最典型的有汪村南观汪氏住宅
  南观面对唐金山,背临登源河。唐金山有登源汪氏始祖南朝汪司马(名叔举)和唐朝越国公汪华父母的坟冢。清嘉庆《绩溪县志·古迹》记载:“唐金山周如邑城,山中有一水洞,清泉甘洌,喝此水不仅清凉解暑,还能疗治痢疾,可谓神乎。更有山岗横亘,自然形成‘登源锁钥’之势,是徽杭古道必经之地,亦为绩溪古代名胜之一。
  南观虽小,形胜驰名,因而也就应合了古人常用的那句话—钟灵毓秀,从而成为汪氏家族世居之地。
  说起南观汪氏,自然让人想起赫赫有名、标著史册的汪华。这位“威震华夷、功揭天地”的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保障了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平安,深得民众拥戴。大唐帝国降世后,他毅然归附,为朝廷封赠越国公,而“历朝追封昭忠广仁武烈英显襄安王”,成为登源乃至江南汪氏庙祀之首,人称汪王。南观村西,登源河畔早在宋代就建有忠烈庙奉祀汪华并在庙旁附建园林,占地达2万多平方米,足见其规模宏敞、世重之一斑了。宋绩溪县令苏辙等对忠烈庙均有诗颂。清绩溪知县赵继序也赋诗一首,追怀汪王故城。诗曰:“古木苍藤外,依稀表故城。每经风雨夜,犹听甲兵声。水涌将军井,山连刺史营。英雄发轫处,凭吊不胜情。”由此可知,南观汪氏以名门后裔著称乡里。
  南观曾被人称为富裕村,这是因为南观家家都有传统的宽敞、华美的住宅惹人注目的缘故。老一辈人说,南观山多地少,汪氏人丁兴旺,生活无以自足,因而外出经商,谋取生计。诚如众多徽商一样,南观汪氏商贾勤劳聪慧,节俭务实,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富甲一方。他们携带巨资回到乡里,广营宅第,显耀门庭。坐落村中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氏住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500年古老村落——仁里
  绩溪仁里村,距县城3公里,是个典型的古村落,至今村里还保留着大量的元、明及清代的建筑。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村南留有龟山遗址。一条数里长的护村坝,蜿蜒如蛇。过去,坝上栽满了柳树桃花,一到阳春三月,便有“绿杨啼宿鸟,晓雾罩桃红”之景象。村落隐隐约约,“近村随地有烟霞”,显现出奇特山水的娟秀之气。“仁里八景”曾名扬乡里,即槐墩夕照、石洞祥云、龙坪积翠、大庙晚钟、龟屿浮烟、茅山夜月、鹤渚澜、富阳春晓。如果从建村算起,这个村子已经有近1500年的历史了。
  仁里人以教育为本,自古以来人文气息浓厚,名人辈出。元代就有程燧创办阳书院,明清两朝又建多所。清末废除科举后,村中还建有徽州第一所洋学堂——思诚学堂(现名:思诚
希望小学),还有绩溪最早的女子学校——端本女校。明朝有进士程辂,官至兵部给事中;清代有翰林程秉钊,为翰林院庶吉士;近代名人,有程乐亭(胡适好友)、程本海(陶行知学生)、程宗鲁(书法家)、程士范(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还有原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王子野(原名程敷铎)。同时,仁里也是工部尚书看中的地方。仁里原是绩溪耿姓的发源地。据《鱼川耿氏宗谱》载,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工部尚书耿源进、助国镇天大将军(曾任杭州太守)衣锦还乡途中,因雅慕新安山水,与弟耿汝进游历于此。在梁安(绩溪)仁里,见其地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不惜轻弃生长里居,迁至这里,并取村名为“仁里”。后来这里成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里。由于人口迅速膨胀,明末清初曾改称大仁里。仁里程姓来自歙县篁墩,一世祖为药公,名药一,字东升,为程忠壮公十八世孙。唐光化元年(898),被举荐为金乡县尹,因羡慕仁里一带秀丽山水,于是举家迁来定居。前村中还有石牌坊10余座,以贞节牌坊居多,现仅存2座,其中以皇门公牌坊最为引人注目(现存遗迹)。据说,这一牌坊是为官至皇门侍郎(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员)的村人所立。村中还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横额上刻有“唐金乡尹药公墓道”。这是绩溪现存唯一的文字完整的一座墓道坊,也是年代最为久远的牌坊。村中的槐树,相传是这位程姓一世祖所栽,距今已有近千年,仍是枝繁叶茂。
计量>电离层
  村中耿姓唯一的遗迹,是有近1500年历史的“百步钦街”。 
    根据耿尚书的功勋,当时皇帝御赐耿源进“免征地”一块,在村东井地段用砖砌垒“百步钦街”一条。青砖竖排铺筑,俗称“钉栓砖”,意为金砖铺地,并造廊亭,遮阳避雨,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如今虽廊亭已毁,但百步钦街道路保存完好。村中有东西两口井,相传东井是皇帝为下嫁仁里的公主所修。
胡雪岩故里——湖里
绩溪最古老的水陆码头
与仁里相邻、在其下游的湖里村,原称“胡里”,是绩溪明经胡姓的开族聚落之地。宋朝时明经胡一世祖胡延政任绩溪县令,一日游历此地,见三面环山,上接胡乐坞,面对胡坑山,下挽胡同岭,中间是一块平坦盆地,登源河水东来西去,整个地形宛如一条在湖面上静静停泊的船只,认为这是风水宝地,于是便定居于此。
宋明时期,这里是登源河最上端的水陆码头,船只可沿歙县新安江溯流至此。再往上,河中运输工具就只能是竹筏木排了。村头的上盐店,是歙县南乡到旌德挑米的陆路必经之地,
故那时是交通枢纽。明代周姓迁入后,繁衍兴旺,而胡姓一度势落,并引发了一场村中周姓对村名提出异议的官司。聪明的县令根据“湖里行舟(周)”的寓意进行调解,将 “胡里”易名为“湖里”,做出了胡、周两姓都能接受的裁决。
林默涵
湖里旧时分前街、后街两部分。前街因紧靠码头而极其繁华,沿街店铺林立,街面铺设着清一的麻石板。跨街有皇上恩赐中王胡延政的三座木牌楼,牌匾依次为“江左名帅”、“明经世家”、“文武齐美”。前街外侧的护村坝上,长满了许多参天古树,浓荫蔽日,鸟语花香,树种多为杨树和朴树。这道绿长廊,一直沿河延伸到与后街连接的上盐店,这便是胡里村的水口。如今,水口只剩下两三株古树。水口不远处,有为纪念村人胡尚志而立的五马坊牌楼。村口亭门上,书有“胡里镇”三个笔力苍劲的大字。
历史上,此镇文风昌盛,除宋初开族之祖胡延政官至绩溪县令、死后封中王外,仅宋代就出了胡遇、胡天瑞、胡思诚、胡如龙、胡俨等五名进士(族谱中另载有九名进士,待考)。元代,胡奋华,进士,授长沙太守,总理河道陛工。曹尚书,族谱载为驸马都尉。明代,村人胡尚志曾任济宁知州,清代,更以出了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而蜚声国内外。
村里一位老村长告诉笔者,湖里村地下有一个罕见的庞大的排水系统。地下暗圳围村而设,
人可以从暗圳中直立行走。可见湖里当时“千丁万灶”,是何等繁荣!这个名噪一时的古村落,在上个世纪的一场洪灾中,五马石坊被冲毁,至今路旁还摆有许多残构件;近年来,洪水又冲垮了中王桥,现在的窄街里巷显得有些寂静衰落。沿后街漫步,其右侧依次排列着周氏宗祠(胡氏家庙)、胡氏上祠、胡氏下祠。胡氏家庙的五凤楼顶,正摇摇欲坠,正厅也破烂不堪,失去了往日的肃穆和威严。古风犹存,但已全然没有了族谱上夸耀的八景图:石龙喷玉、美坞甘露、古溪石印、清泉迥澜……
不过,一种历史沧桑的美,一种文化残缺的美,反而令人震撼,让人夜不能寐。
“红顶商人”的祖屋
离过街楼不远,一幢并不起眼的老房子,是胡雪岩的祖屋。当今古屋的主人是胡天书。这座建于清代初期的徽派宅院,十分普通,这说明胡的祖上可能并不富裕。这所古朴沧桑的民宅,坐北朝南,布局为一厅两房的三间式,建筑面积不过七八十平方米,幼时的胡雪岩便在此居住。
《知新录》称:“徽郡人好离家,动经数十年不归。”胡雪岩小时候家里很穷,由于生活所迫,
从这幢屋里走出去经商。谁也没有想到,他后来竟然操纵江浙商业,垄断丝茶经营,广设钱庄当铺,被推为“江南首富”;又能在官场呼风唤雨,被尊为“杭州士大夫之父”,成为晚清徽商的传奇人物。但所有这些,离故土显得是那样遥远,对老家显得是那样陌生。与杭州“胡庆馀堂”的富丽堂皇相比,老家显得十分寒酸。屋里发现了一些与这位故主有关的物证。胡天书兄弟在一次偶然的翻箱倒柜中,发现了几本与“胡庆馀堂”珍藏一样的药书,如《增订雷公炮制药性赋》、《脉学考证全书》、《疮疡经验全书》等,还有一些用刺猬羽毛等制成的施药器具。其实,故居内原挂有胡雪岩夫妇容像,其中男的脸狭长,眼微内陷,但很传神,身着缀有朝珠的官服,女像有凤冠霞帔。这幅绢制祖宗容像,长1.5米,宽徽州商王0.7米,如中堂画一般大小。后来,这幅容像由胡正寿的亲戚珍藏,近年,因故卖给了苏州一个远房姻亲。
不过,屋中近来又有了新发现:当年,这里的胡姓与王姓为中王庙土地权属打官司,一份对簿公堂的记录文稿。这份长达38页、名为《仝王姓交涉办事》的记录簿,翔实地记录了自清朝光绪八年至十七年(1882—1891)胡里与中王村打官司的过程,其中有四次提到了请胡雪岩帮助疏通关系的有关记录。这是对近年来为商业利益需要而编造“胡雪岩籍贯是杭州”的有力驳斥。
中王庙 解子征· 中王村 · 中王桥
湖里是不是一块“封王”之地,历来有争议,但村中的中王庙、中王桥两座古老建筑,却不时地向人们展示着这份先祖留下的殊荣。
关于胡延政“封王”之说,《新安名族志》载,胡延政“平蜀授绩溪县令,恩敕中王”。族谱上记有宋朝开宝二年(969)二月十日的封王圣旨,这与湖里村周边有中王桥、中王庙、中王村等遗迹相佐。笔者认为,胡延政封“中王”一说,可能与其父胡昌翼的唐朝皇子身份有关。胡延政是长子,又有官爵军功在身,“封王”似有可能。
中王庙,位于中王村东首。明经胡氏族谱载,胡延政征战有功,晋官封爵,食邑4000户,赐居湖里,匾曰“懋学堂”。他的第10代孙胡公昂为纪念此事,在胡延政原墓地“鼓溪墅”上建造祖庙。此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落成于绍兴三年(1133)。庙宇两侧分别建有居室和厨房,供负责守护胡延政墓地的人居住,庙内供奉胡延政牌位。每逢清明、冬至,胡氏后裔都要在中王庙里举行祭拜仪式。
现在的中王村,是由当年两户王姓守墓人家繁衍发达而成,中王村也由此得名,村名一直
沿袭至今。但光绪年间(1875—1908),湖里人与中王村王姓人为此庙的归属发生了争议,并打了植物抗体10余年的官司。王姓称此庙为敬奉汪华第九子的“九相公庙”;胡姓则坚称是中王祖庙。在胡雪岩与胡适四叔胡玠等人的联手介入下,这场官司一度胜诉。后来胡雪岩败落,官司一直打到了京城。最后,此庙被官府判为“关帝庙”,供奉关羽像和万岁牌,胡王两姓两败俱伤。中王村与湖里村为此结怨近一个世纪,两个宗族立下了“不许通婚”的族规。上个世纪80年代,此庙被王姓拆去改建成民房,从而有了一个凄凉的历史归结。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93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绩溪   还有   族谱   世祖   官司   绩溪县   有关   显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