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 徽墨专题练

                        徽墨大卫科波菲尔论文专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功率模块
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奚,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后主赐姓李。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 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歙县志》 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畑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 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
托收统一规则
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 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 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崇尚汉学、才学俱佳,对书
画不仅喜爱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使徽墨业的昌盛顺理成章。
(摘编自《徽墨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材料二:
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有“李超与其子廷珪,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因而留居,遂以墨名家”的记载。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杵捣等技术,制造由前世无法企及的佳墨,史称“李墨”。南唐后主李煜亦评价李墨和澄心堂纸、龙尾歙砚为“天下冠"”,并因此赦封李超为检校水部员外郎。 由于无度地使用和挥霍,及至北宋宣和年间“李墨”就极为罕见,故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廷珪制“翰林风月”铭长方墨,墨呈长方薄板形。一面泥金草书阴识“翰林风月”四字;另一而草书塡朱三字,已摸糊无法辨认。墨黝黑有漆光, 质坚实如玉。边薄而锐利,中间略凸,墨而布满大小、髙低不平的突起,间有犀纹。从实物的现存状况来看,确如史料评价的具有“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宋代李孝美《墨谱》)、“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和“历久弥新”的鲜明特点。这锭“李墨”历经千年仍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在于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朿缚,开创性地运用胶法、药法
改善墨质。 《墨记》中记载了李廷珪首创分次和制的对胶之法。《墨经》则记逐了李廷珪制墨善用重胶, 并添加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味中药,及少量的生漆和熟漆和制,使解胶和胶力持久两个矛盾的命题完美统一。再通过数万次的均匀杵捣、揉捏和压制,使胶和松烟颗粒充分融合,从而做到了 “墨寿千年”。
作为最有名的制墨家,李氏父子第一次将中国墨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关于李墨的精良, 历史上有一些相关的记载。五代宋初时期的文学家徐铉、徐楷兄弟,幼年时曾共用一挺长不过尺、细裁如筋的李超墨,每日书写不下五千字,十年方才用完。还有宋大中祥符年间,一贵族误将李廷珪墨遗失于水中,数月后,又于同一地点遗落了金器,故派人捞取,惊奇的是李廷珪墨也被完好无损地捞取出来,且光不变、表里如新。1978年,文府墨被发现时整体浸泡在水中,出土后历经数十年自然老化,其磨口依旧有莹莹胶光。可见,在李氏父子的引领和推动下,宣歙之地的制墨水平得以整体进步。《墨经》记载了著名制墨家张遇曾妙得李氏 制墨之法,并以此传家,其子张谷、孙张处厚皆以制墨名世。其后,歙州又有耿仁、耿遂、 耿文政、耿文寿、耿德、耿盛等,宣州则有盛匡道、盛通、盛真、盛舟、盛信、盛浩等,都受到李氏制墨之法的影响。
(摘编自《唐宋时期的徽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徽墨得名于其产地徽州,能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关键在于徽州地区有着优质的松烟和桐油烟。
B.《野获篇》中所描写的“今徽人家传户习” “新安人例工制墨”等景象,足以说明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
C.明代徽墨生产因社会需求量增大,逐渐改变了五代和两宋时期的状况,不再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
徽州商王D.后人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说法,这从史料《新安志》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记载中可以得到印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上上下下的享受A.近现代以来,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千古墨脉从未断绝,这得益于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
B.人们想了解徽墨的相关历史,可以查阅《歙县志》《墨记》《墨经》《墨谱》等古代典籍。
C.“李墨”能做到“墨寿千年”,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李氏父子对早期造墨理论的坚守与传承。
D.宣歙的张氏、耿氏、盛氏等人皆制墨名世,这跟受李氏制墨之法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墨制作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黄山、松萝山的古松
B.李墨、龙尾歙砚
C.藤黄、犀角等中药
D.杵捣、揉捏和压制
4.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微墨”下一个简要定义。(6分)
冶金材料5.“千古墨脉从未断绝"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A项中“松烟和桐油烟”属于自然资源,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因素;
B项《野获篇》中描写的该景象体现的是徽墨的蓬勃发展;D项“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与“遂以墨名家”无关联。)
2.(3分)C(原文是“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
3.(3分)B(A项是原材料使用情况;C项是配料添加情况;D项是制作流程与方法。)
4.(6分)徽墨是一种起源于南唐,昌盛于清朝,(1分)因产于徽州而得名,(1分)有着制作原料和方法多样(1分)、制作工序繁复,(1分)质地坚硬、光泽如漆、历史悠久等特点,(1分)可以用于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墨锭。(1分)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2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9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徽墨   父子   徽州   制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