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徽墨——精选推荐

第二节 徽  墨
  一、沿 革
墨的诞生,一般认为是在周宣王时(公元前827~782年)。先秦时代,墨的质量已相当高,有湖北省云梦出土的秦代墨块为证。而徽墨的诞生,则在南唐(937~975年)。时河北易水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战乱率子廷王圭南迁歙州,取黄山古松炼烟,制成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为南唐后主李煜所赏识,赐其国姓,擢廷王圭为墨务官。李廷王圭承继其父制墨家法,精益求精,制墨用料,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制成之墨,坚如玉,纹如犀。《歙县志·人物志·方技》卷十记载,当时吏部尚书徐铉得李墨一锭,与其弟徐锴共用,每天写五千字,十年才用完;更有李氏墨置水中三年不坏的传闻。当时制墨高手,见诸制墨史册者,除李氏一族外,歙州有耿道仁、耿文政等耿姓一族,宣州有盛匡道、盛通等盛姓一族,但以李廷王圭墨为最著。
韩信巧点兵
宋代,科举制度确立,经济文化昌盛,对墨的需求激增,使制墨业日益兴盛,产地从歙州扩展到黄山、黟州以至整个皖南地区。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领歙、黟、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属江南东路,徽墨之名,大体于此时形成。后人笔记中对徽州制墨业的兴盛,有“新安人例工制墨”、“今徽人家传户习”的记载。宋代,皖南地区制墨,仍以松烟为主,但已开始采用油烟,也有用漆烟的。所产之墨,一种是供进贡的“御用墨”,其用料有脑麝、金箔等,极为珍贵。《歙县志》记载,“宋时,
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一种则是商业化的,注重实用,后又发展为供欣赏之用的,更讲求艺术价值,有“盘龙鳞鬣”、“狻猊”、“九子”、“犀角盘双龙”等。宋代制墨高手,姓名载于制墨史料者,不下60多人,中以张遇、潘谷、吴兹、戴衡、高景修、张谷、沈王圭等成就尤为突出。张遇,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人,为黟州著名墨工,以制“供御墨”闻名。他用油烟代替松烟,加入脑麝、金箔,制成“龙香墨”,为油烟墨之先例。潘谷,元时(1086~1093年)歙人。他所制的“松丸”、“狻猊”、“枢廷东阁”、“九子墨”等墨,被称为“墨中神品”,“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当时文人争购,收藏潘墨的人很多。潘谷死后,苏东坡作诗悼之,称潘为“墨仙”。沈王圭,大观年间(1107~1110年)浙人,于歙州习制墨,独创“漆烟”墨,乃取古松烟杂以脂漆滓烧之得极精细之漆烟,再和胶成墨。据传,沈王圭制墨,“以意用胶,墨无定法”,故其法不传,但时人对沈王圭漆烟墨有“十年如石,一点如漆”之誉(1978年,祁门县基建施工中,于宋墓出土一个重18.2克的墨块,虽经长期浸泡,略有残损,而质地形状未变,墨的铭文“文府”二字清晰可辨,据同穴出土的钱币推断,为北宋遗物。此墨收藏于徽州博物馆)。
元代,徽州墨业不像宣纸那样仍集中于皖南地区,而是分散到浙江、江西,以至湖南等许多地方去了,徽州墨业无甚发展与创新,唯元顺帝时(1333~1367年)歙县陶得和,以专制桐油烟墨颇享盛名。
明代,徽州墨业重新复苏,制作技艺、生产规模均大大超过前代。制墨原料已广泛采用·
·
8
2
2
易取价廉的桐油烟、漆烟而基本取代松烟;生产方式从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业发展为雇佣劳动的手工作坊,制墨技术传子不传女的保守传统也开始被突破;销售市场日益扩大,徽墨不仅随徽商足迹传遍国内,而且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墨业的兴盛,使徽墨制作逐步形成歙、休、婺三大流派。歙派代表人物首推罗小华,明嘉靖时歙县人,为中书舍人,早年善制桐油烟墨,极为贵重。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中说,“小华墨价逾拱璧,以马足虎(指上银子)一斤,易墨一两,亦未必得真者”。《歙县志》也有罗小华墨“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的记载。除罗小华外、歙派重要代表人物还有程君房、方于鲁二人。程君房亦嘉靖时歙县人,他广集前人取烟、对胶之长而自出机杼,首创“超漆烟墨”;其墨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均有收藏。程君房自诩“我墨百年可化黄金”,“一技之精,上掩千古”。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称:“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程君房且著有《墨苑》12卷,内附由当时名画家丁云鹏等人所绘、徽雕大师黄钅粼等雕镂的墨模图五百式,是一部杰出的版画艺术珍品。方于鲁是程君
房同时扬名墨坛的人物,亦歙县人,初在程家以制墨为业,深得程氏制墨之法。后自立门户,开设墨肆,其墨较程君房稍逊一筹,但也名重一时,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也有收藏。方著有《墨谱》6卷,比程君房之《墨苑》早16年,为后人研究徽墨的造型、图案、题跋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休派创始人为汪中山、邵格之等,均休宁人。休派代表人物大多是墨工出身,政治地位、经济力量不及歙派,但具有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制墨以外观华丽、墨面多涂饰,尤多成套丛墨为特点。成套丛墨,即“集锦墨”,为汪中山首创。婺源县制墨业为婺派,倾向于实用和大众化,虽不为文人所重,但优于商业竞争。徽墨在明代,以嘉靖和万历年间(1522~1620年)为最盛,皖南一带墨坊遍布,多达数百家,仅《墨志》一书所录名坊就有127家,制墨名工数百人,后人曾有“墨之在万历,犹诗之在盛唐”之喻。《墨志》为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宣州制墨名家麻三衡所著,共2卷,与《墨谱》、《墨苑》同为明代墨业的重要文献。
清代前期,徽墨业更加兴旺发达。康、雍、乾三朝,先后出现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墨家,把徽州墨业又向前推进一步。曹素功,歙县人,康熙六年(1667年)时在故乡歙县岩寺创办“艺粟斋”墨肆,曹为新兴官僚,40岁时为贡生,后授布政司经历,所交皆为有权势的新贵。相传康熙帝南巡时,素功献墨,因得赏识而获御赐“紫玉光”3字,曹墨名声随之大振。后曹氏即以“紫玉光”为墨名,在所制的众多名墨中列为第一。曹素功著有《墨林》一书传世,死后以墨传家,历代子孙,继承祖业,相续制墨,对保持和发扬制墨传统技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曹氏子孙,曾为当时权贵曹寅
制“兰亭精美”墨,为刘墉制“柳汀仙舫”墨,为李鸿章制“封爵铭”墨等,后世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汪近圣,绩溪人,原为曹家墨工,康、雍年间,在徽州府城开设“鉴古斋”墨店,独立经营,自产自销,亦颇负盛名。乾隆六年(1741年),清廷向徽州征召“制墨教习”,歙县县令推荐汪近圣次子汪惟高前去应诏,在京城御书处教授制墨技术,汪墨名声,因此更高。汪墨品名极多,其上者往往在墨上镌以“御制”二字。汪近圣之孙汪炳宇等,将汪氏墨图辑为《鉴古斋墨薮》4卷。汪节庵,歙县人,于乾隆中期创办“函璞斋”墨店,经刻苦经营,至嘉庆年间,已与曹素功、汪近圣两家齐名,所制名墨,常为江南大吏选作贡品。胡开文,原名胡正,绩溪人,初在徽州屯溪租赁墨店开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接替其岳丈汪启茂号墨店经营,因
·
·
2
2
宝马850rt保健食品质量与管理9
曾见南京贡院明远楼悬有“天开文运”匾额,乃取其中二字,改名开文,在休宁设“胡开文”总店,在屯溪
设分店。胡氏制墨,高档与普通墨品俱全;经营中以高档墨获高利润,对普通墨则只取蝇头微利,薄利多销,因而争得客户,经营日盛,总店设场烧烟制墨,有职工百余人,年产高级墨300担。清代制墨业除曹、汪、汪、胡四大家外,歙派、休宁派还有众多制墨高手,精品迭出。乾隆年间征召徽州墨工入京教习制墨,前后50多年,制出了大量“御制墨”,均属精品,有的至今尚存。其时为满足收藏鉴赏和进贡之需,集锦墨制作繁花似锦,有“黄山三十六峰”、“西湖名胜”、“耕织图”等,少则几块,多则一、二十块,贮于锦盒,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至嘉庆、道光以后,由于清廷日趋腐败,由盛而衰,特别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皖南地区经济破坏很大,徽墨业也逐渐衰落。曹素功由歙县迁至江苏苏州,汪近圣歇业,汪节庵的“函璞斋”到咸丰末年也衰败下去。仅胡开文因其子弟众多,于同治年间(1862~1874年),陆续在省内外广设分店,除歙县、芜湖、安庆外,省外分店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扬州、镇江、武昌、汉口、九江、长沙、广州、遵义、天津、北京及四川万县等,独呈繁荣景象。至清末,由于国外炭黑的输入,徽州墨业的传统制烟技术受到挑战,胡氏的许多分店大多解体;上海胡开文则以廉价的工业炭黑制墨成功,素有“墨都”之称的歙县,年产墨仅数十担。
民国以后,徽墨业更趋衰落。民国4年(1915年),胡开文墨店所制“地球墨”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和南洋劝业会优等奖,但其经营情况已每况愈下。徽墨业衰落的原因,民国24年的《中国经济志》作了下述分析:“徽墨……自墨水盛行,而墨之销路顿小。自洋烟输入,而墨之品质一变。沿海通都大邑之墨庄,以廉价之洋烟自制,而不须批购于徽州。即徽州墨庄,反自沪杭购洋烟制墨,徽州售价往往高
于沪杭。而本烟墨则成本更高,无人过问。墨业之衰,遂缘于此。”抗日战争期间,徽州成为大后方,客商一度云集,墨业稍有转机,复业墨庄有数十家,其中歙县有8家。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屯溪有胡开文仁记、义记、集记等墨庄7家,歙县有老胡开文等4家,但年产量不足4000斤。
建国之初,徽墨业就从家庭作坊逐步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组,生产恢复很快。1955年,歙县、休宁、绩溪、屯溪、宁国以及芜湖市共有11家墨品工业社(组、店),年产量由1951年的20吨增至40吨。次年,屯溪胡开文仁记、义记与程氏木材商店合并成立墨品工业社,后又与胡开文墨店及胡开文大记、仲记、日新化工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胡开文墨厂,徽州曹素功墨店也在上海恢复生产;合计年产量达70吨,“紫玉光”等高级名墨恢复生产。1958年徽墨重新进入国际市场,年出口11.52吨。1963年,旌德县成立徽墨社。1964年桐油烟墨恢复生产。1966年徽墨产量达110.12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高级油烟墨7.29吨。“文化大革命”中,徽墨生产遭到极大摧残,休宁县保存的1900余副明清时期的墨模、匾额、招牌和大量古墨被付之一炬。歙县、屯溪墨厂生产的龙凤墨、孔雀墨、十二生肖墨被认作宣扬封建迷信而不准出售。1968年,徽墨产量降至13.64吨。1972年以后,由于贯彻周恩来总理关于工艺美术品生产的指示,国家对徽墨生产给予经济扶持,拨款106.8万元对屯溪和歙县墨厂进行扩建改造,改进制墨工艺,增加高档墨产量。1977年,集锦墨“十大仙墨”首次在美销售,受到华侨的欢迎。1978年,歙县墨厂的超漆烟墨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次年,屯溪墨厂的超顶漆烟墨获国家银质奖章。1980年,徽墨产量达56.2吨。进入80年代后,各墨厂都致力于进一步改进工艺,提高质量。1983年,屯溪墨厂的超顶漆烟墨和·
·
2
3
歙县墨厂超漆烟墨双获国家银质奖章;次年,歙县墨厂的李廷王圭牌黄山松烟墨获外贸部颁发的“徽墨优质出口产品”荣誉证书。1985年末,屯溪、歙县、休宁、旌德共有墨厂5家,职工389人。1985年产墨46.13吨(内高级油烟墨5.43吨,出口2吨),产值161.5万元。
  二、品 类
徽墨制作的主要原料,自南唐至宋、元以松烟为主,明、清两代则以油烟为主。民国时始以炭黑制墨。新中国成立后,各类用料墨品均先后恢复,并有所创新。因用料不同,当今徽墨大体上可分松烟墨、油烟墨、漆烟墨、净烟墨、正减胶墨、加香墨、再和墨、彩墨、药墨等九大类,另外还有不同用料、多种规格、形制各异的成套集锦墨,品种多达千余种。
松烟墨:以松烟为主要原料制成。有特级松烟、大卷松烟、净烟等。松烟墨少光彩,但入纸袅若云烟,宜于作画。以松烟掺油烟者,为青墨。
油烟墨:以桐油点烟炼制而成。泽黑润,舔笔不胶,入纸不晕,能分五,浓淡分明,主要为书画用。围棋大战
漆烟墨:以精细漆烟为主要原料制成,按配方不同又分为漆烟、超漆烟、超顶漆烟等。漆烟墨和油烟墨具有相同的特点,墨历久不褪。
正减胶墨:以工业炭黑为主要原料,墨黝黑有光泽,宜于书法;有正减胶墨、减胶墨、选顶青墨、玉石顶烟墨等品种。
加香墨:为一般松烟墨,较呆滞,无光泽,为学生习字用的低档墨。
内经讲义
再和墨:取古代名家断碎之墨,经捣碎再和胶重制之墨。
彩墨:以高级国画颜料配制而成,分红、黄、绿、白、蓝五种,以绿墨最贵。另有一种以油烟配高级国画颜料制成的茶墨,呈茶褐,为日本茶道书画家所喜爱。
药墨:以名贵中药材配制供药用的墨。旌德县墨厂生产一种“八宝五胆墨”,内含麝香、冰片、珍珠、蟾酥等中药20余味,有解毒、消炎、止痛、镇惊等功能。
集锦墨:即成套丛墨。始于明,盛于清。主要供观赏、收藏或作礼品馈赠之用。大体可分三类,一是
将不同的名墨集结在一起,墨的形状图案各不相同,如十友墨、手卷墨等,二是墨的形式图案各异,但统一于一个主题,如古币墨。三是墨锭的形状相同,但其上的绘画、题识不同,如黄山图、御园图、耕织图等。集锦墨多为墨之精品,而且是中国绘画、书法、雕刻、漆器、纺织、螺钿镶嵌、装裱等传统技艺的集中表现。清代《御园图》一套64块,已由歙县墨厂翻刻木模恢复生产,重现了早已毁于英法联军侵略炮火的圆明园等皇家园林景和亭台楼阁风貌,使人得以重睹旧时御园风采,它既是高级书画墨,又是珍贵的艺术品。
  三、墨 模
塑造成墨的模具称墨模,又称墨范或墨印。唐代以前,制墨以手搓捏成形,多为圆柱状。唐代始有墨模,至明代墨模已有数百款式,清代墨模制作更为精巧。墨模的制作,集中体现了书法、绘画、金石、雕刻的精湛技艺,历代刻制墨模的名家迭出。
墨模分外模(今称外框)、内模(今称印版)两部分。因墨式不同,印版分两版、四版、六版等,由几块印版合成墨面,嵌在外框里,组成一副总模。印版有长方形、圆形、物状形等,正版和背版刻文字、图案,两边的边版一般刻制墨厂(店、坊)名,上下称横头版,上横头一
·
·
2
3
1
般刻墨的品类字样。印版多用石楠木或棠梨木、杞树制作,必须光滑平整,外框里嵌,不爽毫发。清代以来,胡开文墨模颇负盛名。“西湖名胜图”中之“小有天”圆墨,长不过二寸,宽仅半寸,题乾隆七言诗一首,分7行,每行20字,共140余字,铁画银钩,笔锋清晰、近乎微雕。“御园图”墨模共64副,每锭墨的背版,都刻有三、五百字的图释,正面刻亭台楼阁、山水园林、游人花鸟,莫不栩栩如生。现代墨模除仿古名品外,也创制反映时代风貌的墨模,如“南京长江大桥”、“新安江水库”、“万里长城”等。1985年,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推出的一套“中国书画家墨”墨模,据张大千、刘海粟、唐云、黄胄、程十发、林散之、李苦禅、陆俨少等著名书画家为该厂的题作精心刻制而成,为当代中国墨苑精品。该厂的墨模刻工周炎玲,其女弟子叶薇,屯溪胡开文墨厂的胡成锦和他的女儿胡林仙,都是墨模刻制高手,为徽墨的仿制、创新图案设计,做出了贡献。
  四、主要企业
徽州商王
〔屯溪徽州胡开文墨厂〕
位于屯溪市延安路新街长青巷4号,国营企业。其前身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创建的休宁胡开文屯溪分店。1955年成立墨品工业社,次年公私合营后从休宁墨店接收部分墨模,共存有明清墨模700多种,7800余副。1978年后,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机械点烟、蒸气蒸胶、搅拌机和料、气锤打墨坯等,制墨车间安装空调设备,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并为轻工业部代拟“徽墨行业质量管理标准”。所产超顶漆烟墨先后获国家银质奖章,其它产品获部、省级奖十余次。1985年末,有职工107人,各种设备47台,固定资产原值57.9万元,年产量17.39吨(内高档墨2.62吨),产值48.4万元,利润15万元。开设有徽州胡开文墨厂门市部和徽墨制盒厂。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
位于县城城东路19号,为集体企业。其前身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开设的胡开文墨店。1956年由歙县老胡开文、胡开文正记、仁仙氏、圣记4家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老胡开文墨厂。1962年恢复高档油烟墨生产,并开始出口。1980年起,进行技术改造,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所产书画墨、旅游墨等产品多次获部、省优秀产品奖,李廷王圭牌超漆烟墨获国家银质奖章。1985年末,有职工133人,各种设备42台,固定资产原值29万元,年产量15.89吨(内高档墨3.85吨),年产值52万元,利润6.2万元。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4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92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制墨   徽墨   徽州   墨模   歙县   生产   墨厂   屯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