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酒文化

1.3万年前的远古时期,江西赣江鄱阳一带有一支以狩猎为生的部落,自称为 “吴人”。在赣鄱流域的哺育下,吴人经过狩猎生活之后,从山洞走进平原,发现和改良了野生水稻并发明了制陶技术,使得吴部落很快发展成为一支富庶、强大的部落,并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阶段——三苗酋邦。
    在江南吴部与中原炎黄帝冲突中,黄帝利用水攻攻打蚩尤,蚩尤则“造城以守君,筑城以卫民”,但最终还是落败。据现在樟树市当地文博人员考证,今天樟树市的“筑卫城遗址”就是蚩尤在筑城保民时留下的遗迹。
三苗酋邦失败后,大多部落向东、西、南方开始了历史上的三苗第二次迁徙。作为组织者的吴部落在没有强大武力的情况下决定用计谋取天下,于是神奇的酒和传奇的仪狄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太平御览》记载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醪”是一种浊酒,是用稻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可见当年的仪狄是稻文化的继承者。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
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然而大禹自己却难以抗拒吴酒的美妙,于是晚年便假狩巡之名去东海之滨寻传说中的酒,最终仙逝杭州湾的绍兴会稽山。
    禹死后,其统治分崩瓦解,吴人献酒乱政的阴谋得逞。为了不让阴谋被识破,吴部落酋长便封藏起这段历史,只是将秘密传给惟一的王位继承者。
据说大禹畅饮仪狄之酒时被孙子太康偷喝,便永远忘不了此酒的美妙。但是大禹的禁酒令却一直让太康对酒生畏,直到成为君王时,太康才取消禁酒令,下旨造酒,于是才有了杜康的出现,夏王朝才有了自己的酒。
拉弗曲线在夏王朝存在的时候,吴人先祖时刻保守“仪狄献酒”的秘密。后夏为商灭,三苗吴王立即祭祖,告慰先祖蚩尤、民族英雄仪狄和世代保守秘密的先王神灵。令全城酿酒师傅依据祖传“酿酒图谱”的古法取阁皂山的九龙泉水和当地的优质稻米,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方才酿出了一斝甘醇美酒
然后吴王携吴民杀四头健壮的公牛,敬美酒祭祀先祖神灵,祈祷先祖保佑吴人崛起。时有酿酒官询问酒为何名?吴王答曰:此酒和四特(古时,吴人将健壮的公牛称为“特”,四特即四头健壮的公牛)同等珍贵,即名“四特”。四特酒因此得名。
    好一个四特!四为东、西、南、北四方,乃扩张之意,有王者之气;特为公牛,乃三苗吴人图腾,有霸主之势。
夏为商汤所灭,成汤派使臣出使吴城,希望能永世修好。吴人在商汤仁义的感召下甘愿成为商的方国(臣服于商王朝的部落)。
    和商朝的睦邻友好让吴人再次得到了和平的田园生活。吴人于是将祖辈相传酿造的四特美酒献给商王。
    四特美酒献给商汤之后,即被商贵族追捧进而供不应求,吴人的方国都城——吴城也被商贵族誉为“酒都”。从吴城遗址出土的觚(gu)、尊、爵、斝(jia)等多种酒器来看,吴人当时的酿酒技术已经十分娴熟,酒都并非徒有虚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大败商军,逼得商纣自焚而亡,青铜时代的商朝被另一个强大的王朝——周所取代。
    此时的“四特酒”已不仅仅是吴城或樟树的四特酒,“酒都”名声的传播使“四特酒”开始走向更为广大的区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酒都樟树在各国势力争夺鄱赣流域的此消彼涨中,
成为各国争抢的宝地,“四特酒”与“酒都”之名也深深地植入江南各地的文化当中。
    到了战国时期,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实力最为强大,将“酒都”吴城及其周边地区据为己有,并令吴城常年进奉“四特酒”供楚国贵族阶级享用,遂成为楚国的国酒。楚国上层社会奢华风雅的饮酒礼仪给“四特酒”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独特风格的舞台,同时也在促使“四特酒”不断向前发展。
正弦信号发生器    屈原年轻时作为战国末期楚国贵族的一员,也时时沉醉于“四特”的酒香之中,抒发着自己希冀楚国永远强大的情怀。在《楚辞》的《招魂》篇中,屈原描述贵族宴饮四特酒时的场景,就以一句“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表述楚国贵族们饮“四特酒”时心醉神怡的风雅和情怀。
    到了汉朝,樟树普通百姓的私有财产增加, “四特酒” 开始走向民间。
    享受到了美酒的香醇,生活的改变也促使普通百姓开始追求精神的安慰和寄托,以“炼丹成仙”为主要内容的道教开始创立并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
在成仙之前,他曾遍访名山,苦觅得道之法。后来到有“酒都”之称的樟树,禁不住四特美酒
的诱惑,在阁皂山下大醉三日,酒醒之后感觉华盖通明,神清气爽,顿悟“道、天、地、王(人)”的道教“四大”精髓。此后,张道陵在龙虎山筑庐而居,以在樟树醉饮四特所悟道法,潜心修炼,最终羽化成仙。
    张天师因醉饮四特顿悟得道结缘四特酒,此后道教中又有一传奇人物葛玄也因为四特酒与樟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葛玄在阁皂山以酒合药,不仅让四特酒名声远播,还带动了当地药材业的发展。樟树作为中国“药都”的基础正是奠定于此。从此,四特酒与道教、中药结下不解之缘,“仙酒”亦成为四特酒获得“酒都”称号后又一个独有的荣耀。
三国时期,樟树属吴国豫章郡下的新淦县。作为千年酒都,樟树是吴国的主要酒产区,有“仙酒”之誉的四特酒更是贵族高官饮用的主要美酒。
    关于四特酒,《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聂友射鹿”的神奇的故事,这个故事让四特酒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彩。
    吴国著名大将聂友是豫章郡新淦人,聂友奉命率兵攻打儋耳(海南岛),但是海面波浪
滔天,寻常战船根本无法过去。聂友听说家乡赣江边的樟树林中有一修炼成精的白鹿有驭水之法,而此白鹿性嗜酒,于是聂友便命人在白鹿经常出没的樟树林中放了一坛上等的四特酒。一天晚上,白鹿为酒香所诱,来到了酒坛边。聂友刚想上前询问造船之事,谁知白鹿见人之后受惊,拔腿便跑。聂友紧随其后追赶,眼看白鹿就要消失不见,情急之下,聂友张弓搭箭朝白鹿射去。白鹿带箭奔逃,聂友追上前去,却不见了白鹿的踪迹。
    聂友命士兵继续搜索,发现射出的箭正插在一棵巨大的樟树之上,箭口处还有汩汩鲜血流出。聂友知有神异,便在樟树前摆上等四特美酒设坛,祭树三日,然后伐之造船。用这棵大樟树所造的船踏波逐浪如履平地,为聂友后来平定儋耳诸岛立下赫赫战功。
徽州商王
    爱酒成痴、被后人尊称为“酒圣”的大诗人陶渊明便是这道文化景观中的一个典范。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祖籍宜春。眼看朝政日非,“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彭泽县令的位子上只呆了一个月便辞官归隐在隐居在距离樟树不足百里之地的南山脚下。“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就是他归隐之时的心情写照。
    樟树秀美的山水和闲适的生活给陶渊明以诗的内涵,而樟树的四特酒让嗜酒如命的陶渊
明才思喷涌。 回乡归隐的岁月里,陶渊明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尤以写酒的诗最多。生当乱世,怀才不遇,又有什么能够比美酒更能一解心中的郁结呢?而盛产名酒四特的樟树,更给了陶渊明安顿心灵的绝佳之处。
    以酒都闻名的樟树和四特酒也因酒文化的熏陶,在大唐朝这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元和九年,著名诗人白居易就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期间,白居易尤其醉心于四特酒。元和十二年冬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坛四特新酒。于是给好友刘十九写了一首诗《问刘十九》道出了对四特的留恋,至今这些白氏后人仍居住在樟树附近的侯桥村。
唐元和十五年,大文豪韩愈也来到了江西,就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韩愈是好酒之人,曾有“有酒不饮奈明何”的千古名句。
    韩愈在任上一心为民造福,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临走时,百姓夹道相送,对于所送的礼物,一概谢绝,却惟独留下了一坛四特酒。此后,韩愈仍念念不忘袁州故旧,不忘四特酒,便有了《酬马侍郎寄酒》这样的感怀之作。
世界机械发展史
    同期,酿酒技术上也出现了重大突破。酿酒业高度发达的“酒都”樟树首先出现了蒸馏法酿酒。与传统酿造酒相比,采用加热蒸馏的办法酿酒,酒度更高,香味更浓,且可多样化勾兑,能调制出更有特点的酒。
    在唐朝后期,“四特土烧”(亦称“清江土烧”)已见于典籍记载。“烧”为加热的意思,因此,使用蒸馏法加热酿造的酒被称为“烧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四特土烧”的出现开创了中国白酒业崭新的历史。
在樟树,由葛仙翁传下来的“以酒合药”的传统形成了 樟树民间共同的观念。到北宋时,药材与酿酒共同发展,“酒都”、“药市”交相辉映,樟树经济盛极一时。南宋诗人宋远追忆当时情景“更与谁题诗药市,沽酒新丰。”
霍夫曼比例      唐朝发明的蒸馏酿酒法,到了北宋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酿造法。南宋定都临安后,统治区域限于江南一带,“四特土烧”作为江南烧酒鼻祖,迅速推广到江南的广大区域。
    在文风鼎盛的宋朝,四特土烧与文人的缘分依然像以前一样一脉相承。
朱熹,号紫阳,徽州婺源人,理学之集大成者。 淳熙六年,朱熹出任南康地方官。曾两次
来到阁皂山道德宫讲学。讲学之余,樟树的四特土烧也助他留下了不少诗作。阁皂山鸣水桥处至今有朱熹的对联“水流激石如飞雪,树影连山欲化云。”另外一首七律《题崇真宫》是朱熹酒别阁皂山时所做。
    淳熙七年,诗人陆游任职来到江西。在任上,陆游喝到了来自樟树的四特土烧。喝完后,诗人大为赞叹,“名酒来清江,嫩如新鹅。”
    南宋最后一个对四特酒念念不忘的是生于吉州庐陵的文天祥。在任赣州知州期间,面对奸臣当道、国之将亡的局面,文天祥为寻求心灵的解脱,多次到阁皂山游览,崇真宫的孙道长成为他的知交。虽远离庙堂,但心忧国事,二人常在阁皂山饮酒赋诗以消胸中愁绪。现在阁皂山鸣水桥上的题字以及“鸣扬万壑,水击千岩”的对联,相传便是文天祥与孙道长对饮四特酒醉后所写。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朝在樟树设立了临江府。以“酒都”和“药市”闻名的樟树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此时的樟树“四特土烧”已经远销江南各地,高居江南白酒的龙头位置。樟树四特土烧的
蒸馏酿酒法,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而此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对“四特土烧”的酿造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位科学家就是写下了《天工开物》这部科学巨作的宋应星。
    通过虚心学习,宋应星了解了四特酒各个酿造环节的技术,并特别研究了四特酒酒粬的制造技术。在《天工开物》中,宋应星专门写了一章《曲蘖nie》记述酒母、药用神曲及丹曲(红曲)所用原料、配比、制造技术及产品用途。
wto论文    《天工开物》使得四特土烧的酿造技术由樟树传播到了全国,对中国白酒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许多白酒都借鉴了“四特土烧”的酿制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百科全书。一篇《曲蘖》,奠定了中国白酒的规范化和规模化酿造。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2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92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樟树   美酒   技术   酿造   酿酒   楚国   成为   酒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