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产党第25次全国代表大会述评

日本共产党第25次全国代表大会述评
陈硕颖
  经历了20世纪末苏东解体的风暴和21世纪初新自由主义的冲击,日共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依然在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艰难而坚定地前行。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落幕之际,日本共产党第25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0年1月13日至16日在日本热海举行。在这次代表大会中,代表们总结了日共过去的工作,探讨了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自2006年24大召开以来,日共党员人数增长较快,但日共在国会选举中却陷入低谷。日共25大关于停止非正规雇佣等主张是对近二十年来资本主义弹性生产方式导致劳动力出现分化的典型反应,日共在国会的席位减少是当代工人运动与议会选举脱节的一个缩影。由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议会道路通向社会主义的进程注定是曲折反复的,只要日共在战略上坚持基本立场和原则,在战术上更加灵活,那么日共就能作为日本政坛的第三极,继续发挥抗衡保守势力的独特作用。


 
  一、日共对国内政局的判断及日共的任务


  民主党去年赢得众议院选举,终结了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历史,标志着日本政治气候的积极转向。不少过去属于保守派的人,例如农业联合会、医药协会在这次众议院选举中都没有支持自民党。一直是自民党“票田”的日本农业团体还第一次邀请日共代表参加他们的全国性会议,倾听共产党的主张。日共认为这些信号都表明日本开始步入“政治转型期”。然而,日本社会的两大“畸形状况”——日本对美国惟命是从与大财阀的专制统治——并未出现改观,日共清醒地意识到新一届政府不会采取从根本上扭转上述“畸形状况”的政策。因此,日共25大提出了日共在政治转型期间的三项主要任务:将日本政治引向更加进步的方向;纠正日本的“畸形状况”;防止反动政策死灰复燃。

  首先,日共认为日本政治应该朝着倾听民众呼声、满足民众需求的方向发展。这一方向的
进步性体现在改善民生经济与促进和平民主上。前者的具体内容包括:增加就业、完善养老金等社会服务、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保护农林渔业免受国外农产品进口的冲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有利于大企业的税收体制。后者的具体内容包括:撤销美军基地、解散自卫队、废除日美之间有关核武器的秘密条约、不容修宪、普及义务教育、消除性别歧视。

  其次,日共重申只有终结日本社会的两大“畸形状况”,日本才能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日共25大指出了在世界和平发展的背景下日美关系的七大极端反常之处:(1)驻日美军占领日本领土的面积有增无减;(2)美军驻日的目的不是保障日本的安全,而在于把日本作为军事干预东亚的战略支点;(3)美军对当地人民的人身侵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4)在美国的27个军事同盟国中,日本给美国军事的经济支持比其他26个国家的总和还高;(5)安保条约中“美方在做出重要决策之前需事先征询日方”的条款形同虚设;(6)美日的军事合作越来越带有侵略而非防卫性质;(7)日本经济过度依赖美国经济。日共将不遗余力揭开日美军事合作的面罩,向日本人民解释日本在美日合作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是一种完全驯服于美国的位置。《日美安保条约》是阻碍日本经济良性发展的基本
因素之一。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对于日本社会的另一“畸形状况”——大企业的强横,日共25大指出日本缺失捍卫国民权利的法治,大企业肆意剥削中小企业和工人。在国际劳工组织保护劳动者权益的178项条款中,日本只批准了48项。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日本和美国未对诸如工作日持续时间之类最基本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做出任何规定。日共将尽其所能呼吁政府批准更多的劳工保护条款,让大企业承担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向日本人民揭露“获取国际竞争力”只是大企业随意解雇员工、压低工资的推脱之辞。

  最后,日共指出民主党组阁后,日本国内政局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下列迹象表明了反动势力的抬头:(1)民主党主张立法部门等官僚机构可以不回应国会议员的质询,从而为修宪打开方便之门;(2)扩大“小选区制”的适用范围;(3)大众媒体热切支持“两党制”。日共25大强调日本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日共坚决反对削弱国会力量的主张。对于国会议员的产生,日共重申过去的“中选区制”才是民主的选举制度。自民党和民主党为排挤小党,控制舆论导向,唆使大众媒体宣传“两党制”的优越性,企图蒙蔽日本人民。
日共将通过选举斗争和党报宣传坚决捍卫人民权利与议会民主。[①]


  二、日共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理解及其外交立场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美国继续增兵海外军事基地、干涉巴以冲突,表明美国仍在维护其世界霸权。不过,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美国必须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恢复经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之类的世界性问题上与其他国家合作,特别是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国家。从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会议,到G20峰会,再到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人们可以在各类国际会议上看到新兴国家的身影、听到新兴国家的声音,这些国家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基于对世界格局变化的上述理解,日共一方面努力寻求与美国建立对话机制,另一方面大力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及地区的联系。自2006年24大召开以来,日共的政
党外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4月,日共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写信,呼吁美国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核武器的威胁。从这封信开始,日共定期与奥巴马就防止核武器扩散问题通信。2010 年5月,日共代表团还就该问题访问了美国政府,这是二战后日共第一次与美国政府举行会谈,标志着日共与美国政府之间建立起正式的对话渠道。日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注重理论学习和理论建设的政党。在过去四年中,日共与中共、越共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交流。日共认为在与其他共产党探讨共同关注的世界问题与区域问题的过程中,日共能够了解其他共产党的历史沿革、建党特以及各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诠释的差异,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有利于达成对于各国共产党团结起来共同推动社会主义进程的共识。日共还参加了很多国际会议,加强与世界各政党及国际左翼的联系。在过去四年中,日共代表团参加了第4届和第5届亚洲政党大会。日共代表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第14届和第15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茜草长江大桥

  三、日共的选举目标及其党建措施



  (一)日共的选举目标

  转型期政局的不稳定性为日共扩大规模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日共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拓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自民党下台后,保守派对地方政治施加的压力有所减弱,地方议会增强了与在野党的联系。然而,自民党执政期间,“执政党决定一切的体制”在许多地方都已根深蒂固,47个都道府县中仍有30个保留着这种体制。因此,日共将尽力推动党在2011年4月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中的进展,希冀变革自上而下的“执政党决定一切的体制”。日共的目标是在已经获得席位的地方议会中巩固战果,增加日共议席的份额,在还没有获得席位的地方议会中赢得议席。

  日共的中期愿景是在参众两院选举的比例代表部分,在每个都道府县或地方自治市选区都获得至少10%的选票。根据比例代表制,这意味着至少650万张选票。为了将该愿景落到实处,日共需要大幅提高党员规模和党报的订阅量,使日共党员在选民中的覆盖率达到0.5%,日共报刊在选民中的覆盖率达到2%。


  (二)日共的党建措施

  目前民主党正在试图扩大其在地方议会中的势力,自民党更是竭尽所能保留地方议会的根据地。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日共要取得地方议会选举的进展绝非易事。日共只有尽早地确定候选人,比其他政党更有效地组织竞选活动,贯彻选举的战略战术才有可能完成目标。对此,日共总结了自身在党建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增强党建的对策和途径。

  活跃党员人数不多。日共第9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指出只有50%-60%的日共党员参加了与2009年众议院选举相关的活动,参与选举日常活动的比例只有20%。只有40%的日共党员阅读了党章和党纲。日共认为党员活跃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支部建设的薄弱。日共25大倡议每个地区、工厂和校园支部都应该确立具体的“增长和发展目标”,要求支部所在党员履行参加支部会议、阅读党报和缴纳党费的义务。千叶高津、石川金泽和长崎北部三个地区委员会于2009年11月就达到了党报订阅量目标。这三个地区委员会的经验就是促使更多的支部确立具体的增长目标(包括选票数量、党报党刊订阅量、吸收新党员人数等)。在
上述三个地区委员会下属的支部中,已有50%-60%的支部确立了具体目标。日共25大还强调基层支部必须加强和众运动的联系,号召每个地区、工厂和校园支部都至少建立一个日共支持者协会,改变目前还有28%的地区支部和66%的工厂支部未成立支持者协会的局面。

  党员年龄结构老化。与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一样,日共也面临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日共党员中的年轻人不多,现在占党员总数的20%左右。日共25大提出要从三个角度加快输入年轻的新鲜血液。1.建立和加强青年党支部及学生党支部。虽然日共关于停止临时雇佣制的主张在年轻人中产生了共鸣,但是不少年轻人加入或支持日共,主要出于对现状的不满,他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并无太大兴趣。日共面临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年轻党员,使之尽快树立起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问题。2.重建并发展民主青年同盟的地区分支。民主青年同盟是日本年轻人接触和了解日共的重要窗口。同盟的各个地区分支把年轻人组织在一起探讨他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向年轻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同盟面向所有年轻人,并不规定必须是日共的支持者。因此,并非所有参加民主青年同盟的人最终都会加入共产党。自民党执政期间,许多民主青年同盟的地区分支
都趋于解散,加入同盟的年轻人最终参加日共的比例也趋于下降。重建和发展同盟的地区分支是恢复日共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自日共24大召开以来,同盟已经重建了37个地区分支,日共接下来要帮助同盟重建更多的地区支部。3.培养和提拔青年党员干部。近年来,日共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青年后备党员干部培训班,参加过培训的青年后备党员干部正在日共各层级组织上发挥骨干作用。今后,日共还将进一步在年轻党员中寻和培养觉悟高、能力强的中央委员会后备干部,继续举办青年后备党员干部培训班,确保日共的发展后劲。


液体表面张力  四、日共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及其倡议


  日本的大企业长期压榨中小企业,导致日本中小企业的信用链条脆弱,内部积累不足。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日本有13000多家中小企业破产,每个月都有约一万名工人因此失业。日共认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是金融危机和生产过剩危机的组合,在日本则更
dac基因多地表现为生产过剩危机。在过去十年里,日本大企业攫取了高额利润,同时大幅压缩工人和中小企业的收入份额。雇员工资水平比十年前降低了10%,2009年的工资水平已经回跌到1992年的水平。在28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只有日本工人的工资在1997至2007年间出现绝对水平的下降,并且只有日本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连续十年持续下降。结果日本的生产过剩情况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要严重,连日本政府自己都承认日本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缺口高达40万亿日元,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0%。经济危机削减了外需,给本就低迷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2009日本实际GDP比上年下滑5%,名义GDP 下滑6%,降幅创下二战后最高记录。

  日共倡议政府修改劳动派遣法,停止非正规雇佣;提高失业保险、养老保障和最低工资水平;要求大企业提高给中小供应商的单价,反对大企业以“获取国际竞争力”的名义剥削中小企业和工人。日共同时指出政府只有减少军费开支,减少给大企业和富人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才有可能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从长期看,日本工人必须联合起来反抗大企业的压迫,改变劳资双方之间的力量平衡,才能从根本上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



  五、从日共25大的主张看当代工人运动


  自2006年日共第24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日共于过去四年吸收党员34000人,党员总数达到406000人。自2007 年9 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共每月增加党员近千名,年增党员一万多名。与党员规模发展态势相矛盾的是日共在国会的席位减少[②]。受东欧剧变的影响,日共在冷战结束后进入低潮,不过日共的势力从1994 年起慢慢回升,并曾在90年代中后期经历过一个短暂的跃进[③]。但是, 从2000 年开始, 日共的发展再次受阻。日共在2000之后的连续3 届众院选举中始终维持9个议席,在2010年7月的参议院比例代表改选中从4个议席减为3个议席。为何如此的人气上升却未能带来日共在国会选举中的跃进?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向两党制的转变是表面因素,表象背后隐含着近二十年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弹性化所引发的劳资关系的变化,导致工人失去集体认同,从而不利于工人运动发展的深刻背景。日共25大关于停止非正规雇佣、反对“小选区制”等主张是对这种变化的典型反应。日共在国会的席位减少,是当代工人运动与议会选举脱节的一个缩影。


  (一) 日共的主要支持者——临时工是弹性生产方式的产物

  日共25大的决议特别强调维护临时工的利益,非正规工特别是派遣员工[④]体已成为日共新党员的主要来源,而这一体是资本主义生产弹性化所带来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围绕产品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把更多的外包份额给予数量减少、规模扩大的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再把标准化的工序外包给中小规模的二、三级供应商。与这种组织上的层次性相对应,劳动力也分化为核心与边缘两类体。多技能的核心劳动力体具有稳定的工资预期,低技能的边缘劳动力体没有福利,工作不稳定,且前者正在稳定地收缩,而后者却在快速膨胀。

  日本的劳资关系在弹性生产方式崛起前后的差异尤为显著。日本企业曾通过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在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将工人融入企业的长期发展,实现劳资双赢。然而,当日本显示出赶超美国的迹象时,美国强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提高日元对美元汇率,削弱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日本企业只能降低劳动力成本加以应对。随着小泉内阁上台后推行
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实施“劳动派遣制”,日本劳资双赢的局面不复存在,日本曾引以为豪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变成哑铃型结构。

  (二)工人阶级意识的淡化与日共的主张
日本参议院选举
  劳动力体的分割培育了工人竞争性的个体主义意识形态,岗位之间的流动化解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在工人之间制造新的紧张关系[⑤]。通过对工人分而治之,让工人们相互竞争,资方既掩饰了工人共同的阶级属性,即同属于一个为了工资而出卖劳动力的阶级,也掩盖了工人与占有他们无偿劳动的对立阶级的区别。由于收入差距拉大,分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收入工人体形成排外工会。失去正规工作的老工人与不断加入临时工队伍的新型劳工(如妇女、年轻人和移民)成为一盘散沙,无法有效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日共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中努力重树工人整体的阶级意识,呼吁正规工人团结派遣员工共同斗争,倡议全世界的工人联合起来。
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日共25大指出日本工会联合会现行的维权策略存在两大弱点,其一是只支持某一特定党派,其二是指望联合管理层来与资方谈判。日共认为日本工会联合会要想实现各个行业工会、各个地方工会的联合,就不能只支持某一特定的党派,不能只组织大公司的正规工人参加工会活动。日共还积极地与世界其他共产党、左翼组织开展交流合作,日共25大肯定了党的外交成就。

  (三)当代工人运动与议会选举的脱节

  由于劳动力的分化以及工人阶级意识的淡化导致工人们难以形成统一的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方抗衡,所以零散的罢工、示威等工人运动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乏力。相反,代表大资本利益的右翼政党却在过去二十年里和利益集团、行政官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并在右翼政党执政期间通过修改议会选举制度,来限制诸如共产党等为边缘工人体代言的政党。议会选举日益脱离中下层民众的诉求,沦为各类精英争夺政权的工具。自民党就借助庞大的党总部组织和活跃的“族议员”,一面连着中央省厅,一面连着利益集团,构成所谓的“铁三角”[⑥]。自民党在执政期间还通过了改革“中选区制”的提案,自1996年开始实施
的“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列制” 大大压缩了共产党等小党的生存空间。因此,尽管日共得到了广大非正规工人的拥护,但这种规模上的扩张效应无法完全传导给议会选举,未能扭转党在国会的退潮态势。


  结语


  日共25大召开之际正值经济危机从美国向世界蔓延、日本经济面临内忧外患、日本政坛一片混乱之时。25大对民主党执政后日本步入政治转型期的判断十分到位。2010年7月,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利,不同政党把持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现象再次出现,日本政坛走势扑朔迷离。不过,日共在这次选举中的席位也有所减少,日共要改变日本的“畸形状况”和实现选举目标任重而道远。虽然经济危机予以新自由主义重创,但是美国势必利用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改良,美国仍然扮演着世界有产者的最终保护人的角。在利益集团和美国的双重施压下,日本对美国惟命是从的姿态恐难改变。虽然经济危机导
致非正规用工更加普遍,有不少派遣工加入日共,但是他们对议会选举的影响微弱,日共无法赢得更多的议席,从而缺乏落实其政策主张的力量和渠道。

  日本的就业形势每况愈下,派遣工对现行体制丧失信心,内需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都在“蚕食”日本的经济基础。然而,历史表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是缓慢的,除了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之外,无产阶级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国家政治经济的控制权。社会主义可以在剥削阶级统治的薄弱环节打开缺口,而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只要人民还能维持生活,就不会轻易诉诸武力,所以暴力之路行不通。在议会道路下,日共只能先在议会斗争中生存下来,再逐渐转变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分阶段实施党的纲领。日共25大及时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未来的选举目标和相应的党建措施。

  自民党和民主党还需要经过多轮议会选举的较量,才能确立两党制。在此转型期间,日共能否在维持原有支持体的同时,将摇摆于两大党之间的选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是日共面临的重大课题。日共25大秉承了党近几年来维护派遣工利益、反对第9条的主张。只要日共在战略上坚持这些基本立场和原则,在战术上以更加开放的“建设性在野党”姿态扩
大与国民各阶层的沟通,那么日共就能作为日本政坛的第三极,增强其抗衡保守势力的独特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5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60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日本   工人   美国   选举   党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