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动眼神经麻痹经验总结

针刺动眼神经麻痹经验总结
动眼神经是人体的第3对颅神经,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paresis,OP)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的一类疾病 [1]。本病的常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感染、肿瘤、外伤、代谢性疾病或变性病等,也可见于先天性疾病[2]。西医在OP上采用手术或大剂量激素冲击、营养神经药、改善循环药、扩张血管药等方法[3],但药物靶向效果欠佳,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目前研究动眼神经麻痹的关键。近年来,中医该病方法较多,疗法确切,尤以针刺为例,简便效廉、绿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高。
病因病机
    动眼神经麻痹属中医“ 风牵偏视”、 “上睑下垂”、“雎目”、“斜视”等范畴。古人对其发病论述有很多,例如《灵枢·大惑论》所言:“ 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同睛),其精(同睛)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 ;杨上善曰:“ 五精合而为眼,邪中其精,则五精不得比和,别有所见”;《目经大成》云:“只上下左右两睑日夜长闭而不能开,攀开
而不能眨……以手拈起眼皮,方能视”。其病位在目、胞睑,又属中医学“痿病”范畴。 关于本病病因,《诸病源候论》记载:“若血气虚……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 《圣济总录》称之为“眼睑垂缓”,认为其是气血虚弱,肌腠疏开,邪客于睑肤之间所致。《赤水玄珠》中写道:“因先伤于内,而后感于外,相兼成病者也” ,指出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可导致眼皮松弛。根据现代研究,其病因病机大致概括为风痰阻络、风热伤络、脾气虚弱、肝肾亏虚、气滞血瘀 5 个方面。
      ( 1) 风痰阻络,风邪入络责之于表,即《景岳全书》记载“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夹寒、夹热、夹湿、夹燥均可客于经络。风邪挟痰上壅,阻滞经络,导致气血不能濡养筋肉而出现肌肉无力。正如《诸病源候论·目偏视》所言:“目是五脏之精华,人脏腑虚而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 2) 风热伤络,风携热邪上扰清窍,热邪伤及络脉,造成眼带筋膜损伤。( 3) 脾气虚弱,脾气虚则中气不足。脾主肌肉,同时脾主升清,脾功能出现异常,痰湿壅盛,会导致水谷精微无法上输于头面,出现眼睑肌肉下垂,抬举无力等情况。(4) 肝肾亏虚,肾阴不足,肝气疏泄失常,则津液无法上承濡养眼目,从而并发眼部疾病,造成眼肌麻痹、眼干等症状。并且,肝阴血虚可影响津液滋养两目,导致视物重影、转睛不利等症状;肾阴亏虚则可产生视物倾斜
远山的红叶主题曲
、瞳孔散大等情况。(5)气滞血瘀,例如跌扑损伤、金石外伤或机体脏腑虚弱,都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瘀血阻滞于经络,筋脉失于濡养,形成眼肌萎缩、麻痹等问题。
中医可以哪些男科疾病>他来自胡志明市思路
    总结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可以发现,无论是风、痰、瘀血阻滞于络,还是气血亏虚不能荣养双目,这些原因都与经络紧密相关。《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了解相关的经脉及其对眼的功能影响,才能疏通经络,活血理气,促使精血上输于目。经络的作用不仅包括运行气血,为组织器官提供维持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还有定向传导,调节气血阴阳虚实,从而达到效果。《灵枢·口问》提到: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眼周围是经脉的聚集地,眼部肌肉又与经筋系统关系密切,经络和经筋支撑着眼周肌肉的活动。分布于眼周围的经筋有手足阳经,所以手足阳经作为穴位处方的主要选择。此外,张景岳认为足太阳与足阳明的细筋分别散布于眼的上方及下方,两筋共同管理眼周肌肉的运动,即 “网,纲为也,所以约束目睫,司开合者也。”(《景岳全书》)。
经络气血是否充盈,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灵枢·大惑
玩具外观设计
论》中就有相关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出于脑,后出于项中”。故本病的关键点在于分辨疾病发展阶段及相关证型,辨证论治,按照“理、法、方、穴、术”的原则进行针。不仅如此,每个穴位要根据疾病发展阶段、患者体质等调整针刺角度、深度,以及行针的力度、幅度、速度、时间等。大量临床研究[ 4—6]证明针刺疗法对于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远期疗效较好。
针刺
the sartorialist动眼神经麻痹在单纯西医过程中,靶向作用欠佳,毒副作用较多[7] 。在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针刺或中药等各种中医之法显著提高了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如李敏[8]、李伟等[9] 采取针刺;赵斌等[8] 采用针配合中药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针刺可提高麻痹肌肉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及供氧,以恢复神经、肌肉正常的生理功能。临床中针刺动眼神经麻痹常采取近端选穴配合远部取穴的方式进行。在选穴方面,对于近端选穴,睛明、丝竹空、上明、下明、攒竹、鱼腰等穴位都可以进行针刺。睛明、
丝竹空、鱼腰、阳白、攒竹等穴位均分布在眼周皮肤浅表部,临床中常用透刺手法,减少用针数量与进针次数,一针可透过两穴或三穴,从而增强经络之间的刺激,能起到缓解、减轻眼部临床症状的作用。远部取穴可选取风池、血海、丰隆、三阴交、太溪等,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不仅如此,适当在躯体及四肢上选取穴位施针,可起到促进一身之经气的流通的效果,能使健侧气血循环至患侧,引正气到达病所,以正抗邪。并且辨证分型也需要在四肢穴位上进行选择,如瘀血阻络者可佐以膈俞、血海;风痰壅盛者,可补充丰隆、阴陵泉; 脾胃虚弱者可加足三里、气海等。其中,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位,是肝、肾、脾三阴经之交会穴。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穴位,通过对三阴交、太溪的针刺,滋养肝肾之阴精。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穴,治痰要穴,《玉龙歌》中记载“痰多宜向丰隆寻”;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专治血症,《针灸甲乙经》中写道:“若血闭不通……血海主之”。通过对血海、丰隆两穴进行针刺,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调治脾胃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选取特定穴进行针刺。特定穴对于动眼神经麻痹效果很好,临床中使用较多。例如,巨髎,为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有明目退翳的作用;合谷,是阳明大肠经原穴,善治头面之症。足三里,被称为气血"百川归海之穴",是胃经合穴和胃腑下合穴,针刺足三里可起到益气健脾的效果。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是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阴
经之交会穴。太冲,为肝经输穴、 原穴,太冲与三阴交合用可活血调经,调节肝、脾、肾经之气,益气健脾,培补肝肾。
4小结FANPN
    近年来,动眼神经麻痹已逐渐影响患者的生活,严重会导致失明,给家庭带来极大负担。综上所述,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较有难度,对于接诊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要积极仔细分析病因病机,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尽早尽快进行对症,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针刺作为中医各种疾病的方法之一,是动眼神经麻痹主要的手段,其动眼神经麻痹见效快,疗程短,痛苦小,效果显著[10-11],与手术相比,针刺疗法能解决手术无法解决的眼球运动障碍与复视现象。临证时要审慎周全,分经辨证,重视整体与局部,不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巧妙取穴,还要基于中医整体观,灵活配穴,平衡阴阳。不仅如此,也要谨守病因,注意补虚治本,祛邪治标,筋脉同治,善于运用特定穴来施针。同时,运用中药方剂,变换加减,将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精髓渗入临床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动眼神经麻痹的诊疗思路对于其他头面五官疾病、解决各类杂病都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研究和借鉴,触类旁通,敢于开拓新思路,尽量做到选穴直达病所,用药切中病机,处方主次得当。
参考文献:
[1]  MODI P,ARSIWALLAT . Cranial Nerve e III Palsy [ C] .// StatPearls . Treasure
Island ( FL ): StatPearls Publishing ; May 8,2022.
[2]  骆政杰,陈朝明.针灸结合整脊治愈颈源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3):38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5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疗   针刺   麻痹   肌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