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液循环
第⼀节⼼脏⽣理
⼀、⼼肌细胞的⽣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分类:
1.根据电⽣理特性分类:
(1)⾃律细胞:是特殊分化的⼼肌细胞,主要构成⼼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普肯野纤维⽹等;主要功能是产⽣和传播兴奋以及控制⼼脏的节律性活动。具有⾃律性,传导性,兴奋性,但⽆收缩性。其特点是:传导速度快,但结区传导速度最慢,是⼼房到⼼室兴奋传导的唯⼀通道。
(2)⼯作细胞:构成⼼房和⼼室壁的普通⼼肌细胞,主要执⾏⼼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律性。其特点是:普通⼼肌细胞是功能合胞体。
2.根据动作电位去极化速率分为:
⑴快反应细胞:主要由快钠通道被激活,Na+快速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肌细胞,如⼼房肌、⼼室肌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⑵慢反应细胞:主要由慢钙通道被激活,Ca2+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肌细胞,如窦房结P细胞、房结区和结希区细胞。
(⼆)⼯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RP)
库仑定律①条件:
A.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B.膜主要对钾离⼦具通透性;
②幅度:-90mV(较⾻骼肌细胞、神经细胞⼤)
③机理: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到K+平衡电位。
④本质:是K+外流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AP):分为两个过程(去极相和复极相),五个时期(0、1、2、3、4期)。
n特征: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AP上升⽀与下降⽀很不对称,具有平台期。
①0期(去极化期):
膜电位:-90~30mv
时程:1~2ms
机理:先是少量Na+通道开放,当膜电位达-70mv(阈电位)时,
Na+通道⼤量开放,即出现再⽣性Na+内流,膜电位急剧上升。
本质:是Na+内流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②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30~0mv
时程:10ms
0期与1期膜电位变化快,波形为尖锋状,称锋电位。
机理: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膜对K+通透性的⼀过性增⾼,K+外流使膜内电位下降。
③2期(平台期):⼜称缓慢复极期,此期为⼼室肌细胞AP的
主要特征。
膜电位:0mv左右
樟属时程:100~150ms
机理:内向电流:Ca2+、Na+;外向电流:K+。
④3期(快速复极末期):
膜电位:0~-90mv
时程:100-150ms
机理:Ca2+通道失活,K+快速外流,并造成再⽣性K+外流,直到复极完成。
⑤4期(静息期):离⼦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
膜电位:稳定于-90mv。
机理:K+-Na+泵:泵出3个Na+,摄回2个K+,⽣电。Ca2+-
Na+交换:3个 Na+内流,1个Ca2+外流,⽣电。
(三)⾃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特点:4期膜电位不稳定,在三期复极末达最⼤值,称最⼤舒张电位或最⼤复极电位,具有4期⾃动去极化。
1.窦房结P细胞(⾃律性最⾼)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AP特点
①0期去极速度慢,持续时间长(7ms),AP幅度低(60~70mv),⽆明显超射。
②⽆明显1,2期,只有0,3,4期。
③最⼤舒张电位为-60~-70mv,阈电位为-40mv,均⾼于浦⽒纤维细胞。
④4期膜电位不稳定,有⾃动去极化。⾃动去极化速度⽐浦⽒纤维细胞快。
(2)形成机制
①上升⽀:Ca2+内流。
②下降⽀:K+外流。
③4期⾃动去极化原理
K+进⾏性衰减—外向电流↓
Na+进⾏性增加—内向电流↑
Ca2+-Na+交换(1:3)—内向电流↑
以上三种电流均使膜去极化,但最重要的是衰减性K+外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2.浦肯野细胞最⼤舒张(复极)电位-90mv,阈电位-70mv。
①形态:与⼼室肌相似,产⽣机理除4期⾃动去极外,其余基本相同。
②4期⾃动去极化机理:恒定的Na+内流和衰减性的K+外流形成。
3.⼼肌⼯作细胞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较表:
静息期阈电位0期去极化速动脉mv
0期结束时膜电
位值
膜电位分期4期
⼼室肌静息电位值-0、1、2、
⼼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值-
90mV
-70mV迅速+30mV
0、1、2、
3、4稳定
窦房结细胞最⼤舒张电位-
60mV
-40mV缓慢    0mV0、3、4
⾃动
去极化
⼆、⼼肌细胞的⽣理特性
(⼀)⾃律性:
1.概念:在⽣理情况下,⼼脏特殊传导系统的⼼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动发⽣节律性兴奋,这种特性或能⼒称为⾃动节律性,简称⾃律性。
2.衡量指标:⾃律性频率的快慢和规则性。
频率:单位时间内⾃动发⽣兴奋的次数,即⼼率。
规则性:⾃动节律性兴奋在时间分布上是否规则,即⼼律。
3.⼼肌不同部位⾃律组织的发放频率
4.⼼脏的起搏点:
(1)⼼脏的正常起搏点:
正常⽣理情况下,窦房结细胞的⾃律性最⾼,称为起搏细胞,是⼼脏的正常起搏点。
窦性节律:指由窦房结控制的⼼跳节律。
窦房结成为正常起搏点的原理: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
(2)潜在起搏点: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律组织的⾃律性表现不出来,故称潜在起搏点。当某种异常情况下,潜在起搏点取代了窦房结的功能,称异位起搏点,由异位起搏点产⽣的⼼脏节律,称异位节律。
5.影响⾃律性的因素
(1)4期⾃动去极化速度:4期⾃动去极化速度快则⾃律性⾼,反之则低。例:肾上腺素增强Na+内流,使⼼率加快。
(2)最⼤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差距减⼩则⾃律性⾼,反之则低。例:迷⾛神经使最⼤舒张电位增⼤,膜呈超极化,⾃律性下降,⼼率减慢。
(3)阈电位⽔平:
(⼆)传导性
指⼼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
1.⼼肌细胞之间通过闰盘连接,使⼼脏在功能上形成⼀合胞体。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式在细胞间传导。①传导途径:窦房结、⼼房肌、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左右束⽀、普肯野纤维⽹、⼼室肌。
②传导速度: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慢,尤其是结区最慢,耗时0.1s,形成房-室延搁。其⽣理意义是:使⼼室的收缩发⽣在⼼房收缩之后,从⽽保证了⼼室的充盈和射⾎。
2.⼼肌传导性的影响因素
(1)⼼肌细胞结构对传导性的影响
(2)0期去极速度与幅度呈正相关
(3)邻近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
(三)兴奋性:
1.⼼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见下表)
⼼肌细胞在动作电位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电位
变化
0期→-55mv-55mv~60mv-60mv~80mv-80mv~90mv
动作电位⽆论任何刺激,均不
能产⽣动作电位
强刺激可以引起局
部电位,不能产⽣
动作电位
阈上刺激能够产
⽣动作电位
阈下刺激即可产
⽣动作电位
兴奋
零极低低于正常⾼于正常
⼼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肌收缩曲线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肌不会发⽣强直收缩,以保证⼼肌收缩和舒张活动交替进⾏。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两者之间距离增⼤,兴奋性降低,反之兴奋增⾼。
(2)Na+(或Ca2+)通道状态: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室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受到⼀次额外刺激,可提前产⽣⼀次兴奋和收缩,称期前收缩(早搏)。由于期前收缩也有⾃⼰的有效不应期,因此期前收缩后往往会出现⼀段较长的⼼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四)收缩性:
⼼肌细胞收缩原理与⾻骼肌细胞收缩原理相似,但有⾃⾝特点。
①同步收缩(“全或⽆式收缩”)。
②不发⽣强直收缩。
③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较⼤。
苍白球
三、⼼电图
(⼀)概念:把引导电极放在体表的⼀定部位,在⼼电图仪可记录到⼼肌电周期中的电位变化。⽤这样的⽅法记录到的图形,称为体表⼼电图,简称⼼电图(ECG)。⼼电图反映了⼼脏内兴奋的产⽣、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电位变化的综合波形,是⼼动周期中各⼼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向量变化。
(⼆)⼼电图的导联临床上常⽤的导联包括以下三种
1.标准导联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3.加压单极胸导联:V1、V2、V3、V4、V5、V6。
莘县实验初中(三)正常⼼电图各波及⽣理意义
四、⼼脏的泵⾎功能
(⼀)⼼动周期与⼼率概念
1.⼼率:
(1)概念:指每分钟⼼跳的次数。正常成⼈安静状态下,⼼率为(60~100)次/分钟,平均为75次/分钟。
(2)正常⽣理波动:
①年龄:新⽣⼉快>130次/分
②性别:成年⼥性>男性
③⽣理状态:劳动,体育锻炼的⼈较慢
④同⼀个⼈:安静或睡眠时慢;情绪激动或运动时较快
2.⼼动周期:
指⼼房或⼼室每收缩和舒张⼀次所经历的时间(即:⼀次⼼跳的时间)。⼀个⼼动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按平均⼼率75次/分计算,⼀个⼼动周期为60/75=0.8s,⼼房和⼼室各⾃的收缩与舒张时间如下图所⽰。
此图说明:⼼房和⼼室可以同时舒张但不能同时收缩,⼆者共同处于舒张期的时间为0.4s,称为全⼼
舒张期。⽆论⼼房或⼼室,收缩期较短,⽽舒张期较长,如此可以保证⼼室有充分的充盈和休息时间。
3.⼼率与⼼动周期的关系:⼼率与⼼动周期呈反⽐关系,即:⼼率越快,⼼动周期越短;⼼率越慢,⼼动周期越长。但⽆论⼼动周期是缩短还是延长,影响最显著的还是舒张期。
(⼆)⼼脏的泵⾎过程和机制(以左⼼室为例)
1.⼼脏的泵⾎过程:
在⼀个⼼周期过程中,⼼室的泵⾎过程可以分为收缩期射⾎过程和舒张期充盈过程。其中收缩期射⾎过程⼜可以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期,舒张期⼜可以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充盈期及⼼房收缩期。⽽⼼房收缩期是⼀个⼼动周期的结束,⼜是下⼀个⼼动周期的开始。
在每⼀个时期,⼼房、⼼室、动脉压⼒变化⽐较,瓣膜状态,⾎液流向,⼼室容积变化,如下表:
2.⼼脏泵⾎功能的评定
(1)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
.    含义及正常值:
每搏输出量:⼼脏每收缩⼀次射⼊动脉的⾎量。
60~80ml/次,平均70ml。
每分输出量:⼼脏收缩每分钟射⼊动脉的⾎量。
60~80ml×75=4.5L~6.0L约5L
⽣理变动:男﹥⼥:10%; 年龄:青年﹥⽼年
运动﹥安静:5-7倍;激动﹥平静(50%-100%)
意义:分析同⼀个体不同状态下的⼼功能。
(2)⼼指数:
含义及正常值:
含义: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体表⾯积的
每分⼼输出量,反映⼼室泵⾎的效率。
正常值:空腹和安静状态下,⼈体表⾯积=1.6 ~ 1.7m2
⼼指数=4.5~6.5L/1.6~1.7m2=(3.0 ~ 3.5)L/min.m2
⽣理变异:  成⼈:3.0~3.5L/min·m2
10岁最⾼:4.0L/min·m2;80岁:2.0L/min·m2
运动、妊娠、激动、进⾷等增⼤
意义:分析不同个体⼼功能的指标。
(3)射⾎分数: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3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肌细胞   收缩   电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