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引导措施

[收稿日期] 2000-11-22[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资助
项目(986B 04)。
[作者简介] 魏金明(1973-),男,助教。研究方
向:青年社会学。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引导措施
魏金明,陈沙麦
(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福建福州350002)
糖水不等式[摘要] 通过对“福建省千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归纳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成因,提出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引导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854(2001)0320093204
Ana lysis of the curren t situa tion of college studen ts ’occupa tiona l va lues and the coun term ea sures for gu idance
W E I J in 2m ing ,CH EN Sha 2m ai
(D ep art m ent of H um 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ces ,F uz hou U niversity ,F uz hou ,F uj ian 350002,Ch ina )
Abstract :A cco rding to the survey on a thousand co llege graduates’emp loym ent in Fujian ,the current situati on and features of co llege students’occupati onal values are summ arized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counter m easures are p ropo sed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co llege students’occupati onal values by the com binati on of society ,co llege and fam ily .Key words :co llege student ;occupati onal value
  大学生毕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由其职业价值观决定的。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在对社会职业的追求中表现出来的评价,反映了大学生的需要与社会属性间的关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体对于择业价值取向、职业评价标准、职业选择、求职意向等的总体看法。它对大学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活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不仅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择业行为,而且对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劳动积极性,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研究在
当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迁,笔者特进行了题为“福建省千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太原大学学报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特征
(一)在择业价值取向上,大学生们陷入
了两难选择境地教学植物园
我国社会当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转型。在这个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正经历着一种变迁——传统的思想观正在迅速地瓦解,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形成、演变,但却又没有确立一种主导的、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正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转型时期的这一种困惑与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确立了个体的主体地位与注重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完全摒弃传统价值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本次调查中,有70%以上的样本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了“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半数以上的样本表示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收入与工作地区;与此同时,又有超过1 3的样本表示“国家兴亡,匹钻石进攻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7-05,4(3):93-96Fujian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夫有责”,44%的样本认为青年知识分子下基层利大于弊。调查表明,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一方面受利益驱动的诱惑,愿选择经济效益好、工资收入高的地区;另一方面他们长期接受党的教育,有志于为国家富强奉献自己。因此,如何在这二者中选择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的主要矛盾。调查发现,在实际行动中,多数人选择了前者。这表明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国家、集体的利益正逐渐让位于个体利益,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正让位于注重实惠和物质享受,倾向于奉献和索取并重。
云南省长不识滇
(二)在职业评价标准上,功利与个性发展成为主导connie lai
职业评价标准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对一种职业的评价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就业意向。本次调查中,在问及择业中首要考虑因素时,40.0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经济收入”,其次为“发挥特长”
(20.19%),“权力高低”(9.09%),而选择“职业社会声望”的仅为4.96%,没有人选择“社会贡献”。在择业标准上,认为是“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满足个人物质文化需求”,“自己兴趣爱好”者占81.23%,而认为是“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者只有18.77%。这表明,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上重视发挥个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经济收入,而对职业的“社会声望”、“社会贡献”则考虑很少。可见,当代大学生对
职业的选取在个人利益上更为理性,首要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与以往相比,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地位等社会性因素在职业评价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功利性和个体化倾向突出是当代大学生职业评价标准的主要特点。
(三)在职业选择上,存在“双重标准”现象
职业选择是大学毕业生根据自身的职业评价标准作出的选择。据调查,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根据其标准选择了“经济收入高”、“满足个人物质文化需求及兴趣爱好”的职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选择上存在有部分与职业评价标准相矛盾的“双重标准”现象。
根据调查,有大多数学生将教师、科学家列为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但在自身的选择中,愿以此为职业者却微乎其微。这反映了他们当中存在有一种在奉献和索取之间,在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感之间选择的两难心态。如何把寻求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起来,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又一困惑。
(四)在求职意向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在求职意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三资企业(32.23%),其他的依次为国家机关(29.16%),大型国有企业(20.43%),科研教育部门(8.15%),民营、乡镇个体企业(4.84%)、军队(4.01%)。在工作地区的选择上,沿海开放城市与省会城市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
选择意向表明大学生择业传统的三大热点已有所改变,即从政、经商、做学问不再是人生道路的惟一选择。就业热点虽带有普遍的倾向性,但分散性与多元性也日益突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看好三资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表明与以往相比,学生的官本位意识有所淡化,想干实业的人、敢于接受社会挑战的人趋多。由于国家机关、国营企业有较强的稳定性,仍然吸引着不少人,说明传统择业观念中“求稳”的意识仍然影响着一部分大学生,职业风险意识仍有待加强。向往科研教育部门的比例明显减少,大多数大学生不愿从事这种社会声望高而实际获利少的职业,理论价值的淡化与跌落也是择业中的一个明显倾向。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因分析
(一)社会的急剧变化、经济体制的转型,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
任何一种价值观的根源都在社会生活本身,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大转型中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从各个不同侧面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
过去,我国在经济上只允许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公有制存在,因而在价值观上只奉行一种大一统的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强调集体主义的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目前,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作
4
9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卷
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观,自然也随着这种变迁而变迁。虽然说强调集体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主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但一些以前受到抑制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又普遍流行起来。青年是最敏感的一个社会体,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其所处的时代的思想价值动态最及时的反映。在青年的价值观中也出现了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德、重个性而轻共性等一系列变化,直接影响着其择业行为。
(二)社会职业评价标准及各职业的经济及社会地位的变化引导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下,不同地区、行业、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大,因而社会职业评价标准主要是职业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不同地区、行业、职业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社会职业评价标准的重心也向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并重转变。人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一个人工作的质量和强度,而是取决于地区、行业和职业的差别。这种扭曲的利益分配格局促使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得不考虑地区、行业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别,也就是说,经济
收入作为社会职业评价的主要标准也引导着大学生不断流向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三资企业等地区和企业。与此同时,这种社会职业评价标准也带来了各职业间社会地位的重新排序,比如教师、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有所降低,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从政这条路也因其需经过长期的磨炼才能有长足提高令许多大学生望而生畏;而经商、金融行业和企业管理则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异军突起,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为大多数学生所看重。
(三)人才市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冲击
市场经济中,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使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的配置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大学生就业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国家计划安排就业,一次性分配定终身的就业机制。
目前,大学生没有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和归宿感,毕业后都要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实现就业。而且,当前人才市场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它正由毕业生的“卖方市场”向用人单位择优汰劣的“买方市场”转化,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矛盾。同时,从“买方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看,他们对人才的需求由过去单纯重视文凭向重视实用专业、实际能力方向转变。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博得一席之地,大学生必须从观念、能力行动上适应社会,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求职意向及职业评价标准上的转变,促使其职业价值观的日益成熟。
三、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树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良好契机
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必然要受到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影响和折射,因此,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社会价值导向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择业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令其择业行为呈现前所未有的世俗化倾向,表现为以功利为择业的主要标准。然而,真正的市场经济的文化内涵应远不止于此——市场经济中倡导经济、竞争、公平、规范的游戏规则,即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多的盈利,在公平的环境中凭借实力以合理方式获取成功。目前,我们的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较片面,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功利的代名词,“一切向钱看”,而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忽略不计。这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健全有直接的关系,社会在某些程度上对一些以不正当方式获得“成功”的人采取了认可态度,大学生们对此尽管会产生“不公平”的怨愤,但对于社会的认可却也无可奈何,只有顺从甚至认可、赞同。因此,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公平竞争、实力至上的理念对于大学生合理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在这种健康的大气候的熏陶下,他们才有可能在择业行
5
9
第3期  魏金明等: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引导措施
为中体现出市场经济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与公平竞争意识,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认同。
同时,在社会政策引导上,应该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有效实现对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传递。全社会要创造一种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社会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承担社会责任相协调,防止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和世俗化将其职业价值观完全淹没。
(二)高校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高校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在这里,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与心理上为就业作准备。为此,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包括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育在高校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大学生们必然会接触到相关的职业背景知识,并对与专业相关职业的职业特点、从业要求、职业道德等有所了解,这些职业知识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意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正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种专门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人才市场上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和
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结构,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突出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引导学生合理择业。这种教育理念的形成,也正是将市场经济观念导入人才培养中,使得大学生在校园中就能为职业生涯作好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及心理上的准备。另外,校园文化也是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的一种“小气候”。这一高校特以其鲜明的导向特征,广泛的参与特征,内在的凝聚特征,强烈的时代及专业特征以及独特的调适和规范功能,在渗透和整合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中居重要地位。校园内同龄体集中,知识水平相近,生活经历相似,大学生们的“共同经验区”空前广泛,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不可低估。成长于一种积极向上、公平竞争、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三)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是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社会化一个重要施予者的家庭必然承担重要的责任
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也接触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学校、社会对个体的影响都是建立在家庭社会化结果的基础之上的。家庭对人的影响力会持续到人的整个一生,有着社会、学校都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教育的引导,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家庭成员的示范作用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都有影响作用。
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独生子女家庭
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成长的环境,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越来越高,家庭更多地参与到个人教育中来。为了让子女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父母必须与学校一起承担起子女社会化的责任,让他们在学校之外的家庭生活中完善人格,了解社会,设想未来。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对其今后所从事职业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与设想。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当前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是一致的,现实主义是它的最大特征,在市场经济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呈观出前所未有的功利性彩和个人主义彩。与此并存的一些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念如就业中的“求稳”心态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随着就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将日趋理智与成熟。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兼顾经济收入与个人发展将成为新世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流。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特点及趋势分
析[J].青年研究,1999,(3):13—19.
[2]李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7,(3):33—37.
6
9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卷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36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职业   大学生   社会   价值观   选择   价值   就业   择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