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概要 MOOC 全文字资料

第一讲:《印度文化概要》绪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开设《印度文化概要》这门幕课(MOOC)网上课程?
 
中国、印度是世界上第一、第二的人口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具活力的文明古国。
   中国作为印度最大邻国曾是世界上最了解印度的国家,现代印度成了中国最不了解的邻国,成了陌生的邻居。
*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印度的宗教现状,以为印度人都是佛教徒。
*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印度的民族情况,有人以为印度人是黑人。
*大多数中国不了解印度的语言情况,一听说国语是印地语,大为诧异:这不是印第安人说的话吗?
比邻而居的两国,为何成了陌生邻居?
首先,西方的殖民侵略,使得中印两国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来往几乎断绝。
第二, 印度文化多元发展。
马克•吐温说:“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因为它太复杂了。”
作为老朋友,印度是中国一面不可或缺的镜子。
沈阳农民工讨薪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来自比较。自大和自卑都不是自知之明。战争以来,不少国人怀有自卑心理,对历史和未来抱虚无态度。同时,有不少国人怀有自大心态,瞧不起印度人。
其实,印度对中国有着多方面的参照意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都是中国的镜子。
在当下的现代化建设中,中印两国需要互相交流,借鉴与合作。
习近平主席说:“中印携手合作,利在两国,惠及亚洲,泽被世界。”
中印人民需要互相了解。只有相知相识,同心同德才能做好携手合作。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要首先了解印度,了解印度人民。开设网上慕课《印度文化概要》,是我们了解印度和印度人的有效途径之一。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历史上,中国印度曾亲如肺腑
中国文化,至少从汉代开始就有了自己的左臂右膀:印度文化和泰西文化。两千多年来,我们不知从印度拿来了多少宝贝。 梁启超认为 ,印度佛教东传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归纳为五大项 :(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 ( 三) 文学情趣的发展,( 四)歌舞剧的传入 ,( 五) 字母的仿造。
胡适将印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归为三大贡献 :(一)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指《封神榜》、《西游记》等小说)是印度文学影响的产儿,(三)对中国文学体裁的巨大影响。
鲁迅说得十分概括 :“印度则交通自古,贻我大祥,思想、信仰 、道德、艺文无不蒙贶,虽兄弟眷属 ,何以加之。”
中国文化所以长盛不衰 ,重要原因之一 ,是它在和外国文化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滋养壮大自己。而自汉至明,印度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对象。进入近代 ,中国和印度都交了厄运 ,成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牺牲品 ,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几乎中断 。
那时,章太炎曾提出中印联合的主张,他认为:“东方文明之国,荦荦大者,独吾与印度耳。言其亲也,则如肺腑,察其势也,则若辅车。”
 
 
中印关系由亲密到陌生的历史进程
    历史上,中印关系由亲密到陌生,有着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1.佛教的力量逐渐衰弱。
中国印度的两千年文化关系,主要是由佛教东渐维系的。随着佛教在印度式微,中国成了佛教的兴盛之地。但是中国佛教自唐宋之后,也慢慢走上衰落之路。到了明末,“狂禅”的兴起,加速了这种衰落。中印佛教的式微,必然削弱了中印之间的文化关系和人民之间的往来。
2.西方文明对中国印度的强力冲击。
西方文明以“双暴”为特征,即以追求暴利为目的,以暴力(炮舰政策)为手段。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方人不断向东方迈进,人类进入了野蛮、黑暗的殖民时代。中国和印度这两大文明古国,虽然占有全世界50%以上的GDP,但是像牛敌不过狮子一样,中国和印度都交了厄运,成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牺牲品。中印之间的交流几乎断绝,鹡鸰在原,兄弟急难。脊灰野病毒
 
山西商务旅行社
独立解放,中印关系迈入新时代
在英国殖民、日本侵略的危难中,中印两国人民患难之中见真情,互相同情,互相支持,相濡以沫,同气相求。
谭云山1928年依约从新加坡来到泰戈尔的国际大学,协助泰戈尔建立中国学院,开创中文专业,为中印友谊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我国抗战期间,甘地、泰戈尔、尼赫鲁等用各种形式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抗战。
柯棣华等五人受国大党委派奔赴中国抗战前线。后来,柯棣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进入现代,中印两国获得独立和解放,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尼赫鲁成了的“乐莫乐兮新相知”。“印地秦尼,帕依帕依(中印人民是兄弟)”的口号声,响彻两国上空,中印关系进入蜜月期。
可是,在风云诡谲的国际环境下,殖民统治留下的政治遗产的负作用发作,1962年两国边境出现了武装冲突。这给3000年友好史留下了0.01%的遗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节节胜利,印度经济改革的不断成功,世界对中国、印度刮目相看,中印关系进入新时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中印两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民间和学术界,中印友好关系也明显升温,在两国经贸快速增长的氛围中,印度著名经济学家、时任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理解CHINDIA:关于中国和印度的思考》,在国际上,尤其在印度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
毫无疑问,目前的中印关系已经进入历史上的最佳时期。正如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所说:中印关系之树种植于两千年前,新的千年两国关系又有了前所未有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拓展。”习近平主席2014年9月18日在印度的演讲说:“中印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范畴,具有广泛的地区和全球影响。”
第二节  印度的人文景观
政党文化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 ,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总体把握印度和印度文化。
1.印度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这是和欧美乃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印度人常常显得自豪和骄傲的原因。
2.印度是一个新兴的世界经济大国。它的经济改革比中国改革开放大约晚10年,2014年经济总量是中国的1/5到1/4,但是有利因素众多。中外经济合作互补性强,前景远大。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知;心相知,必先知文。下面从八个方面,来观察了解印度的人文景观。
 
1.人种繁多:堪称人种博物馆
 正如玄奘所说,印度“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印度特殊的袋状地形,进易出难,这样就形成印度境内人种、民族繁多的局面。人类所有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印度都有。从民族来讲全国有100多个,其中人口5000万以上就有10个。
另外还有565个表列部落,人数达8000多万。这些人种和民族,有按语言等因素,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称谓,极其错综复杂。所以,印度被称为人类的基因库、人类学的乐园、人种民族博物馆。
2.语言复杂:国语和通用语并存
由于人种、民族繁多,语言就复杂纷繁。这种情况,从古至今非但没有得到改善,而且似乎变得愈来愈严重。
1961年,印度政府调查人口时登记了1652种语言。1971年普查时,千人以下讲的方言不计,就有语言700种。印度的主要语言有18种,各邦有自己的官方语言。在印度的一张纸币卢比上,印着15种文字。
 1965年1月26日印地语正式成为国语,南方发生骚乱,官方只得宣布延长英语官方用语地位的时间。目前,无论是教育、科技、新闻、出版、行政唯一通用的是英语,英语是实际上的国语,印地语只是宪法规定的国语。
3.分多合少:王国林立大一统难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说:“划野区分,七十余国。”这是笼统的说法。历史上,印度境内大小王国林立,多到难以胜计。
印度古代的这种政治形态,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依然有所表达:中央政府相对较弱,地方有较大自治权;世界上最冗长的宪法。为印度各民族、各地方力量、宗教派别,提供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政治框架。
而这些又都和现代西方政治的中央和地方分权、权力平衡、利益分享、多元文化、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等等相吻合。加上西方一直对印度有“同种同文”之亲,送上一顶“最大民主国家”的政治桂冠,是自然之事。
 
4.神权王权:种姓制度千年难变
婆罗门教信奉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将人分成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之外,还有“贱民”——所谓不可接触者。
正是神权和王权的结合,婆罗门和刹帝利的联盟,在印度推行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造成两大低等种姓吠舍、首陀罗以及种姓外“贱民”长期受压迫、受剥削。这种不合理的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则完全是光明正大、顺理成章的“达磨政治”。
低等种姓不但心悦诚服地侍奉高等种姓,而且在自己种姓内也分出许多级别,完全实行高级别歧视、压迫低级别的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建立了世俗政权,在宪法上废除种姓制度。但是,世俗化进程遇到了重重困难,20世纪90年代,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世俗化进入了更加错综复杂的阶段。
当代印度政治面临三大困境:
第一,传统的宗教观念包括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直接冲击世俗化进程。第二,政教分离遭遇空前挑战。有的政党为了票源,专吃宗教饭、教派饭。第三,印度教原先具有宽容、温和、多元文化特性,近年来原教旨主义异军突起,大有“劫持”印度教的架势。
 彻底铲除种姓制度的影响,依然是印度政治今后的艰难任务。
凤凰财经峰会 
5.信仰自由:宗教繁盛支派复杂
印度人自古宗教信仰自由。在古代,一个宗教不干涉另一个宗教,也不存在同化或吃掉别
的宗教的思想。
尼赫鲁指出:“印度,亚利安人的原则是避免用强力来抑制任何信仰,或破坏任何主张。”
 经过几千年的宗教自由竞争,印度宗教虽然种类众多,但从信众人数和影响力来分析,主次还是分明的。由吠陀教一婆罗门教一路发展下来的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占有主导地位,教民占国民总数80.5%左右。
历史上作为婆罗门教反对派的佛教,虽然一度非常兴盛,几乎成为国教,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或与印度教合流,或外出弘法,到13世纪之后,佛教在印度境内几乎绝迹。
进入现代,由斯里兰卡、中国、东南亚佛教人士回填,特别是印度低等种姓皈依佛门,才使之起死回生。然而,信徒人数至今未能超过国民总数1%。信徒人数占第二位的是伊斯兰教,占总人数的12%左右。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还有其他一些宗教,人数都不多。
宗教乐土和神话家园之间没有隔墙。宗教是神话的摇篮,神话是宗教的温床,两者互为引发,互为相长。每个宗教和教派都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于是,各宗各派互相攀比、竞争,造成了古代印度神话盛极的局面。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3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34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印度   中国   文化   宗教   种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