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杀菌剂类别之选择性杀真菌剂

常见杀菌剂类别之选择性杀真菌剂
 
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漫谈之十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选择性杀菌剂(杀真菌剂)化学结构分类类别主要品种及 ..
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漫谈之十
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选择性杀菌剂(杀真菌剂)
化学结构分类类别
主要品种及其特点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有机磷:1960年代相继开发出稻瘟净、异稻瘟净等有机磷杀菌剂。

1、甲基立枯磷(利克菌):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 经典老药。

苗床土壤处理、淋根、灌根、拌种等方式,防治多种作物的立枯病、白绢病、菌核病等,尤其是多马铃薯茎腐病和黑斑病特效。

1 提前使用预防,效果更好;
3、不能和碱剂混用

2、三乙膦酸铝(疫霜灵、乙磷铝):1977年法国罗那普朗克开发。具有双向内吸性传导。主要防治由疫霉菌引起的根茎疫病、霜霉病和白锈病,也可防治少数半知菌病害。

茎叶喷雾处理,防治蔬菜、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茄子绵疫病、梨树黑点病等。

1 高剂量高浓度使用易对黄瓜、白菜产生药害;
2 最好和多菌灵、代森锰锌、福美双等杀菌剂复配使用;
3   对疫霉菌引起的根茎部病害用土壤处理方法效果好,而对由其引起的叶部病害用喷雾方法效果差。

3、异稻瘟净:内吸性杀菌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和胡麻斑病有效,兼治叶蝉。

稻瘟病发生初期茎叶喷雾,尤其是用颗粒剂撒施效果好持效期长。
1、不能与碱性农药、高毒有机磷农药、、敌稗混用,施药前后10天内不能施敌稗; 

2、安全间隔期为20天,否则稻米具有异嗅味。 本品易燃,不能接近火源,以免引起火灾。 稻田使用时,喷撒不匀会产生褐药斑;
3、和防治叶蝉的杀虫剂混合使用,对抗性叶蝉效果更好。

4、稻瘟灵(富士一号):对稻瘟病特效。稻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是集中于穗轴和枝梗上,抑制病菌侵入和扩展,具有保护和作用。兼治飞虱。
1、防治水稻叶瘟 在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60-75克,兑水边界元法30公斤喷雾,经常发生地区可在发病前7-10天,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60-100克,兑水30公斤泼浇。 

  2、防治穗颈瘟 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在孕穗后期到破口和齐穗期各喷1次。

1、和稻瘟净、异稻瘟净等有正交互抗性;
2、速效性不强,但持效期较长;
3、鱼塘附近使用该药要慎重。

二甲酰亚胺:1967年住友发现了菌核利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活性,但之后发现对人畜有致癌作用,随即停产。

1、乙烯菌核利(农利灵):保护剂,对核盘菌、灰葡萄孢菌、交链孢霉和长蠕孢霉有特效。

防治油菜菌核病,花卉、茄子、黄瓜灰霉病 在发病初期,每次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共3-4次。

1、可与多种杀虫、杀菌剂混用;
2 施药植物要在4-6片叶以后,移栽苗要在缓苗以后 才能使用;
3 低湿、干旱时要慎用。

2、腐霉利(速克灵):经典性防治灰霉病特效药剂。属于保护剂,但有弱内吸性。对核盘菌、灰葡萄孢菌、交链孢霉和长蠕孢霉有特效。
1 防治油菜、番茄、黄瓜、向日葵菌核病 每亩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适量水喷雾;
  2叶之枫 玉米大小斑病、樱桃褐腐病 每亩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75-100公斤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2次;
  3 葡萄、番茄、桃、黄瓜、葱等灰霉病 发病初期每亩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适量水喷雾,1周以后再喷1次。 

1、最好和其它杀菌剂配合或混合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提高防效;
2、但不能碱剂、有机磷药剂混合使用。

3、异菌脲(扑海因):保护剂。除核盘菌和灰葡萄孢菌之外,对丛梗孢霉、交链孢霉和小菌核菌也有效。
1、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茎叶喷雾处理、浸泡插条对瓜类、番茄、辣椒、茄子、园林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灰霉病、早疫病、黑斑病、菌核病等以及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病害有防效;
2 在蘸花药液中加进异菌脲可以防治黄瓜、番茄等蔬菜灰霉病对花器和幼果的侵染。

 
1、不能与腐霉利(速克灵)、乙烯菌核利(农利灵)等作用方式相同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 
2、不能与强碱性或强酸性的药剂混用。 

3、为预防抗性菌株的产生,作物全生育期异菌脲的施用次数要控制在3次以内,在病害发生初期和高峰前使用,可获得最佳效果。

苯并咪唑类:1960年代苯菌灵的上市,开辟了该类杀菌剂的研制。对作物高度安全,能被植物吸收以防治被侵染的真菌性病原菌,但对交链孢菌、长蠕孢菌、轮枝孢菌和卵菌无效。

1、噻菌灵(特可多):在筛选稻瘟病的抗菌剂时发现的,现在日本、台湾和韩国广泛用于稻瘟病的防治。近几年研究发现,噻菌灵具有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能力的机理,除去对稻瘟病有良好防效以外,噻菌灵对黄瓜细菌性斑点病和甘蓝黑腐病也有防效。但国内多用于防腐保鲜。
1、柑橘贮藏病害 45%悬浮液1000-5000毫克/公斤浸果3-5分钟,低温下保存2-3个月,仍新鲜。 
  2、香蕉防腐 45%悬浮液500-700毫克/公斤浸果3分钟,捞出凉干,低温保存,保鲜期1个多月。 
  3、水稻恶苗病 100公斤稻种用有效成分含量海门市东洲小学180-300克可湿性粉剂拌种,如60%可湿性粉剂用300-500克,90%可湿性粉剂用200-300克。 

  4、苹果和梨的青霉病、病、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等防治 收获前每亩用含有效成分30-60克药液喷雾。

对鱼类有毒,不要污染池塘和水源

2、乙霉威(万霉灵):一种与多菌灵有副交互抗性的杀菌剂。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这种作用方式与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如灰霉菌一旦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而对乙霉威很敏感。相反,对多菌灵敏感的灰霉菌,乙霉威则表现为无抑菌活性。

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混配使用用于防治灰霉病、褐斑病。
1、本剂只适用于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灰霉病发生田块。使用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也会出现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均居抗性的双抗菌株;

2、不能与铜制剂及酸碱性较强的农药混用。
 

羧酸替苯胺类:1960Uniroyal公司首先发现其活性,1969年法国登记使用。

萎锈灵、氧化萎锈灵、拌种灵、戊菌隆

主要用于种子处理防治由担子菌引起的禾谷类作物黑穗病或黑粉病等

操作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Is):1970年代发现其抗菌活性。甾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真菌中麦角甾醇还具有细胞代谢的调节作用和激素作用。干扰真菌甾醇的合成不但可以破坏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还扰乱其新陈代谢,使其死亡。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分为吡啶类、嘧啶类、咪唑类、三唑类吗啉类等。

1、嘧啶类:氯苯嘧啶醇(乐必耕):具有预防、和铲除作用,是一种麦角淄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使其不能侵染植物组织。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疮痂病和黑星病等
1 苹果黑星病、病、梨黑星病、锈病的防治 在发病初期,以高中历史教学案例30-40毫克/公斤(100公斤水中加6%可湿性粉剂50-66.7)进行叶面均匀喷雾,每隔2周左右再喷1次,共3-4次。 
  2 苹果、瓜类白粉病的防治 在发病初期以15-30毫克/公斤(100公斤水中加6%可湿性粉剂25-50)进行叶面喷雾。 

  3 花生黑斑病、褐斑病、锈病的防治 每亩用6%可湿性粉剂30-50克,兑水喷雾,每隔2周喷1次,共3-4次。

1、避免药液直接接触身体,药液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2、存放在远离火源的地方;
 3、在发病初期使用,要均匀喷洒。

2、咪唑类:抑霉唑(抑霉力):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菌具有高活性。尤其是对青霉菌、胶孢病菌、拟茎点霉和茎点霉菌以及镰刀菌等引起的病害。
1、防治柑橘贮藏期的青霉病、绿霉病,采收的当天用浓度50-500毫克/升药液(相当于50%乳油1000-2000倍液或22. 2%乳油500-1000倍液)浸果12分钟,捞起晾干,装箱贮藏或运输。单果包装,效果更佳。 
  柑橘果实也可用0. 1%涂抹剂原液涂抹。果实用清水清洗,并擦干或晾干,再用毛巾或海绵蘸药液涂抹,晾干。尽量涂薄些,一般每吨果品用0.1%涂抹剂2-3升。 
2、防治香蕉轴腐病,用50%乳油1000-1500倍液浸果1分钟,捞出晾干,贮藏。 
3、防治苹果、梨贮藏期青霉病、绿霉病,采后用50%乳油100倍液浸果30秒,捞出晾干后装箱,入贮。 

4、防治谷物病害,每100千克种子用50%乳油8-10克,加少量水拌种。

详见产品说明

3、咪鲜胺(施保克):咪唑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在植物体内输导性差。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叶斑病、黑星病等多种病害防效极佳。
1、用于谷类作物(乳油,400600g(a.i.)/ha)可防治假尾孢属、核腔菌属、喙孢属及壳针孢属真菌,对早期的眼点病、叶斑病和白粉病有效; 
2、用于有籽葡萄(500g/ha)可防治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假尾孢属、埋核盘菌属、核盘菌属真菌; 
3、防治豆科植物上的壳二孢属、葡萄孢属,甜菜上的生尾孢属和白粉菌属; 
4、种子处理(0.20.5g/kg)对于禾谷类作物上旋孢腔菌属、镰孢属、核腔菌属、壳针孢属引起的病有防治作用; 
5、对于水果、蔬莱在收获前喷施的一般剂量为2050g/100L,收获后用2501000mg/L的药液喷洒于稻株可有效地防治严重感染的水稻稻瘟病。 
6、如果咪鲜安与二价锰形成络合物时,既能保持药剂的原有活性,又能增加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7、咪鲜胺与氟硅唑按照一定科学比例混用如20%的硅唑·咪鲜胺(青岛浩瀚高科)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 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 
8、咪鲜胺与多菌灵混用(102.66mg/L)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免除人工接种的小麦颖斑枯病的发生,而这两种药剂单施则无效。 
9、另外该混剂对防洽禾谷类作物眼点病和白粉病也有增效作用。

详见产品说明

4、三唑类: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氟硅唑、氟环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等。对作物的白粉病、黑粉病、黑穗病、病、褐斑病等病害具有内吸和保护双重作用。

详见各产品的使用说明,以及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资料。
 
 
 
 
 
 

 对植物有一定抑制生长作用,尤其是丙环唑、氟硅唑;

 

5、吗啉类:十三吗啉:具有保护和双重作用,对作物白粉病、香蕉叶斑病等防效好。药剂可以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入植物体内,并在木质部向上移动,但在韧皮部只有轻微程度的转移,因此十三吗啉施药后仅略受气候因子影响,保持有较长的残效期。

 
1、茎叶喷雾防治小麦、黄瓜白粉病;
2、茎叶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茶树茶饼病;
3、防治橡胶树红根病和白根病在病树基部四周挖一条1520cm深的环形沟,每一病株用75%乳油2030ml对水2000ml,先用l000ml药液均匀地淋灌在环形沟内,覆土后将剩下的l000ml真菌之怒药液均匀地淋灌在环形沟内。按以上方法,每6个月施药l次,共4次。

详见产品说明书

苯基酰胺类:1977年汽巴嘉基公司发现了甲霜灵对卵菌的活性后,使卵菌病害的化学防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具有双向传导性能,但仍然以质外体系内的向顶传导为主。该类杀菌剂对霜霉目真菌几乎都有很强的活性。

1、甲霜灵(瑞毒霉、阿普隆):内吸和渗透力很强,施药后30分钟即可在植物体内上下双向传导,对病害植株有保护和作用,且药效持续期长,主要抑制病菌菌丝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其营养缺乏,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甲霜灵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白锈病、立枯病和猝倒病,尤其种子处理对谷子白发病有特效。

1、一般用25%可湿性粉剂750倍液,防治黄瓜霜霉病和疫病,茄子、番茄及辣椒的棉疫病,十字花科蔬菜白锈病等,每隔10-14天喷1次,用药次数每季不得超过3次。 
2、谷子白发病的防治 100公斤种子用35%拌种剂200-300克拌种,先用1%清水或米汤将种子湿润,再拌入药粉。 
3、烟草黑茎病的防治 苗床在播种后2-3天,每亩用25%可湿性粉剂133克,进行土壤处理,本田在移栽后第7天用药,每亩用58%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喷雾。 
4、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初见叶斑时,每亩用2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10-14天喷1次,不得超过3次。

最好和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以提高药效;
 

2、高效甲霜灵(精甲霜灵):杀菌谱和作用机理和甲霜灵相同,但防效更好,使用剂量更少,在土壤中降解更容易。

同上但使用剂量更少。

详见产品说明书

3、噁霜灵(杀毒矾):抗菌谱和甲霜灵相似,也有双向传导性,但是以向顶传导为主,并具跨层转移作用。

参照甲霜灵

最好和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

噻唑/噻二唑类:最早发现极具杀细菌活性的噻二唑类化合物是敌枯唑和敌枯双,但因有致畸毒性被禁用。噻唑类杀菌剂是在这类噻二唑杀菌剂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筛选出来的。该类杀菌剂内吸、低毒、安全,但具有极高的专化性,比如三环唑只对稻瘟病有效。

1、三环唑(比艳):能被水稻根系吸收并迅速在体内转移,但对稻瘟病只有预防效果,没有作用。
三环唑防病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在发病前使用,效果最好。采用喷雾法的具体操作为:防治苗瘟,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亩用20%可湿性粉剂50—75克,对水喷雾;防治叶瘟及穗颈瘟,在叶瘟初发病时或孕穗末期至始穗期,亩用2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喷雾;穗颈瘟严重时,间隔10—14天再施药1次。 

  三环唑浸秧防治叶瘟的效果优于拔秧前喷雾,具体做法是:将20%三环噢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盛人水桶中,或就在秧田边挖一浅坑,垫上塑料薄膜,装入药液,把拔起的秧苗捆成把,稍甩一下水放人药液中浸泡1分钟左右捞出,堆放0. 5小时后即可栽插。
1、浸种或拌种对芽苗稍有抑制但不影响后期生长。 
2、防治穗茎瘟时,第一次用药必须在抽穗前。 
3、勿与种子、饲料、食物等混放,发生中毒用清水冲洗或催吐,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4、有一定的鱼毒性,在池塘附近施药要注意安全。

2、噻瘟唑(烯丙苯噻唑、烯丙异噻唑):根部吸收向顶传导,在稻株体内诱导产生抗菌物质,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以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效。

移栽前以粒剂[2.43.2公斤(有效成分)/公顷]施于水稻或者1.62.4克/育苗箱(30cm×60cm×3cm)。如以750克(有效成分)/公顷防治水稻稻瘟病,其防效可达97%。
 

详见产品说明书。

苯吡咯类和苯胺基嘧啶类:先正达公司以一类假单胞杆菌的代谢产物硝吡咯菌素作先导物,加以改造合成的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

1、咯菌腈(适乐时):非内吸性杀菌剂,种子处理对镰刀菌、丝核菌、腥黑粉菌、长蠕孢菌和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有效,叶面喷施对从梗孢菌、核盘菌、丝核菌和链格孢菌病害有效。
1600毫升-800毫升每100公斤种子, 防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的根腐病、腥黑穗病、立枯病、枯萎病等种传和土传真菌病害 

210毫升适乐时兑3-5斤点花药水,可有效预防蔬菜灰霉病。

详见产品说明书。

2、嘧霉胺(施佳乐):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主要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在一定的用药时间内对灰葡萄孢霉的孢子萌芽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尤其是加入卤族特效渗透剂后,可增加在叶片和果实附着时间和渗透速度,有利于吸收,使药效更快、更稳定。 此外嘧霉胺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不影响药效。 

1、防治黄瓜番茄等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初期,每亩用40%嘧霉胺25-95g,兑水800-1200倍,亩用水量30-75kg,植株大,高药量高水量;植株小,低药量低水量,每隔7-10天用一次,共用2-3次。一个生长季节防治需用药4次以上,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性。露地菜用药应选早晚风小、低温进行。 
2、防治葡萄灰霉病,喷40%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 000-1500倍液,当布生长季节需施药4次以上时,应与其他杀菌剂交种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3、嘧霉胺也可用于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草莓灰霉病等。

黄瓜上不宜使用剂量过大。

3、嘧菌环胺: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苯基吡咯类等无交互抗性, 嘧菌环胺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
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盈枯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

 

氨基甲酸酯类、异恶唑类、取代脲类和甲氧基吗啉类:197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杀菌剂,除乙霉威之外,都是用于防治卵菌引起的病害。

1、氨基甲酸酯类:霜霉威(普力克):内吸性杀菌剂,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数量。用于防治蔬菜立枯病、猝倒病、霜霉病、晚疫病等。

1、防治苗期猝倒病和疫病、立枯病等,在播种前或播种后、移栽前或移栽后,每平方米用50072.2%霜霉威混配生根剂药液喷洒土壤或灌根。 
2、防治葫芦科、茄科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等病害,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0-70072.2%霜霉威+600倍恶霜灵液喷雾,每隔7-14天喷药1次,与其他防病药交替使用,连续喷洒2-3次。

1、尽量和其它杀菌剂混合使用以延缓抗药性扩大抗菌谱;
2、和叶面肥、调节剂混用时应先做安全性试验。

2、异恶唑类:恶霉灵(土菌消):内吸性土壤和种子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恶霉灵进入土壤后被土壤吸收并与土壤中的铁、铝等无机金属盐离子结合,有效抑制孢子的萌发和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药效可达两周。恶霉灵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及在根系内移动,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效果,从而能促进植株生长,根的分蘖,根毛的增加和根的活性提高。

1、叶面喷施稀释1200—1500倍液 
2、灌根稀释600—800液,浸种或拌种1000 
3、土壤处理:2.5公斤每亩,拌肥撒施,穴施或条施效果更好 
4、苗床消毒 对蔬菜、棉花、烟草、花卉、林业苗木等的苗床,在播种前,每亩用2.5-3公斤0.1%恶霉灵颗粒剂处理苗床土壤或用3000-600096%恶霉灵(或100030%恶霉灵)细致喷洒苗床土壤,每平方米喷洒药液3克,可预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茎腐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5、蔬菜、粮食、花生、烟草、药材等作物幼苗定植时或秧苗生长期,用3000-600096%恶霉灵(或100030%恶霉灵)喷洒,间隔7天再喷1次,不但可预防枯萎病、根腐病、茎腐病、疫病、黄萎病、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可促进秧苗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增强对低温、霜冻、干旱、涝渍、药害、肥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抗御性能。

1、用于拌种时,要严格掌握药剂用量,拌后随即晾干,不可闷种,防止出现药害;
2、对疫霉菌引起的病害无效。

3、取代脲类:霜脲氰:具有局部内吸作用,能够渗透进植物体内,具保护盒作用。对疫霉菌、霜霉菌、单轴霉菌引起的病害特效。但生产中因其持效期短,多与锰锌类、铜制剂等混用。

详见其复配制剂产品说明

 

4、甲氧基吗啉类:氟马啉(灭克):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盒作用,对卵菌中的霜霉菌、疫霉菌特效。

详见产品说明书

 

5、烯酰吗啉(安克):局部内吸,具有保护和抗产孢作用。对霜霉菌和疫霉菌特效,对腐霉菌效果差。

详见产品说明。

 

其它杀真菌剂:

1、溴菌腈: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能抑制和铲除真菌、细菌、藻类的生长,对农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病有特效。

广泛适用于果树、葡萄、蔬菜、棉花、花生、西瓜、烟草、茶树、花卉等多种作物,防治病、黑星病、疮痂病、白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茎腐病、溃疡病、青枯病、角斑病等多种真菌性、细菌性的病害。应用方式灵活,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灌根,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效。还适用于湖泊环境处理的灭藻,改善渔塘水质;纺织品、皮革等防腐、防毒等。

 

2、乙嘧酚: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故耐雨水冲刷。施药后持效期1014天。
1、瓜类白粉病:选用25%乙嘧酚悬浮剂(控白)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豆类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25%乙嘧酚悬浮剂(控白)10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茄子白粉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每隔7-101次,连续防治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选用25%乙嘧酚悬浮剂(控白)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

对草莓、苹果、玫瑰等某些品种有药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3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防治   使用   病害   作用   具有   喷雾   产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