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边塞征戍诗鉴赏(共2课时)_百...

【学习目标】
1.概括边塞征戍诗意象特点
2了解边塞征戍诗内容与时代的关系。
3.掌握边塞诗的鉴赏技巧和答题步骤。
4. 增强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嚆矢
1.重点:在品味边塞征戍诗的过程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评价人物,揣摩情感。
    2难点:能读懂诗歌,会准确描述诗歌内容,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提问准确答题
【学习内容】   
上栗论坛>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课时
一、预习任务
1.基础知识:
(1)产生根源——战争。(多民族,民族冲突)
(2)历史背景——盛唐气象。(进入黄金时期)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世称“高岑”)、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
(3)时代特点:
    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2. 高考相关:
    《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
二、设问导学
(一)整体感知
1、试题热身: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边塞诗词鉴赏要诀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边塞的生活丰富多彩,从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可掌握如下两把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
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想折戟断刀。
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例如沈佺期的《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以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之情,表现出广大人民众的厌战情绪,感情虽然凄怨,但仍不失希望。又如岑参的《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有评论家认为“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此句意义极为深刻,其意是说只要我军发动进攻,就能全歼敌军,大获全胜,使
西域重见光明。”这和一般的送别诗有着极大的差异,诗人将惜别与祝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谓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大漠风尘日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抑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来说,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可见景不同,情各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多读,多练,是很难到这把钥匙。                                         
(二)精要解读
1、边塞征戍诗的主要标志:   
(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
、风沙。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
公安海警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等。
2、边塞征戍诗的内容情感:
    (1)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豪迈从征,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常充满一种昂扬雄壮的情感基调。
    (4)征人思乡的情愁。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寂寥心情,等等。
2010湖南高考语文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极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等等。
  (6)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
3、边塞征戍诗的常用技法:
    第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修辞方面的,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1)夸张。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艰苦、天气的恶劣,从而反衬出将士的不畏艰难和高昂的爱国热情。
    (2)对比。例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进行对比,隐约地道出了失利的必然结果。
    (3)互文。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
    (4)用典。如李益的《塞下曲》:“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诗的第一句用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的故事;第二句用班超投笔从戎,封定远侯的故事;第三句引用古代晋人与姜戎败秦的故事;第四句引用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全诗用典,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
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第二,要立足于整体,有侧重地分析其技法。边塞征战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征战场面的描写,日常生活的撷取。其侧重点又有不同,有的侧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着力于意境的营造,有的立足于情感的抒发。
(1)侧重于表现人物形象的,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2)着力于意境营造的,常用借景抒情、景物烘托、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象征等手法。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
(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国家标准馆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问:“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2.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3.(2005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2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边塞   表现   将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