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主观题(有答案)

简答题
1.简述体内常见的四种不同终毒物类型、危害及终毒物的常见解毒方式。
(1)类型:①亲电子剂:亲电子剂的形成与多种化学物(如乙醇)的增毒作用有关;
②自由基:通过对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物质过氧化进而产生毒性作用;
③亲核物:较为少见,常会转变为亲电子剂;
④氧化还原性反应物: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
(2)危害:终毒物可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并表现毒物毒性。
格雷码(3)解毒方式:①无功能基团毒物的解毒:一般情况下,苯和甲苯等不含功能基团化学物的解毒分两步。首先,通常由细胞素P450将羧基和羟基等功能基团引入分子中。随后,通过转移酶将内源性酸如葡糖醛酸、硫酸或氨基酸结合到这些功能基团上。多数化合物的最终产物无反应活性,是易于排泄的高度亲水有机酸;
②亲核物的解毒:亲核物通过亲和功能基团的结合反应进行解毒,如羟基化合物与硫酸或葡糖醛酸结合;硫醇类与葡糖醛酸结合;胺类和肼类化合物被乙酰化。消除硫醇类、胺类及肼类化合物的另一机制是含黄素单加氧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乙醇等醇类化合物可通过醇脱氢酶或醛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氧化成羧酸而被解毒;硫氰酸酶催化的生成硫氰酸是较特殊的亲核剂解毒机制。)
③亲电子剂的解毒:亲电性毒物较为普遍的解毒方式是与亲核剂谷胱甘肽结合,与亲核剂谷胱甘肽结合可以是自发的,也可由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亲电子剂较为特殊的解毒机制是环氧化物和芳烃环氧化物被环氧化物水化酶催化分别生成二醇类及二氢二醇类化合物。
④自由基的解毒:主要是通过各类抗氧化系统。酶(SOD、过接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非酶抗氧化系统(维E、谷胱甘肽等);
⑤蛋白毒素的解毒:胞内或胞外的蛋白酶参与有毒多肽的解毒作用,如硫氧化还原蛋白可使部分蛇毒中的毒素失活。
2.绘制静注与非静注时量曲线,并解释各部分以及区别。
潜伏期:染毒后到开始出现毒作用的一段时间,毒物的吸收和分布过程;
持续期:毒物持续有害浓度的时间,其长短与毒物的吸收及消除速率有关;
残留期:体内毒物已降到有害浓度以下,但尚未从体内完全消除。残留期的长短与消除速率有关。静注染毒的时量曲线没有潜伏期。
有毒胶囊
3.与接触/暴露情形相关的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外源化学物的剂量:通常只要外源化学物达到一定的有效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毒作用,如药物在正常用量下对防治疾病有益,过量则可造成中毒;
②暴露途径:暴露途径不同,其吸收速度、吸收率可能不同,可影响其毒性。一般认为,接触化合物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的顺序是:静脉注射≈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经口>经皮。
③暴露持续时间:急性大剂量染毒与较长时间低剂量染毒会产生不同的毒作用,慢性重复染毒在慢毒作用外也可能产生急性效应。
④暴露频率: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一次全部给予和多次小量给予引起的作用不同。具体而言,其接触间隔若短于外源化合物生物学半减期,进入机体的量大于排出量,易积累至一定的较高毒浓度水平,而产生毒效应;反之,若接触化合物的间隔时间长于半减期,就不易产生毒效应。
⑤使用的溶剂和助溶剂:化学物在溶剂或助溶剂中的浓度、溶剂或助溶剂的体积、溶剂或助溶剂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毒作用。水葫芦喊冤
4.致突变实验的质量如何实施控制?
(1)盲法观察:指观察人员不了解观察标本的染毒剂量和组别,以免除观察人员对实验数
据产生主观影响;
(2)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设立:阴性对照证实除处理因素外无任何使突变率增加或减少的其他因素,阳性实验证明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①阴性结果判定条件:a.最高剂量应包括受试物溶解度许可或灌胃量许可的最大剂量
b.各剂量的组间差距不应过大,以防漏检仅在非常狭窄范围内才有突变能力的某些外源化学物;
  ②阳性结果判定条件:阳性结果应当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即剂量越高,致突变效果越大,并在一组或多组的观察值与阴性对照之间有显著差异。
(3)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用于检验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观察剂量-反应关系和定量强度;
(4)试验结果的重现性:即重复试验所得到的相同结果。重复试验指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实验,而非实验中的平行样本。
5.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有哪几种?你认为哪种关系相对最危险?解释原因。
(1)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①具有胚胎毒性,但无母体毒性
②既有胚胎毒性,也有母体毒性
③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胚胎毒性
④既无母体毒性,也无胚胎毒性(一定剂量范围内)
(2)其中①相对最危险,原因是孕期体检时一般以母体血液检测为主。若具有胚胎毒性而不具有母体毒性,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时无法被及时发现,甚至发现时为时已晚。
6.造血细胞类型有哪些?
B淋巴祖细胞、红系祖细胞、嗜酸粒系祖细胞、中细粒-单核系祖细胞、嗜碱粒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T淋巴系祖细胞
7.血细胞生成途径?
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
磷酸三钙
8.简述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呈双面微凹圆盘状,胞体直径约7.2μm,中央较薄,边缘较厚。经瑞氏染后,胞质为淡粉红或灰红,血红蛋白充盈良好,中央呈向心性淡染,淡染区的大小为细胞直径的1/3,胞质内无核、无颗粒。
9.外源化学物不同途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比较。
静脉注射≈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经口>经皮
10.简述ADME过程。11影院
“ADME”即“药代动力学”,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及排泄(excretion)过程。
①吸收: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静脉注射无吸收)
②分布:药物从血液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的转移过程。
③代谢(生物转化):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发生化学结构的转变,使脂溶性分子极性升高,提高水溶性,利于肾脏排出。
④排泄: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综合分析题
某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行PTCA植入支架,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日),及氧吡格雷(70mg/次,1次/日)。用药6个月后,出现无任何诱因的鼻出血及暗红血便。请分析可能原因及用药调整建议。
(1)可能原因:
①鼻出血: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虽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维持桥血管通畅,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则产生毒作用,导致机体凝血机制发生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无任何诱因的鼻出血。
车轮上的中国②暗红血便:冠心病支架后大便出血多见于局部黏膜损伤,也有可能是肛裂导致的。在做冠心病支架手术时,可能会导致局部黏膜轻微损伤,手术后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而且一些患者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需要暂停用药,会导致凝血功能下降,手术时如果存在损伤出血就会比较明显。另外,冠心病支架手术后往往需要卧床休息,由于缺乏活动,肠道蠕动减慢,容易会导致大便干燥,排便时容易导致肛裂,从而引起大便出血。冠心病支架后大便出血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此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会增加胃肠道溃疡、出血风险。
(2)用药调整建议:
应用药物的同时,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蛋白酶,口服胃粘膜保护剂促进胃粘膜修复等,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消化道病史、有无感染,分析患者临床状况,从而可以针对临床胃肠道损伤的高危患者,加强对其中的用药监测。阿司匹林致溃疡出血有复发可能,建议阿司匹林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此外,氯吡格雷中,应控制剂量,降低患者胃肠道出血风险,使患者可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胃肠道损伤发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11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毒性   剂量   作用   药物   解毒   反应   机体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