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病因与对治

结节红斑(瓜藤缠)病因与对治
1、什么是瓜藤缠?有何特点?
答:瓜藤缠是一种发生于下肢的结节红斑性皮肤血管炎性皮肤病。因数枚结节,犹如藤系瓜果绕腿胫生而得名。相当于西医的结节性红斑。其特点是散在性皮下结节,鲜红至紫红,大小不等,疼痛或压痛,好发于小腿伸侧。
2、瓜藤缠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答:患者素体血分有热,外感湿邪,湿与热结,或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瘀阻经络而发;或体虚之人,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寒湿之邪乘虚外袭,客于肌肤腠理,流于经络,气血瘀滞而发。
3、瓜藤缠有什么临床表现?有关检查有何异常?
答:瓜藤缠多见女性,年龄在20-40岁。春、秋季节多发。发病前有一定的全身症状,如低热(少数可高热)、倦怠、咽痛、食欲不振、肌痛或关节痛等。皮损突然发生,好发于两小
腿伸侧,为对称性、鲜红、略高出皮面的结节。蚕豆至杏核大或桃核大,若数个结节融合在一起,则大如鸡蛋,皮损周围水肿,但境界清楚,皮肤紧张,颜由鲜红渐变为暗红。自觉疼痛,压之更甚。约经几天或数星期,颜及结节逐渐消退。在缓解期,常残存数个小结节,新的结节可再次出现。皮损发生部位除小腿外,少数病人可发于上肢及面颈部。
辅助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4、如何瓜藤缠?
答:瓜藤缠的以活血化瘀为基础,结合病证,或清热利湿,或散寒祛湿。严重病例可配合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腔静脉内治:
湿热瘀阻证:发病急聚,皮下结节,略高出皮面,灼热红肿,伴头痛,咽痛,关节痛,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微红,苔白或腻,脉滑微数;以清热利湿、祛瘀通络为主,方药以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萆薢、苡仁、丹皮、黄柏、茯苓、泽泻、通
草、滑石、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等。
寒湿入络证:皮损暗红,反复缠绵不愈,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干,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迟;以散寒祛湿、化瘀通络:方药以膈下逐瘀汤合阳和汤加减: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熟地、白芥子、炮姜炭、麻黄、肉桂、鹿角胶等。
外治:皮下结节较大,红肿疼痛者,外敷金黄膏、四黄膏或玉露膏;皮下结节暗红,红肿不明显者,外敷冲和膏;还可用蒲公英、丹参、紫草各30g,荆芥、丹皮、当归各20g,煎汤外洗。
还应积极寻病因,有明显感染者可用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考虑给予止痛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吲哚美辛、保太松;皮损广泛,炎症较重,疼痛剧烈者,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5、瓜藤缠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些什么?
答:瓜藤缠患者在急性发作,注意休息,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肿痛;注意饮食宜忌,
忌饮酒,勿食辛辣发物;避风寒,防潮湿,冬季注意保暖,以防复发。
又版,瓜藤缠是发生于下肢的结节红斑性、皮肤血管炎性皮肤病。因数枚结节,犹如藤系瓜果绕腿胫生而得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形似牛眼,根脚漫肿……若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相当于西医的结节性红斑。其特点是:散在性皮下结节,鲜红至紫红,大小不等,疼痛或压痛,好发于小腿伸侧。多见于青年女性,以春秋季发病者为多。
cnf【病因病机】
素体血分有热,外感湿邪,湿与热结,或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瘀阻经络而发;或体虚之人,气血不足,卫外不固,中医五绝网整理寒湿之邪乘虚外袭,客于肌肤腠理,流于经络,气血瘀滞而发。
【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前常有低热、倦怠、咽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皮损好发于两小腿伸侧,为鲜红疼痛性结节,略高出皮面,蚕豆至杏核大或桃核大,对称性分布,若数个结节融合在一起,则大如鸡蛋,皮损周围水肿,但境界清楚,皮肤紧张,自觉疼痛,压之更甚,颜由鲜红渐变为暗红。约经几天或数周,颜及结节逐渐消退,中医五绝网整理不留痕迹,不化脓,亦不溃破。在缓解期,常残存数个小结节,新的结节可再次出现。皮损发生部位除小腿外,少数病人可发于上肢及面颈部。
本病发病急,一般在6周左右可自愈,但亦有长达数月不愈者。部分病人可因劳累、感冒受寒、妇女行经而复发。
2.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鉴别诊断】
1.硬结性红斑秋冬季节发病;好发于小腿屈侧;结节较大而深在,疼痛轻微,易溃破而发生溃疡,愈合后留有疤痕;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有结核病史。
2.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皮损为多形性,可有红斑、丘疹、斑丘疹、瘀斑、结节、溃疡、瘢痕等,疼痛较轻;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瓜藤缠以活血化瘀为基础,结合病证,或清热利湿,或散寒祛湿。严重病例可用皮质激素。
小血管炎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湿热瘀阻证
证候:发病急骤,皮下结节,略高出皮面,灼热红肿;伴头痛,咽痛,关节痛,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微红,中医五绝网整理苔白或腻,脉滑微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N电信
方药: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②寒湿人络证
证候:皮损暗红,反复缠绵不愈;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干;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迟。
治法:散寒祛湿,化瘀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减。
(2)外治
以消炎、散结、止痛为原则。
①皮下结节较大,红肿疼痛者,外敷金黄膏、四黄膏或玉露膏。
②皮下结节暗红,红肿不明显者,外敷冲和膏。
③蒲公英、丹参、紫草各30g,荆芥、丹皮、当归各20g,煎水外洗。
2.其他疗法
(1)西医:疼痛明显者,中医五绝网整理可考虑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皮损广泛,
炎症较重,疼痛剧烈者,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针刺: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昆仑、阳陵泉,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隔日1次。
(3)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
预防与调护
1.注意休息,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肿痛。
2.注意饮食宜忌,忌饮酒,勿食辛辣发物。
3.避风寒,防潮湿,冬季注意保暖,以防复发。
附《瓜藤缠 结节性红斑案》
喻某,女, 26岁,公务员。 2014年2月16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红斑伴发热10天。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
初诊:患者10天前进食花生后出现咽痛,次日出现双下肢红斑,双膝红肿热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5电影黑名单,咽痛不解。在门诊査血常规示:白细胞16.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1.7%,血红蛋白140g/L;抗“0”(+)。诊断为结节性红斑,为求中医来诊。
症见:双下肢伸侧皮肤散见红斑,双膝红肿热痛,伴发热无恶寒,咽痛,口干苦,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咯痰,纳差,小便正常,大便偏干,眠可,舌尖红,苔黄腻,脉浮数。
中医胡正仁诊断:瓜藤缠,证属风湿热毒外袭。
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
此为湿热毒邪外犯,内入营血,可见发热,湿热挟毒下注,蕴蒸肌肤,壅塞经络,气血不通则痛,故可见双下肢散在红斑,双膝红肿热痛。湿热内盛,故见咽痛,口干苦。治当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
处方:
萆薢18g 豨莶草30g 黄柏15g 鸡血藤15g 赤芍15g 岗梅根30g 生地30g 丹皮12g 薏苡仁30g 牛膝15g 甘草6g
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年2月19日):双膝红肿热痛及咽痛均减轻,仍见双下肢红斑,较前减退,发热无恶寒,口干不苦,纳差,小便正常,大便偏干,眠可,舌脉如前。此邪毒得减,但仍盛,加之久病瘀血阻络,当加强清热利湿之力,佐以活血通络之力。
拟方如下:
萆薢18g 茵陈30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炮山甲15g(先煎) 皂角刺15g 赤芍15g 丹皮12g 生地15g 麦冬15g 牛膝15g 浙贝10g 甘草6g
14剂,水煎服, 日1剂。
三诊(2014 年3月4日):双膝红肿热痛及咽痛进一步减轻,无咳嗽咯痰,无发热恶寒,口干不苦,无鼻塞流涕,纳可,小便正常,大便偏干,眠可,舌脉如前。上方继服14剂。
四诊(2014年3月19日):双膝红肿热痛消失,双下肢红斑消退,遗留素沉着,无痒痛,病愈。 嘱服苡米冬瓜汤食疗,淡渗利湿润养善后。
按语:结节性红斑是以发生子小腿伸侧的红结节损害,伴发热、关节疼痛等为特征的皮肤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皮损主要在两腿伸侧或膝、 踝关节周围。几个或数十个不等,散在分布,约蚕豆或胡桃大小。开始鲜红或紫红,边缘清,消退时出现黄绿素沉着,伴疼痛或压痛,不破溃。一般3~6周消退,常反复发作,血沉快,抗“O”高。
中医称本病为“瓜藤缠”,邱老认为本病乃湿热挟毒下注,蕴蒸肌肤,壅塞经络,热窜营血,故以清热利湿,凉营解毒,通络止痛为法。用生地、赤芍、丹皮为基础方,养阴凉血散瘀;用金银花、连翘、萆薢、茵陈清热解毒利湿;用炮山甲、皂角刺搜络剔邪;浙贝化痰散结;用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并能通络活血,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散瘀,通络止痛之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700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结节   红斑   皮损   发热   通络   疼痛   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