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过渡性地块的绿地空间设计与实践——以扬州高铁站前区环境打造提升...

城市过渡性地块绿地空间设计与实践——以扬州高铁站前区环境打造提升项目为例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新区各地块开发的时间差,老城更新的功能更迭,使部分地块处于临时闲置或荒废破坏的状态。在建设生态城市与公园城市的大背景下,运用城市双修的理念,对这些闲置荒地进行过渡性地块的绿地空间建设与现状环境提升,将在一段时间内缓解土地资源浪费、景观风貌割裂、地块生态环境不佳等问题。过渡性绿地空间设计,宜以生态复绿与低影响绿地开发为基础,运用园林景观美学营造人文景观与活动空间,弹性设计实现绿地景观分级建设,为地块后续发展提供绿可持续性。
关键词:过渡性绿地空间、低影响绿地开发、城市双修、弹性设计
1城市过渡性地块的绿地空间建设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各地块规划与建设开发的时间差,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土地新旧功能更迭,经年累月后土地各方面问题等因素,都会造成区域景观斑块化、开发闲置化、地块荒乱化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城市景观风貌完整性和生态环境整体性。对基于各方原因导致开发建设荒置的过渡性地块,通过适当适时的短期使用与低影响开发,让这些地块融入周边环
境满足当下功能,成为区域内的开放绿地空间,即过渡性的开放空间利用( Interim Open SpaceUse)[1]。过渡性地块的绿地空间建设,需要立足于场地现状风貌与周边环境,当下需求与未来建设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其市政实践也愈发受到关注[2]。本文以扬州高铁站前区环境打造提升项目为例,探索城市过渡性地块的绿地空间景观设计与实践。
1.1景观风貌完整性意义
扬州高铁站位于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一轴三带”城市有机系统中的中部商业带上,是新城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的中心地带。在用地规划上,扬州高铁站前区地块(以下简称前区地块)以综合发展用地为主,包含少量农林用地、区域公共设施用地与两处街区公园。扬州高铁通车前在核心区工程建设规划上,主要为高铁站主体建筑及前广场,片区市政路及道路绿化等市政工程。前区地块的具体开发建设与扬州高铁通车时间,存在三至五年或更长的时间跨度。
高铁站前区景观风貌是城市新区的门户形象,所以一个大气开阔、包容完整的城市客厅形象尤为重要。故而扬州高铁站前区不及时的合理进行地块过渡性建设,闲置荒废浪费土地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高铁通车后的若干年,扬州新城的门户形象。
1.2生态环境整体性意义
扬州高铁片区的工程建设与建设垃圾堆放,前区地块临近高铁站与市政路的区域,从闲置荒地变为临时工地,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荒乱化与生态环境破坏。
高铁站前区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公园城市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所以一个绿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厅土地承载力尤为重要。故而在前区地块正式开发前,其过渡性绿地空间的打造与现状环境提升,对扬州新城的门户形象、城市客厅风貌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2城市双修的理念概述
“城市双修”理念是指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是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2.1生态修复
主要作用于自然环境上的生态系统修复。有计划有步骤的修复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使
城市环境设计
其恢复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其中对原有生态系统功能未被完全破坏,但自然环境遭破坏的区域,通过生态复绿恢复地表绿化,改善水土环境,进而整体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演替与更新。扬州高铁站前区,由于相关工程建设对其部分地块的原生环境破坏,不论是过渡性绿地空间的景观打造,还是地块后续的多用途开发建设,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都是先决必要的。
2.2城市修补
主要作用于城市人居与人文环境上的修补。是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使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更为全面的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城市建设又进一步倡导公园城市理念与城市更新战略,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上的高度融合[3]。高铁站前区作为城市新区的门户形象,人文景观是必不可少的风貌构成。
3扬州高铁站前区过渡性绿地空间的景观设计实践
3.1项目概况水凝胶
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
项目设计地块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实际建设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项目设计之时区域交通路网及道路内绿化均已规划完善,处于建设末期阶段。考虑到前区地块的未来规划部署与高铁通车后前区的整体风貌形象,结合扬州园林风格,以人文性、生态性、经济性为总原则进行低影响绿地开发,弹性设计实现绿地景观分级与非均摊建设,突出景观重点与人文品质。
3.2设计构思
项目作为扬州高铁站前区城市客厅建设的过渡性地块,在现状场地基础上结合区域路网绿化与站前广场设计,以低影响绿地开发为基点,成林融合补全高铁站前区的绿地景观。同时适当兼顾城市客厅的基本功能,融入人文景观与弹性空间,形成自由共享的开放绿地空间:发挥其在城市生态体系中人与自然的共生作用,营造特绿化的绿地景观,形成联动区域规划,后续可持续发展的过渡性绿地空间。
项目以“旷远丹青,悦动新扬”为设计主题,打造扬州高铁站前的现代山水画卷,结合高铁站前区及其周边地块规划,形成“蓝绿双轴,一环两域”的景观结构。其中,“蓝轴”为扬州高铁站前区中轴线景观(韩万河公园三期工程,以下简称韩万河公园)及两侧沿线绿化的过渡
性景观;“绿轴”为扬州高铁站前市政路(烟花三月路)东侧沿街过渡性绿地空间;“一环”为高铁站前区市政路沿街绿化带景观;“两域”为前区其余地块腹地的生态复绿景观。
3.3生态环境的修复
通过低影响绿地开发,以自然碳汇助力实现高铁片区的生态绿肺,为过渡性绿地空间建设及地块后续开发奠定基础。绿化植被秉承生态乡土性、景观特性、生长易养护的原则,注重季相更替和彩搭配、形成不同的季节观感,同时也具备自然稳定的生态绿地环境。
1、对“一环”中道路绿化带的沿街区域,进行海绵过滤。
沿街布置海绵设施,设计微地形绿坡与背景林绿化,形成遮挡腹地又自然通透的生态绿环。结合场地内的地形塑造,地表径流通过透水铺装(砾石与汀步)、下凹绿地、生态草沟、卵石旱溪、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海绵设施的相互作用,形成集自然下渗、滞留净化、调蓄减排于一体的,过渡性地块与市政道路之间的海绵景观过滤带。
2、对“两域”中市政建设影响较小的区域,进行生态复绿。
因地制宜,结合现状场地内的自然地势地形,通过土方整理塑造自然连续的景观地形与下凹绿地。种植生态地被与乡土树种,部分区域可运用彩有机覆盖物进行地表美化与调节,运用园林种植手法进行生态复绿,形成生机盎然的缀花草甸、疏林草地、微地形组团绿化、曲线片林等绿地空间。
3、对“两域”中市政建设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
鞍山信托这部分地块现状环境遭受破坏,场地下凹形成土坑,或变成临时建设工地。通过将周边工程堆积的建设垃圾下埋,覆土后重塑地形,地表种植生态植被与乡土树种,以自然力量实现场地修复,运用园林种植手法形成植被落自然的生态绿地。
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3.4人文景观的营造
1、高铁站前区的“蓝绿双轴”景观带
蓝轴:高铁站前纵向观景,中轴韩万河公园沿线绿地景观。结合韩万河公园设计在韩万河南北路沿街绿化带内,营造微地形水波彩带式的绿地景观。
绿轴:高铁站前横向观景,烟花三月路沿街绿地景观。结合站前道路绿化与公园设计,以山水园林的景观手法,营造生态人地景观。
2、高铁站前“水波彩带”的现代山水画卷
在“蓝绿双轴”景观带上,运用中国山水画的近、中、远三景营造绿地空间:以卵石旱溪的海绵景观为近景,以扬州园林风格的砾石景观为中景,以微地形水波彩带为远景。通过地形塑造、流线式彩地被与叶片林种植形成林带浪花,打造立体式的水波彩带景观。近景入画、中景立意、远景烘托,逐步延伸空间视觉层次,最终形成高铁站前区的现代山水画卷。
3.5弹性空间的展现
在烟花三月路沿街绿地空间内,设计经济型口袋公园。公园活动空间以双砾石景观为主,生态汀步为园路,结合卵石旱溪、生态植被、造型树、微地形林带等绿化景观与周边绿地相融,形成可动可静的弹性空间,为后续使用提供变化。
机械工程学报模板“水波彩带”的大面积彩地被带以摩奇有机覆盖物为主,上层种植彩叶林带,局部以砾石景
观、造型松景石组团点睛,形成大场景中的小风韵。粗中有细,多层次变化的绿化植被带,保障彩带彩性与季相稳定性的同时,兼顾生态性与经济性,为地块的后续开发建设与乔木再利用,提供弹性与可持续性。
3.6绿地建设的分级
地块整体为可进入式开放绿地,基于地块过渡性,区域重要性、建设范围大、建设时间紧、建设资金合理利用等多重因素,在地块整体过渡性绿地空间中,分区分重点打造绿地景观,做到景观性与实用性兼顾,经济性与生态性并存。其中,一级景观区为精品绿地,是前区地块的人文景观与弹性空间,打造开放共享绿地与生态海绵景观带;二级景观区为形象绿地,是曲线背景林带与沿街绿化带,打造彩带绿化骨架与生态绿地过渡区;三级景观区为基础绿地,是高铁站前区核心景观周边的生态修复绿地;四级景观区是提升绿地,是前区地块内的闲置荒地做生态复绿与现状环境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1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9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绿地   景观   地块   生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