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核武器常识及其防护
⼀、核武器的定义
核武器是利⽤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的武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按作战使⽤范围,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按配⽤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核炮弹、核地雷、核和核深⽔。核武器包括核弹头、弹头运载⼯具和其他部分。⼀般说的原⼦弹、是指弹头部分。运载⼯具是⽤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具,有导弹、⽕箭、飞机、⽕炮、潜艇、等。核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与运载⼯具有关。
韩绍功原型
⼆、核武器的特点
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时间长。
三、核武器的爆炸⽅式及外观景象
核武器可⽤导弹、⽕箭、⽕炮、飞机、舰艇等运载⼯具发射、投掷,还可制成地雷、使⽤。其爆炸⽅式有空中爆炸、地⾯(⽔⾯)爆炸、地下(⽔下)爆炸⼏种。不同的爆炸⽅式,杀伤破坏效果不同,外观景象也不同。⼀般是依次出现闪光、⽕球、尘柱、蘑菇状烟云,并在⼀定范围内能听到巨⼤的响声。
四、核武器威⼒的表述单位
核武器威⼒⽤“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述。TNT当量是指核武器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五、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爆炸后,能产⽣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污染。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般只出现在爆炸后⼏⼗秒钟时间内,因此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污染持续的时间较长,可持续⼏天或更长时间,称缓效杀伤破坏因素。
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在能量中所占的⽐例分别为:冲击波约占50%,光辐射约占35%,放射性污染约占10%,早期核辐射约占5%,核电磁脉冲所占⽐例很⼩,可忽略不计。
(⼀)光辐射
光辐射(⼜称热辐射)是爆炸后1秒⾄10秒时间内的闪光及⼏千万摄⽒度以上的⾼温⽕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其杀伤破坏因素包括“烧”“爆”。光辐射直接照射⽆隐蔽的⼈员会造成烧伤。如果⽤眼睛看核爆炸的⽕球,会产⽣闪光盲或造成眼底烧伤,在爆炸中附近⼈员吸⼊被光辐射加热的空⽓,会造成呼吸道烧伤。光辐射能引起⼤⾯积⽕灾,引燃、引爆其他易燃易爆物,同时造成⼈员的间接伤害。
(⼆)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秒种内),⾼温⾼压⽕球猛烈膨胀压缩周围空⽓⽽形成的⾼速⾼温⾼压⽓浪。它对⼈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挤压作⽤造成严重内伤,如肺、胃、肝、脾等出⾎;抛掷作⽤造成外伤,如⽪⾁撕裂和⾻折。冲击波可造成建筑物倒塌,砖⽡抛掷造成⼈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
(三)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称贯穿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种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秒种内放射出来的⼈眼看不见的射线,作⽤于⼈体时⽆特殊感觉,能破坏⼈的组织细胞,使⼈得急性放射病。早期核辐射会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仪器性能。
宝莱坞歌舞精粹(四)核电磁脉冲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的⼀种强电磁波。其作⽤半径可达⼏千千⽶,对⼈员没有直接的杀伤⼒作⽤,但能消除计算机上存储的信息,使⾃动控制系统失灵,家⽤电器受到⼲扰和破坏。
算机上存储的信息,使⾃动控制系统失灵,家⽤电器受到⼲扰和破坏。
(五)放射性沾染
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后,从蘑菇状烟云中散落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它像尘埃⼀样,随风漂移,逐渐沉降,使爆⼼周围和下风⽅向地区的物体、空⽓和地⾯等受到沾染,并形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沾染区。
放射沾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与天⽓、地形、爆炸⽅式有关。
地⾯爆炸时,地⾯沾染严重,范围⼤,作⽤时间长,对⼈员⾏动影响⼤。空⽓爆炸时,地⾯沾染轻,范围⼩,作⽤时间短,对⼈员⾏动影响⼩,甚⾄可能没有影响。
风速⼤、风向不稳定,沾染范围就⼤。下⾬下雪,放射性灰尘可随⾬雪迅速沉降,加重地⾯沾染。
⼭⾕、凹地、有植物的地⾯易滞留放射性灰尘,可加重地⾯沾染。
放射性沾染通过射线起杀伤破坏⼒作⽤,作⽤时间⽐早期核辐射要长,在沾染较严重的地区,通常在⼏个⽉以上。
艾纳基美容仪
放射性灰尘的沉降,会造成三种伤害:当放射沾染随空⽓、⽔、⾷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伤⼝进⼊⼈体时,可引起内照射损伤;⼈员处在被沾染的环境中,⼈体周围被沾染的物体向⼈体发出的射线会造成外照射损伤;⽪肤落上放射性灰尘,或接触沾染严重的物体会引起⽪肤灼伤。
六、核武器的防护
⼀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聚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存机会。那么,什么样的防护动作才是迅速、准确、有效的呢?
(⼀)室外⼈员防护原则和⽅法
室外⼈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争取重型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杀伤。爆炸
正确的⽅法是: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球,迅速进⼊各种⼈防⼯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动,来不及进⼊⼈防⼯程时,迅速(2秒内)利⽤三五步内的地形物就地卧倒。遇到较⼤的地形物,横向卧倒;地形地物较⼩时,⾯向爆⼼卧倒;⽆地形地物可利⽤时,背向爆⼼卧倒。
核爆时,如果⾝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即潜⼊⽔中防护。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利⽤浅⾊⾐物覆盖⾝体,尤其是⽪肤暴露部位。利⽤地形地物进⾏防护时应注意:必须利⽤地形地物背向爆⼼的⼀侧,尽量利⽤坚固、稳定的地形地物,避开易倒塌、易燃烧、易爆炸的物体,以免间接伤害。
(⼆)室内⼈员防护原则和⽅法
室内⼈员防户原则是:利⽤坚固的建筑部位和家具,减少暴露,设置屏障,保护重点部位,减少碎⽚杀伤。
正确的⽅法是:发现闪光后应⽴即利⽤墙⾓卧倒,最好在靠近墙⾓的桌下或床下卧倒。应避免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玻璃碎⽚使⼈员击伤或造成其他间接伤害。冲击波过后,应⽴即抖落⾝上的尘⼟,迅速进⼊⼈防⼯程进⾏防护。若没有⼈防⼯程,也可以进⼊冲击波袭击后未倒塌的建筑内,关闭门窗,防⽌放射性灰尘进⼊室内。
(三)在放射性沾染区的⼈员防护⽅法
⼈员在沾染区⾏动时,应做好个⼈防护:戴⼝罩或⾯具、扎三⼝(领⼝、袖⼝、裤脚⼝)、穿⾬⾐或⽃篷、戴⼿套、穿⾬靴;不要随便接触沾染物品,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严禁在沾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
⾏进时,应按照专业⼈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的地域。应选择路⾯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侧⾏。⼈与⼈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尽量减少灰尘扬起,快速⾏进,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棚布,加⼤车距,车上⼈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棚布,加⼤车距,车上⼈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四)在安全区转移⼈员的防护⽅法
转移安全区的⼈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多种措施,消除⾝上的沾染。例如:⼈员应侧风站⽴,⼈与⼈之间保持⼀定的距离,将服装⼀件⼀件的脱下消除,消除后,有顺序地放在上风⽅向。对服装消除的⽅法通常有拍打法、扫除法、抖拂法、洗涤法。
⼈员⽪肤受沾染⽤⽑⼱或纱布擦拭。擦拭时应从上到下,顺着⼀个⽅向进⾏。擦⼀次,将⽑⼱翻叠⼀次,防⽌已消除部位重新沾染。误⾷了沾染⾷物和⽔,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利尿法排出,有条件时,可按照医⽣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体排出。
七、核事故的防护
(⼀)掩蔽。有重⼤事故发⽣时,⼀般⼈员应⽴即停⽌户外活动,迅速进⼊室内或地下室。要关闭门窗,堵住通风孔,防⽌放射性物质进⼊室内。自然科学基金
(⼆)交通管制。禁⽌⼈员、车辆进⼊危险区,防⽌放射性物质在更⼤范围内扩散。
(三)服⽤碘⽚。在必要时,政府会向市民发放碘⽚,以防⽌和消除放射性物质对⼈体的损害。
(四)临时疏散⼈员。这是放射性物质在本地区超过⼀定程度时所采取的极端措施,市民应在统⼀安排下,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区。
(五)做好个⼈防护。外出时要戴好⼝罩、风镜、帽⼦、⾯纱⼱,扎好领⼝、袖⼝和裤脚⼝,以免暴露部位和空隙处遭受污染。
(六)做好⾷品和饮⽤⽔的管理⼯作。在还未受到污染时,及时把堆放在室外的粮⾷、蔬菜、⽔果等⾷品收藏到室内,⽔井⽤塑料布等包住井⼝后再加盖。对可能受到污染的⾷品和饮⽤⽔不能随便⾷⽤,须经卫⽣监测部门检测,并经清洗、存放及其他⽅法处理合格后才能⾷⽤。
— THE END —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8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的起爆与感度
标签:沾染   核武器   防护   破坏   杀伤   放射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