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22.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本论重在强调脾胃为人体重要器官,受纳水谷、运化气血、传化精粕,若饮食寒热不当,或风、寒、署、湿、澡、火任何一气偏盛,均可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当调节饮食,顺应时令,适宜寒温。临证当详细审辫。论中根据所伤外邪之不同.立有不同药方,配有不同加减,充分体现了由因论证,辫证论治之观点。
《十四难》曰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又云夫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仓廪之本,营之所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若饮食,热无灼灼,寒无怆怆,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生之病,或溏泄无度,或心下痞闷,腹胁 胀,口失滋味,四肢困倦,皆伤于脾胃所致而然也。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无物不入,若风、寒、暑、湿、燥,一气偏胜,亦能伤脾损胃,观证用药者,宜详审焉。
《难经·十四难》曰:脾胃受损者,当调节饮食、顺应时令,适宜寒温。《 素问·六节脏象论 》
又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气血的根本,营气产生贮藏之处,为一组重要的脏腑器官。它们能吸取水谷的精华,排泄水谷的糟粕,传化五味,主持人体的摄纳、传化、排泄。如果饮食不过于灼热,也不过于冰凉,寒温适中,脾胃不受损害而功能正常,邪气将无从侵人。若饮食失节、寒凉太过,或过于灼热,则导致疾病发生,或大便溏泄无度,或胃脘痞闷不舒,腹胁胀满,口淡无味,四肢困倦、皆脾胃受损所表现的症状。肠胃好比市场,乃食物杂聚之处,无物不受,无物不入。若风、寒、署、湿、燥任何一气偏盛,亦能损伤脾胃、临证用药,当详细审辩。
脾胃(右关所主,其脉缓。)如得弦脉,风邪所伤。甘草芍药汤、黄耆建中汤之类。或甘酸之剂,皆可用之;洪脉,热邪所伤。三黄丸、泻黄散、调胃承气汤。或甘寒之剂,皆可用之;缓脉,本经太过,湿邪所伤。平胃散加白术、茯苓,五苓散。或除湿渗淡之剂,皆可用之。涩脉,燥热所伤。异功散加当归,四君子汤加熟地黄。或甘温甘润之剂,皆可用之;沉细脉,寒邪所伤。益黄散,养胃丸,理中丸,理中汤,如寒甚加附子。甘热之剂,皆可用之。
候脾胃之气,在寸口脉右关,脾胃功能正常之脉为缓脉,脉象和柔相济,从容而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如诊得弦脉,脾胃为风邪所伤,证见腹中挛急而痛、用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如证见腹中时痛,温按则痛减,面不华,自汗、心悸气短,用黄芪建中汤以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或用其它酸甘化阴之剂,以益肝滋脾、和里缓急。
如诊得洪脉,脾胃为热邪所伤,证见口舌生疮,心隔烦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用三黄丸以清三焦积热。如以热蒸于上为主,见口疮口臭,口燥唇干,用泻黄散以泻脾胃伏火。如以肠胃热盛为主,见大便不通,腹中胀满、口渴心烦、用调胃承气汤以缓下热结。或用其它甘寒之剂以缓中泻热。
简明仁如诊得脉缓而弱,脾胃本经自病,湿邪所伤,证见脘腹胀满,口淡无味,纳差,恶心呕吐,便澹尿少,宜用平胃散加白术、茯苓以健脾燥湿。如证见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宜五苓散以温阳利水渗湿。或用其它淡渗之剂以利水渗湿。
如诊得涩脉,脾胃为燥热所伤,证见四肢乏力、纳差、面萎白,宜异功散健脾益气,加当归以养血润肠。或用四君子汤加熟地黄健脾益气,滋阴润燥。或用其它甘温、甘润之剂以健脾益阴润燥。
如诊得沉细脉,脾胃为寒邪所伤,证见食物不化,腹痛腹泻,宜益黄散,养胃丸。证见呕吐腹痛,形寒自利不渴,宜理中丸、理中汤。如寒甚加附子,或其它甘热之剂,皆可用之。
美国丽人下载以上所定方药,都是脾胃病的常规方法,临证当详细审辨,如脉证有所变化,则方药亦当随证加减。
李东垣根据脉象变化以测知为何种外邪所伤,又根据所伤外邪不同立不同治法。但在祛除风、热、湿、燥、寒邪的同时,又重视脾胃,选方用药除具酸、寒、淡、润、热之药性气味之外,又具甘味以顾护脾胃,扶正以祛邪,乃不失调理脾胃之宗旨。后又强调:虽立常道,如变则更之,提示临证当灵活掌握、勿机械教条,盲目套用。总账
胃风汤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绞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淤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芎蔻 桂(去粗皮) 当归(去苗) 白芍药 白术(以上各等分)
上为粗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数百余粒,同煎至七分,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小儿量力减之。
胃风汤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人客肠胃,证见水谷不化,大便泻下如水倾注一样急迫。腹胁胀痛满闷,按之柔软、肠鸣腹中急痛;如肠胃有湿毒蕴积,证见泻下如赤豆汁样大便,或夹杂有瘀血,日夜无度,亦可服用本方。
方中肉桂温中散风寒,人参、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行气,白芍又能缓急止痛。
上药研末,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加小米百余粒,同煎至七分,去渣、稍热于饭前空腹服用,小儿酌减。
三黄丸
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痈、疮、痍。
及治五般痔疾,肛门肿痛,或下鲜血。
黄连(去芦) 黄芩(去芦) 大黄(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三黄丸治男子和妇女三焦积热。上焦有热证见眼目红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证见心隔烦热,食欲减退;下焦有热,证见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热毒内蕴,出现痈、肿、疮、疖,亦治痔疮、肛门肿痛、大便下鲜血。
方中黄芩,善泻肺火,以清中、上焦热为主;黄连,长于泻心火;大黄泻脾胃之火,泻热通便,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三药均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共用以泻三焦实热。
酸甘化阴
上三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开水送服;如实热壅积太甚,腑气不通,宜加重服用丸数。对小儿积热,亦可酌量服用。
白术散
治虚热而渴。
人参(去芦) 白术 木香 白茯苓(去皮) 藿香叶(去土) 甘草(炒,以上各一两) 干葛(二两) 
上件为粗末。每服三钱至五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无时如不能食而渴,洁古先师倍加葛根;如能食而渴,白虎汤加人参服之。
白术散即七味白术散,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纳差而渴,气虚发热。
本方系四君子汤加味,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治本;霍香化湿止呕;葛根解肌清热、生津止渴;木香行气调中,并使全方补而不滞。上药研为粗末,每服三至五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如口渴欲饮,饮水较多,可将本药多煎,不拘时服。如不能
食,口渴,系脾胃虚弱,津液不生之故,张洁古先师于本方倍加葛根以生胃津而止渴,增进食欲。如能食而渴,系胃热之故。宜服用白虎汤加人参,清热益气生津止渴。
加减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
甘草(锉,炒,二两) 浓朴(去粗皮,姜制炒香) 陈皮(去白,以上各三两二钱)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五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或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神经网络控制
如小便赤涩,加白茯苓、泽泻;如米谷不化,食饮多伤,加枳实;如胸中气不快,心下痞
气,加枳壳、木香;如脾胃困弱,不思饮食,加黄耆、人参;如心下痞闷,腹胀者,加浓朴,甘草减半;如遇夏,则加炒黄芩;如遇雨水湿润时,加茯苓、泽泻;如遇有痰涎,加半夏、陈皮;凡加时,除苍术、浓朴外,依例加之,如一服五钱,有痰加半夏五分;如嗽,饮食减少,脉弦细,加当归、黄耆。如脉洪大缓,加黄芩、黄连;如大便硬,加大黄三钱,芒硝二钱,先嚼麸炒桃仁烂,以药送下。
加减平胃散治湿滞脾胃,脾胃不和。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司,则食少乏味,大便常自利下;湿阻气滞则脘腹胁肋胀满疼痛,胸满痞闷气短,隔气八痞;胃失和降则反胃、呕吐恶心,暖气吞酸;湿注肌体则怠惰嗜卧,体重节痛;脾胃不和则见上吐下泻,烦闷不舒;脾胃运化无力,气血不足故面萎黄、肌体瘦弱。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8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脾胃   证见   饮食   肠胃   小儿   水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