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丨“秋燥”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温病丨“秋燥”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
医贯专注于中西医文献整理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其特点是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津液干燥见症,如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多发生在秋季,尤以秋分后小雪前为多见。本病病势轻浅,除极少数可以传入肝肾者外,一般传变较少,病程较短,易于痊愈。
清初喻嘉言着有论述燥邪为患的专篇“秋燥论”,首创秋燥病名。但对燥邪的性质,各医家又有不同看法,如喻嘉言认为燥属火热,而沈目南却认为燥属次寒三五太难了。吴鞠通则以胜复气化之理来论述燥气,大旨以胜气属凉,复气属热。俞根初、王孟英、费晋卿均认为秋燥有温、凉两类。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凉燥不属温病范畴,此文论述的秋燥是指温燥而言。
现代医学中发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施治。
1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是感受秋令燥热病邪而成。秋天气候有偏热、偏凉之不同。在久晴无雨,秋阳久曝之时,感之者多病温燥;若是秋深初凉,西风肃杀之时,感之者多病风操,亦即凉燥
由于秋日燥金主令,肺属燥金,故燥气内应于肺,肺合皮毛,所以本病初起多邪在肺卫,出现肺卫证候。此与风温初起的证候表现大致相似,所不同者,本病有明显的津液干燥见证。这是本病的特征,也是与其它温病初起见证的不同之点。
肺卫燥热之邪不解,势必内传人里。由于燥气易耗津液, 一经化热传里,其津液干燥之象更为明显。若燥热在肺,易成肺燥阴伤,或进而导致肺胃阴伤。传入阳明胃肠,易成肺燥肠闭或阴伤腑实之证。若化燥传人营血,也可出现络伤咳血或气血两燔之证。传入下焦,则多伤肝肾之阴,易导致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等病证。若初起得当,或患者素质较好,则一般不致发展到深入下焦的地步。
2 诊断要点
■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秋令燥热偏盛时节。■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初起除具有肺卫见
花龄盛会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等津液干燥征象。■本病重心在肺,病情较轻浅, 一般传变较少。以伤肺胃之阴者为多,较少传入下焦。■木病初起症状颇似风温,但风温多发于春季,且初起津液干燥见症不如本病明显。本病还应与发于秋季的伏暑相区别。伏暑初起虽有表证,但较少肺经见症,且以暑湿在里见症为主,病情较重,变化较多。
3 辨证论治
燥邪为病,最易伤津,故本病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即所谓“燥者濡之”。然而,秋燥一病毕竞是由外感燥气而成,初起具有表证,因此本病初起,于润燥同时,还必须分别病邪属性,予以解表之治,以透邪外出。具体地说:温燥邪在肺卫之治,法宜辛凉甘润。“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可作为秋燥初、中、末三期大法的概括。
燥气的性质有其特殊性。燥性虽近于火,但又不同于火,所以治燥不同于治火。一般温病在化热化火之后,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惟燥证则喜柔润,最忌苦燥。因此,治火可用苦寒,治燥必用甘寒;火郁可以发,燥胜必用润;火可以直折,燥必用濡养。对于秋燥的治法,汪瑟庵在《温病条辨》按语中总结说:“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寒苦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
断无用之之理矣”。这对于燥证的颇有临床指导意义。
(1)邪在肺卫证治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苔白舌红,右脉数大。
本证为温燥初起邪袭肺卫之候,因其燥热袭表,故见有发热,恶寒,头痛,少汗等表证。由于燥热在肺肺津受伤,则有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等津液干燥表现。苔白舌红,右脉数大,也均为燥热侵袭肺卫之征象。
本证与风温初起的症状颇多相似,病机均属邪在肺卫,两者所不同的是:在感邪和发病季节上,风温为感受风热病邪而引起,多发生在冬春季;本病为感受燥热病邪而引起,多发生在秋季。在证候表现上,秋燥除具有与风温基本相同的卫表症状外,尚有津液干燥的特征。在病情转归上,风温易于逆传心包,而秋燥则不常见。
治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叶一钱,杏仁一钱五分,沙参二钱,象贝一钱,豆豉一钱,栀皮一钱五分,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本证为温燥袭于肺卫,其治法既不同于风寒,又不同于风热。因此辛温之品固不可用,纯予辛凉又不完全合拍。根据温者宜凉、燥者宜润的原则,本证宜用辛凉甘润,方用桑杏汤。方中以桑叶、豆豉辛散透邪,杏仁、象贝宣肺止咳,栀皮清热,沙参梨皮养阴润燥,以使邪去而不伤津,润燥而不碍表,共奏疏表润燥之效。若感燥邪不甚,其证情较轻浅者,可用桑菊饮轻透肺卫之邪。
(2)邪在气分证治
①燥干清窍
症状: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
本证为上焦气分燥热扰及清窍所致。因咽喉为肺之门户,牙龈为阳明经脉所络,燥热随经上干,所以咽痛龈肿。清窍受扰,故有耳鸣、目赤等证。苔薄黄而干,脉数为燥热之征。
治法:清宣上焦气分燥热酸甘化阴
方药:翘荷汤《温病条辨》)
薄荷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生甘草一钱,黑栀皮一钱五分,桔梗三钱,绿豆皮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日服二剂,甚者日二服。
本证因燥热之邪上干,清窍为之不利,病位在上,病势轻浅,故当以轻清宣透,清解上焦燥热为主。方用翘荷汤,取薄荷辛凉以清头目,连翘、栀皮、绿豆衣清解燥火,甘草、桔梗以利咽喉而消龈肿。此为辛凉清火之轻剂,符合“治上焦如羽'之大旨。它如桑叶、蝉衣亦可加人,如耳鸣可加苦丁茶,目赤加菊花、夏枯草,咽痛加牛蒡子等。必须注意的是本证当禁用苦重之品。
②燥热伤肺
感动中国十大动物症状:身热,干咳无痰 ,气逆而端,咽喉干燥,鼻燥,齿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或薄黄干燥,舌边尖红赤等。
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
此为肺经燥热化火,耗伤阴液之证。肺为热灼,肺气失于清肃,则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热壅于肺,气机失畅,则胸满胁痛。燥伤津液,故咽喉干燥、鼻燥、齿燥。热灼阴伤,故见心烦口渴。本证苔薄白而燥,是因燥热迅即由卫及气,化火伤阴所致,故舌面干燥而苔未及转变。一俟邪留气分时间稍久,苔必由白转黄,舌面必进一步干燥,对此种薄白而燥之苔切不可以作表未解而津伤。综合诸症全面分析,本证病机当是在气而不在卫亦不在营血。
边缘爱情治法:清肺润燥养阴
方药: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石膏二钱五分,冬桑叶三钱,甘草一钱,人参七分,胡麻仁一钱(炒研),真阿胶八分,麦门冬一钱二分(去心),杏仁七分(去皮 ,麸炒),枇杷叶一片(去毛,蜜炙)
水一碗,煮六分,频频二、三次温服。
本证为燥热化火,伤及肺气肺阴。肺之气阴两伤,既不能用辛香之品,以防耗气,亦不可用苦寒泻火之品,以防伤律。当以清肺润燥为主,方用清燥救肺汤。本方取桑叶、杏
仁、枇杷叶轻宣肺气而止咳,石膏清肺金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滋液。《难经·十四难》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人参、甘草益气生津。合之以共奏清泄肺热、润燥养阴之功。若肌表尚有邪热,则又当稍参轻宣之品,如连翘、牛蒡子等以透邪外泄,同时可暂去阿胶以防其恋邪。若痰少者可加瓜蒌皮、贝母化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2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82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温   治疗   肺卫   症状   清肺   口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