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类方】芍药甘草汤

【中医⼗⼤类⽅】芍药草汤
2016-08-13 18:55
X
【中医⼗⼤类⽅】芍药⽢草汤
本⽅主治津液受损,阴⾎不⾜,筋脉失濡所致诸证。⽅中芍药酸寒,养⾎敛阴,柔肝⽌痛;⽢草⽢温,健脾益⽓,缓急⽌痛。⼆药相伍,酸⽢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痛之效。留出你过冬的粮食
芍药⽢草汤
【来源】《伤寒论
【原⽂】 伤寒,脉浮,⾃汗出,⼩便数,⼼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烦躁吐逆者,作⽢草⼲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温者,更作芍药⽢草与之,其脚即伸;若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时尚外衣
【异名】戊⼰汤(《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芍药12克⽢草12克
【⽤法】上⼆味,⽤⽔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酸甘化阴
【功⽤】调和肝脾,缓急⽌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于⾎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亏虚,肝脾失调者。
实验研究
解痉、⽌痛、抗炎作⽤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的抑制、镇静作⽤。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的兴奋有镇静作⽤,故能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引起的疼痛。芍药、⽢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药合⽤后,这些作⽤确能显著增强。
芍药⽢草汤做法配⽅:⽩芍药30克炙⽢草10克⽩糖30克
制作:
1.将⽢草、芍药润透切⽚;放⼊锅内,加⽔1000毫升。
2.将锅置中⽕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糖拌匀即成。
⾷法:代茶饮⽤。
功效:酸⽢化阴,和⾥缓急。
拓展阅读
《伤寒论研读与经义发微》蒋⼩敏刘英峰主编
【运⽤思路】 芍药⽢草汤⽴法以⽢酸为主,其依据则源于《内经》“肝苦急,急⾷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
⽢以缓之,以酸泻之。”⽅中芍药酸寒,养⾎敛阴,柔肝⽌痛;炙⽢草⽢温,健脾益⽓,缓急⽌痛。⼆药相伍,酸⽢化阴,调和肝脾,具有养⾎滋阴、平肝抑⽊、敛肝柔肝、缓急⽌痛之功效。
⽤芍药⽢草汤思路:
1.阴虚发热:清代张璐在《伤寒缵论·正⽅·卷下》中论述此即桂枝汤去桂枝、姜、枣也,⽢酸合⽤,专治营中虚热。其阴虚阳乘,⾄夜发热,⾎虚筋挛,头⾯⾚热,过汗伤阴,发热不⽌,或误⽤⾟热,扰其荣⾎,不受补益者,并宜⽤之,真⾎虚挟热之神⽅也。治⾎虚挟热:吴遵荣⽈:芍药⽢草汤,酸⽢合⽤,专治营中之虚热。
新兴县实验小学2.阴亏失濡:《伤寒论》中芍药⽢草汤⽤于汗后伤及阴⾎⽽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芍、炙⽢草各四两。其中⽩芍酸苦⼊厥阴,敛阴和营,柔筋缓急。治湿热脚⽓:《魏⽒家藏⽅》中的六半汤即本⽅加⽆灰酒少许,再煎服,治湿热脚⽓,不能⾏步。治脚弱⽆⼒《朱⽒集验⽅》中去杖汤即此⽅。
3.缓急⽌痛:阴虚痉挛性疼痛:《伤寒论》中芍药⽢草汤⽤于汗后伤及阴⾎⽽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芍、炙⽢草各四两。其中⽩芍药酸苦⼊厥阴,敛阴和营,柔筋⽌痛。⽢草⽢平⼊太阴,和胃⽣津,缓急⽌痛。两药相伍为⽤,共奏酸⽢化阴、缓急⽌痛之功。组⽅简练却配伍得当,辨证准确,对于痉挛性疼痛效果明显。各种痛证:胃脘痛、胃痉挛、胆⽯证、腹痛、头痛、坐⾻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经期腹痛等。
4.酸⽢化津:芍药酸苦微寒,养营和⾎,炙⽢草⽢温,补中缓急,⼆药合⽤,酸⽢化阴,故治消渴:《活⼈平证⽅》神功散(即此⽅)治消渴。
《经⽅实验录》曹颖甫芍药⽢草汤证其⼀
四嫂(⼗⼀⽉⼗三⽇)⾜遇多⾏⾛时则肿痛,⽽⾊紫,始则右⾜,继乃痛及左⾜。天寒不可向⽕,见⽕则痛剧。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然天⽓过冷,则⼜痛。眠睡⾄浃晨,⽽肿痛⽌,⾄
夜则痛如故。按历节病⾜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有时退者,⾮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先⽤芍药⽢草汤以舒筋。
⾚⽩芍各⼀两⽣⽢草⼋钱
拙巢注:⼆剂愈。
芍药⽢草汤证其⼆(附列门⼈治验)
⽼妈(⼆⽉七⽇)右⾜⾏步不良,此有瘀滞也,宜芍药⽢草汤以疏之。
京⾚芍⼋钱⽣⽢草四钱
【按】挚友张君挚甫客居海上,雇有年⽼⼥佣⼀⼈,⽅来⾃原籍浙江黄岩,未越半⽉,⽽病已七⽇矣。其病右⾜拘急,不能⾏,⾏则勉强以跟着地,⾜尖上向,如躄者然。夜则呼痛达旦,阖家为之勿
毕志强寐。右⾜踝⾻处⼜因乘轮擦伤,溃烂不能收⼝。⽼媪早年尝有所谓疯⽓之疾,缠绵三年⽅愈,⾃惧此番复发,后顾堪虞,嗒然若丧,哭求归⾥。挚甫怜之,亟来请诊。余细察之,右胫之⽪⾊较左胫略青,乃疏上⽅。⽅成,挚甫以为异,亲为煎煮。汤成。⽼媪不肯服。⽈:服之⽆济也,吾年前之恙略同于此,三年⽽后已,今安有⼀药⽽瘥者?强⽽后进。翌⽇复诊,媪右⾜已能全部着地,惟溃烂处反觉疼痛。余即就原⽅加⽣⽢草⼆钱,使成六钱。炙乳没各⼋分,外⽤阳和膏及海浮散贴之。⼜翌⽇访之,⽼媪料理杂务,⾏⾛如健时。及见余,欢颜可掬,察之,右胫青⾊略减,溃处亦不痛矣。挚甫率之,长揖共谢。⽈:君之⽅,诚神⽅也,值廉⽽功捷。余逊辞⽈:我不能受君谢,君当致谢于吾师,吾师尝⽤此⽽得效也。然吾师将亦⽈:我不能受君谢,君当致谢于仲师。仲师⽈:作芍药⽢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也。挚甫略知医,⽈:有是哉!执此观之,今⼈以本汤为⼩⽅,不屑⼀⽤之者,⾮也。或姑信⽽⽤之,⽽药量⽋重,不效如故,致⽤⽽失望者,亦未达⼀间也。然则究竟芍药之功⽤为如何?吾友吴君凝轩⽈:芍药能活静脉之⾎,故凡青筋暴露,⽪⾁挛急者,⽤之⽆不效。善哉,⼀语破千古之奥谜,酸收云乎哉?富田事变
芍药能令⾜部之静脉⾎上⾏,使青筋隐退,步履如旧者,此芍药⽢草汤中芍药之功也。患桂枝汤证者服桂枝汤后,其动脉⾎既畅流于外,使⽆芍药助之内返,岂⾮成表实⾥虚之局,此桂枝汤中芍药之功也。虽有⾃下达上,⾃表返⾥之异,其属于静脉⼀也。
抑芍药⽢草汤不仅能治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因⽽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同
效。余亲验者屡,盖其属于静脉瘀滞⼀也。缘动脉之⾎由⼼脏放射于外,其⼒属原动⽽强,故少阻塞。静脉之⾎由外内归于⼼脏,其⼒近反动⽽较弱,故多迟滞。迟滞甚者,名⽈⾎痺,亦⽈恶⾎。故《本经》谓芍药治⾎痺,《别录》谓芍药散恶⾎。可知千百年前之古语,悉合千百年后之新说,谁谓古⼈之⾔陈腐乎?
曹颖甫⽈:⾟未之秋予家筱云四弟妇来诊,⽆他病,惟两⾜酸疼,拘急三年矣。其⼦荫衢问可治与否,予告以效否不可必,药甚平稳,不妨姑试之,乃为⽤
芍药、⽢草相配是《伤寒论》著名的芍药⽢草汤。张仲景原⽤于外感病误⽤汗法所致的脚挛急,后世⼤⼤扩展了它的应⽤范围。有报告本⽅对腓肠肌痉挛症、三叉神经痛、⾯肌痉挛症、坐⾻神经痛、胃痉挛、胃及⼗⼆指肠溃疡、顽固性呃逆、胆⽯症、蛔⾍病、输尿管结⽯、⾎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有效,尤其是对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和腓肠肌痉挛,本⽅的疗效已基本肯定。故凡解痉挛、⽌痛的⽅剂⼤多含有芍药⽢草汤。芍药的⽤量⼀般为10g~20g,若疼痛较剧时,可以⽤⾄30g~60g。《中医⼗⼤类⽅》黄煌
《经⽅100⾸》黄煌
《经⽅例释》芍药⽢草汤⽅《伤寒论》《⽟函经》 治两胫拘急。
芍药四两(《成本》有⽩字) ⽢草四两(炙)
上⼆味,<;图>咀,以⽔三升,煮取⼀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案】 此为⾎痹之主⽅。
许叔微《伤寒九⼗论》云:仲景桂枝加减法,⼗有九证,但云芍药。
《圣惠》皆称⾚芍药,尚药皆云⽩芍药,然⾚者利,⽩者补。
《本经》称:芍药,主邪⽓腹痛,利⼩便,通顺⾎脉,利膀胱、⼤、⼩肠、时⾏寒热,则全是⾚芍药也。
⼜桂枝第九证云,微恶寒者,去芍药,盖惧⾚芍药之寒也。惟芍药⽢草汤⼀证云:⽩芍药,谓其两胫拘急,⾎寒也,⾎当为恶字之误。故⽤⽩芍药以补之,据此似此⽅芍药是⽩者也。芍药⽢草附⼦汤祖此,亦似当是⽩者,然以他⽅本此⽅者推之,恐未必尽然。何以⾔之?
本⽅加柴胡、枳实,为四逆散;加黄芩,为黄芩汤;四逆⾃利,未必皆为⾎寒之属虚者,⾮与柴、芩⼤戾乎?窃谓:拘急本⾎痹所致,⾚芍正治⾎痹主药,何必以养阴为说,⽽指为⽩芍乎?此后尚可⽤承⽓,何独畏⾚芍乎?⽩字断当为浅⼈加也。且拘急者,以营⽓内收也。四逆散症所以致四逆者,以营⽓被寒所抑,不得外达⽽内收;故黄芩汤症所以致⾃利者,以少阳半表之邪,将从半⾥⽽内收;故即芍药⽢草附⼦汤症所以致恶寒者,亦以汗后营⽓已虚,不得外畅,复以不解,⽽寒留于表,遂致内
收,故皆与两胫拘急,⽤⾚芍同义,以其为⾎痹则⼀也。由是乌头汤、⽢遂半夏汤等⽅皆通矣。
芍药⽢草汤⽤治虚寒性腹痛加⼲姜,热加黄连。加减:⽓滞重者可酌加枳壳、⾹附、佛⼿等药;⾎瘀重者可酌加乳没、桃红等物;寒凝重者可加⾁桂、⼲姜等。
【运⽤思路】 芍药⽢草汤⽴法以⽢酸为主,其依据则源于《内经》“肝苦急,急⾷⽢以缓之,
以酸泻之。”⽅中芍药酸寒,养⾎敛阴,柔肝⽌痛;炙⽢草⽢温,健脾益⽓,缓急⽌痛。⼆药相伍,酸⽢化阴,调和肝脾,具有养⾎滋阴、平肝抑⽊、敛肝柔肝、缓急⽌痛之功效。
⽤芍药⽢草汤思路:
1.阴虚发热:清代张璐在《伤寒缵论·正⽅·卷下》中论述此即桂枝汤去桂枝、姜、枣也,⽢酸合⽤,专治营中虚热。其阴虚阳乘,⾄夜发热,⾎虚筋挛,头⾯⾚热,过汗伤阴,发热不⽌,或误⽤⾟热,扰其荣⾎,不受补益者,并宜⽤之,真⾎虚挟热之神⽅也。治⾎虚挟热:吴遵荣⽈:芍药⽢草汤,酸⽢合⽤,专治营中之虚热。
2.阴亏失濡:《伤寒论》中芍药⽢草汤⽤于汗后伤及阴⾎⽽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芍、炙⽢草各四两。其中⽩芍酸苦⼊厥阴,敛阴和营,柔筋缓急。治湿热脚⽓:《魏⽒家藏⽅》中的六半汤即本⽅加⽆灰酒少许,再煎服,治湿热脚⽓,不能⾏步。治脚弱⽆⼒《朱⽒集验⽅》中去杖汤即此⽅。
3.缓急⽌痛:阴虚痉挛性疼痛:《伤寒论》中芍药⽢草汤⽤于汗后伤及阴⾎⽽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芍、炙⽢草各四两。其中⽩芍药酸苦⼊厥阴,敛阴和营,柔筋⽌痛。⽢草⽢平⼊太阴,和胃⽣津,缓急⽌痛。两药相伍为⽤,共奏酸⽢化阴、缓急⽌痛之功。组⽅简练却配伍得当,辨证准确,对于痉挛性疼痛效果明显。各种痛证:胃脘痛、胃痉挛、胆⽯证、腹痛、头痛、坐⾻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经期腹痛等。
4.酸⽢化津:芍药酸苦微寒,养营和⾎,炙⽢草⽢温,补中缓急,⼆药合⽤,酸⽢化阴,故治消渴:《活⼈平证⽅》神功散(即此⽅)治消渴。
《伤寒论研读与经义发微》?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81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芍药   草汤   伤寒论   疼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