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什么是厄尔尼诺?为什...

【专题突破】什么是厄尔尼诺?为什...
厄尔尼诺,主要指太平洋中东部的热带海洋的海⽔异常地持续升温,使整个世界⽓候模式发⽣变化,造成⼀些地区⼲旱⽽另⼀些地区⼜降⾬量过多的异常⽓候现象。
“厄尔尼诺”⼀词来源于西班⽛语,原意为“圣婴”。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多尔和秘鲁等西班⽛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年,从10⽉⾄第⼆年的3⽉便会出现⼀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温度明显升⾼。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渔场之⼀,但这股暖流⼀出现,性喜冷⽔的鱼类就会⼤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圣婴。
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El Niño 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l Niño Episodes)。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向亚洲,使太平洋表⾯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次,使风向和洋流发⽣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向东⾛向美洲,随之便带⾛了热带降⾬,使地球出现⼤⾯积⼲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人造美女郝璐璐
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于表⽰在秘鲁和厄⽠多尔附近⼏千公⾥的东太平洋海⾯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时,⼤范围的海⽔温度可⽐常年⾼出3~6摄⽒度。太平洋⼴⼤⽔域的⽔温升⾼,改变了传统的⾚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1)太平洋⾚道信风减弱,可能是激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 
(2)地球⾃转⾓速度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的⼀个重要原因。 
(3)海底⽕⼭爆发和地震,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
凹凸棒土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秘鲁渔场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季风⾬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地区夏季容易出现⼲旱、⾼温,南⽅易发⽣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都发⽣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后的冬季,我国北⽅地区容易出现暖冬。白嘉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太平洋东岸的海⽔⽔温会异常升⾼呢?⽔温升⾼⼀般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减弱有关。如果信风减弱,那么太平洋西侧的海⽔就会向东回流(这是因为厄尔尼诺多发于圣诞节前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道变为西北风,加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减弱,所以会带动海⽔⾃西向东流动),太平洋⾚道中东段的⽔温就会异常升⾼。与此同时,太平洋东侧的⽔温和往年相⽐则⽔温相对降低。
厄尔尼诺有什么影响
在⼀般年份,⼤洋西岸盛⾏上升⽓流,⽓候湿润;⽽⼤洋东岸盛⾏下沉⽓流,⽓候⼲旱。这样情况下,在太平洋上形成的正常的⼤⽓环流,叫做“沃克环流”。(沃克环流是⾚道海洋表⾯因⽔温的东西⾯差异⽽产⽣的⼀种纬圈热⼒环流。它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循环的主要动⼒之⼀。)
在厄尔尼诺发⽣的时候,由于东南信风减弱,⾚道附近太平洋东岸上升流减弱,⽽⾚道逆流增强,导致温暖的海⽔输送到东太平洋,从⽽使得南美洲西岸的暖流取代寒流,最终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发⽣之后,⼤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利亚北部地区⼲燥少⾬,甚⾄出现旱灾;⽽⼤洋东岸的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和智利北部地区降⽔增多,甚⾄出现洪涝灾害。
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
厄尔尼诺发⽣后,对我国的影响,是很难的考点。简要概括来看,厄尔尼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1、台风减少;2、南涝北旱;3、暖冬。
⾸先来看台风减少的现象。在⾼中地理知识中,台风问题是书上没有详细提及,但出现频率相当⾼的知识点。主要考点在于:台风形成于海温⾼于26℃的暖洋⾯上(也有教参说26.5℃)。这样看来,台风的形成与海⽔温度就密切相关。那么,厄尔尼诺发⽣的年份,我国⼤陆东岸的海⽔⽔温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因为厄尔尼诺发⽣的时候,东岸暖⽔相对减少,⽔⽂会相对降低,导致26℃以上的暖⽔海域减⼩,从⽽出现台风减少的现象。
南涝北旱这⼀点怎么理解呢?⼀般认为,厄尔尼诺发⽣的时候,⼤洋西岸的⾚道附近暖⽔海域相对减少,对流运动减弱,使得⾚道低压带收缩,副热带⾼压带位置南移(两种理解⽅式:⼀种是副⾼的形成本⾝就是和⾚道低压带密切相关,⾚道低压减弱,也会导致副⾼减弱,⾼空信风动能不⾜,在距离⾚道更近的地⽅下沉,从⽽分布更加偏南;第⼆种理解是⾚道低压减弱,⾚道低压带的带宽缩⼩,从⽽使得居于其北的信风带和副热带⾼压带位置南移)。南移之后,使得原先夏季能到达我国华北、东北的⾬带,⽆法被推移到原先能到达的许多北⽅地区,更长时间停留在南⽅,从⽽出现南涝北旱的局⾯。
暖冬怎么理解呢?因为我国收到海陆热⼒性质差异影响显著,冬季风主要是由于陆地⾼压(蒙古⾼压)
和海洋上的低压的⽓压差形成。厄尔尼诺发⽣的时候,由于西太平洋海洋上⽔温相对降低,致使⽓温降低,与陆上的⽓压差减⼩,冬季风减弱,从⽽出现了暖冬现象。谭⽼师地理⼯作室综合整理
拉尼娜⼜是个啥?
拉尼娜现象是指⾚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现象是⼀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温下降,出现⼲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温上升,降⽔量⽐正常年份明显偏多。厄尔尼诺与⾚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拉尼娜却与⾚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共同作⽤的产物。拉尼娜是西班⽛语“⼩⼥孩”的意思,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在⾚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表层温度低出⽓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候出现严重异常。
tiedaobu1999年上半年中国⽓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中国上半年⽓候的主要原因。国家⽓候中⼼研究员赵振国认为,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道东太平洋⽔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春以来中国北⽅地区偏北⽓流盛⾏,⽽东南暖湿⽓流相对较弱。于是,北⽅强寒潮⼤风频繁出现,⽽降⾬量却持续偏少,⽓温也居⾼不下。据统计,今春北⽅地区风沙天⽓频繁,3到4⽉⼀共出现了12次⼤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波及到了江淮地区,5⽉份西北地区⼜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其频率之⾼、范围之⼴,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我们处在⼀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常年偏低0.5°以下,⽽这个现象对中国的⽓候影响是⾮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个环流形势⾮常有利于中国北⽅冷空⽓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进⼊2008年以来,亚洲⾼压⾮常活跃,不断形成冷⽓团南下影响中国,造成⼤范围⼤风降温天⽓,但是由于南⽅的暖⽓团也很活跃,⼤量来⾃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流频频光顾南⽅地区,当来⾃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冷⽓团迅速南下⾄南⽅地区,并与暖湿⽓团相遇后,这⼀冷、⼀暖两个正好结合在⼀起。受这两个⽓流共同影响,所以⼀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雪天⽓⽐较多,⽽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如果只有强⼤的冷⽓团,⽽没有暖湿⽓团提供的⼤量⽔汽,南⽅只会出现⼤风降温天⽓;如果只有暖湿⽓团提供的⼤量⽔汽,⽽没有冷⽓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同时,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患严重,英法损失巨⼤(2007夏),⼊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度达到-50℃……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全球(1)对⾚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2)对全球⽓候的影响:造成⽓候异常。(3)对中国⽓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受⾚
道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和欧亚⼤⽓环流异常的影响,2008年1⽉10⽇以来,中国南⽅出现了四次历史罕见的⼤范围低温⾬雪冰冻天⽓过程。据国家⽓候中⼼的最新预测,这次拉尼娜事件会持续到2008年夏季前,将会给中国带来春夏季⼲旱及森林⽕险等级偏⾼、北⽅地区沙尘暴天⽓偏多、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率增加等⽓象灾害。
试题链接
材料⼀盐度表⽰每千克⽔中所含的溶解的盐类物质的量,是分析海洋、咸⽔湖等⽔域常⽤的指标。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蒸发、径流、洋流等。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表层海⽔等盐度线(%)。
材料⼆沃克环流是⾚道海洋表⾯因⽔温的东西差异⽽产⽣的⼀种纬向热⼒环流,如图,⼀般认为⾚道中东太平洋厄尔尼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信风的减弱⽽导致沃克环流的异常变化。材料三上图中的温跃层是位于海⾯以下温度和密度有巨⼤变化的⼀层,是上层的薄暖⽔层与下层的厚冷⽔层间出现⽔温急剧下降(垂直温度梯度是0.05℃/m)的⽔层,温跃层厚度是指温跃层上界深度与下界深度之差,⼤洋表⾯的盛⾏风和洋流对温跃层有重要影响。
(1)据材料⼀和上图,⽐较甲河⼝地区与长江⼝盐度分布的差异。
(2)据材料⼆⽂字和图⽰,描述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厄尔尼诺发⽣时,对⼄地区⾃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厄尔尼诺期间,⾚道附近东、西两侧太平洋温跃层深浅、厚度的变化。
【答案】
(1)甲河⼝地区盐度⽐长江⼝⼩,甲河所在流域为热带⾬林⽓候,终年⾼温多⾬,河流径流量⼤;甲河⼝地区盐度季节变化⼩,河流径流季节变化⼩;从河⼝向外海,甲处盐度等值线⽐长江⼝稀疏,变化较慢。谭⽼师地理⼯作室综合整理
(2)在⾚道东太平洋地区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加之离岸信风的作⽤,⽣成冷海⽔上升,海⽔温度低;西太平洋沿岸受到暖流的影响,海⽔温度⾼;由于两地热⼒差异的存在,⾚道太平洋东西两岸形成热⼒环流,东侧⼤⽓下沉,西侧⼤⽓上升。
(3)厄尔尼诺发⽣导致中东太平洋暖湿⽓流上升,降⽔异常增多,易引发暴⾬洪涝灾害;沙漠地区因降⽔异常增多⽽使得植被出现短时间茂盛。
(4)厄尔尼诺期间,东太平洋地区海平⾯表层海⽔温度上升,温跃层变深、变厚。西太平洋表层海⽔温度下降,海平⾯下降,温跃层上升变浅、变薄。
【试题链接2】
【地理—⾃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正常年份,在⾚道及其以南的太平洋低纬度海区,受洋流的影响,西太平洋⽔温较⾼,东太平洋⽔温较低,因此西太平洋盛⾏上升⽓流,升到⾼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东太平洋后下沉,然后在海⾯上以东风形式(东南信风)返回西太平洋。这样,便构成了⼀个⼤洋尺度的热⼒环流圈,⽓象学上称作“沃克环流”。
正常年份⾚道附近太平洋地区海⽓状况
材料⼆通常每2~7年,东太平洋⽔温会异常上升,导致“沃克环流”发⽣变化,不仅使南美洲、⼤洋洲等地⽓候异常,甚⾄会导致全球⽓候异常,⾃然灾害频发。这种由东太平洋⽔温异常上升所引发的太平洋⾚道地带海⽓相互作⽤失衡的异常情况,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根据最新监测显⽰,2015年将会是史上厄尔尼诺最强、最长的⼀年,世界多地的最⾼⽓温将突破历史记录。
(1)厄尔尼诺现象分别会给南美洲和⼤洋洲的沿海国家带来哪些灾害?(6分)
社稷(2)根据热⼒环流原理,厄尔尼诺年沃克环流和南太平洋⼤洋环流将出现怎样的强弱变化?(4分)
【答案】
(1)厄尔尼诺发⽣时,沃克环流(热⼒环流)减弱(2分),(东南信风减弱,西太平注上升⽓流减弱,东太平洋正常⽓流减弱);海⽔运动(洋流)变化:南太平洋⼤洋环流的洋流运动减弱(秘鲁寒流减弱,南⾚道暖流和东澳⼤利亚暖流也减弱,⽽⾚道逆流增强)。(2分)
(2)南美洲沿岸国家洪⽔、泥⽯流等灾害频发(2分),印度尼西亚和澳⼤利亚等国旱情加剧,旱灾和⽕灾频发(2分)。秘鲁渔场鱼类⼤量死亡,⼤量海洋⽣物和鸟类受到影响(2分)。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2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5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太平洋   减弱   环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