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傅东华汉译《飘》中的人名地名翻译

解读傅东华汉译《飘》中的人名地名翻译
作者:简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人名翻译年第09
        [摘要] 本文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解读了傅东华汉译《飘》中人名地名的中国化翻译特,并从此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评价傅译《飘》的价值。
        [关键词]傅东华;《飘》;功能目的论;人名地名翻译
       
        一、导言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Margaret Mitchell 1900—1949)的成名之作。自1936年出版以后立即风靡全国,并先后被译成27种文字,至今畅销不衰。小说以对女主人公郝思嘉生活和爱情经历的描写持久收入假说,反映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社会动乱的情况。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学家傅东华(1893—1971)是第一位将此小说译介给中国读者的译者。他的归化为主的译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本文尝试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
通过讨论分析傅译本中的人名地名的中国化翻译,欣赏傅译本的译文之美,并给傅译本一个客观而公正地评价。
        二、功能翻译理论及傅东华汉译《飘》的翻译目的
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功能翻译理论是当代西方最为热门的翻译理论之一,其核心理论是目的论。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德国学者弗米尔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目的由翻译任务的发起者决定,但受译入语社会文化背景、读者要求等因素的影响。翻译的最高规则是絮凝剂目的准则”(Nord,2001:29)。目的准则是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目的不同,采用的翻译策略也会不同。特定翻译任务的目的要求的可能是意译,可能是直译黛安莲恩,也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策略,这都是依翻译所服务的目的而定。
        傅东华在翻译《飘》时,《飘》的电影版《乱世佳人》早已先声夺人、风靡一时,当时的社会大众已经初步建立了对这部作品的印象,这是一部准通俗三角恋爱小说”(冯庆华、王昱,1998)。但是由于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的局限性,小说中许多内容由于要服从主要情节的需要而被删节了,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只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那么傅先生所要做
的就是把这个爱情故事充实,让读者,即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了解这个故事,让更多的中国大众有一个能轻松阅读的文本,这是翻译发起者的目的,也是傅东华翻译的目的。这从其《译序》中也可看出:“直至书的内容涉猎过了,电影也领教过了,才觉得它虽不能和古代名家的杰作等量齐观,却也断不是那种低级趣味的时髦小说可比——它的风行不是没有理由的,它确实还值得一译”(傅东华译,1985:1)。同时,傅先生考虑到中国普通百姓的接受水平,就不能让译文显得生硬晦涩,不能使读者感到故事和自己很遥远、很陌生,尤其是人名地名的翻译格式工厂2.30,不能让读者有陌生感,而应译成顺口易记的中国化名字,译文才容易被读者接受。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3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4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目的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