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史名词解释(部分)[指南]

名词解释
1.(百度:中央苏区)1931年11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般称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苏区是由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
(PPT: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苏区是由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1933年秋,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疆域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453万,时称500万。
2.(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反间谍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她是后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都为江西瑞金。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
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1935年10月转移至陕北,首都由瑞金迁至陕西延安。12月瓦窑堡会议后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此制实已终结。1937年9月22日正式宣布取消。
备注、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PPT167)中央苏区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的诞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一个全国性的国家政权机构,其版图疆域除直接辖有中央区外,还先后辖有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川陕、湘鄂西、湘鄂川黔、琼崖、广西右江、闽东、陕甘边、陕北等苏维埃区域。此外,还有一些小块的红区域。总面积共约40余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共约3000万人。
4.东固革命根据地,位于赣中南,以吉安县的东固为中心,形成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交界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不少读者可能对此比较陌生,建国后20多年里也没有东固革命根据地这一正式说法。但说它是第二个井冈山,陈毅称它为“东井冈”,当地的老百姓说:“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它所以形成一个根据地,曾山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以东固来说,地位处于永丰、吉水、兴国、泰和几县的边区,有大山,地形非常好。”此外,他还着重认为东固山的农会基础好,万安失败后许多共产党员来到这里,在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5. 闽西革命根据地。1929年前后,即自1927年春蒋介石叛变革命而成为新军阀后,到1930年底这段历史时期,是握有军权的新旧军阀们以混战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剧烈动荡时期。1929年三四月间爆发了蒋介石同桂系军阀之间的战争。自1929年3月中旬开始,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同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东征闽西,把井冈山武装斗争的火种播种到福建。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第一次挥师入闽,蒋桂战争爆发后,攻占了龙岩、永定,成立了两县革命政权。红四军乘胜分兵发动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地方赤卫队,建立各级革命政权,从而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脊髓损伤论坛
6.长汀决策。1929年3月20日,在福建省长汀县的辛耕别墅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作出了不再返回井冈山,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建立新的割据区域的决定。
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指公元1934年秋至1937年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参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坚持在中国南方八省15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持续清剿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游击战争。
(PPT: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中央苏区组建了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项英、陈毅等坚持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8. 中共苏区中央局。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为加强对苏维埃区域的领导,决
定在各苏区分别设立中央一级的代表机关——中央局和中央分局。1931年1月15日在江西宁都小布成立了中共苏区中央局,这是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有周恩来、项英、、朱德、任弼时、余飞、曾山及湘赣边特委1名(名单未定)、共青团中央1人(名单未定)。后增加王稼祥、顾作霖、邓发等,周恩来任书记。周恩来未到达苏区之前,项英、先后代理书记。中
共苏区中央局成立之初,机构不完善,人员也不能到位,一直随红军总部行动,几经辗转于1931年9月从永丰龙岗迁至瑞金。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至瑞金后,与中共苏区中央局合并,组成新的中共中央局。
9. 寻乌调查(PPT)1930年5月所作的江西省寻乌县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当时中国共产党已在江西、福建的边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了认清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作了这个调查。
《寻乌调查》(PPT143),1930年5月6日,率领前委机关从会昌到了寻乌县城,花20多天时间,在寻乌城作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城市社会调查。1931年l月上旬,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一结束,就在古柏的协助下,在宁都县小布的龚家祠,将寻乌调查的笔记整理成一篇8万余字的调查报告,题为《寻乌调查》。《寻乌调查》是红军初创时期我党了解和认识我国南方中小城市的百科全书,也是
早年撰写的一本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著作。只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个调查报告直到1937年10月才与的其他8个农村调查一起结集,在陕北出版。现在已收入《文集》第一卷。(《兴国调查》、《东塘调查》、《木口村调查》见课本81页)
10.反罗明路线罗明路线指1933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认为,闽西根据地边缘地区条件困难,党的政策应不同于巩固地区。当时党内“左”倾错误领导人把这说成是“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因而发生了反“罗明路线”事件。
11.富田事变,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军于1930年底在江西富田发动的一次兵变,也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变。
12.AB团。“AB团”是蒋介石、陈果夫于1926年11月底至12月间在南昌策划成立的一个以篡夺江西国民党省党部大权为目的、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右派组织。主要创始人是段锡朋。所谓“AB”,是英文Anti-Bolshevik的缩写,直译就是反布尔什维克。故“AB团”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布尔什维克的秘密政治集团。它的骨干成员是:段锡朋、周利生、程天放、洪轨、巫启圣、曾华英、熊育锡、王礼锡、王冠英、罗时实等。
13.闽西肃“社会民主党”在赣西南苏区整肃“AB团”和“富田事变”发生后,闽西苏区进行了一场整肃“社会民主党”的运动。1931年初,闽西苏区新红十二军召开纪念国际共运领袖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列宁的
大会。李卜克内西、卢
森堡都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第二国际堕落为修正主义后,他们又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纪念大会上,当介绍李卜克内西、卢森堡是第二国际领导人、社会民主党员时,有个叫吴拙哉的和几个缺乏国际共运知识的青年士兵,突然呼喊了“拥护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万岁”的口号。由此,闽西苏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整肃“社会民主党”运动。
关敏卿
中央苏区四大名刊(11\12\13\14)(ppt38到40页)
14.《红中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自第50期起,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合办的中央机关报。铅印,4开1张。第1~49期为周刊,第50~147期为3日刊,第148期以后为双日刊。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1982年,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红中华》,合订本二册。
15.《斗争》,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1933年2月4日在江西瑞金创刊,中央机关和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前夕停刊(共出版73期),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21日续刊。在《斗争》上发表《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两篇调查报告。
16.《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3年夏,被调到红军总政治部任秘书长,不久便担任了《红星报》主编。初期用毛边纸铅印,4开4版。不定期出版。发行1.7万份。
17.《青年实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1931年7月1日在江西永丰龙冈创刊,编辑部长期设在瑞金。1934年9月30日出版第113期后,于长征前夕停刊。1933年底,发行2.8万份,影响仅次于《红中华》报。设置《青年生活素描》、《白区青年生活》、《轻骑队》等多种栏目,刊登的《十劝郎当红军》、《共产青年团礼拜六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歌》等,在青年中广泛流传。主要内容是宣传、教育与组织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努力生产支前,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等。
18.九打吉安(PPT142),从1929年11月至1930年10月,赣西南地方红军和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与数十万革命众紧密联合,曾先后组织发动了八打吉安的壮举,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却给敌人极大地震慑。1930年10月4日,第九次攻打吉安,配合主力红军占领了吉安。
三区革命
19.古田会议(PPT137)(议案是在连城县新泉镇望云草室起草的),中共红四军“九大”于1929年12月28日在上杭县古田镇曙光小学开幕,史称“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要会议。
20.“二七”会议。1930年2月6日至9日,联席会议(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赣南特委、红五军军委、
红二、四团)提前(原定2月10日)在吉安县陂头村召开。因会议在2月7日正式召开,史称“二七”会议。(为纪念“二七”惨案七周年)会议由红四军前委书记主持。
21.永和会师1930年8月23日,红一、三军团的领导机关在永和市顺利会师。会师当日,两团前委在永和举行联席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统一红军编制和指导的指示,决定红一、红三军团合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全军共3万余人,下辖第一、三军团。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任总政治委员,滕代远任副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总参谋长,杨岳彬任总政治部主任。
22.宁都会议(PPT182),1932年10月3日至10月8日间,中共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在宁都县小源村“榜山翁祠”召开。史称“宁都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后方的苏区中央局成员任弼时、项英、顾作霖、邓发;在前方的苏区中央局成员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列席了会议。
23.东固会师。1929年2月20日,、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到达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螺坑与李文林等率领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团胜利会师,史称东固会师。这是现代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2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四军党的“九大”结束后,红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在1930年元旦分别向和陈毅写了一封贺信。1930年1月4日晚,在古田赖坊村协成店给林彪写了一封回信。这封
信充分论证了建立红政权和扩大红武装对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红政权理论的基本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由小块红政权到全国“星火燎原”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这是继《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之后又一篇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著作。它标志着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确立和形成。
>lotus domino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1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3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革命   根据地   红军   闽西   中央   苏维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