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土默特川平原环境印象变迁的历史考察

古建与环境
土默特川平原1
蒙古族土默特部落而得名,明代以来的土默特川平原首领阿拉坦汗为俺答汗后裔,属蒙古黄金家族。早在明代,土默特川平原就已出现了汉族移民与土地垦种,以及围绕农业生产而出现的定居聚落“板升”,《万历武功录》载:“先是,吕老祖与其党李自馨、刘四等归俺答,而赵全又率渫恶民赵宗山、穆教清、张永宝、孙天福,及张从库、王道儿者二十八人,悉往从之,互相延引,党众至数千,虏割板升地家焉。自是之后,亡命者窟板升,开云田丰州地万顷,连村数百,驱华人耕田输粟,反资虏用”。2
自明中叶以至清初一段时期内,土默特川平原上的
1
土默特川平原:也被称为“前套平原”“呼和浩特平原”或“土默川平原”,从地理位置来看,土默特川平原西起包头市
郊区东乌不拉沟口,北靠大青山,东至蛮汉山,南临黄河及和林格尔黄土丘陵。大体上相当于今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的部分地区。其基本自然环境状况是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偏低,平均海拔在1000m 上下,区域内河流水系虽较发达,但也属半干旱区,降水量(240~395mm )小,蒸发量(20
00~2600mm )大,无霜期130~185天。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本区域植被带有明显黄土高原植被特征,处在夏绿阔叶林向荒漠区过渡地带,植被以油蒿、籽蒿、沙鞭、锦鸡儿等植物为主。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在沿黄河等河流经过地区也有黑钙土及黑垆土等,土壤较肥沃。这种自然条件能够满足部分耐寒耐旱作物的生长需求,如小麦、玉米、胡麻等作物。(参见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第229页。)
2 (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八《中三边二·俺答汗传下》,载薄音湖编辑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第四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第79页。3王玉溪
民国《绥远通志稿》第一册卷一上《省疆域沿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第65页。
青岛英语家教
移民及板升聚落仍持续出现。民国时期编撰的《绥远通志稿》称:“清太宗皇太极征元裔察哈尔林丹汗,克之,乘胜西追,远至归化城,兼定土默特部,编为二旗,领以左右翼都统,其后鄂尔多斯及山后各部,皆相继归欵,迨顺治入关,历康熙、雍正、乾隆诸朝,乃渐编定旗制,授以世爵。”3
随着清朝对蒙古地区统治的逐步实现,开始在当地建衙设府。
清初,虽然制定了较为严苛的“蒙禁”政策,但官方及民间自发的移民及土地开垦导致“蒙禁”政策在土默特川平原上并未得以贯彻始终的执行。尤其是准噶尔部叛乱后,土默特川平原的战略地位更
清代土默特川平原环境印象变迁的历史考察
■ 归化城
崔思朋(清华大学历史系)
184
185
加凸显,逐渐成为征伐噶尔丹的前沿阵地和粮食征集与存储地。因而自康熙中后期以来,此地移民及土地开垦因政府主导而逐渐被提上日程。可见,至少在康熙初期,“蒙禁”政策就已遭到官方破坏,即“为了军事的目的奖励开垦,由中国本部来的汉族农民进入此地区(后套)”。1
此外,边地招垦在清初就已出现,如晋北山阴县,“清初,何玉相,沈阳人,山阴知县,召民开垦荒田四百四十余顷,履亩劝课,岁倍收获。屯田累民,力请给军分种,邑人至今感德不衰”。2
土默特川平原也成为清代早期口外开垦的地区之一,且农业发展迅速,也被称为蒙古草原上的“米粮川”。3
由牧向农的转变也导致清人对土默特川平原的环境印象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在清人对当地环境印象的记述中已有所体现,也即由以牧业为主的环境印象向以农业为主的环境印象过渡,随着移民及土地开垦的逐渐深入,以农业为主的环境景观格局逐渐稳定并长期存在下来。
一 明代及清初土默特川平原 
珠海振戎公司
 草原与田园环境印象记述
明代以来,土默特川平原的自然景观
1 西北研究所编著《后套(五原、临河)概况》,张晋钺译,内蒙古图书馆藏稿本,第11页。
荧光探针2 光绪《山西通志》卷一○九《名宦录八·守令·国朝顺治康熙·何玉相》,光绪十八年刻本,第35页。印度将中国领土划入直辖区
3 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第229页。
4
邢莉、邢旗:《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96~97页。
就已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草原被开垦为耕地或人为景观建设,自然景观也由以草原自然环境为
主逐渐向人为塑造的景观过渡,由牧向农过渡所造成的自然景观变迁在清代表现得最为显著,并奠定了今日土默特川平原的环境景观格局基础。
在明代,土默特川平原上的农业主要存在于板升聚落之内,根据邢莉等的考察,明代来到土默特川平原上的汉族移民包括:①因灾害严重而逃亡蒙古地区的农民;②有不满明朝黑暗统治而逃逸的屯田士兵;③民间组织白莲教的起义者;④俺答汗掠夺的汉族人口等。4
上述四类汉族移民中尤以第四类人口数量最大,仅就明代汉人赵全投靠蒙古之后帮助掠夺山陕地区的汉人而言,其掠夺在千人以上的记载就有多次,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杀掳男妇八千余口”;三十八年(1559),“由潘家口进入,抢掳蓟镇遵化等县村落,杀掳男妇一万余名口”,六月,“杀掳军民男妇八千二百余名口”;三十九年(1560),“从拒墙堡进入,直抵山西雁门关内崞县
等处,攻毁堡塞一百余处,杀掠男妇万余名口”;四十一年(1562),“杀抢墩军并各堡男妇共一千六百余名口”,“刘天麒节将抢掳人口并召集叛逆汉人管领二千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3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平原   印象   地区   蒙古   环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