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城市简介

城市简介
呼和浩特, 蒙古语为"青的城市" 现新命名为"中国乳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和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俺答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
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金属锂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基本概况
  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径110°46′-112°10′,北纬39°35′-40°51′。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
  2001年全市总人口211.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8.4万人,非农业人口95.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4万人,蒙古族约占总人口11%。
strongwell
  市人民政府驻回民区。邮编:010020。代码:150100。区号:0471。
  呼和浩特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约1000米。春秋季节短,昼夜温差大。
名称由来
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城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蒙古文《俺答汗传》中。是书载有:"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藏历,即明隆重庆六年,一五七二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刺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
  "哈刺兀那",蒙古语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称作"哈朗兀"、"喀朗乌"、"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为呼市西北乌素图谷汇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绥远通志稿》中之"札达海河"。《俺答汗传》中的呼和浩特之称,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记载。该书约成于1608至1612年间。
  1611年瞿九思编撰的《万历武功录》中的《俺答列传》记载着:明朝为俺答所建之城命名"归化"。其含义为:"归化远人"或"远人归化",明显地带有歧视、贬低少数民族的用意。后来明、清的许多著作中,便把呼和浩特称为"归化"了。关于城市的确切位置,清顾祖禹编撰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水泉营堡正北三百里,即归化城。水泉营堡即今山西偏关县水泉营村。这一记载与《俺答汗传》所记相符。
  1687年张鹏翱出使俄罗斯,他在《奉使俄罗斯日记》中写道:"抵归化城,蒙古名库库河屯。"这是把呼和浩特与归化并称的第一部著作。1719年范昭逵随兵部尚书范时崇西行,在所著《从西纪略》中记有:"二十二至二十九计八日,共起居于库库河屯即归化城也。"
  从上述各种著作中的记载,完全证实了: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的旧城。
行政区划
  呼和浩特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1个旗。即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
  呼和浩特市  面积17271平方千米,人口214万(2004年)。
  回民区    面积 175平方千米,人口22万。010030。区人民政府驻通道南街。
  新城区    面积 700平方千米,人口32万。010010。区人民政府驻新城西街。
  玉泉区    面积 213平方千米,人口19万。010031。
  赛罕区    面积1013平方千米,人口36万。010020。区人民政府驻巧报镇。
  托克托县   面积1313平方千米,人口20万。010200。县人民政府驻双河镇。
  武川县    面积4885平方千米,人口17万。011700。县人民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
  和林格尔县  面积3401平方千米,人口19万。011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少林传人清水河县   面积2859平方千米,人口14万。011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土默特左旗  面积2712平方千米,人口35万。010100。旗人民政府驻察素齐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
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原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所建,初时谓之库库和屯,明廷命名为“归化”。新城建于清雍正归化城十三年(1735年),清廷命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
专家: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性不大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境。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其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千米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
  明隆庆六年(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初,三娘子城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包围了原城东、南、西三面。后又在距旧城东北2.5千米处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新城(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旧城(归化城)内则聚居着居民。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寇投降后,复称归绥市。
  1950年1月20日,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同时,将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驻察素齐)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1963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驻察素齐)、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
市管辖。1996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会计 审计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31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