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赋的新境界——鲍照《芜城赋》析论

品位•经典
丈艺评论
都城赋的新境界
—鲍照《芜城赋》析论O 韦敏珠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
【摘要】都城赋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芜城赋》独树一帜,将一城之盛衰展现在
读者眼前,同时涉及人事的变迁,抒发盛衰无常的历史感慨。它骈散结合,篇幅短小,语言流利,并用了对比、反衬、情 景交融等手法,在极盛极衰的强烈对比中给人造成惊心动魄的印象。
【关键词】都城赋;新境界;《芜城赋》论表见代理
都城是赋体写作的主要题材之一,都城赋可以 说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学样式之一。与朝代的更迭 一样,
都城赋在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一个发展
演变的过程。两汉的都城赋多为京都赋,具有汉大赋 铺张扬厉、纵横恣肆的特点。它的内容宏富,主要描 写都城的地理形势、宫殿建筑、街市布局等,以及帝
王的游猎、政治活动。其篇幅较长,辞藻华丽,多冷僻 字。赋作的目的往往是润鸿业,展现帝国的强大富 饶。如扬雄《蜀都赋》、张衡《二京赋》等。到了魏晋南 北朝,都城赋的描写对象由京都转为偏安之都、割据
之都、缅怀之故都及其他一般城市,整体上呈现出自 北向南、自西向东推进的趋势。内容则由歌功颂德转
为关怀世情,由发表政见转为抒发感情,由重视外界 事物的描摹转为重视人物内在心理活动的刻画。此
期的作品篇幅缩小,带有骈偶化的特征,语言清新流 丽,较少使用生僻字,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
《芜城赋》约作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四年(459-
460)之间,是鲍照登广陵城楼有感而作。芜城,指广
陵,即今江苏扬州。广陵是西汉初吴王刘滇的封国 之都,地当南北要冲。刘滇充分利用其地的富饶繁
荣,修筑、加固城池以谋反,被汉景帝派兵平定。南 朝刘宋时广陵城又遭到了两次破坏,一次是宋文帝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东,北魏太武帝率军南犯,太
守刘怀之焚城而逃;另一次是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元
年(457年)任命竟陵王刘诞为南衮州刺史(治所在广
陵),刘诞大兴土木、养兵屯粮,据城谋反,宋孝武帝 派沈庆之讨伐,城破,杀三千余人。两次战乱给广陵 城带来了巨大灾难,昔日富庶的古城毁于一旦。鲍照
夺命连线【作者简介】韦敏珠,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隋唐五代文学。
毕志强客游广陵,目睹萧条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繁华场景,
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这篇赋。
在广陵城昔盛今衰的对照中,鲍照发出了世事
无常、盛衰代变的历史感慨。虽然这种感慨在曹植 的《洛阳赋》中已经出现,但因此赋已残缺不全,
无 法得知这是不是赋作的主体内容,只能从残文中知
道作者对于今昔盛衰有所感慨。而《芜城赋》是目前 能见到最早的一篇以描写都城的盛衰巨变为主题的
作品,这在都城赋中是一大创新。首先是思想上,《芜 城赋》一改润鸿业、歌功颂德的传统,而对广陵的 地理形胜、历史沿革、城市建筑及商贸往来的景象进
行描写,“V 尔迪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 门” E 。广陵地处平原,为南北交通枢纽O  “当昔全盛 之时,车挂轄,人驾肩;廛用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
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⑷从中我们看到
了一代古都的风采。然而,仅仅历经三代五百余年, 一切繁华在战火中湮灭了。作者用一个个特写镜头任继愈
记录下了古城的凄凉景象,“泽葵依井,荒葛詈涂。坛 罗虺喊,阶斗厲齬……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 [1],
昔日的繁盛化为荒芜,在极盛与极衰的强烈对比中, 突出了都城的变化,使我们对都邑兴废有更为感性
的认知。其次,《芜城赋》描写了人事变迁。以往的都
城赋大多以“都城”为中心进行描摹,较少涉及人事 的变化,而鲍照不仅把注意力放在城池兴废、街市荒 芜上,还把视点落在了人事代变中o  “东都妙姬,南国
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
尘。” m 在对后妃生荣死哀的描写中,透出了_分生命 的脆弱感及命运的无常感,令读者联想到在战火中水土保持通报
18
韦敏珠/都城赋的新境界
毁灭的不只是一座古城,还有生活其中的妙龄佳丽和无辜百姓。
除了思想上的创新,《芜城赋》在艺术上也有独特之处。第一,将骈文的骈偶文辞和赋体的藻饰、声律完美结合。南北朝时,骈体文风靡文坛,讲究声律、辞藻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特征。《芜城赋》融骈文与散体大赋于一体,介于古赋与骈赋之间,辞藻繁丽。如“若夫藻扃輛帐,歌堂舞阁之基……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作者遥忆起这里曾有华丽的宫殿歌堂,高馆苑囿,绿树琼花,四方的音乐与珍
玩,而今都灰飞烟灭。第二,赋作的篇幅短小,语言流利。自东汉以后,小赋开始流行,《芜城赋》顺应文学发展的潮流,以小赋的体制,使用清新流利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繁华过后尽苍凉的古都。“白杨早落,寒草前衰。稜稜霜气,簌簌风威。”简丽的语言描绘出了古城的萧索。第三,对比与反衬手法。作者分别叙写了广陵城曾经的热闹繁盛与眼下的冷落荒凉,在今昔的强烈对比中发出感叹。同时以全盛之时的繁华反衬眼前的衰败之景,既是反衬,又起到了铺垫作用。“格高五岳,袤广三坟;醉若断岸,矗似长云”m与“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口啲强烈对比,给人造成惊心动魄的印象。两汉的都城赋基本上是对城市的地理形胜、物产街市等作一种客观表象的描述,这也成了后世都城赋写作的模板。例如班固《两都赋》:“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红尘四合,烟云相连。”m通过这一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长安城的街市布局与商业繁华,呈现出的长安气象使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大汉帝国的赫赫声威。到了魏晋南北朝,都城赋进一步发展,有的继续沿袭两汉都城赋的写作传统,描写一城之山川物产,如徐幹《齐都赋》、刘劭《赵都赋》等。有的描写残破之都,如曹植《洛阳赋》描写了战乱后残破的洛阳,但因残缺不全,无法知其全貌。还有晚于鲍照的吴均所作之《吴城赋》,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吴城的衰败之貌,“况复荆棘萧森,丛萝弥蔓。亭梧百尺,皆历地而生枝;阶筠万丈,或至杪而无叶”何。赋中对吴城衰败景象的描写显然是受到了《芜城赋》的影响。可以说,《芜城赋》首次将昔
日的繁华与眼下的荒凉进行对比,在巨大的落差中发出无尽的感慨,这是作者的一大创造。第四,情
景交融的手法。表面上看,整篇赋以写景为主,用两幅景物、彩、气氛完全对立的画面,构成今昔对比o实际上,作者已将感情融入了景象描写,即所谓的情寓景中。“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轄,人驾肩;廛闱扑地,歌吹沸天”,写人声鼎沸、繁华不尽的往昔是为了铺垫、衬托毁于一旦的冷落、凄凉;“崩榛塞路,峥蝶古尴。白杨早落,寒草前衰”写眼前的荒芜、残破是为了寄托作者的悲怆、吊唁,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喜一悲,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在此之前,都城赋往往只客观描述都城的景物繁华,傅毅《洛都赋》、庾阐《扬都赋》等都是如此。即使是凭吊废都、缅怀故都之作,作者也把笔墨集中于荒凉景象的描写上,如吴均《吴城赋》:“木魅晨走,山鬼夜惊,不知九州岛四海,乃复有此吴城。”何从中我们似乎只看了一座荒芜冷落的故都,而作者的情感态度不见痕迹。鲍照则将一己之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令人感慨万千。林纾曾这样总结《芜城赋》的艺术手法:“入手言广陵形胜及其繁富,后写其凋敝衰飒之形,俯仰苍茫,满目悲凉之状,溢于纸上,真足以惊心动魄矣。”*[3]
【参考丈欢】
[1]陈宏天,赵福海,等.昭明文选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
社,2007:535.
⑵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
1958:3305.
[3]林纾.古文辞类纂选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97.
陈颖异
[4]姚鼐编,任继愈主编.古文辞类纂[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
社,1998:868.
《芜城赋》在都城赋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独树一帜,一改以往夸耀都城、赞颂盛世的传统,将一城之盛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吸收了骈文的特点,篇幅大大缩小,运用对比、反衬、情景交融等手法,在极盛极衰的强烈对比中给人造成惊心动魄的印象。最后以一支短歌抒发无穷的感慨,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增进了以情动人的效果。正如姚鼐所言:“驱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词,皆赋家之绝境。”[4]
19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21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都城   描写   作者   芜城   广陵   篇幅   对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