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思想研究综述

庄子齐物思想研究综述
首页> 作品展示 > 文学作品
前言
《庄子》是一部伟大的著作。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的文学也不能绕开《庄子》。中国人几千年的艺术思想、文学创造、为人处世都莫不受到庄子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文人他们思想中受庄子思想的熏陶又何其大矣。
   
《庄子》对于中国文明有着如斯重大的影响,但是《庄子》解起来又是如此之难。而也因此,从古而今研究《庄子》的作品也是颇多。
   
《庄子》内篇的七篇作品可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而这七篇作品也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的。
而是有一个严谨的理论关系在其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唐代西华法师成玄英在《庄子序》中说:所以《逍遥》建初者,言达道之士,智德明敏,所造皆适,遇物逍遥,故以逍遥命物。夫无待圣人,照机若镜,既明权实之二智,故能大齐于万境,故以《齐物》次之。既指马天地,混同庶物,心灵凝澹,可以摄卫养生,故以《养生主》次之。既善恶两忘,境智俱妙,随变任化,可以处涉人间,故以《人间世》次之。内德圆满,故能支离其德,外以接物,继而随物升降,内外冥契,故以《德充符》次之。止水流鉴,接物无心,忘德忘形,契外会内之极,可以匠成庶品,故以《大宗师》次之。古之知人,与造化同功,即寂即应,既而驱驭品,故以《应帝王》次之。【注1
   
可见内七篇的内在关系。《逍遥游》是作为人终极的理想境界。而《齐物论》则是实现此境界的根本道理。后面的五篇皆为具体运用。《养生主》与《人间世》所言的是个人的养生和全生之道,《德充符》为具体之理想人物。《大宗师》、《应帝王》所言者为内圣外王之道。
因此齐物思想是庄子整个思想的核心。读懂了《齐物论》,了解了庄子的齐物思想也就读
懂了《庄子》的一半了。
   
    但是《庄子》本身便格外难通,而《齐物论》又是《庄子》中最难通的。因而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对《齐物论》和齐物思想有足够的重视。
李小兵sy二、《庄子》研究概况
1)、上古时期
《庄子》的成书,大概被认为在战国后期。在战国后期已经有一些作品谈到的了《庄子》。《荀子》在《解弊篇》中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注2】应当是对于《庄子》最早的批评文字了。《吕氏春秋》、《韩非子》等书中也曾屡次引用到《庄子》中的文字。到了汉代,则有由刘安编,刘向校对的《庄子》。即为《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庄子》五十二篇。
魏晋时期,《庄子》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各种研究注疏作品不可枚举。在理论上对庄子研究做出最大贡献的也最知名的大概就算崔譔、向秀、司马彪、郭象四人了。四人的作品,除了郭象注依然流行以外,其余三者的注疏仅可散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中了。《隋书·志第二十九》中有记载:《庄子》二十卷(梁漆园吏庄周譔,晋散骑常侍向秀注。本十二卷,今阙。梁有《庄子》十卷,东晋议郎崔譔注,亡。) 《庄子》十六卷(司马彪注。本二十一卷,今阙。) 《庄子》三十卷、目一卷(晋太傅主簿郭象注。梁《七录》三十三卷。).”【注3】郭象的注集诸家之长,而成后代研究庄子基础之本。
除了注疏之外,又有嵇康、阮籍等人,不事文字,而以身体行之。其中对于《庄子》思想的变形恐怕是最少的了。
2)、中古时期
   
隋唐宋代的研究,比较重要的是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保留了大量的魏晋古注。还有成玄英的《庄子疏》也是唐代非常重要的作品。
   
到了宋代,则又达到了庄子研究的高潮。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庄子研究作品。比较重要的,可以起到分门别派作用的作品大概有:吕惠卿《庄子解》,已佚,主要材料保存于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他的庄子研究偏向于以《易》解庄。林希逸的《南华真经口义》则用佛学来解庄。又有王元泽《南华真经新传》,只以庄解庄。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以集解方式出现,对后世影响亦颇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庄子》散文的文学价值也大体是在宋代才真正的开始受到了重视。
3)、近古及民国时期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总结期,在庄子研究上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一时期整体的研究方向承接了前一时期的研究。以儒解庄以王夫之《庄子通》、《庄子解》影响最大,宣颖《南华经解》进一步地阐释了《庄子》的艺术魅力。林仲懿的
《南华本义》附会义理,张世荦的《南华摸象记》释以禅道。更值得一提的是刘凤苞《南华雪新编》代表了《庄子》研究的最高成就。
   
作为专著于训诂、考据的乾嘉学派,自然也会有注重于《庄子》训诂、考据的专著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如:俞樾的《庄子平议》、陶鸿庆的《读庄子札记》等。
   
醚链晚清更出现了集《庄子》研究大成的作品: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和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其中,郭庆藩的《庄子集释》至今依然是流传最广的通行本。
甲硫醇
   
到了民国时期。庄子研究,则有两条鲜明的研究方面,一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研究,如:章炳麟的《庄子解故》,马叙伦的《庄子义证》、刘文典的《庄子补证》。另一方面则是开始实践使用西方传入的近代西方哲学理论对庄子进行研究,叶国庆的《庄子研究》、蒋锡昌的《庄子哲学》是也。
4)、建国以来
    以前的《庄子》研究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巨大控制,所以这一阶段的《庄子》研究并没有多少有益的成果。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庄子》思想是唯物还是唯心。有认为其思想属唯物主义的、有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有认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参与讨论的学者主要有:任继愈、关锋、冯友兰、严北溟、杨荣国等,其中他们的观点也多有过反复,甚至于多次反复。
   
另一个问题,则是庄子本人的阶级立场。一方面,以关锋为代表,认为庄子的时代,大体上正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谈不到什么严重的政治斗争的时代。庄子文学是没落的、悲观的反动奴隶主阶级意识的反映。庄子在历史上所起的社会作用基本上是反动的。【注4】另一方面,以严北溟为代表,反对关锋的看法。他们认为主要的是这种精神境界仍然建立在关心现实、批判现实的基础上的。庄子不是那种阿世取荣、随俗浮沉的庸人,而是个风骨凛然的特立独行之士,并不真是一个消极颓废的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个胸
襟开朗的乐观主义者。【注5
   
经过的沉寂,改革开放以后庄子研究又开始繁荣起来。校注方面有崔大华的《庄子歧解》和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刘笑敢、颜世安等先生的研究都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对于《庄子》的流传方面,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从庄子的角度评说当今种种世态、心态,寓文化教育于学术解说之中。这不仅有利于读者读懂原著,而且直接给读者以人生启迪。【注6】对于《庄子》在当下的流传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而近年于丹在《百家讲坛》中讲《庄子》虽然颇多讹误,但是对于《庄子》的流行之功亦不可磨灭。
三、 古代及近代的庄子齐物思想研究
1)、齐物
要谈到庄子齐物思想的研究历程,首先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齐物意义。事实
上,庄子并不是齐物的最初提出者,首先提出齐物思想的是彭蒙、田骈、慎到这一学派。《庄子·天下》谈到他们的思想是齐万物以为首。常芝青”然而庄子的齐物与彭蒙、田骈、慎到的齐物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庄子的齐物,是承认各人各物、各家各派都有同等的发言权,可涵容不同的价值内容;而慎到、田骈一派的齐物,乃是建立一个客观标准的均齐,这个作为客观标准的,自然也可能化为客观标准的。这一客观标准的的形式意义渐被注重,则成为一块然的存在这就是他们与庄周思想的差别处。”【注7
   
而庄子的齐物思想具体到《齐物论》这篇关于齐物思想的专论的题解上,在古代的研究中,有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概括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齐物论》系齐物之论。齐物则是齐同万物任继愈”之意。郭象说: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恶人,物莫不皆然。然,故是非虽异而彼我均也。 【注8】郭象认为对
观感,莫不是由己而出,也必然的以己为是,而以他为非。而与自己相对的对方,也必然同样的也有其自身的角度来肯定所否定之物,而否定所肯定之物。因此对于而言,其实并无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而只能存在相对的评价标准。由此是非只是相对的,彼我之间也是相对的,如果去除每一的判断标准,那么是非也就不存在了,彼我也就均等了,万物也就均等了。【注9】与郭象观点类似的,宋代王雱在《南华真经新传》中说:万物受阴阳而生,我亦受阴阳而声赋象虽殊,而所生同根,惟能知其同根则无我,无我则无物,无物则无累,此庄子所以有齐物之篇也。【注10】又明代释德清《南华发覆》说:物本自齐,人以我故而有是非,彼此分别,物之不齐盖缘于此。若悟此身空洞无物,元无有我,则知一死生,不虚诞,齐彭疡,不妄作也。入道之要。莫先于丧我。必须立论以明之。是为《齐物论》【注11】稍有差别的解释是将齐物理解为齐之物,即理解为齐同之万物,与第一种理解大体相似,而略有所别。陈继儒《庄子雋》说:欲齐一天下之物,必观诸未始有物之先。物本自齐,非吾能齐,若有可齐终非齐物,此是要论。【注12 又有近代刘咸忻《庄子释滞》中说:“此篇初明万物之自然,因明彼我皆是,故曰齐物。后人多误认为破是非,双遣两忘乃佛家所主。佛家主空,一切俱不要:道家主大,一切俱要,根本大异,岂可强同。【注13】更有理解为物不齐的,代表为清代胡文
英《庄子独见》中说《齐物论》是言物之不齐、不可齐、不当齐、不必齐。 【注14】还有近代钱穆也说:孟子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天下篇》彭蒙、田骄、慎到齐万物以为首,则旧读本齐物相连。【注15】近代钟泰也认为:齐物论者,物者,论之有是非、然否,生于物之有美恶、齐物之不齐,齐论之不齐也。言论先及贵贱也。【注16】而毕竟所持者少。
   
第二种理解则为,将物论属读。近代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云:“《齐物论》,谓齐一论物之言也。【注17】持该观点的也有不少。首先是将理解为人物之论的。如宋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曰:物论者,人物之论也,犹言众论也。齐者,一也,欲合众论而为一也。战国之世,学问不同,更相是非,故庄子以为不若是非两忘而归之自然。此其立名之意也。 【注18】再有理解为事物之论的,如王应麟《困学纪闻》中说:《齐物论》非欲齐物,盖谓物论之难齐也。是非毁誉,一付于物,而我无与焉,则物论齐矣。邵子诗谓齐物到头争,恐误。张文潜曰:庄周患夫彼是之无穷,而物论之不齐也,而托之于天籁。”【注19】近代严复《庄子评点》云:“物有本性,不可齐也,所可齐者,物论耳。 【注20
   
第三种解释则是以为,兼有齐物齐论,最具代表者为清代王先谦在《庄子集解》中说: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而已。【注21
   
我所理解的齐物思想,大致更为倾向于第一种理解。
2)、几个重要概念的各自阐述
   
《庄子》中对齐物思想的论述,虽然主要是通过整个《齐物论》一篇文章的阐述,但是其关节却是在于他所提出的几个重要概念。吾丧我以明葆光无竟物化
显然古代的《庄子》研究者们也充分认识到了这几个概念的重要意义,并对之进行了各自深入的阐述。
   
isight1吾丧我的理解
   
庄子在《齐物论》的一开头,便提出了吾丧我的概念。吾丧我应当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历来存在着的解释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吾丧我是物我两忘之境。郭象在《庄子注》中说:吾丧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识哉!故都忘外,然后超然俱得。【注22】成玄英的《庄子注疏》中说:丧,犹忘也。子綦境智两忘,物我双绝。 【注23】近人刘武在《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也说:“答称丧我',非仅丧耦也,系进一层说。即下之化蝶不知周也,又即佛书之无我相也。无人无我,彼是双忘,尚何物论之不齐哉?”【注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2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21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思想   齐物   认为   标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