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语言问题延伸

读季羡林先生“原始佛教语言问题”三论的思考
摘要: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季羡林先生的“三论”着重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原始佛教确实是有一种“原始语言”,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古代半摩揭陀方言。今日再次重新细研这三篇论文,不禁想到了一些季老的文章当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所以,笔者在这里,想借助一些旧有的材料,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 佛自身的语言与原始语言之间的联系;
二、 卷曲霉素原始佛典的形成问题;
三、 有关摩揭陀残余;
四、 兰尼亨利嗜那教经典的再讨论;
有了以上的四点之后,最终得出一些关于原始语言和典籍的假设。接下来便是具体的一些看法。
一、 佛自身的语言与原始语言之间的联系。乡酒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必然首先联系到原始语言的有无问题。Norman先生的意见是:“这似乎是清楚地,佛说法不用同一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因此谈论一种‘原始语言’是不正确的。”他的依据主要是来源于这样的情况,佛一生在诸多地方讲法,而且佛典种也有允许比丘使用自己语言的记载,所以,为了有助于传教,佛会在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的方言。这样看似合理,但季老提出了质疑,他在《三论原始佛教语言问题》当中这样写道:
“我认为,至少没有可靠的证据,学者们也没能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只能回到一种语言说上来。”
季老在这里没有说破,有的学者认为,由于佛“初传”和大部分时间所在的舍卫国均不在摩揭陀境,所以,就否认了摩揭陀语的使用。其实,只要细心一点,就会发现,佛的初传时的对象“五比丘”,都是佛的同乡。因此,用佛的家乡话的可能性较大,而释迦佛的故土毗迦罗卫国,尊摩揭陀国为其宗主国。那么,既然是宗主国,像佛这样的作为毗迦罗卫国的贵族(刹帝利)之后,会摩揭陀语也是不足为奇,而五比丘,亦是属于“刹帝利”这一阶层,所以他们之间使用摩揭陀语是有可能的。退一步来说,就算他们之间使用的不是摩揭陀语,那么回到“初传”这个问题本身来说,这样一种早期的传法,佛应该只是讲了一个大概,不会很详细,因此,这对于后来的传播不具有影响。
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引起关注,佛教初期之所以可以迅猛发展,与佛在王舍城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包括佛早期的几名大弟子,像耶舍尊者,迦叶三兄弟等等,以及早期的护法大王——王舍城的瓶沙王,这些都是在摩揭陀境,而在这段时间里,也是佛教快速“繁殖生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僧团也逐步壮大,那么在这期间,出现一些宣扬佛法的“小册子”是极有可能的,这些,便是“原始典籍”的雏形,而这些册子所使用的语言,应当就是当时僧团内主要使用的语言,或者说,就是佛说法时所使用的语言,即古代半摩揭陀方言。那么,以上猜想,是否有证据呢?这是有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印度的局面,是一个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局面,小国林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出现过统一的王朝,所以各地都会使用不同的方言,那么在那个时代,究竟是哪些人会“多国语言”呢?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最有可能的,是“吠舍”中的商人这一阶层。我们在这里举一个例子,佛从王舍城到舍卫国的因缘,源自给孤独长者,而给孤独长者就是一位往来于各国间的商人,所以,为了生意上的便利,他们会多国语言是不足为奇的,而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刹帝利”,可能性要小得多。
一帮一活动这样看来,当释迦佛带着在王舍城形成的僧团浩浩荡荡来到舍卫国的时候,最初皈依的弟子,是同给孤独长者一样的商人,这一批人对于半摩揭陀方言也是极为熟悉的,因而这一任继愈
段时期,僧团所使用的依旧是古代半摩揭陀方言。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僧团的主体人,也就更加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当时的僧团,中坚力量主要是商人阶层,那么这部分人在语言上是不成问题的,接下来便是婆罗门阶层,像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等,这些人也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学习同属东方语系的半摩揭陀方言也应该不成问题。也许有的人会问,佛不是还会收下层劳动人民为徒吗?那这一部分人又作何处理呢?当然,佛的确收过首陀罗入教,但这却是极少数(而且很不巧,好几位首陀罗出身的弟子,使用的都是古代半摩揭陀方言),我们需要澄清的是,佛教在这一问题上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佛教在种姓问题上与婆罗门教如出一辙,当时婆罗门教的观点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而在诸多佛经当中,顺序则变成了“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很明显,佛教的在这一问题上的斗争目的主要是为了和婆罗门争第一,极力抬高刹帝利的地位,跟其他阶层关系不大。除此以外,佛是禁止奴隶入教的(这是为了保障奴隶主的利益),因此,对于这个僧团来说没有理由让他们更换所使用的语言。
这样一来,问题就很清楚了,佛自身传教时,所使用的,应该就是古代半摩揭陀方言,而这也是早期僧团所使用的语言。那么关于佛允许比丘使用自己的语言这一记载,又如何解释呢?其实是这样的,在广大的东印度地区,不同国度的比丘们,在使用不同的语言传教,
但是,这对于僧团和释迦牟尼佛本人所使用的语言之间,是没有联系的。所以,无论如何,一些早期的经典,也极有可能是古代半摩揭陀方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下面就将要谈到。
二、 原始典籍的形成问题。
尽管释迦牟尼佛终其一生,并没有立著经典,但是在佛在世的时候,也不排除有少数僧人会撰写一些有关于佛言论的著作,这些著作当中,的确存在一部分,不是使用的半摩揭陀方言,但是,这一部分并不能算是“原始典籍”,作为在某一个地区传播的“小册子”,它不具有共通性,而具有共通性的,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典籍”,那么在各地僧侣之间,可以共通流传的也只有用当时的僧团主要语言——半摩揭陀方言所写成的典籍。除此以外,据佛经记载,佛灭度以后,其大弟子大迦叶在王舍城召集五百上座弟子,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结集,形成了经、律、论三藏的初步雏形。当然这个故事有一些地方并不属实,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显然是靠不住的,但是,这当中也有一定的事实,首先是地点很耐人寻味的,“王舍城”,请注意,并不是“舍卫国”,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这次结集上,所使用的语言,仍然是古代半摩揭陀方言,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有两个结论:
卫生部考试中心
一、半摩揭陀方言是佛讲经时候所用的语言,因此,为了保证经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初期的典籍使用半摩揭陀方言是很自然的事情;二、本次结集所使用的一些原始稿本,应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始典籍”,即是那些常年追随佛的僧人用古代半摩揭陀方言写成的“小册子”。这里我引用一个传说,佛经上记载,佛的弟子当中,阿难记忆力最强,结集的时候一字不差的把佛的话诵了出来。当然,一字不差有点夸张,全部记住也不太可能,但是说明当时的结集过程中,应该有一些提示性的“小册子”,这也就更加确定了原始典籍的存在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3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21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使用   原始   问题   方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