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图书收藏与流通

2021年第4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o.04,2021(总第223期)JOURNALOFMUDANJIANGCOLLEGEOFEDUCATION Serial No.223
明代图书收藏与流通
纳米二氧化钛
赵秋利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明代宫廷藏书与私人藏书都非常丰富,本文对明代宫廷藏书和私人藏书分别展开论述,讨论了明代图书聚散、管理和利用情况。
[关键词]明代;藏书;官府藏书;私人藏书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102323(2021)04011002
明代是我国藏书的集大成时期,我国的图书收藏和流通当时得到了空前发展,明代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相结合,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和丰富性特征,为保护古籍和传承明代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明代官府藏书
明朝初期,由于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的锻炼,朱元璋深刻认识到,为了加强其统治必须要注意读书,并且重视图书收藏,于是,明朝初期朝廷开始广泛征书,同时开展官修、官刻书籍,实施各种政策丰富宫廷藏书.
(一)接受元朝遗书
接受元朝遗书包括两个方面:搜集前元宫廷藏书和接受前元地方官府藏书.洪武元年和洪武二年朝廷曾经两次派兵进京取元籍若干万卷,编修《元史《,而地方官员藏书普遍有限,通过此途径搜集到的书显然没有元朝遗书多.
(二)朝廷求书与个人进献
朝廷藏书有部分是为了收藏和皇宫内阅览需要,如1366年,朱元璋就曾经命人访求古今图籍,藏于朝廷以资阅览;其次,为了政治和军事需要,朝廷也会征收有关地理方面的图籍和方志,因此,有很多地方志被收藏于朝廷;另外,朝廷为了编书需要求书,洪武和永乐年间就曾经编修了大量图书,相当一部分在当时都广泛征收民间图书.此外,在明代,通过献书于朝廷以求悻进之事也非常普遍,对于进献之书,为皇上欣赏并留阅的不在少数,并且对进献的书籍,朝廷还有相应的赏罚措施.
(三)御制、官修图书的入藏任继愈
御制书籍是皇上本人或者以皇上名义编著的图书,如《御制文集》等,官修图书则是指宫廷内部主持编写的典籍或者部门文告和律例等,如《永乐大典《,这些图书编写后往往收藏于文渊阁,丰富了明代皇室藏书.
(四)新印典籍的入藏
明代有专门的刻书机构,用来刻印一些官书、佛道、和经史读物等,用以宫廷内部学习,如国子监、司礼监等都主持刻书,内容以文治教化为主,包括典章制度和史籍等.此外,地方政府也将有些遗书进行刊刻贡入宫廷收藏[1].
二、明代私人藏书
win98 ghost明代藏书的最大特点是私人藏书特别兴盛,曾有专门记载历代藏书家的一本名叫《藏书纪事诗》的书中所统计,五代至清末共有藏书家1175人,其中明代有427人,超过以往任何朝代,由此可见明代私人藏书之兴盛.明代藏书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以东南部的江浙一带最多,著名代表人物有宋濂、叶盛、张泰、陆容、吴宽、朱存理等。明代私人藏书家多,因此总量远远超过宫廷藏书,并且质量也比国家藏书更加完善,很多校勘精审的善本多出自私人藏书家之手,有些私人藏书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甚至建构了相对系统的购书、鉴书和收藏理论,使明代私人藏书发展到巅峰.
明代私人藏书家中值得一提的是范钦和他创建的至今犹存的天一阁.范钦性喜藏书,为官每至一地都千方百计搜访书籍,所建的天一阁藏书数量
[收稿日期]2021-01-01
[作者简介]赵秋利(1978—),女,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110-
是浙东地区最多的.天一阁藏书来源有四种:第一是同乡丰氏万卷楼的收藏,第二是范钦之侄范大澈的旧本,第三是他人与天一阁互相抄借的书,第四是天一阁购买或受贿的大量图书.天一阁藏书比较注重对明人著述和新刊古籍的收藏,收藏尺度比较宽,方志、诗文、政书特别多,也是范钦的高明之处[2].“天一阁”不仅藏书丰富并且戒备森严,被垄断为私有财产甚至连子孙都不易染指,直到1949年以后,“天一阁”被收归政府所有,但此时藏书已经流失大半,后又经政府补充,藏书量得以与日俱增。
明代另一个典型的藏书家是毛晋,他创建的汲古阁和目耕楼藏书量达八万四前册,生于江苏的毛晋自幼喜好读书,把祖上收藏之书读尽后又不惜重金购买未见之书,尤其是宋本,更不计价钱的抢购畑.
明代私人藏书有四大特点:一是明代藏书大多数编有书目,后人可以从书目中看到他们的藏书情况;二是藏书精,很多已经接近失传的刻本到明朝还有收藏,天一阁”和许多私人藏书也是明朝的直接和重要史料;三是藏书家因为藏书而提倡刻书,明代很多藏书家刻书也很知名,而且刻书质量也很好,有
些书甚至建国后还曾多次排版,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四是藏书家演变为著述家,有些藏书家同时也是著述家,如范钦的《天一阁集《、毛晋的《虞乡杂记》《毛诗名物考》等。总之,明代藏书家不仅对所藏之书进行鉴别、整理、校对、装订,还同时记录了历史,为后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容忽视。
三、明代图书保管技术
明代藏书家因为善于收藏图书,因此总结了很多图书保管技术保护自己的财富,在明代,火灾、霉变和虫噬是图书保管的大敌,藏书家们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他们的教训,在藏书实践中取得了新的进步,总结来说主要有两项,一是采用了多种多样的防蠹办法,二是注意对火灾的综合防范.
(一)防蠹技术
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明代藏书家甚至记下了自己的主张,如天一阁范钦主张在藏书楼放置芸草,此芸草也叫七里香,能够分泌抗虫杀菌的药物,用以防蠹有实效.也有些藏书家强调翻阅和通风在防蠹中的作用,认为藏书之处要经常通风,并且图书也不宜过重的施与浆糊等物涂裱,施以水裱但要阴冷而后入藏,以防虫蠹.毛晋在裱糊时特别注意防蠹措施,曾经被文字记载流传。此外,明代还发明了叫“万年红”的防蠹纸,此纸上面涂有铅、硫磺、硝石等混合后的粉末状物质,具有毒性,可以杀死蛀虫,重要的是这种四氧化三铅的毒性物质可以在空气中更久的停留,化学性质稳定,因此这种防蠹方式被很
多藏书家所采用.
上海建通(二)藏书楼灾变防范设计方式
端粒体明代藏书楼设计特别注意防范灾变,自从藏书楼开始创建防范灾变就考虑的非常周到细致.藏书家胡应麟的藏书室就非常利于防潮和采光,目的就是防蠹和防霉.还有藏书家要求住房与书房不能相联,恐有灯烛入内,对防火极为关心.在藏书楼的构造上,要求下一层离地基二尺,用透地风窗,受日之晒,既要保证建筑坚固,又要其透风.还有些藏书楼书柜前后通风,楼顶为脊式,防止漏雨并且隔热,楼前楼后有廊,防光隔热防尘功效齐全。由于明人讲究藏书楼设计,平时注意防范,大大提高了图书保管效能,使得许多图书至今仍然触手如新,很好地保存了古代文化.
四、明代图书流通
明代图书互通有无的方式有很多,赠送、互抄、购买等都是图书流通的手段,与当今风气不同的是,由于大家对藏书的爱惜,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藏书借与他人,但市场上图书买卖却相当发达,因为刻书业兴盛,刻书家的产品需要通过市场买卖到主人,刻书业发达的地区书市很繁荣.另外有些交通要道,或者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图书买卖也很盛行。南京、北京、苏州、杭州均书肆林立。
明代很多官书仅供生员阅览,不许一般人借阅,而很多藏书家的指导思想就是收藏大于利用,把个人
藏书当做传家宝世代流传却不肯示人,因此,明代图书发展虽然比较发达,但却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而明代图书输出国外者却很多,中国在明朝时期不仅是大国、强国而且文化发达一直为国外羡慕,外国也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因此,明朝外交也把图书输出作为一种重要方式。明代使臣出使外国通常会带去若干书籍,对象大多是向明朝臣服的国家或打算向明臣服的,外国使臣访问明朝归国时也经常会受到明政府“赏赐”的图书,除此之外,外国使臣也可以自己所带的货物换取图书。有些国家在派使臣访明时,会有许多僧人或商人随同前往,他们归国时也将图书带走。因此,明代输出的图书品种全且数量多,使明朝文化逐步传向国外,对国外文化发展和社会科学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观明代图书收藏和流通状况,不仅在国内发展达到了巅峰,也是亚洲甚至全世界的文化交往史上值得纪念的一页.
[参考文献]
张升著.明清宫廷藏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 —15.
南炳文,何孝荣著.明代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404—409.
威县仲夷小学奚椿年.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一中国书源流「M].任继愈,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97—199.
[责任编辑:丛爱玲]
-1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2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图书   藏书家   收藏   朝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