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1986-2008年总目录

《孔子研究》1986-2008年总目录
孔子研究1986年第1期
1  发刊词 谷牧 3-4
2  孔子研究发微 侯外庐 5-6
3  一点感想 冯友兰 6-7
4  孔子思想体系属于哪种类型? 蔡尚思 7-9
5  进一步深化对孔子的研究 毛礼锐 9-11
6  谈谈孔子研究 王明 11-12
7  要在吸取精华 杜任之 12-13
8  研究孔子的态度和方法 张健 13-14
9  孔子与六经 金景芳 15-25
10  试论孔子的大同思想 陈景磐,王彬 26-29
11  礼的起源 杨向奎 30-36
12  有关孔子思想中“仁”“礼”关系的一点辨析 赵俪生 37-39+36
13  《论语》结集脞说 朱维铮 40-52
14  论中国思维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变革——玄学思潮怎样代替了经学思潮 余敦康 53-66
15  论孔子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独立人格觉醒问题——兼论“仁”、“礼”关系与人性善恶问题 周继旨 67-77
16  经济思想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 苏新鋈 78-89
17  孔子的思想 赵雅博 90-97
18  孔子研究的新突破——评《孔子评传》 吕绍纲 98-102
19  孔子故里的文物古迹 骆承烈 103-107
20  杏坛 乐山 108
21  从宋僧契嵩看佛教儒化 郭朋 109-112
22  台湾的孔子研究 徐远和 112-116
23  儒学在新加坡 冯增铨 117-118+125
24  中国孔子基金会一年来工作简述 夏祥敬,李金山 119-120
25  中国孔子基金会文件  120-125
26  编后  126
孔子研究1986年第2期
1  怎样研究孔子 周谷城 3
2  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 任继愈 4-5
3  还孔子以历史的本来面目 邱汉生 5-6
4  恽代英的孔子观 浴沂 6
5  人类文化知识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匡亚明 7-15
6  仁爱学说评析 张岱年 16-21+37
7  卓越的教育思想家——孔子 陈元晖 22-28
8  谈孔子研究的宏观和微观 严北溟 29-37
9  孔子为古代人才教育开辟道路 张瑞璠 38-44
10  梁启超与孔学 姜钧 44
11  辛亥革命到建国前孔子研究的历史考察 刘宏章 45-55
12  关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牟钟鉴 54-64+69
13  从曲阜看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潘谷西 65-69
14  对研究孔门弟子的几点认识 李启谦 70-75
15  孔门后进弟子异同论——兼评《论语新探·后进异同考》 张作耀 76-84
16  中国哲学的课题及其意义 冈田武彦,李金山,孔慧颖 85-95+15造型艺术的特点
17  纬书形成问题和纬书思想研究的动向 安居香山,杨曾文 96-101
18  儒家的天道鬼神观 唐端正 102-108
19  评《中国古代佚名哲学名著评述》 汪瑄 107-111
20  伏尔夫与中国伦理——《关于中国人的实践哲学的讲演》简介 薛华 112-113
z11硅钢片21  曲阜孔庙修建述略 孔祥林 113-118
22  舞雩台 乐寿 119
23  黄榦的《朱子行状》 陈荣捷 120-123
24  “学案”考议 无渝 122-124
25  传统文化讨论综述 李景瑞 124-128
孔子研究1986年第3期
1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暨《孔子研究》杂志首届春季学术讨论会纪要 步近智 3-10+77
2  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张岂之 11-15
3  封建时代中西思想比较刍议 阎韬 16-26+94
4  试论儒学的经世传统 冯天瑜 27-38
5  略论孔子“仁”“礼”“政”思想 丁原明 37-44
6  论孔子的逻辑思想 孙中原 45-49+123-124
7  《周易·蒙卦》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滥觞 谈嘉德 50-55
斗鱼杨博
8  儒、道二家思想的地域特点和最初交融 王文钦 56-64
9  韩非思想的历史地位 孙实明 63-70
10  魏晋玄学言、意之辨与文学创作 孔繁 71-77
11  论王弼的谋略思想与贵无论玄学的关系 余敦康 78-85+109
12  船山哲学与理学 姜广辉 86-94
13  漫谈《论语新解》 钱穆 95-102
14  中国思想在世界史上的现代意义 高桥进,朱红星 103-109
15  西方扩张时期的儒家世界 L.S.斯塔夫尼安洛斯,陈敬毅 110-118
16  一个有益的尝试——《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一书读后 杨园 119-122
17  《孟子》的作者 吕涛 123-124
18  近年来孔子研究的状况和进展 默明哲 125-128
孔子研究1986年第4期
1  从孔子的“仁”到墨子的“兼” 赵纪彬 3-13
2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李锦全 13-23
3  孔子不是有神论者 吕绍纲 24-32
4  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 燕国材 33-38
5  孔子与医学 干祖望 39-41
任继愈6  齐鲁书社影印出版《兖州府志》 苏昭民 41
7  墨子“非命”论新议 卢枫 42-52
8  《易传》与中国美学 韩林德 53-63
9  先秦无君派的批判哲学 刘笑敢 62-69
10  试论梁武帝“三教”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潘桂明 70-81+120
11  评二程溶天理论、修养论为一体的伦理学说 沈善洪,王凤贤 82-90
12  周易“易”之本义 谈嘉德 90
13  试论宋明“诚”论的发展 舒铖 91-98
14  李大钊孔子观简述 杨纪元 99-101
15  评蔡尚思的《评<孔子评传>》——兼评《孔子思想体系》 汪琴? 102-108+128
16  中国古代人类观的觉醒 金谷治 109-117
17  曾皙言志辨 黄崇浩 118-120
18  建国以来的董仲舒哲学思想研究 解成,王真 121-126
19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观讨论综述 伴云 126-128
孔子研究1987年第1期
1  《孔子评传》外文版序 匡亚明 3-6+61
2  古为今用——关于中国哲学思想遗产的继承问题 辛冠洁 7-14
3  漫说“西体中用” 李泽厚 15-28
4  儒释三议 杜继文 29-36
5  孔子及儒学考论 汪泛舟 37-44王忍之
6  孔子的美育思想 陈元晖 45-50
7  孔子“有教无类”说再评价 丁宝兰 51-54
8  孔子讥刑鼎辨析 俞荣根 55-61
9  《易传》天人观浅析 郑万耕 62-66
10  重评王充论孔子 潘富恩,徐余庆 67-73
11  明万历年间理学内部的一场论辩 步近智 74-82
12  论孔孟荀思想与个人独立人格或尊严之关系——兼与周继旨同志等商榷 金春峰 83-95
13  关于孔子何以被尊崇的问题——与匡亚明、蔡尚思等同志商榷 谭承耕 96-102+ 73
14  孔子学说在日本的传播 金谷治,于时化 103-107
15  孔子和儒学 Л.И.杜曼,张艾民 108-110
16  孔子 Y.P.梅,张艾民 110-114
17  儒学传统的改建——钱穆《朱子新学案》评介 杜维明 115-123
18  曲阜在甲骨文中叫什么? 彭邦炯 124-125
19  朱熹杂考一则 陈来 126
20  《孔子研究》1986年第1—4期目录  127-128
21  齐鲁书社影印出版《说文解字义证》  129
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
1  孔子与《尚书》——孔子思想渊源之一 游唤民 3-8
2  《论语》源流及其注释版本初探 黄立振 9-17
3  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杨焕英 18-22+41
4  中国古代经权说的历史演变 葛荣晋 23-29
5  儒家社会管理思想刍议 刘长林 30-41
6  论《易传》的生生观念与《中庸》之诚 董平 42-49
7  曾子学派的孝治思想 钟肇鹏 50-61
8  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 李学勤 60-64
9  《孔子家语》中儒道兼综的倾向 那薇 65-69+128国宝沉浮录
10  王弼易老学中宇宙论和本体论的结合 王葆玹 70-77
11  黄宗羲与清代学术 吴光 78-89
12  论《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的理学史观点 卢钟锋 90-100
13  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问题之我见 钱逊 101-103
14  儒家之“义”是“杀”吗——与庞朴同志商榷 周桂钿 104-110
15  孔子鄙视劳动人民吗 杨子彬 109-114
16  朱次琦和康有为——晚清的朱子学研究 别府淳夫 115-121
17  《论语》辨疑二则 商聚德 121-125
18  1986年国内报刊研究孔子论文索引  125-128
孔子研究1987年第3期
1  《周易》和《黄帝内经》 唐明邦 3-12
2  孔子的人生论思想 李经元 13-18
3  浅析孔子的民族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张践 18-24
4  略论孔子之“兴” 杜道明 25-29+32
5  “从心所欲不逾矩”探微 顾肇基 30-32
6  孟荀人性学说补论 刘宝才 33-40
7  “自生”说臆解 宝村 40
8  试论先秦儒家中庸范畴的哲理化 邓红蕾 41-48
9  先秦天道观与自然科学 李申 49-56
10  汉初墓葬与汉初思想的儒学特征 江庆柏 57-61
11  南北朝经学述评 牟钟鉴 62-69+78
12  宋濂的理学思想 唐宇元 70-78
13  天人简论——人与自然 张岱年 79-86
14  大布列颠百科全书·儒学史 范华 87-93
15  环绕今本《论语》的诸问题——兼与朱维铮先生商榷 张伯伟 94-99+126
16  论熊十力的中国文化观——《读经示要》、《原儒》读后 郭齐勇 100-109+121
17  不倦的探索——论张岱年同志近年来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刘宏章,范学德 110-117
18  “丧牛于易”与“丧羊于易”解 于载洽 118-120
19  释“善人之道”章 周乾溁 120-121
20  孔子名言研究概述 谢宝耿 122-126
21  一年来《孔子研究》来稿情况简介 王式伦 127-128
孔子研究1987年第4期
1  在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词 谷牧 3-4
2  在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词 周谷城 4-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19: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1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思想   研究   中国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