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扬大附小  冷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4)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动机归因理论)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
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基本按照本课引言的写法导入。
利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言导入:
一、五四风雷:
、原因
1陆征祥、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巴黎和会(1919.16月):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实质是宰割战败国、进行分赃的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
败国也被拒之门外。美、英、法、意四大国操纵会议。428日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联盟约》。6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中国正义要求遭拒绝:
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6人(另外五人分别是: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驻美公使顾维钧)出席了会议。
中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出希望条件七条:
一、废弃势力范围;
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
五、归还租借地;
六、归还租界;
七、关税自由权。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中国代表又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
但是,这个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却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和会”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争中获得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以及中日双方曾有的换文,故日本拒绝交还在山东的特权。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

 
(二)、爆发:
1、时间:191954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三)、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


  阶段
时间
运动中心
主力
第一阶段
546月初
北京
学生
第二阶段
6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五)、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4)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2、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5、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二)、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
1、时间:1921723日;
4、主要内容: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制定党的纲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即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5、、诞生的意义:
1)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2)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3)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纲领。
4、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的主要活动:这是教材中[历史纵横]的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组织工作:陈独秀专职做党的工作,准备成立执行委员会;
政治工作:部署工人运动;
思想宣传工作:出版关于共产主义的书籍。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合作条件:
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如二七惨案)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的决定: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的指导。
2)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
3)合作结果: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两党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二)、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
1)兴起:通过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1925年)
2)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
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即三排挡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国民政府中心由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冰刃怎么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失败:
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即四·一二反革命和七·一五反革命)
原因:物理隔离卡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
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教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4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15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历史   学生   革命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