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解

古注的类型
  古书的注解由于作注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体式和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1.传注体
  所谓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属于传注体的注释,名称繁多,最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等名称。
  诂、训,笼统说来没有什么区别,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 (通作”)高平黑猪。《汉书·艺文志》著录鲁、齐、韩三家诗各有数十卷。清马其昶有《老子故》,徐孚吉有《尔雅故》。汉高诱作《淮南子注》,在原书每篇题目下加一字,清王?运注《论语》,书题《论语训》,都是这样的例子。古人对诂、训之别做过辨析,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诗·周南·关雎》疏)。清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言则为训。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此诂与训之辨也。综合两家之言,则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在注书过程中,古人对
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还常连用作书名,如汉张衡有《周官训诂》(已佚),南宋钱文子有《诗训诂》等等。
  传,《说文》:传,遽也。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传的本义是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驿车和驿马,引申为传通、传述的意思。秦汉时,把儒家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称为,把解释经的叫做。如毛传就是对《诗经》的注释。孔安国对《尚书》的注释叫做孔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经》的解说,所以都称
  笺,《说文》:笺,表识书也。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郑玄军委扩大会议“的意思本来是说对《毛传》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注解的意思,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和补充。
  注,《说文》:注,灌也。用在注释古书上,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畅通明晓。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而称数字卫星”。但可以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的,就包括毛传、郑笺。
  2.章句体
  章句,意思是离章辨句,即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刘师培在《国语发微》中说:章句之
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作为一种注释,章句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汉代一些儒者治学,从辨析章句入手,故章句体兴于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易经》有施氏、孟氏、梁丘氏《章句》,《尚书》有《欧阳章句》、《大小夏侯章句》,《春秋》有《公羊章句》、《谷梁章句》。汉儒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繁琐,故被斥为章句小儒。一般人羞为章句,因此自汉以后,章句日渐亡佚。今仅存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赵岐章句释词串讲句意较简明准确,在原文每章末尾还用韵语概括章指即每章大意,在《孟子》注释中有开辟荒芜之功。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3.义疏体
  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人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黄承吉《左传旧疏考证序》)因而义疏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说文》:疏,通也。”“江西省政府办公厅疏是相对而言的,是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文字深奥,经过解释才能明了,犹如水道堵塞,经过灌注才能通畅,故称解释经文的为;如已灌注,仍不明畅,就要再加以疏通,故对经文和注文的注释称之为。如《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庄子》是郭象注,成玄英疏。
的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如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就是为五经分别作的疏。但正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疏,如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就是而不是
  义疏体注释常常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证发经注,这是其长处;但有时不免繁琐冗长,使人目眩。宋代以前,疏和经注单行成书。宋代以后,为方便阅读才将疏和相应的经注合刊在一起。所以义疏体注本都包含经传原文、注、疏等几部分,而且排列有定则,有明显的标记相隔。
  现在最通行的清人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就是将传、笺、疏三者合编在一起。《十三经注疏》大多数是汉朝人或魏晋人做的注,唐宋人做的疏,各部书的注疏人如下: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疏。 刘师培
  4.集解体
  集解体注释是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自己意见的希伯来语种注释。它包括集注、集传、集释等,如何晏的《论语集解》,朱熹的《孟子集注》、《诗集传》,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即是。集解体注释在引各家之说时,有的只称人姓氏(某氏曰”),不提及名,这是因为所集各家的姓名在书的序言中已作交待。所以读集解体注本应先读其序,以便了解本书集有哪几家之说。集解体注释也有体例问题,如王先谦《荀子集解》,在原文下都是先列唐杨倞注,然后列清人注或先谦按。清人注如果同时引了几家之说,这几家就按时代先后排列。对集解体注释的体例,我们应该了解。
  需要指出的是,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名为集解,但它只是将《春秋经》和《
左氏传》聚集在一起进行注解,与上面所说的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杜预在《春秋序》中解释说,他编这本书是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
  5.其他
  以上列出的四种古注类型比较常见,这里再介绍一下补注体、音义体,它们虽不十分常见,但对它们也应有所了解。
  补注体
  补注体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这是一种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的注释。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就是这类著作。补注往往能为理解原文提供一些新材料,提出一些新见解,值得参考。
  音义体
  六朝以后,一些学者特别重视对古书的注音,而且将注音与释义联系起来,这种注释叫做音义。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由《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等十四部典籍的音义组成,是音义体注释的代表作。这类著作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或指出经典不
同版本的异文现象。音义书在给多音多义的词注音时,注音本身即暗含着释义,这是值得注意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1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10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注释   解释   章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