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的古代文学治学方法探微

戴震的古代文学治学方法探微
  摘要:作为清代首屈一指的考据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治学方面,戴震的作品为后代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有益借鉴。笔者拟以其《毛郑诗考正》为例,通过戴震的学术研究文本分析其治学方法。在了解戴震这些治诗方法后,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戴震思想的形成。
  关键词:戴震;《毛郑诗考正》;治学方法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017-02
 
  十八世纪的中国,学术界考证之风盛行,这是继宋明理学的一种学术发展新方向,这种情况与清朝统治者的高压政治是分不开的。那个时代的学者,在对古籍整理、校勘等过程中,大多拘囿于字句解说,沦为琐碎知识的研究者。戴震的出现打破了寂静,他以一种不甘沦为琐碎知识的思想家姿态出现,以孜孜不倦的努力阐明了他的治学思想与方法。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戴震全书》中有关于戴震考据学研究的具体文章,《毛郑诗考正》只是考据大师治学和
蛋清粉思想的一隅。倘若能透过这些文章,来发现戴震的治学方法,也可以为后人治学提供借鉴。本文将通过戴震精湛的小学求证、严谨的互证总结、文一词一道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以及去蔽求是的思想指导等,结合《毛郑诗考正》例证分析戴震的治诗方法。
 
  一、精湛的小学求证
 
  在戴震之前,中国古代有许多从事小学研究的训诂学家、注解家,如毛亨、孔安国等等。产生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诸如《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方面,在戴震的时代,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投身小学研究,造成了清据学的空前兴盛。
  戴震本人也是小学研究之集大成者,他是一个天才少年,记诵能力尤佳。黄侃曾评价他道,戴氏之于小学,可谓能集其成。褒扬之词中可见戴震小学功底之深厚。
  凡故训之失传者,于此亦可因声而知意矣。戴震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把古代文学中通过文字训诂无法推知其意的,用以声来做推导。
  此外,戴震还提倡把本义和假借义分开,如《毛郑诗考正》中《诗经·小雅》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一句,戴震在这条下注贤,劳也。对于贤的本义,戴震通过字形这样解释:多也,从贝,颐声,他认为贤应该解释为多。
 
  二、严谨的互证总结
 
  戴震曾说,每研究一件事物情,务必要正面反面平面侧面都观察到其彻底了解。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在戴震的时代被提倡,甚至把这种无征不信发展成宁详勿略。乾嘉学派的先驱人物之一阎若璩为证梅颐《古文尚书》之伪,引了一百多条材料,戴震治学思想的特是在方法的指导下运用分析综合思想,使其材料引证更有条理。
帝国主义在中国  钱大昕曾说戴震治学每立一义,初若创获,及参互考定,果不可易。在戴震诗经研究中体现有多处体现。例如关于《尔雅》和六经的文字关系。戴震说:《尔雅》,六经之通释也,援《尔雅》附经而经明,证《尔雅》以经而尔雅明。这同《尔雅》与六经所处时代接近有关,这样时代相近,有参考的价值,可以还原作品最原始的意思。
  戴震不仅用以经证字的方法求得字义,而且在此过程中运用了分析与综合思想。例如《毛郑诗考正》关于宁莫我听意思的考证。戴震说:宁,乃也,语之转。篇内‘宁丁我躬’、‘胡宁忍予’、‘宁俾我遁’、‘胡宁癫我以旱’,并同。‘傅我遁’,言使我不能安于上位也。在对宁的释义过程中,)戴震以宁丁我躬等句对宁的解释为参考,把词义的普遍性、共同性抽离出,得出宁的具体含义是表转折的乃之义。诚如刘师培所言,戴氏之学,先立科条,以慎思明辨为归。&&且辨彰名物,以类相求,则近于归纳。戴震这种以类相求的治学方法近于科学,启迪后代学者向真理无限逼近。
 
  三、文词道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
 
  在治经思路上,顾炎武提倡考音一考文一读经,即从文字的训诂考证出发,以文本为基点,达于闻道。戴震坚持了这一文学研究思路,他曾在晚年说,仆自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孟不得,非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无由以通其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强调工具的考据大师认为,虽然士志于道是历来儒者的传统,但是实践起来,就必须从典章制度等入手,这样才能做大限度的接近圣人之旨。因此,戴震提出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圣贤义理的研究思路。说法网
  通过典章制度的考证是戴震互证法的体现,但是戴震的考证以达于闻道为目的,不同于一些学者的学路凿空。熟通文字音韵学、测算学、制度名物等,戴震等一批学者没有为学术而学术。另一些学者乃至程子、朱子等,则犯了缘词生训与守讹传谬的错误。像《诗经》中的惨字,如我心惨惨等,都是念子懆懆中懆之讹。古书的传播是靠人之手写传抄,戴震通过文字典制的研究,了解古代圣贤的心志,他的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圣贤义理的研究思路,为清代学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去蔽求是的思想指导
刘师培>信号发生器设计
 
  和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圣贤义理的研究思路一脉相承,戴震批评学路凿空,提出面对典籍,要做到去蔽和求是。这种被胡适称为剥皮主义的方法论,在戴震研究《诗经》的诗之旨中多有体现。由于少时对古典经注全文的博闻强记,戴震尊经思想尤为强烈。朱熹的《诗集传》中写道:周衰,大夫犹有能以政刑治其私邑者,故淫奔者畏而歌之如此。戴震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风》虽有贞淫,诗所以美贞而刺淫,则上之教化有时浸微,而作诗者扰欲挽救于万一,故《诗》足贵也,《三百》皆无邪思也。把思无邪作为诗之旨,这是对《诗经》本身旨意的还原。更为可贵的是,戴震根据自己对诗的解读得出相应看法而不受已有观点左右。思无邪的主旨贯穿戴震诗经研究,对于郑声淫,戴震说:郑卫之音,非《郑诗》、《卫诗》;桑间濮上之音,非《桑中》一诗,其义甚明。认为郑声非郑诗,这就从立论上驳斥了郑玄等人。
  总之,戴震治学的四个方法在其具体文献分析中相互渗透,互有联系,考据学的方法不局限于古代文学研究,对许多学科都有借鉴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0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治学   方法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