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小说中的官制及官职翻译比较研究_古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红楼梦》小说中的官制官职翻译比较研究_古代文学论文
《红楼梦》小说中的官制及官职翻译比较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历经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小说成书于清朝康、雍、乾时期,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大家族的兴衰,因创作方法虚实结合,故各种官职名称频繁出现。霍克斯和杨宪益在其不同的英译本中对相同官职的不同译法,既体现了两位译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他们在翻译中所持有的不同文学审美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翻译范例,也给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外译及翻译人才培养等方面以启迪。
关键词:古代官制官职翻译红楼梦
引言
官吏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使中华民族具有了最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史料翔实、信度较高的国家。《红楼梦》小说的成书时代正值清朝之“康乾盛世”,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统治,在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沉淀之后,其官制体系非常复杂,官僚机构十分庞大。作为“我
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多次叙及官制及官职名称。本文以两个重要的《红楼梦》英文全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闵福德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或霍译本)为例,在简要回顾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两个译本在官制及官职名称翻译方面的得失,以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外译工作的某些启迪。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ssl协议
夏商之前的氏族部落时期,首领是以禅让的形式传给继任者的。自夏启创王位世袭制到清王朝的覆灭,除朝代更迭期间武力获取的之外,各代皇位的传承均采用该制度。夏商周三朝,国家各级官吏都由国王或诸侯按血缘关系的近疏加以分封,其主要官吏都是世袭的,因此称之为“世卿世禄制”。
秦之后,各朝代的中央及地方官员的选拔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汉朝的“察举制”与“征辟制”缝隙腐蚀
所谓“察举”,是地方长官在其辖区内,选拔、推荐人才给中央政府,再由中央政府任命为不同官职的制度。(李海芹, 王成磊,2008:13)此外,汉朝的皇帝和一些高级官员可直接征聘有特殊才能或名望的人为官,其中由中央政府征聘为朝廷官员的称为“征”,由高级官员征聘为其属官的称为“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始于三国,至隋唐废止。曹魏时期,曹操采用“唯才是举”的政策,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曹丕继位后创立“九品中正制”。(杨映林,2006:53)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地方的中正官,察访士人,并将其评列为九品,按品级向吏部推荐,吏部则据其品级授予官职。
(三)隋唐之后的“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开始形成。至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宋代科举制使殿试成为定制,并实行“糊名法(弥封)”(匿名评卷法),取士的名额也大大增加;明清时期则实行八股取士;至清宣统元年(1905年)科举制废除。(邓悝, 鲍玉香,2007:32-33)
二、《红楼梦》中的官制及官职翻译比较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中就声明:“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因此,其笔下的官制与官职是以历代封建官制为基础,加上作者杜撰的成份,“亦假亦真”、虚实结合,因此译者须对古代官制的复杂体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译出,这确实给翻译者增加了难度,也是中国文化外译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一)科举制相关词汇翻译
《红楼梦》对科举制度的描写基本沿用了明清两代的三级考试制度:即第一级小试,第二级乡试和复试,第三级包括会试和殿试。原著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节酒后明月抒怀一节,甄士隐说:...... 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捷,......
“大比”即会试(中央级),会试在三月举行,由礼部主持,所以称为春闱,或称札阁。“春闱”一词表明该考试为在京都举行的会试(中央级),也具体指明了考试时间是第二年的三月份。杨、霍二人对该句分别译为:
杨译本:Luckily the Metropolitan Examination is coming up next year…
杨宪益霍译本:Luckily, the next Triennial is only a few months ahead. You must go to the capital without delay.
从字面意思看,杨译本所采用Metropolitan Examination是指在“大都市举行的考试”,说明了考试的地点,并在其后用next year明确译出了考试的时间,虽未表明考试的级别(重要性),但整体上表达了“会试”或“春闱”的基本含义。而霍译本所用的Triennial是指“三年一次的重大事件”,没有指明考试的时间、地点和级别,读者只能从上下文中推测出该“事件”是一次考试,并且从a few months ahead推算出考试的大致时间,不如杨译本简洁、明确。
另外,在原著的第二回和第七回中都出现了“殿试”一词。殿试为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会试后的四月举行,因考试的地点在皇宫内的太和殿或保和殿,因称殿试。殿试是考试制度的最重要的一关,也是科举的最后一关。杨译分别为Imperial Examination和Palace Examination,而霍译本仍
将殿试译为Triennial,未将二者加以区别。杨译本虽将二者作了区分,但是
对于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英文读者而言,Metropolitan Examination和Imperial Examination的实质性区别也无从得知,因此有必要对此作简单的注释。
再如原著第二回中:雨村......大比之期,十分得意,中了进士,......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杨译本:He did so well in the examination that he became a Palace Graduate…
霍译本:He had done well in the Triennial examination, passing out as a Palace Graduate,…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
杨译本:…who had come third in a previous Imperial Examination.
霍译本:This Lin Ruhai had passed out Florilege, or third in the whole list of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a previous Triennial,…
在清代,殿试之后依成绩把参加考试的贡生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均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直接授官,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经朝考后授官,成绩优异者授翰林院庶吉士,余者授六部主事、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以及知县等官职。(邓悝, 鲍玉香,2007:33)对于殿试中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翰林,三甲进士等词汇的翻译,杨译本将进士译为Palace Graduate,恰好与其殿试译名Palace Examination前后对应,符合翻译中译名前后统一的原则。在清代因二甲进士常被选为翰林院学士(俗称翰林),杨、霍均将其翻译为Academician(学者、院士),该词与翰
林的指称意义非常接近。
(二)科举制度外从官途径相关词汇翻译
科举制度只是明清时代从官的主要途径之一,因其对士子才能的评判相对客观,故科甲(第)出身得官一直被认为是个人及家族最引为荣耀的途径。如原著第二回:......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杨译本:He had made his career through the examinations.
霍译本:Lin Ru-hai himself had therefore been obliged to make his way up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system.
霍译本用的make his way up,表达出林如海通过自身努力而得授官职的内在
含义和家道衰落后不附炎趋势、不求权贵相帮而自我奋斗的气节,也从侧面说
明了是林家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林黛玉聪慧贤淑、冰清玉洁的个性品质,为后文
林黛玉在贾府中身心俱谨的举止作了事先铺垫。同时,system一词也能够使读
者体会到选官制度的整体性,使“科第出身”一词的译文更为正式,比杨译本
略胜一筹。
科举制度只是明清时代平民从官的主要途径,并非唯一途径,另有一些官吏是高温密封材料
通过世袭、荫功、保举、捐纳等方法从官,这些途径在《红楼梦》一书中均有
描述。与科第出身相比,世袭、荫功、保举、捐纳等取官途径,虽为社会认
可,但终因依仗家族势力得官,无法给本人及家族带来荣耀,因此此类行为多
什邡钼铜项目发生在小说反面人物的身上。
1、世袭是明清时期从官的重要途径,原著中多次出现世袭得官的文字,杨、霍二人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如第二回: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
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只剩一个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
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
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
杨译本:The Duke of Ninguo, the elder, had four sons and after his death the oldest of these, Jia Daihua, succeeded to the
title. …leaving the younger, Jia JIng, to inherit the title. But the’s so wrapped up in Taoism that he takes no interes t in anything but distilling elixirs. Luckily when he was younger he had a son Jia Zhen, to whom he’s relinquished the title so that he can give all
his mind to becoming an immortal.
霍译本:When he died, his eldest son, Jia Dai-hua, inherited his post. Daihua had two sons. …leaving only the second son, Jia Jing, to inherit. Nowadays Jia Jing’s only interest in life is Taoism. He spends all his time over retorts and crucibles concocting elixirs,
and refuses to be bothered with anything else. Fortunately he had already provided himself with a son, Jia Zhen, long before he took up this hobby. So, having set his mind on turning himself into an immortal, he has given up his post in favour of this son.
贾代化、贾敬和贾珍都是世袭得官,原著中三次出现的“袭”官一词,最后一
个还作了句式变化,应用非常流畅,说明“袭”官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种
非常自然的现象。针对该词,杨译本分别采用了三个不同的英语词汇
succeeded to,inherit和relinquished to,避免了重复,丰富了译文的语言。霍译本采用了两个inherit和given up his post in favour of this
son一句,其中最后一词的翻译似乎在追求句式的变化,却使译文意义变得不
确切。
2、“荫功”是指祖上的功劳(一般指军功)荫及后代,多由皇帝钦赐。原著第六十九回曾提到“荫封”:谁知王太医此时也病了,又谋干了军前效力,回来好讨荫封的。
杨译本:Doctor Wang was busy maneuvering to get a post in the army in order to acquire a noble title for his offspring.
霍译本:He had some hopes of a baronetcy on his return.
从该句译文语义来看,杨译本和霍译本有天壤之别。很显然杨译本对“荫封”一词的理解更加符合原著的本义:王太医服兵役的目的并非单纯为自己获取军功和封赏,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获得一个长期的保障,而霍译本显然没有理解这一词义的精髓,从侧面反映了其在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短板。
3、“保举”,是指朝廷中的高官向皇帝举荐某人可以担任什么官职。原著第三回写到贾雨村革职之后又被保举复了官:贾政......便极力帮助,题奏之日,谋了一个复职。
杨译本:The same day that resented a petition to the throne Yucun was rehabilitated and ordered to await an appointment.
霍译本:On the very day his petition was presented, Yu-cun’s reinstatement was approved.
两位译者都使用了petition一词,表示向当朝皇帝的“请愿”,再分别用rehabilitated和reinstatement两个词表明贾雨村官复原职,“保举”一词的含义得到了完整的传译,杨霍二人的翻译虽用选词不同便原则、方法完全一致。
4、“捐纳”即以钱买官,从第十三回贾蓉捐龙禁尉的细节来看,“捐纳”做官的现象在当时社会上应不在少数。原著第二回中冷子兴介绍贾琏的谈话中:这位琏爷身上捐了几个同知,......
杨译本:…who had bought the rank of Sub-prefect.
霍译本:…holds the rank of a Sub-prefect by purchase.
杨、霍二人对于“捐”字的翻译处理,其差别仅在于二人所选词汇的语体彩有所不同,杨译本用了口语化的词bought,而霍译本用了一个书面词by purchase,原文和译文用词均为中性词,感情彩一致,但似乎均不能描绘出“捐纳”背后的复杂程序和背景,也很难使读者理解“捐纳”在官制体系中位置,同时对贾琏不学无术、粗野庸俗形象的感知有所降低。
三、官职名称的特点及翻译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1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08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考试   官职   译本   官制   中国   原著   殿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