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钗判词英译研究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
www.sjgzzs
442
十二金钗判词英译研究
张从笑
(华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1100)
一、引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多元价值的统一。曹雪芹用其高超的文笔描绘出封建社会末期世家大族衰落破败的凄凉之景,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一幅世间百态,繁华与萧条演替的人生画卷。曹公自谦“满纸荒唐言”,实则《红楼梦》中的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鉴分析。书中的诗词,歌赋虽不是着墨的重点,但却具有很高的文学,美学价值,且在文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芙蓉女儿诔》是贾宝玉悼念晴雯的祭文,寄托了宝玉对其思念,不舍之情,更加强化了宝玉温柔多情,性情颖慧,不拘俗礼的形象。十二金钗判词又是典型一例。短短十二节词曲,道
出了《红楼梦》中主要女性人物的一生。十二金钗判词融合了用典,隐喻,双关,意象并列等多种文学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兼具重要的情节作用,因此在翻译工作中一直被视为重点和难点,是对译者翻译水平,翻译原则和原文理解程度的极大考验。本文主要比较杨宪益夫妇翻译的版本(以下简称“杨译本”)[1]和大卫•霍克斯翁婿合译的版本(以下简称“霍译本”)[2]中十二金钗判词的译文,通过研究意象,修辞的翻译讨论分析《红楼梦》诗词的意象翻译,可译与不可译性及归化异化手段[3]。
二、文献回顾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意与形浑“,于诗词中就是注重意象的塑造和表现。“意象,是指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 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 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物象, 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竹辉,1988:50)。翻译不仅求达意,更求传神,意象翻译是重中之重[4]。
古典诗词的可译与不可译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争论的焦点。“诗, 严格说来是不能翻译的, 尤其是真醇的好诗, 经过翻译, 必然会使原作的诗味、韵味有所损失。”(王若谷,1991)而另有学者表示:诗词并不是绝对不可译,只要将核心”神“表达出,翻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5]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常用手段。孙致礼认为,当今的中国文学翻译,将进一步趋向异化(2002:40-44);张南峰认为:归化的需要虽仍然存在,在整体上来说已经越来越小(2004:23)这两种方法的使用情况会对翻译效果产生较大影响[6]。
三、实例分析例1
原文: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杨译:Alas for her wifely virtue,
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 poor maild!      Buried in snow the broken golden hairpin      And hanging in the wood the belt of jade.霍译:One was 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  One 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  The jade belt in the greenwood hangs,
The gold pin is buried beneath the snow.
这句判词点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两位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角,位于十二金钗之首。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世家侯门的贵女,本应一生荣华富贵,却因贾府败落,人情冷淡最终落得黛玉早亡,宝钗守寡的结果。“停机德”和“咏絮才”皆是用典的修辞手法[7]。“停机德”出自《后汉书-烈女传-乐羊子妻》,指乐羊子因思乡而中断学业归家,妻子得知后将织布机上的绢割断,以此来勉励丈夫
继续求学。这里用来赞扬薛宝钗的聪慧贤德。“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由才女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来,后世用以形容才情极高,能赋诗作词的女子,这里是赞扬黛玉。“wifely virtue”和”female virtue”都将“停机德”蕴含的深意传达了出来,即封建女子的贤德。两者对“咏絮才”的翻译也都解释了典故的意思[8]。然而用典是为含蓄表达,增强诗词的丰富性和感染力,这样直接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文的艺术魅力。当然,“意到”已是难得,若要求效果等同未免过于苛刻。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巧妙使用了谐音,由于汉语拼音文字和英语字母文字的差异性,这样的谐音并不能在译文中体现出来,这也是诗歌不可译性的一个原因。此外,”玉带林中挂“的“林”一方面暗指黛玉的姓,另一方面从配图来看,代指的是枯木,暗示林黛玉的悲惨结局。而两个译本的“wood””greenwood”都不能准确表达枯木的意象,这样作者的情感传递就很难到位。值得一提的是,杨译的“her-her”,霍译的”one-one”都点名了判词所咏之人,弥补了后句无法将谐音译出的遗憾,也有效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难度[9]。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诗歌并非完全不可译,利用某些翻译手段也能达到较好效果。
例2
摘    要:十二金钗判词在《红楼梦》第五章中出现,分为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是作者对书中主要女性人物命运轨迹的总体评价。判词中大量使用意象和修辞手法,不仅具有重要的故事情节推动作用,
更是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本文主要对比杨宪益夫妇,霍克斯和闵福德的两种英文译本,重点分析其对意象,修辞手法和情节关联性较强词句的翻译策略,从而得到关于诗词可译性及归化、异化翻译手段的认识。本文发现,诗歌并非完全不可译,但情感和意义的完美传达几乎不能达到。总体来说,归化的使用多于异化,翻译手段的选用与译者自身因素关系紧密。关键词: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翻译手段;意象;归化和异化
社科文化
原文: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杨译:Sweet is she as the lotus in flower,
Yet none so sorely oppressed;
After the growth of a lonely tree in two soils
Her sweet soul will be dispatched to its final rest.
霍译:Your stem grew from a noble lotus root,
Yet your life passed, poor flower, in low repute.
The day two earths shall bear a single tree,      Your soul must fly home to its own country.
这两句诗是香菱的判词。香菱是《红楼梦》中极具悲剧彩的女子,她出生官吏之家,却幼年被拐,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又被薛蟠霸占,成为名义上是妾,实则地位与丫鬟并无不同的妾室。 后又陷入妻妾纷争,终生不被善待。曹雪芹对这个女子的命运是十分悲悯的,从 “一茎香”“实堪伤”“香魂”还有她的本名“真应怜“就可以看出。这句话中包含两个意象,分别是荷花及孤木,且都具有深层含义。荷花即莲花,运用谐音代指香菱的原名“甄英莲”,首句点出所咏之人[10]。同样,这样的谐音非常可惜地不能在译文中表现出来,只能通过注释或者其他显化手段加以说明。另一方面,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作者借此表达对香菱善良,坚强,纯洁等高贵品质的赞美。霍译使用了“noble”,将本句所含情感巧妙地传达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将荷花的文化背景润物细无声般融入了译本,使得意和象都得以展示,这也说明一些简单的艺术意象是可以被准确翻译的。
杨译“两地生孤木”为“the growth of a lonely tree in two soils”,霍译为“two earths shall bear a single tree”,两者基本相同,都描绘了枯木生于两地的画面,但这只表达了诗句的表层含义。其实,“两地生孤木”运用了析字法,两地为圭,枯木即木,因此代指薛蟠正妻夏金桂。这句诗实际上表现了夏金桂对香菱的折磨与压迫,揭露和讽刺了封建制度下女性被摧残的悲惨命运。由于汉字独特的构字法,对于这句话的准确翻译几乎不可能做到,读者也就无从体会作者的用意[11]。因此,某些持不可译观点的学者认为,意象的翻译只能抓住其“象”,致使意象分离,不能表达诗句的隐喻意义。
例3
原文: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杨译:For twenty years she arbitrates
Where pomegranates blaze by palace gates.
How can the late spring equal the spring’s start?
When Hare and Tiger meet,’3
From this Great Dream of life she must depart.
霍译:You shall, when twenty years in life’s hard school are done,
In pomegranate-time to palace halls ascend.
Though three springs never could with your first spring compare,
When hare meets tiger your great dream shall end.
这两句诗是四春的判词。她们的名字暗含“原应叹息”
之意,是曹雪芹对她们各自悲惨命运的嗟叹和唏嘘。元春深
陷宫门,失宠病逝;迎春嫁与狠毒之人,撒手人寰;探春远
嫁至海疆,漂泊无依;惜春剃发为尼,常伴青灯古佛。这句
判词概括了四妹的命运和与贾府的联系。首句中“榴花开”
是一个极重要的意象。榴花即石榴花,与其他花不同,它的
颜是火红的,非常明亮鲜艳[12]。苏轼在《阮郎归•初夏》
中写道:“榴花开欲然”,即绽放的石榴花好似燃烧起来一般,
可见其颜之明亮。这里用来表示元春极高的荣宠,如同那
盛极一时的石榴花。霍译“榴花开”为“ascend”,虽意思
可懂,但稍显平淡,没有表现出石榴花张扬怒放的情态,贾
妃的荣耀和她对家族的助力也就不得而知。而杨译为“blaze”,“熊熊燃烧”富有动态美,可谓十分贴切,可以看出杨宪益
对文意的精准把握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三春争及初春景?”指迎、探、惜皆不胜元春,杨译
简单地使用”spring”直译,恐怕不能表达出深层含义,霍
译添加了“your”便使意义清晰,像读者准确传达出“表面
指物,意在其人”的含义。虎和兔也是有趣的意象。元春死
于兔年,这句话指出了她暴毙的命运。同时,“虎”是权力,力量,地位的象征,“兔”则是弱小,任人欺凌的形象,
暗示贾府在元春死后由盛转衰的结局[13]。杨译中”she”容
易使读者以为这句单指元春,忽略了暗藏的贾府命运,霍译“your”就可以较好地表达双层含义。
例4
原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
黄粱。
杨译:For husband she will have a mountain wolf,
His object gained he ruthlessly berates her;
Fair bloom, sweet willow in a golden bower,
Too soon a rude awakening awaits her.
霍译:Paired with a brute like the wolf in the old fable,
Who on his saviour turned when he was able,
To cruelty not used, your gentle heart
Shall, in a twelvemonth only, break apart.
这两句诗是迎春的判词,描述了她嫁给残暴狠毒的孙绍
祖后一年便死去的命运。首句用典,将孙绍祖比作中山狼。
这个典故出自马中锡《中山狼传》,指被好心人所救却反而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443
ptv想要吃掉他的邪恶形象,在这里表现孙绍祖阴狠毒辣。杨宪益和霍克斯对此句的翻译恰好是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杨译“mountain wolf”,采用直译,忠于原文,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象,使读者接触到原原本本的中国文学。但是,异化翻译在可读性和流畅性方面对读者而言是一个较大的障碍[14]。很有可能读者并不知道“mountain”和“wolf”之间的联系,更不理解“mountain wolf”的含义,这就不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霍译“wolf in the old fable”,改变了中山狼的原语言表达,但贴合西方文化背景,传达同样的含义。西方寓言中,狼多是贪婪狡诈,狠毒愚蠢的形象,《伊索寓言》中《狼与羊》《狼与牧羊人》《狼与鹭鸶》都表现了狼的特点[15]。因此,霍译将原文内涵融入西方文化表达,效果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味使用归化手段将损害译入语的独特性,削弱文化传播的效果。归化和异化的效果与语言国家文化软实力,译者翻译心理和水平,文本复杂程度等有关,因此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5
成教本科
原文: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杨译:This bird appears when the world falls on evil times;
None but admires her talents and her skill;验证码有什么用
First she complies, then commands, then is dismissed,
Departing in tears to Jinling more wretched still.
霍译:This phoenix in a bad time came;
All praised her great ability.
‘Two’ makes my riddle with a man and tree:
Returning south in tears she met calamity.
这两句诗是王熙凤的判词。首句用典,凡鸟是繁体“凤”的拆字,这里不仅点出描述对象王熙凤,同时通过用典表现作者对熙凤的评价。“凡鸟”出自《世说新语》,三国时期嵇康和吕安是好友,一日吕安前来拜访,恰逢嵇康不在家,嵇康之兄稽喜邀其入家,吕宋于是在门上留下“鳯”字以示讽刺,后世用来形容平庸的人[16]。“凡鸟”可以看出作者对王熙凤机关算尽,八面玲珑的“俗”的讽刺。杨译为“bird”,将典故
隐含之意表达了出来,但少了些修辞的韵味。霍译“phoenix”则完全没有译出平庸的意思。第三句像是个谜语,耐人寻味。有说是贾琏对熙凤的态度变化,即从妥协到命令到休妻。也有是凤态度的说法,熙凤由顺从、发号施令最后被休。杨宪益按照第二种说法翻译,霍克斯则直接点出了最后的结局。但这两种翻译方法都有些许不足:杨宪益遵循自身看法,虽有可能是正确解释,但有可能造成误导,同时也压缩了读者的想象空间;霍克斯省去”一从二令“,客观上是原文意思的缺失,没有做到翻译原则要求的“信”[17]。这种作者表意模糊的语句较难翻译,因情节的复杂性造成多角度理解,最终陷入不可译的结果。
例6
原文: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杨译:So talented and high-minded,
She is born too late for luck to come her way.
Through tears she watches the stream
On the Clear and Bright Day; “‘
A thousand lithe east wind blows,
But her home in her dreams is far away.
霍译: lessed with a shrewd mind and a noble heart,  Yet born in time of twilight and decay,
磷系阻燃剂In spring through tears at river’s bank you gaze,
Borne by the wind a thousand miles away.
这是探春的判词,讲述了贾家唯一头脑清醒,才智俱高的女子远嫁海疆,难以再回到故地,与家人相见。这四句诗独特和巧妙的地方在于,其与文本的联系十分紧密,后两句可以说是故事情节的再现[18]。因此,这种具有双重含义的词句翻译难度较高,容易丢失原文的隐含意味。“清明”一语双关,既可以表示江边的天气,又暗合探春清明出嫁的情节。而从后文《分骨肉》中的“一帆风雨路三千”和探春抽到杏花签以暗示杏花绽放的清明时节可以推想,这里强调的是清明节这个对于探春有特殊意义的日子[19]。因此不论是“On the Clear and Bright Day”还是“In spring”都显得有些偏离文意。这种与故事情节高度相关的词句有时属于“不可译”之列。“千里东风一梦遥”与题画中的风筝相对应,也是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探春所作谜语的谜底。断线风筝就如她自己自此漂泊无依。这在风筝具有梦想,希望等意义的西方可能较难理解。此外,杨宪益在所有判词中皆使用”she”,而霍克斯多用“you”,人称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若为第三人称,则为上帝视角,更加符合判词客观的特征和悲凉的效果[20]。而第二人称的使用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好像作者也在悲悯她们可歌可泣
的命运。人称的选择也与译者自身文化背景有关,两者各有所长。
四、结论
十二金钗判词中有大量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与小说情节相关的表达,这对于译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可以看出,诗歌并不是完全不可译,在深刻理解原文思想,挖掘深层含义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翻译手段便可以达到翻译目的。但在典故,专有名词等确实不能到对应表达的情况下也不必强求原文含义的传达,即不可译有时难以避免。判词的译文表明,杨宪益先生多使用异化,霍克斯先生更青睐归化,体现了翻译手段与译者翻译心理,翻译目的和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下转第446页)
www.sjgzzs 444
(上接第444页)
(Volume I-III)(tran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80.
[2]Hawkes,D.& J. Mindfor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ume I-V)(trans.)[M].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3-1986.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合肥: 黄山书社,1988: 5152.
[4]竹辉.中英诗歌中的“意象”[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06):50-54.
[5]王若谷:《译诗漫谈》《龙门阵》1991年第6期.
[6]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01):40-44.
[7]张南峰.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评介[J].中国翻译,2004(01):18-23.
[8]李绍年.迷离幻境“真事隐”──金陵十二钗判词译文初析[J].语言与翻译,1994(02):48-63.
[9]张瑞娥,陈德用.由女性主义看《红楼梦》判词的英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3(06):91-93.
[10]李玺.基于文体分析的金陵十二钗判词翻译研究[J].英语广场,2018(02):26-27.
[11]谈雅皓,施倩文,龚敏杰.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英译本对意象处理的对比分析[J].英语广场,2015(06):19-21.
[12]梁书恒.十二钗判词中的意象及英译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2):173-174+180.
[13]金瑞,邵华.论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红楼梦》为例[J].海外英语,2019(01):113-114+128.
[14]熊晶晶.中国古诗词意象英译探讨[J].文教资料,2008(11):29-31.
[15]高洁.翻译暴力下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以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6):162-163.
[16]李英垣,陆雨瞳,王婷艳.论中国古诗词的不可译性[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03):88-93.
[17]魏烨.异化、归化,何去何从——对翻译的再认识[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4):169-171.
[18]熊晶晶.中国古诗词意象英译探讨[J].文教资料,2008(11):29-31.
[19]张薇.古诗词中意象的作用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3):126-128.
[20]王琼.古诗词中古典审美意象文化内涵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9(21):129-130.
大多数读者已经习惯、接受、认可、喜爱移动化阅读,借助多种多样媒体方法来进行阅读、收听和播
放。
最后,阅读服务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杨宪益
传统纸质媒体传递的内容相对大众化,对于某些读者而言,内容非常乏味、枯燥、缺少新鲜感,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阅读求需。新媒体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读者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过去的信息接收者向信息定制者转变。同时,出版商实现阅读内容开发方式和多样化,对现有的纸质媒体传播方式进行改变,移动终端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条件的进步,对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阅读及促进以及数字出版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虚拟地震台网
(2)以技术为核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主要生产力。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正在推动出版业的变化和升级。为了促进新媒体时代数字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扩大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以技术为动力,推动数字出版事业的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快捷、人性化的服务。
第一,是加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为了促进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业的发展,要对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保持敏锐的嗅觉和远见。出版行业的大数据主要在阅读数量、使用数量、阅读的博客评论的数量、主题讨论的数量等。
大数据就像阅读市场上的“晴雨表”一样,借助大数据,出版企业可以确定接下来的工作方向。
第二,增加社交互动平台的应用。
如何吸引新读者是出版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需要提供有趣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并值得分享。因此,需要使用新技术构建社交互动平台。例如,可以使用官方帐户与读者互动或收集与阅读的内容相关的文章、视频和照片,以吸引更多的新读者,培养忠实的读者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
(3)瞄准产业,加快产业链建设
数字出版行业包括出版商、编辑、作者、网络运营商、平台商和技术商,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只有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与其工作相当的报酬,才能保证出版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在中国,数字出版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平衡。原因是产业发展机制还不完善,数字出版投入成本高、利润少、著作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盗版多。不能有效地保护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影响数字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努力加快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完善制度,提高全民的版权意识,保护正版作品,尊重版权人,树立品牌形象。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必须通过创新阅读,提高知识转化能力,加快建立产业链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为促进出版业的转型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角转换[J].新闻传播,2019(04):46-47.
[2]敖敬华.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规范化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24):192-193.
[3]任晓霞.数字出版时代重新认识出版编辑[J].才智,2018(36):228.
www.sjgzzs 44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5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08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意象   读者   判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