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贡献率
一个概念必须有准晰的涵和明确的外延。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容。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和围。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目前对“学困生”的概念涵与外延好像很少有人去分析,所以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明确“学困生”的概念涵与外延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
一、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看法
学困生的定义,自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登上教育大舞台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可查阅到的与学习困难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已达90种以上。我国学术界对学习困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国家教育委员会或教育部的文件中也没有对此做出界定。
比较流行的有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下面列举一些界定方法。
转基因快速检测仪1.摘自.yinghuayq./ketiyanjiu4.htm乐清市英华学校高中分校阎义长 "学困生"助学策略实验研究方案
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据考试统计测量分析,我校高一年级学困生相对少一些,而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学困生比例较大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转化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由于各种原因,极少数道德品质败坏,已经放弃学习的,或者确属智力低下的学生不应列入学困生研究的围
2.摘自鲁米那某学校课题申报书
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
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关于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西方国家把它视为生理,病理现象,我国和前联视其为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
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耿殿君
3.摘自.chinald/ccld/type.htm翔平博士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现象研究表明,大约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
宫体诗
喜剧世界4摘自.zhjy/jwt/info/doc/2004-11/16/26603/5中课题申报书
对于学习困难生的界定,大致有三条鉴别标准:第一,智商的下限定在90—95第二,以代表性较好的样本的学科统测成绩平均分为参照相标准,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生的标准第三,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有表现异常的行为
有的学者认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学目标是社会期望学生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我国通常由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来体现。这里的“远未达到”,一方面是指学生各门功课的总分远远低于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另一方面也指在学生每个学期学习的主要课程中,有一门以上不及格需要补考。也有学者认为“学困生”指的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学校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表现是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来应付老师检查,旧的基础知识不牢,新的知识更加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兴趣更加不高。如果再加上引导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越读信心越少,长期拖下来,就演化成学困生了。
二、对“学困生”概念的思考
我们课题组发现,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动态性、学业性、人为性。
1、“学困生”概念是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学习困难”指学习进行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状态,而不是依据最终阶段的结果作出的判断。学习困难并不局限于学生自已意识到的,也包括教师所鉴定的“教授困难”,有特定学科、特定课程的学习困难,也有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困难。但这种学习困难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从学习困难学生的本质特征上看属于“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课改以前,对学习差的学生,往往直呼“差生”,加之品性不好的,叫“双差生”;课改初期,改叫“学困生”,顾名思义,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现在更多的提法叫“潜能生”,转化过程称为挖掘潜能的过程。
2、“学困生”应侧重学业方面,与思想方面的差生或后进生不同。目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主要通过学业成绩,通常以几门主要学科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平常考查、段考、期考、毕业考、其成绩总评不及格为标准。因此,我们基本上按此方法来界定。
3、“学困生”是教师们人为地划定的。我们也可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自主界定学困生的涵与外延。
三、我校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为了精确界定学困生,我们做出如下约定。
1、学困生应该具有正常智力和一定的学习动机。
正常智力主要指整体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不排除智力结构发展失调,因此可以表现出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存在障碍)。一定的学习动机指这种学生客观上还是想搞好自己的学习的,只是由于自我智力水平发展失调或其他原因,比如基础差、情感失调等原因才导致学习困难。
根据这一约定,极少数道德品质败坏,已经放弃学习的,或者确属智力低下的学生不应列入学困生研究的围
2、学科发展不均衡的优秀学生也应纳入学困生畴
很多研究者认为,学困生只是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不属于学困生畴。我们课题组在讨论学困生概念时也一度产生困惑。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各门学科均处于落后状态。这类学生基本不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习任务,难以通过初中学段毕业水平测试,而且往往伴随有行为不良、思想不端甚至心理异常等问题。对这类学生界定为“学困生”大家没有异议。但我们发现,总成绩合格以上,但某学科相对于各学科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的学生,也是教师要转化的对象,并且这一类学生在数量上要多于前一类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有薄弱学科,薄弱学科成为该生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如果该生能在薄弱学科上有所作为,那么他的总体成绩将有一个大的飞跃。对这类学生是否纳入学困生的畴呢?经过慎重思考,课题组达成一致意见:把有薄弱学科的学生纳入研究畴。即:总成绩达到合格标准,但有某一学科的成绩相对于各学科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明显低于自身发展的正常水平,这类学生也需要教师进行转化。由于学生不可能都全能全才,他们总会在某一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即使优秀学生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学困生。因此,我们课题组对学困生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宽泛,拓展了学困生的围。其定义为:总成绩没有达到合格标准以及总成绩在合格以上但某学科成绩相对于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的学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0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   学生   学困生   概念   智力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