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美国爆发禽流感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施工监控量测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量测结果确定两次衬砌施做时间。
根据隧道围岩的多样性及不良地质地段多的特点,为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我们拟采用信息化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和实用的量测围岩应力-应变方法,控制围岩变形,掌握准确的数据,修正参数,指导施工。
1.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
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A 类)和选测项目(B 类)。必测项目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经常性量测。选测项目是用以判断隧道围岩松动状态、喷锚支护效果和积累资料为目的的量测。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见表7-12. (表略)
2. 运用隧道三维非接触量测新技术方法
在隧道工程中,工程测试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围岩净空位移量测基本上还是沿用20 世纪6070 年代的量测方法,一般采用钢尺式收敛计,挂钢尺抄平等接触方式进行。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简便可靠、能适应恶劣环境等优点,但采用此种方法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该法对施工干扰大;由于人为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测量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人为错误,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测速慢,从而更加大了对施工的干扰;当跨度大于15m 时,由于钢尺的抖动、拉伸、温差等因素及工作条件恶化使测量无法进行。以上这些都使钢尺式收敛计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隧道快速、大跨、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施工中我们从高精度、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的原则出发采用非接触观测
1 非接触观测原理
非接触观测是以光学/电磁方式远距离测定结构上点位的三维坐标。由于无须接近测点,该法避免了传统接触式观测必须触及测点才能观测的缺点,是隧道变形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施工中我们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全站仪自由设站是仪器从任一未知点上设站观测若干已知点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坐标变换求得该测站上仪器中心的坐标,然后以此测出其余新点的坐标。由于仅使用一台测量仪器且仪器测站可以自由设置不需要造点对中,同时观测数据可通过现场计算机快速处理,同时观测数据可通过现场计算机快速处理,因此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对于在隧道狭窄空间内进行精度要求较高的实时变形观测作业是很适合的。
2武林风中美对抗赛 观测系统:自由设站三维变形百接触观测系统由观测主机全站仪、反射靶标以及计算机组成。
3 观测要点
1) 目标点与测站设置
(A) 基准点:基准点用于建立三维坐标系,要求稳固不动,其坐标可根据现场情况自行设置而不必测量(如用于建立绝对三维位置坐标系则需先测定基准点的坐标,对于变形作业一般无此要求)。在隧道在隧道出口设置4 个地面基准点,其中2 点为校核点;在洞内衬砌上设置后视点,用于坐标传递。地面基准点用混凝土浇铸而成,埋置深度1m,采用对中杆及圆棱镜观测。洞内后视点由变形点反面粘贴反射膜片而成。
(B)变形点
变形点为设置在结构上用于监测结构变形的测点。隧道在洞内衬砌上共设置了180 个变形测点,每断面3 个,分别位于墙脚(路面以上1m 起拱线以上0.5m 及拱顶处。变形点由薄钢板(2.5mm 厚)弯成直角形状并用膨胀螺栓锚固在衬砌表面上而成,反射膜片裁成70mm方片粘在钢板上。变形点的观测距离为29-85m,反射膜片与仪器光轴的倾斜角度不大于30 度。
(C) 测站
仪器测站在洞内设置了4 个,洞外设置了2 个。洞内测站设于边墙电缆槽上。为避免车辆振动干扰以及安全起见,观测时测站附近设置了防护区。由于是自由设站,测站上仪器无需对中。但为了消除膜片倾斜对测距的影响,测站位置大致固定(即在测站处做一标记,每次观测仪器均架在该处)。
2) 观测:观测前,把全站仪的各项轴系误差及指标差进行准确调校。观测时,打开仪器的角度改正及补偿器功能,并对仪器进行气压和温度的气象改正。观测采用记录测量模式,所有观测数据均存储在GRM10 模块内。
为了确保观测精度,采用三次重复设站,每次设站采用双盘测回结合三次重复照准的冗余观测方法,即每一测站上分别用两个盘位连续、重复照准三次目标点,得23 个观测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次设站观测的结果。
4 观测精度及观测结果的评定
1) 观测量的实际观测误差
观测量为水平方向H 竖直角V 和斜距D,其观测误差用标准差S评定,双盘位连续照准三次的观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按下式计算:
2) 三维坐标/收敛基线的观测精度
对于目标量F(三维坐标/收敛基线长)={H V D},观测量平均值误差对F 的一次观测的影响可由误差传播率计算得出,则三次重复设站的平均值园艺学报的精度为:
而平均值的精度还可根据目标量三次设站的实测结果,按贝塞尔式给出:
根据观测量的实际观测误差以及三次重复设站的实测结果,分别按上述计算与实测方法对隧道三维坐标和收敛基线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
3) 变形观测精度
4) 变形观测结果的评定
5) 净空变形观测成果:根据观测结果可得出:净空收敛变形、净空周边点位移;根据收敛及周边点位移的观测结果,可对隧道的净空变形形态进行评估及变形预测。采用非线性回归和灰理论对观测结果进行预测,建立三种预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即:
3. 运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监控量测方法
1纳吉 测试要点
1) 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
2) 围岩位移量测:围岩位移量测是在钻孔中埋入单点或多点位移计以测试岩体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移。围岩位移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一般为净空变化量测断面间距的35 倍。
3) B 类量测项目:主要用于验证预设计的合理性和探讨与支护衬砌的受力机理,作为A 类量测的补充,用以调整和改变设计。B 类量测宜在施工初期阶段进行。量测断面布置原则上应设在有代表性地质地段。
4) 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断面上进行。量测断面的间距与隧道长度、围岩条件、开挖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按表7-13 选用。
2 净空测点布置和量测
1) 净空量测测点布置
净空变化量测基线在横断面上的布置见表7-14 和图7-18 所示。以水平基线量测为主,必要时设置斜基线。(图略)
2) 净空量测
(A)把净空变位仪的短杆固定在施测的两测点的岩体内。
(B)根据围岩条件确定量测间距。
(C)量测精度:在变位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一般为0.1mm,在变位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为1 mm
3) 拱顶下沉测点布置:拱顶下沉量测测点,一般布置在拱中和两测拱腰,每断面布置三点,当受通风管或其他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4) 围岩位移和锚杆轴力量测。根据围岩条件和工程重要程度,每断面设置25 骑士个测点,见图7-2-19。(图略)
3 量测频率和结束量测的时间
1) 量测频率主要根据位移速率和测点距开挖面距离而定,一般按表7-15 选定,即元件埋设初期测试频率要每天13 次,随着围岩渐趋稳定,量测次数可以减少,当出现不稳定征兆时,应增加量测次数。(表略)
2) 结束量测的时间:当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后,以1 /3 日的频率量测2 周,若无明显变形,则可结束量测。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5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90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测   量测   围岩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