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第4期(总第12期)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王 挺 斌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2019年9月,安徽大学公布了战国简本《诗经》。这是目前最早的《诗经》版本,具有文字学、文献学、经学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简本与今本对勘,存在不少
异文。简本《诗经·召南·小星》中的“季”“李”对应今本《诗经·召南·小星》中的“嘒”,
关系较为复杂。“季”与“嘒”是假借关系,而“李”则是“季”的讹误。
关键词诗经异文假借讹误
光固化树脂胶2015年初,安徽大学入藏了一批竹简,现在一般称为“安大简”。经过相关部门鉴定,这批竹简的年代大致在战国早中期。从内容上看,这批竹简包含了众多珍贵文献,其中有《诗经》。2019年9月,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推出了《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收录了《诗经·国风》部分诗
篇,共计57篇,包括《周南》10篇,《召南》14篇,《秦风》10篇,《侯风》6篇,《鄘风》7篇,《魏风》(《唐风》)10篇。《侯风》《魏风》与《唐风》的关系比较复杂,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重点谈谈《诗经·召南·小星》的异文问题。
1.《诗经·召南·小星》的异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集,收录了大约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后期的诗歌。在汉代有所谓的“四家诗”,亦即齐人辕固所传《齐诗》,鲁人申培所传《鲁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鲁人毛亨所传《毛诗》。前三家为今文经,后一家为古文经。四家在经文、解说等方面均有不少差异,但《毛诗》保存最好、流布最广。现在较为通行的《毛诗》版本是清人阮元校刻的《毛诗注疏》,在此之前,尚有日本足利学校藏南宋刊十行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15ZDB095)的阶段性成果。《汉字汉语研究》匿名审稿专家与编辑部给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致谢忱。
2020年第4期··
汉字汉语研究
··本《毛诗注疏》(见图1),但文字略有讹误。以《召南·小星》为例,“昴”所从“卯”误作“印”,“裯”所
从“衣”误作“示”等。阮元参校诸本,堪称精善。其中卷一之五《召南·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寔命不猶。
图1 日本足利学校藏南宋刊十行本《毛诗注疏》 图2 安徽大学藏战国简本《诗经》
安大简本《诗经》(见图2)在文字上有诸多不同之处。比如“嘒”写作“李”与“季”,“彼”写作“皮”,“小”写作“少”,“在”写作“才”,“肃”写作“ ”,“宵”写作“肖”,“征”写作“正”,“寔”写作“折”,“维”写作“隹”,“昴”写作“茅”,“抱”写作“保”等。为方便观览,参下(表1):
表1 《诗经·召南·小星》今本与简本异文对比
今本简本异文类型
今本简本异文类型
嘒李?嘒季?
严控未成年真人秀
彼皮假借彼【缺】小少同源分化
小【缺】星星星【缺】三
晶(“参”之省体)
假借维
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今字与古字
续表今本简本异文类型今本简本异文类型
五五参晶(“参”之省体)繁简
在才假借与与
东东昴茅假借
肃 假借肃 假借
载体桩肃 (重文号表示)假借肃 (重文号表示)假借
刘光基宵肖假借宵肖假借
征正分化字与母字征正分化字与母字
夙 (即“宿”字)假借抱保假借
夜夜衾衾
在才假借与与
公公裯假借
寔折?寔折?
命命命命
不不不不
同同猶猷异体
表1中的假借异文,整理者(2019:93)多数已经明确指出。黄德宽(2017:6)曾撰写文章对“肃”与“ ”的关系有过专门论述:“‘尗’声系字与‘肃’古音相近或相同。‘尗’声系字‘尗菽叔’归书纽觉部,‘淑’为禅纽觉部,‘椒’为精纽觉部,‘寂’为从纽觉部,‘戚’‘ ’清纽觉部;‘肃’,古音在心纽觉部。在出土和传世文献资料中,以‘尗’声系字通‘肃’并非偶然现象,如王弼本《老子》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之‘寂’,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作‘绣’,乙本作‘萧’,北京大学汉简本《老子》作‘肃’。”这是可信的。
不过“少”“小”古本一字,不宜视为假借关系。“正”的本义就是行走,“征”是“正”累加意符“彳”的结果,“正”与“征”是母字与分化字的关系,也不宜视为假借关系。“隹”“维”在记录副词表示“仅有”这一意义上都属于假借字,并非假借字与本字的关系,但“隹”使用较早,此处直接以古今字视之,正如《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玄注:“余、予,古今字。”“余”“予”在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时都是假借字,而郑玄就看作古今字关系。“猷”和“猶”则是一字异体。至于“寔”与“折”,韵部有支、月之别;
2020年第4期··
汉字汉语研究
··
整理者引朱珔《说文假借义证》说“折”“提”古可假借,但支、月发生关系的例证太少,“寔”“折”是否为假借关系尚待研究。
下面我们着重来讨论“嘒”和“季”“李”的关系。整理者(2019:93)指出:
李皮少星:《毛诗》作“嘒彼小星”。“孛”在本诗中两见:“”“”,前者写作“李”形,后者写作“季”形。楚简文字“孛”作“”(《郭店·老乙》简一〇),简文“李”“季”疑皆为“孛”之讹误。《韩诗》作“暳”。《玉篇》日部:“暳,众星貌。”又据《说文·口部》“嘒,小声也”,可知《韩诗》“暳”是本字,《毛诗》作“嘒”乃假
借字。李家浩疑简本“孛”当读作“”,昏暗之义。《文选·左思〈吴都赋〉》“旭日晻”,李善注:“,亦闇也。”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案:《说文》《玉篇》《广韵》皆无‘’字,古止用‘孛’字。《汉书·五行志》下曰:‘孛者,恶气之所生也。谓之孛者,言其孛孛有所妨蔽,暗乱不明之貌也。’”
严格来讲,安大简《诗经》简35“”并非“李”字。众所周知,楚文字中的“李”往往写作上来下子之形,亦即“来子李”,比如包山简20“”、包山简22“”、新蔡简甲三304“”等。安大简《诗经》简39“桃 ”之“ ”写作“
”,与曾侯乙墓简
77“”结构相合,是在楚文字“李”的基础上累加意符“木”。迄今为止,楚文字中只有“来子李”而无“木子李”。安大简《诗经》简35“”虽然可以勉强隶定为“李”形,但不能说它就是“李”字。“嘒”和“季”“李”之间的关系,整理者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看法,亦即“季”“李”皆为“孛”的讹误,“孛”是“㫲”的假借,“㫲”为昏暗之义;而“嘒”则是“暳”的假借,“暳”即众星之义。如此一来,事实上已经抛弃今本与简本的对应关系,各自独立求解为训。
然而,我们注意到“嘒”和“季”之间其实是存在语音上的联系的。“嘒”属晓母质部,“季”属见母质部。两者韵部相同,声母虽有见、晓之别但都是牙喉音,关系密切。“歌”“柯”“牁”从“可”得声在见母,而“诃”“呵”“抲”从“可”得声在晓母,是见、晓二母声近的证据。李新魁(1963:92-102)对牙喉音见、晓、匣诸声母的关系有过深入研究,读者可参。而在中古音里,“嘒”属四等合口去声,“季”属三等合口
去声。由此可见,“嘒”“季”的语音是非常接近的。
至于“李”,很有可能就是“季”的误字,因为安大简《诗经》简35字形
“”“”
上部只争一笔,形讹关系较为明显。从安大简《诗经》整体书写风格来看,抄手笔迹略为草率,出现讹误不足为奇,郭理远(2019)已有专文讨论。清华简《楚居》简1“”
为“季”字, 但顶部笔画与编绳痕迹相重合,客观上有点像“李”。西周时期的五祀卫鼎上有一字写作“”,唐兰(1986:463)、马承源(1988:131)、王辉(2006:139)、侯志义(1990:97)、王长丰(2004:87)、曹锦炎(2011:52)、王晶(2011:126)等释为
“季”;容庚(1985:389)则将该字收在“李”之下,季旭昇(2014:486)又进一步改释为“杍(梓)”。虽然该字究竟如何考释目前仍存在争议,但出现这种释“季”释“李”之纠葛,恰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季”“李”形近易混。宋人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卷十六所收曾季师盘之“季”写作“”,字形
上显然近似“李”。古书中有“季”“李”讹混之例,如《三国志·魏书·贾逵传》“自汉季以来”,卢弼(2009:1403)指出“季”或误作“李”。
如此看待“嘒”和“季”“李”的好处,是能把简本和今本建立起联系,它们的关系也能得到合理而平实的解释。不过,此前并无太多材料表明“嘒”与“季”存在密切的关系,现在仅从音理上讨论似乎仍嫌不足,完全有必要挖掘并结合其他的证据进一步论述。
2.清华简《命训》中的“季”
ANTIGLOBALIZATION清华简第五辑中有一篇文献叫《命训》,其中简11-14(宽式释文):
抚之以季(惠),和之以均,敛之以哀,吴(娱)之以乐,训之以豊(礼),教之以艺,正之以政,童(动)之以事,欢(劝)之以赏,畏之以罚,临之以中,行之以端=(权,权)不法,中不忠,罚□□□不从劳,事不耕,正(政)不成,艺不淫,豊(礼)又(有)时,乐不伸,哀不至,均不一,季(惠)必仞=(忍人)。凡此,勿(物)氒(厥)端(权)之(属)也。季(惠)而不仞=(忍人),人不胜□□不智(知)死,均一不和,哀至则贵(匮),乐伸则亡(荒)。
清华简《命训》与今本《逸周书》中的《命训》正好可以对读。上引简文中的“季”,对应的今本就是“惠”。研究者一致认为,今本“惠”即惠爱、爱利之义。那么,“季”“惠”不存在意思上的关系,而在字形上两者显然也无交涉。
不过从音理上说,“季”“惠”的关系十分密切。据《古韵通晓》,“季”属见母质部,“惠”属匣母质部。两者韵部相同,声母虽有见、匣之别但都是牙喉音,关系密切。“割”从“害”得声在见母,而“害”在匣母;“减”从“咸”得声在见母,而“咸”在匣母;“贺”从“加”得声在匣母,而“加”在见母;“怙”从“古”得声在匣母,而“古”在见母;“暇”从“叚”得声在匣母,而“叚”在见母。是为见、匣二母声近的证据,亦可参上引李新魁(1963:92-102)文。而在中古音里,“季”属三等合口去声,“惠”属四等合口去声。由此可见,“季”“惠”的语音是非常接近的。清华简《命训》这条材料是反映“季”“惠”音近可通最为直接而有力的一条证据。
3.“柳下惠”与“柳下季”
与“季”“惠”假借密切相关的,还有柳下惠的名号问题。
2020年第4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4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89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关系   假借   诗经   异文   研究   竹简   证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