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

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
                                            乡土建筑课程论文
作者:***
指导教师:***
摘要: 我国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明显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按照其表现和感知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的物质空间环境要素和隐性的社会文化要素两部分。主要受到我国古代理性主义追求,强烈的整体意识,特有的空间组合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聚落 民居 空间形态 传统文化
Abstract:cd3 Spatial form of our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s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bviously. Traditional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residential space form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erformance and percep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explicit and implicit elements of physical space environment, soci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of two parts. Mainly b
y the pursuit of rationalism in ancient China, a strong overall sense of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concepts of space.
Key Words: 莆田学院网络教育traditional settlem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pace form
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
导语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有着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和造型风格,但大多是从住屋(宅、宫)中衍生出来的。在宗法和礼制的限定下,从体关系而言,都是以院落为单元,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的轴线上多进、多路的院落形成组,从水平方向延展开来,组成里坊、街坊,城市聚落。这些城市聚落大多因地制宜,可以是平原、盆地上规整平直的,也可以是依山傍水,曲折起伏的,但在实质上,大都是以院、坊、城三个空间层次构成的网络系统。这一网络向郊野、乡村辐射,循着同一构成规则,就象一种语言的句法构成一样,使里、集、堡、寨、村等等都有着类似于城市的空间形态。这种城乡同构的空间概念也部分印证了“亚
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发展史观。究其实质,乃是华夏民族对同一亘古建筑习俗的文化认同。从“匝居”到聚居,从一座庭院到一座城市,以血缘及地缘为纽带的宗法礼制和“人伦轨模”,构成了中国古代空间习俗的秩序及其营造基础。周菊英
正文
    我国古代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明显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古代哲学政治社会伦理等因素 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按照其表现和感知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的物质空间环境要素和隐性的社会文化要素两部分
    传统空间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安徽大学因此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按的形成原因我国古代哲学政治社会伦理文化思想等方面对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按规划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古代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空间形态按有如下的几个特征
1.理性主义的追求
  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联合早报,的传统的命题 真善美的观点表现出中华民族
理论思维方面的独创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真,,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2.强烈的整体意识
古代规划,大至全国区域的城市布局,小至建筑的厅堂,庭院,都是有一个整体考虑的。全国城市采用统一的分封制或是郡县制,在规模和形制上都有严格的标准#城市本身的布局主次分明,对称排列,左右呼应,中轴明显,街道的脉理清晰,城市的整体性在世界上同时期的城市中较为突出这种整体性意识是经过历史长期发展积累的产物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即概括了城市与山川之间的关系指导了城市如何依山傍水,使山,城,水结合在一起出现了众多著名的整体规划突出的山水城市。秦代开创的以修建直道,驰道,连接长城以组成整体的防御系统都曾为我国城市的整体规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特有的空间组合观念
从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的布局中,可以看出都非常地重视建筑之间的空间院落的组合变化,建筑组合一般表现为多层次,多院落和多变化#一个院落接着一个院落,从而形成不断
发展下去的空间组合形式,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同性质的民居的比较来看#刘秀发明了共享如北京的四合院,山西晋中一带的窄形多进深住宅以及安徽徽州地区的民宅等#多是在建筑空间的组合上追求叠屏封闭,曲折幽静,小中见大的空间环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城市中普遍采用的院落组织的空间形式是传统生活个性观念的强烈反映。
以下我们笔者将通过两个案例来详细阐述上面的观点
案例1  安徽西递古村
西递现存古民居两百余幢,其中,保存较完整并经测绘记录的有一百五十余幢。主要为清代建造的民居,也有少数几幢如前边溪畔的仰高堂为明末建造。从平面格局来看,古民居宅院的基本单元是标准的三合院:正厅、两厢以及围合的天井。这种最常见的形式被当地人称为“三家厅”,基本单元还有两种变体,即“四合厅”和“背靠背”
    民居的面阔多三间,这是因为早在明代,官方就对民间的建筑型制做了限制。因此随着宅院规模的增长,平面上就会出现“四合厅”和“背靠背”的形式,而垂直方向就会由一层增加到两层甚至三层。当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对宅院的规模有更大的需求时,就出现了基本单元多种形式的拼合。其组合的方式非常灵活,不能以简单的串连或并联概括。不少宅院中还建有书房、花厅和私家花园,这是相对活泼的建筑要素。主体建筑加上异形的厨房、庭院,通常占满整个街区,并形成曲折的巷道空间。
以胡贯三晚年居住的惇仁堂街区为例,分析西递的宅院组合方式。这一街区的基本组成单元为三家厅,其组合方式有串联、并联、旋转90度的靠接,以及由辅助房间相间隔而摆脱方格网限制的单元。每个基本单元都有通向街巷的出入口,整个街区内部相互连通,形成可分可合的院落空间,既考虑到大家族的发展,也可以适应家庭结构变革的需要。
案例2    福建尚干古镇
完整村落的景观层次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序列感,村镇的空间形态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而不一定均质化。村镇聚落的空间序列为镇、村、居住单元以及民居建筑等四个层次,这些层次通过宗祠广场、街道、河道、巷道、结点等连续性的实体标志物或空间出现,这些空间层次的转换具有“起一承一转一合”的韵律效果。在空间序列的逐层转换中,人的审美也逐渐升华,当“空间形式与人的内在特性和情感相一致,人与环境之间就产生了共鸣”,“这种内在形式规律和美感,就更加富于趣味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89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间   传统   建筑   城市   形态   民居   聚落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