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形象的复原与表现_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陈展创作解析

艺术探索2008年第22卷第5期(总第90期)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领时代潮流,开风气之先,影响及于全国,绵延至今。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眸这段历史,仍能感受到当年南通的异彩纷呈。2002年7月,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专家、
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作出了南通乃“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论断。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就在此背景基础上建设。的确,南通是中国人最早自己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实践意义之强,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1](p2)可以说,这是对南通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独特地位的客观评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挖掘、
整理、传承和拓展。一、“南通意象”———体现南通城市特质的形象定位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这一类似课题研究性质的设计委托,其策划设计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是如何在建立一个体现张謇时代南通特质的城市文化建筑中,为环濠一线奉献“最后的经典”。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展示设计力图表现出南通独特的人文特质,并对建立南通特城市形象有所担当,自觉参与到南通“近代第一城”的形象工程之中。
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基地位于南通濠河风景区的中部,鉴于濠河在南通城市中的地位,而为政府和市民所瞩目。濠河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南通古护城河,环抱着城市的中心地带,经过多年的经营整治,洁净
的河水与沿线亭台楼阁、塔榭坊桥交相辉映,两岸有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师范学校等遗迹,近年环濠河逐渐形成了包括纺织博物馆、风筝博物馆、韬奋纪念园、张謇纪念馆、沈寿纪念馆、赵丹纪念亭、个艺术馆等博物馆系列。南通城市之风光旖旎、人文兴盛在极大程度上依托于一脉濠河而呈现。
“城市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印象中始终是部分的、片断的,城市的发展也是由一系列连续的片断组成的。”[2](p46)城市由一系列可认知的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元素有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
travelmate 6292
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城市意象”也是落在人们心里的整体素描。“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照比例缩小、
统一抽象、精确缩微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会贯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2](p65)中国近代第一
城博物馆整体形象策略可以概括为:浓缩地表现“近代南通意象”,对张謇时代南通的一段历史流金岁月有若干具象的表现,与环濠一线的张謇相关遗迹遥相呼应。展区的空间组成结构亦借鉴历经百年保留至今的诸多民国老建筑造型元素并加以融合、变通,试图将老建筑造型元素化整为零、多元拼合,在有限的室内空间演绎出能够给予丰富体验感的展示空间。
“在近代西风东渐时代,中国早期建筑师孙支厦受命于张謇在南通设计一系列建筑,如南通钟楼、南通博物苑、张氏故居等至今历历可寻,其基本的造型方式如一唱三叹般反复再现,形成风格化的系列设计,可供研究、提炼出南通近代建筑的独有属性。”[3](p63)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展示空间整体形态以近代风格为基调,内部展示元素建筑造型汲取张謇时代建筑的特有造型语汇,基于现代需求,用新的技术、材料及平面设计与版式设计,对古旧的建筑语言予以重新的诠释。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拾掇若干在历史中佚失的文化资源,令若干张謇时代曾经存在、而后在百年历史沧桑中已经湮没的经典建筑形象得以重现。
二、聚合形神———探究体现城市特质的展示语言及方式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展厅情节线的组织采用连锁的方式,从南通古代厅(青墩、唐宋明清)到近代第一城展厅,各空间之间联系紧密,内容连贯,情节的脉络比较清晰。通常在同一主题情节空间中,为了使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组合更加连贯,常常强调相邻空间的相互咬合、渗透,连通、贯穿、环环相扣。空间之间的联系既不突然,也不平淡,空间的相互插入形成一定的导向性,引导和暗示人们进入下一个空间,加强了空间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情节的首尾也更加连贯。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展厅主要情节点由前序篇(南通古代筑城)和主题篇(近代第一城)组成,主题篇中细分为规划、
园林、教育、文化、交通、产业、金融、地方自治、人物等代表篇章。在展示空间中处处存在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观众在同一空间中或以左边展示内容为重点或以右边内容为重点,不能够将左右都视为重点地来回摇摆,否则就会破坏情节的连贯,观众也会产生疲劳,不利于情节的发展。中国近代第
城市历史形象的复原与表现
———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陈展创作解析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城市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展示其历史、现状和未来建设发
展的窗口,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展示设计力图表现出南通独特的人文特质,并对建立南通特城市形象有所担当。在分析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展示设计创意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展示设计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在宣传城市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近代第一城;展示设计;城市形
象[中图分类号]J0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08)05-0122-03[收稿时间]2008-05-30[作者简介]卫东风(1960-),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展示艺术设计。
艺术探索
ARTSEXPLORATION,JOURNALOFGUANGXIARTSCOLLEGE
2008年10月第22卷第5期
Oct .2008已二酸
Vol.22No.5
122
一城博物馆展厅观看流线以右边内容为主要情节,左边展示为辅助。能否处理好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是决定情节发展是否顺利的关键。一般来说展示的主要内容将被安排在主要情节线上,辅助性的展示内容则被安排在次要情节线上。
在近代第一城博物馆中,我们将空间的一边设计为单元性隔断空间,以领域性门面、实物复原景箱、硅胶人像、图文等为展示主要情节内容,另一边设计成点缀装饰树木、建筑构件实物和背景图片展墙。观众在仔细看景箱的同时不需要再折回另一边,始终沿着一条主情节线参观。有时展线的两边都为展示的主要内容,都需要观众去仔细体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利用展品的观看距离来使主次情节重合在一起,这样观众的行进线路不变却可以完整地获得两边的展示信息。展区的空间分为多个单元:精英营城、规划绘城、实业立城、交通通城、商业兴城、教育智城、文化润城。
易趣 淘宝
1.精英营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着激烈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列强入侵民贫且怨,一批社会精英纷纷谋求富国强民之路,张謇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性人物。[1](p16)张謇倾毕生之力行地方自治兴实业办教育,继而全面经营南通城市,以期示范并推向全国。在张謇的努力下,南通由一座封闭落后的封建城镇一跃成为一个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模范城市。进入精英营城展区,迎面设置巨幅历史主题风俗画——
—《南通近代第一城胜景图》。该图描绘了近代南通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城市胜景和上百家近代企事业林立的繁荣景像。序厅画下排列10~15个石柱,其中有宋元明清和民国各个时代的;有圆、方、六角等各种类型的;有青石、白石、花冈岩等各种质地的;有浮雕、深雕各种技法的,等等。这
些各时代、各类型的柱,既是南通城市建筑的柱,也承载了南通的千年历史和文化。实物展品有“第一城”模型:表现近代南通鼎盛时期的所有建筑、方位,以及旧的街巷场景,采用点击式互动开关,观众点击“第一城”模型互动开关时,建筑模型内部灯就亮起来,同时投影机播放相关历史背景影像资料。进入“街区”的观众将步入按照比例缩小制作的三元桥,可以走上桥拍照。道具式展板强调形式感及观景效果,沿水岸边布置展板、实物柜。
2.规划绘城
南通古称通州,始建于公元958年,城市布局为典型的方城,四周为护城河——
—濠河所环抱,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晚清。张謇经营城市时,将工业区设在城西北6公里处的唐闸镇:将港口动力区设在距城6公里处的天生港镇;风景区则在城南6公里处的狼山镇;老城区在保留原政治中心的基础上,于南城门外建新市场,南濠河两岸建博物馆、图书馆、学校、医院、剧场、商会、旅馆和银行等城市公共设施,形成一城三镇的城市格局,使南通的城市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规划绘城展区,仿制南通丈量局门头门表,使用民国建筑元素及表皮材质,营造气氛,围合空间中设置多媒体展项,内部布置一幻影成像,拍摄张謇和孙支厦对话的场景。观众可以通过聚音话筒收听关于园林规划的语音内容,以及张謇关于南通远景规划的谈话,观看张謇和孙支厦对话的场景。而其中的实景画面为仿制八角亭的部分以及公园水岸边的观景长廊,八角亭和观景长廊展示近代南通园林绿化
成就,使用LED导光板图文展板、斜板实物展柜,同时在亭和观景长廊处,沿室内水景放置长凳,观众可以坐下休息、拍照、阅读。(图1)
3.交通通城
展区仿制当年大达码头栈桥场景,按比例缩小制作,远处靠墙按比例缩小制作大德号轮船的船头,栈桥的扶手边布置实物
柜,放置大升、大德、大和号轮船的模型。天生港码头系列照片及背景水声音响设置使观众站在栈桥上有在江边码头的感觉。(图2)4.商业兴城
英国人在编写的《海关十年报告》中盛赞“南通州与中国内地城市不同,除了街道比较狭窄外,一切都像上海的公共租界。市内有各种商店,西式楼房到处可见。”[1](p84)商业兴城展区表现的正是“各种商店、西式楼房”兴旺发达的商业街场景。展区中主场景为仿城门楼一角,内设置放映区,播放“繁忙的南大街”场景再现短片,叫卖声、喇叭声此起彼伏,不同服饰装扮的男女老少穿梭往来,生动地表现了兴旺发达的南大街商业街气氛。
5.实业立城
南通城市的现代化始于张謇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活动。当时正值甲午中日战后,面对民族
危机,张謇意识到要提高国力,必须振兴实业。围绕大生纱厂,他先后创办了20多个配套企业,发展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实业集团。展区通过复原场景、模型景箱、机器实物表现了当年日本作家鹤见辅的笔记场景:“沿河的一条街,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异常热闹,河边停泊着数百艘民船装卸着货物”[1](p38)。展区重点展示的道具有大生纱厂车间一角(陈列了机器实物)、货运码头场景(表现了标志性建筑和设施)、电话公司场景中老式的接线设备(观众通过听筒,可以听到南通方言)。(图3)
6.教育智城
有人评价张謇
是个办厂痴、办学
迷。其实张謇有其
深层而又易懂的思
考:“父教育,母实
业”,“以实业辅助教
育,以教育改良实
业,实业之所至,即
警校毕业论文
教育之所至”,“师范
启其塞,小学导其
源,中学正其流,专
门派其派,大学会其
归”。[4](p120)他创
办了中国第一所独
sack
立设置的中等师范
学校、第一所纺织工
程学校、第一所农业
学校、第一所水利学
校、第一所盲哑学校
……从1902年创办
通州师范学校开始,
张謇以实业为经济
后盾,在南通一带创
办了从学前教育到
高等教育;从普通教
育到职业教育、特殊
教育等一系列的学
校,形成了一套完整
的金字塔式的教育
结构。展区复原了通
州师范学校大门场
图1规划绘城
图2交通通城
图3实业立城
城市历史形象的复原与表现——
—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陈展创作解析/卫东风
123
艺术探索2008年第22卷第5期(总第90期)
图4教育智城图5文化润城景及教室内景,一块块张謇题词的匾牌对联、一张张老式课桌、老黑板、老奖状、毕业证书、残破的课本钢笔,以及朗朗的读书声再现了久远的历史氛围。(图4)
7.文化润城
状元出身的张謇不仅是一位饱学鸿儒,而且心胸广阔,有着强烈的开放意识,这种良好的素养使得他在规建南通城市时很好地将中西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如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收藏不少古今中外的文物。他还
建立了图书馆、翰墨林印书馆等文化设施,他认为“盖有图书馆、博物苑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1](p112)他不仅开创了中国第一所戏剧职业学校——
—伶工学社,而且在南通建立了当时剧场之冠的更俗剧场,他认为:实业可振兴经济,教育能启发民智,而戏曲不仅繁荣实业,而且补教育不足。张謇还通过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倡文明卫生习惯,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通过举办各种陈列、鼓励植树造林、邀请名人演讲等,使近代南通成为声名远扬的“模范县”。文化润城展区的内容与素材十分丰富,主场景再现了颇具代表性的民国建筑新新大戏院和二吾照相馆。新新大戏院中复原的老戏台播放“近代第一城”筑城史话的虚拟现实影像,二侧橱窗陈列着珍贵文物。二吾照相馆的橱窗陈列着赵丹等文化名人的硅胶人像和老照片,既为实物展品又可使用的老照相机,让观众可以和历史名人合影留念,将观众拉进历史画面中。(图5)
三、城市历史形象的复原与表现提升城市品位
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作为一座有鲜明历史特的城市博物馆的定位是成功的。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者、建设者、设计师、老百姓等各界人士的重视。为了诠释及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规划成果,中国各地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城市博物馆”,专门成立了地域文化的展示场所。城市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形象,它所标志的是历史传统和艺术成就。现代城市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果实,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缩影。城市博物馆正从现代社会中获得了新的内涵,并为现代化进程作出积极的贡献。城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正从传统文化的范畴向更广阔的科学领域扩展,从随机等待观众的参与向规范化的全民教育机制转化;日益关切人文与环境的和谐,不仅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而且保护人类自然遗产;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识重点由过去而转向未来,为未来而征集,为子孙而积累。博物馆的传统形象逐渐被现代形象所取代。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神、异军突起的教育新天地、高档文化消费的乐园的现代形象已经树立起来,城市博物馆已经深深地植入现代社会之中。
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设计贯穿“景中赏景”的设计理念,建筑与展示的整体相融让触手可及的实物、模型与图文、影像综合一体营造气氛意境。在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我们尝试了借文化含量、怀旧情调提升城市品位的设计手法,取得良好的公共认知。事实上,人们对环境的需要不仅在其结构良好,而且在其诗意和象征性上。它应该涉及个体及其复杂的社会,涉及他们的理想和传统,
涉及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中复杂的功能和运动,清晰的结构和生动的个性将是发展强烈象征符号的第一步。通过一个突出的组织严密的场所,城市为聚集和组织这些意义提供了场地。这种场所感本身将增强在那里发生的每一项人类活动,并激发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
展示强调地方特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强调地域民族化的设计流派,它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和设计模式。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展示设计尽量使用地方的材料和做法,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这都使得其在整体风格上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融合。博物馆室内的设备是现代化的,保证了使用上的要求。而陈设品却极具南通地方特和民俗特,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特征。在展示中充分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当代展示设计语言,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探索出富有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城市博物馆展示设计文化,并使其成为具有国际性的文化产品而被世界认同和接受。
结语
本文以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策划设计研究为例,着力探讨城市博物馆在当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再现城市历史文化,展现城市形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城市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展示其历史、现状和未来建设发展的窗口。对于历史信息的保护和解读、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博物馆无疑起到了“窗口”作用。大多数人都能够回忆起几种自己喜欢的特殊场景,让游客、老百姓、政府等各阶层人士都能更深
刻地认识了解这个城市的地域文化。以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博物馆,是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地域文化的汇聚,在传承文明、维护文化多样性、城市历史形象的复原与表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近代第一城博物馆展示设计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罗一民.中国近代第一城[M].北京:五洲传媒出版社,2003.
[2](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何晓军,方益萍,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王颖,孙斌栋,傅岩.理想空间(No.16城市规划中的文化策略与作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4]张绪武.张謇[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校对:罗冰)
124
高考之外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0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888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博物馆   展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